【打狗散策】看天吃飯的脾性,知足安穩的生活——路竹鴨寮村
夾在台一線與鐵路中間的鴨寮村,在清朝可是一塊寶地。當時有個神奇的「鴨穴」,只要母鴨在此下蛋,產量就會翻倍,傳說在居民好奇地口耳相傳下越傳越遠,「鴨母寮」之名也不脛而走,經過明鄭、清領、日治,直到戰後才又更名為「鴨寮村」。
與蘇里長約在保安宮,這是鴨寮村民的信仰中心,主祀保生大帝、清水祖師,副祀孚佑帝君。原本由散居在大社村、保寧村、鴨寮村的蘇姓子孫每兩年輪流由爐主於自宅奉祀,後來在清光緒年間起了兩間民宅稱為「公厝」讓神明有屋可居,直到1958年才興建廟宇保安宮,當地人稱為「公館」,神明終於有了名符其實的居所。
步出保安宮,鴨寮村的街道小巧可愛,傳統的紅瓦厝與近代的樓仔厝交錯坐落在街上,有些近百年的紅瓦厝已無人居住,頹圮中還能見得斗拱華美的雕刻以及石柱與磚瓦牆中西合璧的趣味;有些老厝則由子孫翻新,翻瓦上漆呵護著歲月的記憶。
鴨寮村民大多務農,已無人靠養鴨維生,近中午時分在街道上漫步,結束上午農忙的一群群阿伯阿姆,拉著椅子圍成一圈,在大樹或門廊下閒話家常,偶爾穿雜了幾間小工廠隱隱的機具聲。不過最熱門的閒聊地點還是在埤塘旁邊的百年夫妻樹。埤塘「頂中埤」,是由頂埤、中埤、竹腳寮埤連成,過去居民雖然以農業為主,但村內無溪流貫穿灌溉不易,都是「看天田」,得自修埤塘儲存雨水。清治時期的埤塘是私產,到了日治時期才整合成公共埤圳系統,讓水利設施發揮更大的效能,使水稻生產不受氣候影響。
火車從埤上駛過,迎來了風輕擾著埤塘水面陣陣漣漪猶如裙襬款款,周圍有鳳凰木、黑板樹等各式各樣的樹木,其中最醒目的是百年老榕夫妻樹。樹幹原為一體,不知何時開始一分為二,腳疊腳、手牽手,百年夫妻在庄頭見證村民的悲歡離合,村民圍繞著他們互相傳遞村裡的大小事,日子就在你一言我一語中,一天一天安穩地過了下來。
鴨寮唯一的餅店吉香餅家也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平靜安穩,86歲的老闆蘇金柱老先生從小單親,家境不好,國小畢業後就隻身一人去學做大餅,16歲時有一次偷看一位師傅做餅乾,回家有樣學樣,再自己改良,發明出名產「鴨寮蛋酥餅」,蛋香餅酥人人愛呷,喜慶必備的大餅用料實在也很受歡迎,生意興隆。不過後來老先生身體微恙,蛋酥餅停賣了20年,直到幾年前兒子接手,向老爸學了訣竅,蛋酥餅才又重出江湖,並改成網路預訂販售,絡繹不絕的訂單,想吃還要有耐心。
空個下午來鴨寮村晃晃,喘口氣忙裡偷閒,窩在舊時安穩的氛圍裡儲存一點面對忙碌的勇氣。
路竹保安宮 https://goo.gl/AXkW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