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街小巷─
左營勝利路 台灣文學耆老故居、眷村美食寫歷史
勝利路,光看路名就知道,跟政府遷台初期眷村文化有很大關連。然而,時光流逝、物換星移,這條路卻族群融合,甚至跨越不同時代,有清道光年間的左營舊城「拱辰門」;也有新興的咖啡麵包店;眷村美食「犇」牛肉麵;台灣文學耆老葉石濤的故居也在勝利路。這條路,訴說的是從清朝至今的歷史和人文;融合的是時代悲劇衍生的各色人等。

走在勝利路上,「衝突」的元素處處可見。清道光五年就存在的左營舊城「拱辰門」,古味盎然;但一旁的新行業,現今最流行的咖啡結合麵包的店家就緊挨在「拱辰門」旁,悠閒喝咖啡的人和剛離去的參觀遊客,各取所需。

一家標榜眷村美食,常常滿座的「犇」牛肉麵店。以前這個字很多人不會唸,因為2009年適逢牛年,包括市政府辦的「大港OPEN 高雄飛」跨年晚會等許多活動,都用到「犇」這個字之後,現在已很多人知道「犇」要唸「奔」。
不同省籍元素並陳
「犇」店的老闆娘,煮麵灶台旁邊不起眼的店招,卻寫著是「三牛牛肉麵」,看來也是因為很多人不會唸的貼心設計。眷村的小吃是一絕,「」的各式美味小菜,也讓很多老饕喜愛,總會點幾樣來品嚐。

川味牛肉麵之外,附近還有江蘇味的牛肉麵和「片兒川」麵食,這裡仍然有很多眷村的老顧客。而開在旁邊的國術館,卻是道道地地的台灣文化產物。就像,也在附近的「左營舊城文史協會」一樣,在旁邊的赫然正是「眷村文化館」。
在勝利路上,新舊衝突或是對比的場景處處可見。由於左營舊城「拱辰門」的緣故,一旁的一級古蹟「鎮福社」,是全台灣唯一掌管城門的土地公廟。這間土地公廟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城牆的功能消失之後,這間土地公廟便成為附近居民的守護廟。只不過,「鎮福社」卻札札實實的擋在路口;如今已在鄰近的聯合里辦公處三樓興建新廟,名為「鎮福廟」,供奉著福德正神以及將軍爺。頗為新鮮的是,「鎮福廟」的入口招牌,竟然掛在便利商店的上方,突兀中也不失特有的「個性」。

網路上很夯的機車坐墊換皮老闆
一般人習慣稱眷村為「竹籬笆」,以前有部電影叫做「老莫的第二個春天」,很賣座,講的是一個「老芋仔」的故事。勝利路上的「小莫」,年近中年操著台語說,他不是眷村第二代。
「小莫」經營一家機車座墊「換皮」的店,看起來沒什麼特殊的店面,但他卻是網路上很夯的店家老闆。「沒有啦,這都是小朋友在網路上傳來傳去的,因為有人看到網路上有改裝的機車,坐墊很炫,就拿來要我依樣畫葫蘆,結果就這樣,來找我換皮的人愈來愈多了。」

不過,全盛時期一來就來十幾輛機車的年輕人,最近突然不見了。看來金融海嘯,也影響了勝利路的店家。
國府遷台的圖騰─竹籬笆內的眷村,如今已不復多見。時間,會改變很多事物,但無法更改,時光流逝後留下的故事架構。去年底病逝的台灣文學耆老葉石濤,早年曾因撰文不見容於當道入獄,但他終老的故居仍豎立在勝利路上。

曾住著國寶級作家葉石濤
葉石濤的遺孀是左營大地主陳家的女兒,但小時候父母就過世了。葉石濤曾在受訪時開玩笑說:「我們現在住的房子是她的錢蓋的,我一毛錢都沒有出,所以我們如果吵架,她都要把我趕出去。」

詩人向陽曾向友人提及,左營勝利路上,曾住過一位國寶級作家葉老。他覺得以葉氏的文學地位,勝利路上應標示這裡是作家葉石濤每天散步的街道。
如今葉老故去,高雄市長陳菊感念之餘說,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名字,但有了偉大的文學家,這座城市的名字才能產生深刻的意義。像在喬伊思(James Joyce)之後,大家才知道在歐洲海角的愛爾蘭,有一座城市叫做都柏林;高雄因為有文學家葉石濤,相信世人也將開始記得高雄,高雄市也要立起葉老的紀念碑,感謝葉老定居高雄、終老高雄,並書寫「台灣文學史綱」、「台灣男子簡阿陶」及高雄這個大家生活的城市。

相逢,自是有緣;要住在一條充滿故事,衝突對比元素的路上,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下回,大家到春秋閣、蓮池潭和左營舊城遊玩的時候,走在勝利路上,不妨可以多看看、多想想,這裡從古早到現今,曾經發生過什麼事,又留下什麼讓後人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