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相對論】
蕭青陽╳林宏澤 城市與設計的對話
蕭青陽╳林宏澤
城市與設計的對話
一個小小的logo能發揮多大的力量?其實想像NIKE的小勾勾,所帶給您最直觀的印象,答案大概就呼之欲出了。過去習慣於OEM的台灣,總是忽略平面設計的力量,但在台灣需要以「品牌力」走向世界的今天,這股重新正視平面設計價值的觀念,似乎正逐漸蔓延。
今年是高雄世運年,高雄市政府2006年即慎重地以國內單一標誌甄選最高獎金(40萬元),舉辦「2009世運會CIS識別標誌設計徵選」,最後由林宏澤先生的設計雀屏中選,而這舞動的「高」字,也驚艷了1988漢城奧運標誌與吉祥物的設計師金炫先生。
四年內三度入圍葛萊美獎,蕭青陽先生可說是國內這幾年來,最火紅的平面設計家,其實作為一位創作者,他也經歷過一段近20年的苦熬歲月,他對台灣音樂界、設計界的情義,人們形容不輸苦守寒窯的王寶釧。而這精神正跟林宏澤先生被問到「世運logo要花多久時間設計?」,那「準備20年」的答案精神相仿。
《高雄畫刊》在3月很幸運地接連訪問到這兩位台灣設計界中生代旗手,對於相同的問題,兩人的回答都十分有趣,也給了高雄市使如何向世界行銷、發展創意產業…許多觸發,以下是精采摘要整理:
CI設計 城市行銷急先鋒
《高雄畫刊》問(以下簡稱問):為一座城市設計形象標誌(CI),應掌握哪些基本重點?
林宏澤答(以下簡稱林):
不只是城市形象,我認為好的CI設計原則都必須「上承理念,下接形構」。優秀的CI設計必須具有表徵性、原創性、審美性、時代性、延展性等五種特點。表徵性即是要很明確地表達設計的理念及內涵,必須給CI一個正確的表情。原創性及審美性很重要,CI設計必須有美感才會受歡迎,更不能是模仿抄襲而來的。而時代性代表設計不能走回頭路,尤其是國際運動賽事的CI更具有指標性,是未來設計的參考動向。另外,CI要必須被應用在不同的物體上,設計者要懂得材料運用,這個CI的延展性才夠!
蕭青陽答(以下簡稱蕭):
我認為最高境界的設計師,應該不只是秀自己的設計,而是在表達內涵,CI設計的道理也是如此!兩年前我到高雄,看到這個世運CI露出時,我覺得看見了高雄想將格局做大的企圖心,看來幾乎像奧運規格的設計,視野及眼光完全是國際化的走法。世運的CI設計、色彩,感覺世運是一個繽紛慶典,傳達的開心與活力,是每個國家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我喜歡這種國際化,不會過分描述高雄情結。
融合本土與國際化 設計發光
問:您的作品常獲得「充滿本土風格」、「中西合併」等評價,在本土化與國際化之間,如何拿捏?
林:
「本土色彩濃厚」通常是我較早期作品被闡述的風格。我從小就喜歡老東西,收藏很多,做設計後常應用這些想法與收藏,所以我常說傳統是寶庫,創意是財富。但近幾年來國際之間的交流多了,我常思考是否要固守著過去那種強烈的本土色彩?現在的我,認為設計要根據不同的課題,給出清晰易懂的答案。作品要有本土的內涵、國際性的手法,也就是說要把本土的東西作轉換,用簡單且易懂的視覺語言去將其表達出來,這是我融合本土化與國際化的一個方式!
蕭:
從前我做的音樂封套設計,都被定位成台灣本土創作性音樂,我不想如此被定調,我希望我的手法是本土原創(具有東方魅力、有某種島嶼文化風格等),但是當作品被放到國外去時,是能吸引老外目光的。所以我希望回歸到設計本質,我常審視自己的設計,是不是一個「作品」而非只是唱片封面?美感是否具有國際性?是不是可以突破語言及歌手的障礙性,被不同國家的人收藏?我期望我的作品已經超越唱片本身,美術設計就是一個重點,甚至可以變成收藏的理由!
高雄文創 扎根於美學素養
問:美術相關科系幾乎集中在南部,南部也有許多優秀自創品牌,請問您認為高雄市要推展設計文創產業,有哪些優勢?或應該更加強哪些面向?
林:
當我們說文化創意產業,把創意拿掉的話,就變成文化產業或產業文化。一個產業做了一段時間,有成就了就可能形成一種文化,利用這種文化又可提升為產業。但其中「創意」極易被忽略,我認為創意就是要「創造差異」,就像其他縣市以桐花代表客家意象,但美濃適合嗎?差異性沒有被創造出來就沒有創意,有創意才會有優勢!我們必須去想想,這片土壤適合做什麼?高雄市有很多自然優勢,有山海河港,懂得去運用是極大優勢。討論到設計或文創,不能忽略掉「美」,但民眾對美學須有一定的認知才有辦法推動,所以我覺得深究到底,要去培養市民的美感教育。
蕭:
高雄的優勢可能也是劣勢,我認為他們的本土性、草根性比台北更強烈,好像沒有一個很好的語法讓它變成國際性。高雄有很多人才,但必須去提出「高雄的國際觀」,國際觀是很微妙的,若能找到一個好方法提出來,讓老外看得懂的時候,他就會有興趣想來高雄。城市本身的風格找尋及觀察很重要,這要從觀察城市做起,我進入校園演講時常揶揄某些同學,以為設計就是美術軟體,打開電腦才會設計,但我認為設計的格局應該更大,城市美學也是其中一種,想推動文創或設計產業,就要懂得觀察、找出自己的城市美學及風格!
與歷史文化並進的城市新美學
問:以城市美學角度來看,在開創新的港都城市形象時,如何兼顧保存市民歷史記憶,及積極利用高雄具特色的老建築呢?
林:
老建築會讓人想到懷舊,懷舊又有文化性,文化並不等於懷舊,但它可以永續地去經營,我認為城市裡的老建築利用通常沒什麼創意,常被利用來做為展覽的場域,不然就是變成賣咖啡的地方。我想為何不能更有創意地去結合產業,然後讓它很自然地跟城市結合。例如駁二藝術特區附近有兩座台糖舊倉庫,一座被用來做為展演用,另一座被用來做為自行車學校,旁邊就是臨港自行車道,舊建物保留了原有外觀,內部則設計地很現代,可供民眾休憩或做單車課程。
蕭:
我想新的建築就是發展未來的舊美術,一邊建設嶄新且具美感的新建築時,也要維護舊的歷史建物。只要不破壞原始建築的美感,可以再利用讓民眾重新對它產生興趣是很好的,但很多具特色的老建築只是被整理出來,但在運用及觀賞上,少了很多人性的規畫,且使用方法應該不只一種!就像紐約的中央車站廣場,他裝置了50年代民眾在這裡用餐的畫面,讓我很震撼的是除了人之外,建物都沒有改變,更在一個角落留下一塊當年的磁磚,讓後來的人知道當初樣貌及證明政府維護的用心。
找出獨特魅力 被世界看見
問:2009年是高雄市行銷世界的關鍵年,您認為高雄市具有哪些優勢?又如何以設計力包裝讓世界看見?
林:
高雄市還很年輕,建市才只八十四年,歷史古蹟不多,文化底蘊較淺,但我認為還沒有完全開發就是優勢,包袱很少,城市蓄勢待發。此時我們的眼光要更開闊,這座城市必須去開發一些地標型的建物(也就是未來的歷史古蹟),比如未來機場改建、或體育館等大型的體育設施等,多讓國際級設計大師來參與,其後大師在國際上發表作品,世界很容易看見我們,也能快速而有效地提高高雄的國際能見度!
蕭:
我想,行銷一座城市不能只對鄰居行銷,必須讓台灣以外的國家都能看見。而行銷一座城市不是一個人或是一張海報的責任,可以用文字、音樂、美術等全方位的行銷,可能因為設計、天氣、旗津、或燈光,因為高雄各種角度的美,讓世界愛上高雄。我認為要找出來一個城市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強項為何,政府有沒有去研究,而非一昧沿襲舊有的方式,如果總是只有高雄美或是高雄好這種行銷方式,是引不起世界對高雄的興趣的!
努力是成功唯一法則
問:作為台灣平面設計界公認的中生代代表,您是否可以提出一些建言給初入行,或正在業界打拼的年輕設計師?
林:
我常和年輕設計師或是設計科系的同學分享,我認為身為設計師要提升自己的能量有兩種方式:積極參與比賽、參與社團。用一種健康的心態去參與設計競賽,不管結果如何都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且國際性比賽更可窺見未來的設計趨勢走向。參與社團則是我的親身體驗,我從前是非常內向寡言的人,但藉著社團我認識了很多知名設計師,有許多交流分享,慢慢地自己就有所成長。另外,設計的養分也來自閱歷和閱讀,閱歷每人各不相同,但閱讀能補足這些缺乏的部分。
蕭:
我一直認為,愈有理想的人愈是寂寞。我在唱片設計產業裡做了18年才被葛萊美提名,金曲獎也沒有設計獎項,在台灣設計產業裡,沒有很被矚目的一種肯定,讓大家可以當成目標或追尋。從2005年開始,我的入圍對設計師而言,彷彿注入了一股強心針,只要努力做,無論看來有多冷門,都是有機會的!我到學校演講時常對設計系學生說,不要迷失在網路上,不要迷思許多國外的設計,我們自身東方文化的美學裡就有許多豐富的美的涵養,做設計時,要對自己的土地認同、把作品做好,國際自會給你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