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人文港都】

百年古蹟 全新出發 —《在高雄,一個英國日》展覽

  屹立在高雄柴山上130年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曾經因為物換星移而被遺忘在山間,1987年被指定為古蹟,經高雄市政府有計劃的修復,並委託民間經營後,英領館官邸已成為高雄市著名的觀光景點,文化局今年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7月中旬至今年12月10日以跨領域策展方式呈現「在高雄,一個英國日:從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到文化多樣性的尊重」展覽,讓百年前的台英文化交流在古蹟裡再現。

位於山頭的建築就是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位於山頭的建築就是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首任駐台領事史溫侯 見證高雄生物多樣性

  你聽過台灣許多物種有著奇特的別名,例如藍腹鷴又稱「史溫侯雉雞」(Swinhoe's Pheasant Lophura swinhoii),攀木蜥蜴又稱「斯文豪氏攀蜥」(Swinhoe's tree lizard Japalura swinhonis)嗎?其實此位史溫侯氏、斯文豪氏即為英國駐台第一位領事史溫侯(Robert Swinhoe)。

擁有130年歷史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見證從打狗到高雄的百年演變。(圖/林育恩攝)
擁有130年歷史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見證從打狗到高雄的百年演變。(圖/林育恩攝)

  漢名郇和的史溫侯是一位相當知名的生物學家,現在台灣記錄的鳥種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由他所發現,對台灣生物學有重大貢獻,也因此,高雄人對於史溫侯有特別的情感,對他更有許多浪漫的想法,幻想著史溫侯常待在柴山上的紅色磚瓦歐式領事館,跟滿山的台灣獼猴為伍(台灣獼猴的學名Macaca cyclopis就是出自史溫侯),但事實上,這座洋樓落成於1879年,史溫侯在1877年就已過世。

  史溫侯從1856年第一次抵台到1866年離台,真正在台灣居住的時間總計不過四年,但他傾全力採集和觀察台灣的物種,由他命名或因他採集記錄發表的物種名錄,多達千種,而這些紀錄也讓我們得以見證台灣的自然史演變歷程,可惜的是當年史溫侯筆下從南到北隨處可見的藍腹鷴,如今卻成了珍貴稀有的保育鳥類;又而今在台灣近乎滅絕的雲豹,在史溫侯文獻中紀錄有公母一對和幼豹一隻的盛況,也已成歷史。

  藉由這次展覽,讓我們必須反思,過去我們總以人類的角度思考事情,忽略了人類也只是地球物種中的一支,其他生物跟我們一樣擁有在地球上繁衍昌盛的權力,保存生物的多樣性,不只是種人道關懷,更是我們身為地球公民的責任。

在柴山上健行,時常能看到台灣獼猴的行蹤。(圖/鮑忠暉攝)
在柴山上健行,時常能看到台灣獼猴的行蹤。(圖/鮑忠暉攝)

英領館官邸再次見證多元文化交流

  說到史溫侯與生物多樣性的保存,我們不能不提到《物種原始》的作者達爾文,兩人同為生物學的大家,在史溫侯駐台時間,仍保有深厚的私誼,與密切的書信往來,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兩人對生物多樣性的保存有同樣的認識。

展覽內容涵蓋1860年到現今台英交流間的各個面向,吸引眾多民眾趁著午後陽光前來觀展。(圖/林育恩攝)
展覽內容涵蓋1860年到現今台英交流間的各個面向,吸引眾多民眾趁著午後陽光前來觀展。(圖/林育恩攝)

  而這認識後來卻被帝國主義者濫用,認為高等的白人本就該享有較多的資源,其實這完全誤解了達爾文的學說,達爾文終其一生,只有講過「演化」而未說過「進化」,所謂的「演化」是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轉變,改變自身的型態,這當中甚至有可能是「退化」,而對達爾文學說誤解而生的帝國主義,也讓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遭逢一大浩劫。

  所以市府文化局此次舉辦「在高雄,一個英國日:從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到文化多樣性的尊重」展覽,其背後的意義便是藉由介紹異國文化,拓展國人視野,並使民眾學習尊重多元價值與族群。而從打狗的開港到這場由文化局與英國文化協會的策展,讓甫正名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再次成了經濟與文化交流的見證場域。

第一任領事史溫侯是博物學家,紀錄多種台灣原生物種,藉由展覽讓台灣與世界同步,思考生物的多樣性。(圖/林育恩攝)
第一任領事史溫侯是博物學家,紀錄多種台灣原生物種,藉由展覽讓台灣與世界同步,思考生物的多樣性。(圖/林育恩攝)

  根據戴寶村教授的研究,台灣,是全世界遭逢最多不同國家殖民統治的國家,這樣的歷史背景,讓小小的台灣,成為一個大大的民族鎔爐,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更該有寬闊的胸襟去包容,讓我們能在豐富的文化中得利,不該固守僵化的單一觀點,虛耗了自身的競爭力。

台英交流 整座城市就是我的博物館

  英國是全球最早打響「創意產業」一詞的國家,英國文化協會為英國於全球各地推廣教育及文化交流的國際組織,這次展出結合起台灣高雄與英國特色,藉著「英國文化交流創意產業」展廳,得以從設計、建築、運動等不同面向,窺探當代英國創意文化的風貌。

英國打響「創意產業」一詞,結合起台灣高雄與英國特色,窺探當代英國創意文化的風貌。(圖/林育恩攝)
英國打響「創意產業」一詞,結合起台灣高雄與英國特色,窺探當代英國創意文化的風貌。(圖/林育恩攝)

  「領事館官邸古蹟藝術影音廳」融合英式搖滾與本土元素的電子音樂,搭配微觀與全景的人文影像,將打狗開港、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工業城建設等多樣面貌,以非線性史觀挪移重組拼貼影像,呈現城市過去與現在的對話。

  而因為高雄市所擁有的自然美景,文化局更以「整座城市,就是我的博物館」為訴求,設立「觀光客的文化站—台英文化資訊交流」,讓展廳由英國文化協會與高雄市各藝文空間,持續提供最新文化資訊,成為民眾親近藝文、親近英國的空間。

展覽融合英式搖滾與本土元素的電子音樂,搭配微觀與全景的人文影像,將打狗各個時期重組,呈現高雄的過去與現在。(圖/林育恩攝)
展覽融合英式搖滾與本土元素的電子音樂,搭配微觀與全景的人文影像,將打狗各個時期重組,呈現高雄的過去與現在。(圖/林育恩攝)

  在這座高人氣紅磚木構建築中,「在高雄,一個英國日」歷史空間中的跨領域展示,成為南台灣的台英文化創意交流新天地,聯繫上全球社群關注的各式文化藝術、生態環保議題,希冀能讓高雄市民與國際觀光友人,共同分享文化資產的現在式,在老古蹟中重新發現對於打狗的感動。

藉由學界研究詳察,發現原來民眾所慣稱的領事館其實是領事官邸,真正的辦公室位於山腳下。(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藉由學界研究詳察,發現原來民眾所慣稱的領事館其實是領事官邸,真正的辦公室位於山腳下。(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Information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正名

  過去因為對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史料不足,長期認為這棟建築是官邸兼辦公室,經學界詳查英國國家檔案局資料後,發現民眾所熟知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建物,實際上是領事館官邸,也就是領事居住及接待使節賓客的重要場所,真正的辦公室─市定古蹟高雄州水產試驗場(含巡捕辦公室與監牢),則設於山丘下的哨船頭海濱(哨船街7號),兩棟建物是以登山古道互相聯繫。市府文化局為使真確史實重現,特將市定古蹟原「打狗英國領事館」正名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