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人文港都】

青春.高雄.啦啦隊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的再出發

     因為喜愛運動賽事的熱血與熱情,楊力州在2006年拍攝以花蓮美崙國中足球隊為主題的紀錄片《奇蹟的夏天》,受到極大好評。2007年,他與「商業周刊」合作,拍攝了《水蜜桃阿嬤》。這是他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品,不論是投入的時間或情感、拍攝期間與被攝者相處的狀況,片子本身也獲得不錯的評價與迴響,但後來卻因為募款問題引發爭議,使最初拍攝的善意遭到不同意見的扭曲,令他感到灰心,甚至造成「非常大的打擊」。於是有相當長的時間無法重拾紀錄片工作。

楊力州導演拍攝過《奇蹟的夏天》、《水蜜桃阿嬤》、《征服北極》等膾炙人口的紀錄片。(圖/李芸霈攝)
楊力州導演拍攝過《奇蹟的夏天》、《水蜜桃阿嬤》、《征服北極》等膾炙人口的紀錄片。(圖/李芸霈攝)

動靜之後,再奮起

     沈寂將近一年,「超馬王」林義傑給他撥了通電話,表示自己將要進行「封山之作」,希望楊力州可以隨行拍攝紀錄片。把目的地「北極」錯聽為「北京」的楊力州很快就答應了,後來才搞清楚自己要前往的並不是有烤鴨的北京,而是「那個很冷的北極」。他形容自己頓時腦袋一片空白,閃過的畫面漫畫感十足:大大的白色「北!極!」二字從天而降掉在冰天雪地,還砸出裂痕。

     與林義傑的約定不僅有了《征服北極》(2008年)這部紀錄片。跟著三位台灣選手挑戰人類極限,在北極寒冷嚴峻的生活環境下,每一秒鐘只能想著維持人類生存的最低條件:覓食、保暖、不要失溫、不要讓自己被截肢——楊力州強烈感受到「活著」的重要,也因之完成這段北極生活的紀錄片《活著》。對一位紀錄片導演而言,21個工作天可算是非常短,但由於北極生活太辛苦了,他「真的一天都不想多待。」

     正是這短短21天的北極生活體驗,讓他有了「參透人生」的領悟,再度有了拍紀錄片的慾望,「就像我在北極要活著,紀錄片也要活著」,楊力州認真而肯定的語氣和神情,透露著紀錄片工作者的執著與毅力。

生命會老,青春呢?

     北極之行歸來,楊力州重拾拍紀錄片的熱情,也正尋思拍攝以小孩或老人為對象的新作。此時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再度和他聯絡,希望請他拍以失智老人為題的紀錄片,作為募款之用。其實2007年他就接獲提議,但當時他對「募款」猶有陰影,現在有了「紀錄片也要活著」的體悟後,遂接下這個案子。

楊力州導演執導《青春啦啦隊》讓他得到不同的人生啟發。(圖/李芸霈攝)
楊力州導演執導《青春啦啦隊》讓他得到不同的人生啟發。(圖/李芸霈攝)

     拍攝期間就確知片子將於2010年在院線上映,但失智老人這個主題畢竟較為沈重,而且呈現的也偏向老人疾病、長期照護、醫療體制等制度面的問題。楊力州覺得,「老人的詮釋不該只有這種面向」,他想拍另一部關於老人的故事,「要回到老人本身,拍他們的生命觀,是用一種有意思的態度活著。」

     辦公室一位來自高雄的製片大力推薦故鄉高雄市長青學苑的老人活動,並拍攝結業式演出等一些活動情形。楊力州在看到啦啦隊比賽畫面時,驚訝到「嘴巴都合不攏,因為從沒看過這麼熱情可愛的老人在跳美式啦啦隊。」立即決定要拍這一群「用非常樂觀的生命觀去活著的老人。」

「青春啦啦隊」無論是男扮女裝,或是展現才藝,都有令人無法想像的爆衝精神。(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提供
「青春啦啦隊」無論是男扮女裝,或是展現才藝,都有令人無法想像的爆衝精神。(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提供

     楊力州表示,人到了領老人年金的年紀時,除了坐公車不用錢,偶而可以罵佔著博愛座的年輕人之外,就應該是體力不繼、社會負擔的樣子嗎?在這群酷俏爺奶的身上,他的刻板印象被打破,更得到不同於《征服北極》所帶給他的另一種勇氣,啦啦隊裡年紀最大的阿祖八十八歲,平均年齡七十歲,加起來有三千歲。這是一群不服老的爺奶們,他們相信「快樂是自找的」,有了這樣的動力,無論是要他們男扮女裝,或是展現才藝,他們都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爆衝精神。

     從去年10月開始,楊力州南下高雄開拍《青春啦啦隊》,紀錄這群記不住舞步、傷兵不斷,天天吃阿鈣、維骨力強健骨骼的阿公阿嬤,在之後的八個月裡,進入他們的生活與故事,甚至發想、推動他們登上了「國際舞台」——在世運博覽會開幕晚會、合球冠軍賽高師大體育館會場演出,High翻了現場群眾,讓許多觀眾發現這座城市竟有這樣一支不被年齡打敗、永遠展現青春光采的銀髮族啦啦隊。

平均年齡70歲的「青春啦啦隊」爺爺奶奶們,相信「快樂是自找的」。(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提供)
平均年齡70歲的「青春啦啦隊」爺爺奶奶們,相信「快樂是自找的」。(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提供)

人,是最美的風景

     對「青春啦啦隊」讚不絕口的楊力州愈拍愈投入,因為啦啦隊成員眾多,各有特色與故事。比如高齡八十幾歲的丁爺爺,介紹自己是清代(福建)巡撫丁日昌後裔時,還會拿出祖先的畫像;由於老人家重聽,對話難免會雞同鴨講,非常搞笑;而且丁爺爺不僅愛講成語,也會附帶詳細解說,於是影片便出現類似「每日一字」的成語時間。很巧的是,在拍攝過程中,導演還發現一位奶奶和丁爺爺其實是舊識,兩人年輕算是「無緣的戀人」。

「青春啦啦隊」的每一位阿公阿嬤背後都有不同的生活故事。(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提供)
「青春啦啦隊」的每一位阿公阿嬤背後都有不同的生活故事。(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提供)

     除了片中的這群「青春啦啦隊」外,導演也強調,自己更被老人背後的支持力量感動,他稱這為「啦啦隊的啦啦隊」。而這些背後啦啦隊可能是獨居老人居住大樓的警衛、某個擔心老人會骨質疏鬆或骨頭酸痛的藥房老闆,還有許多平時看似平淡嚴肅、在表演現場卻為老人家瘋狂加油歡呼的兒孫。

     「青春啦啦隊」的成員大大顛覆了一般人對老人的刻板印象,楊力州說,這群老人雖是老人中的少數,但由於他們太可愛、太精彩,他盼望能和所有人分享這種充滿活力樂觀的生活態度。他更表示,與其說高雄有哪些美麗的景點讓他印象深刻,高雄人的善良、親切更美,對他而言,「最美的就是這群高雄的老人。」

《青春啦啦隊》影片中濃縮了老人們努力綻放的生命、夢想、熱情、快樂。(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提供)
《青春啦啦隊》影片中濃縮了老人們努力綻放的生命、夢想、熱情、快樂。(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提供)

     在2009高雄電影節中首映的《青春啦啦隊》,影片中濃縮了老人們努力綻放的生命、夢想、熱情、快樂,高雄的拍片環境也提供了相當大的支援,尤其是拍攝器材和住宿補助,對電影工作者來說不僅友善,也讓電影夢的實現不會那麼遙遠而困難。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