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高雄看世界】

倫敦 v.s. 港都─文創之都的先行者與急起直追者─

     「好,把老闆的辦公桌改到後面,保住財位。」英國建築師班哲明‧華納(Benjamin Warner)對風水師點點頭,願意遵循東方習俗,改變高雄市慶富集團的大樓設計,包括廁所、電梯的位置。

慶富集團的企業大樓是由英國建築師班哲明‧華納(Benjamin Warner),融入東方習俗所作的設計。(圖/凌卓民攝)
慶富集團的企業大樓是由英國建築師班哲明‧華納(Benjamin Warner),融入東方習俗所作的設計。(圖/凌卓民攝)

     華納的來頭不小,他和獲得2007年建築業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Pritzker Prize)的英國建築師李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合作20年,在東京開設cdi建築公司。經常往返台灣、東京的華納,憑著精湛的技術,還參與高雄捷運出口站及義守大學圖書館的設計。

     而像華納這樣從事創意產業,向海外擴展的創意人,在英國倫敦可算是相當普遍。

除了鋼鐵,什麼都跟創意產業有關

     倫敦創意產業年產值高達台幣1兆4000億元,平均每五個倫敦人就有一人從事創意工作,33%的設計公司在此落腳,數量居英國之冠,NISSAN、NOKIA、YAMAHA等跨國企業都在倫敦設置歐洲設計中心,其實英國正是全世界最早打響「創意產業」一詞的國家。

倫敦創意產業年產值高達台幣1兆4000億元。(圖/遠見雜誌提供)
倫敦創意產業年產值高達台幣1兆4000億元。(圖/遠見雜誌提供)

     1997年,執政的工黨有心發展知識經濟,將早已存在的歷史文化、藝術資產列為重大產業,再加上設計、表演藝術等13項產業,統括為創意產業,在政府有計劃的扶植之下,可說讓當時陷入罷工、能源危機、福利制度失調所帶來不景氣影響的英國,再現日不落國的光輝。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從1998到2003年,英國創意產業約佔國民生產毛額(GDP)的6%,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DCMS)的統計數據,創意產業更在2005年GDP締造高達8.2%的比例,正式成為僅次於金融業的英國第二大產業。「除了鋼鐵,倫敦幾乎把每件事和創意產業都扯上關係。」研究博物館學、現正就讀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班的台灣留學生朱紀蓉打趣地說。

倫敦似乎每件事都能跟設計扯上關係。(圖/遠見雜誌提供)
倫敦似乎每件事都能跟設計扯上關係。(圖/遠見雜誌提供)

用展覽活化城市文創基因

     無論從歷史、產值來看,倫敦都可說是創意產業業界中無可爭議執牛耳的都市,她與其他以設計見長的都市,如東京、米蘭、紐約、阿姆斯特丹……,她們的成功,讓世人了解到發展文創產業,是一座城市再進階不可迴避的道路。

     面對這股趨勢,南台灣的高雄市早有認知,並一步一腳印地累積、經營自身的文創實力,2009年5月,港都已經進入艷陽高照的夏季,在原本屬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的第二接駁碼頭即現在的駁二藝術特區,一場關於「無用設計」的前衛主題,正熱鬧展開。這個以「續攤」為名的高雄設計節,是該活動的第二屆,證明了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在南台灣蓄足動能,準備站上世界的舞台大顯身手。

文創產業將在南台灣與世界舞台大展身手。(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文創產業將在南台灣與世界舞台大展身手。(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當然在此之前,高雄市產、官、學界也有辦理各式關於創意、設計的展覽活動,正因為有這些涓滴細流的匯聚,才能催生出這規模、涵蓋範圍,以及受矚目程度,都在南台灣前所未見的設計大展,雖然還不能與兩週內舉辦200場活動,超過30萬人次參與的倫敦設計節相比,但其核心精神可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倫敦設計節副總監威廉‧奈特(William Knight)談到展覽的目的時說:「設計就在生活裡,人人都可以親近。」而倫敦設計節的主席約翰‧蘇瑞爾(John Sorrell)也說:「設計節就像滴水穿石,逐漸讓民眾認識設計可以影響生活。」這樣的訴求,也正跟2009高雄設計節主辦一方所揭示「設計/創意於生活中無所不在,最重要的:它可以隨身攜帶,人人都可以隨時享用」的意義一致。

藝術就在生活當中,人人都能親近。(圖/遠見雜誌提供)
藝術就在生活當中,人人都能親近。(圖/遠見雜誌提供)

     展覽是將人們設計基因喚醒的有效利器,但其中有更積極的意義,就是要將文化創意變成一門好生意,高雄市全球會展推廣協會理事長袁韻樺曾表示,台灣要從製造代工轉型品牌,除了不斷追求產品創新,展現發展品牌事業的企圖心外,更要重視會展行銷,以有效策略來協助台灣文創品牌邁向國際。

     因為好的國際展覽可以建立國際網絡,搜尋市場商情與需求,通常具有口碑的展覽會形成良性循環,吸引更多知名廠商參展,甚至在定位上還能成為參展者打開國際通路的採購集散地;不過國際展覽有「大者越大,小者越小」、「贏者全拿」等特性,加上要向世界行銷,所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能不看政府的資源投入及規劃執行。

政府需當文創產業的好夥伴

     「我們推廣創意產業,會考量商機。」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助理總裁克萊兒‧威廉森(Clare Williamson)如是說,如今倫敦能擁有「世界創意之都」的美名,與倫敦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脫不了干係。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完美結合設計、創意與城市意象。(圖/林育恩攝)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完美結合設計、創意與城市意象。(圖/林育恩攝)

     奈特說,正是肯‧李文斯頓(Ken Livingstone)在2000年當選倫敦市長,帶頭推動創意產業,倫敦市府規劃設計活動,倫敦設計節方能步上軌道;根據倫敦都發局創意產業部主任湯姆‧康寶(Tom Campbell)的說法,從2007到2009年為止,他們提撥了90萬英鎊(約台幣6003萬元),贊助三年設計節活動。當李文斯頓被問到如何推動創意產業時,答道:「這些產業本來就存在,政府官員無法決定其中的內容,你只要從旁協助發展,讓他們興盛就好了。創意產業也是文化,她能帶動觀光業,吸引觀光客參觀,就像科技業可以帶動PS2之類的電玩遊戲興起。」

     李文斯頓的看法,正與陳菊市長不謀而合,雖然高雄市過去是以工業起家,但這幾年在地也湧現許多一流的文創產業業者,例如「書包大王」堅持品質製造模式,創造了數十年的書包文化;豆皮文藝咖啡館專注主流之外的藝術空間,創造了近幾年台灣藝文空間的「dog and pig」品牌;而「串門企業」、「灰姑娘音樂製作」及在地劇團等不同類型的高雄市文化創意產業,均在各自的領域中闖出一片天。而主政者首要任務,就是要以寬厚的態度,包容這些創意工作者,提供他們一個可以自由揮灑創意的沃土,這樣的堅持、魄力,在今(2009)年高雄電影節可說展露無遺,不過相對於倫敦在文化創意產業上的深厚積累,年輕的高雄市要急起直追,還需要更積極的作為。

高雄提供文創工作者,一片自由揮灑的沃土。(圖/駁二藝術特區提供)
高雄提供文創工作者,一片自由揮灑的沃土。(圖/駁二藝術特區提供)

     除了高雄設計節,高雄市這些年所舉辦的國際貨櫃藝術節、鋼雕藝術節、青年音像創作聯展、高雄動漫展、愛河布袋戲展演祭、原住民文化產業博覽會、「遊戲時代」設計與文化特展、國際角色創意團隊聯展、藝集展覽、高雄人來了城市角色創作特展、趣味影像競賽、南區大專院校聯合課程暨創業提案競賽、推動街頭藝人標章、藝術市集…等活動,也都具有相當的開創性;硬體的擴充方面,陸續興設高雄市電影圖書館、拍片支援中心等,在台灣影視產業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成功經驗甚至帶動其他縣市的一陣跟風。接著也已展開規劃興建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高雄世貿會展中心。

創意設計於生活中無所不在。(圖/崔憶雲攝)
創意設計於生活中無所不在。(圖/崔憶雲攝)

     本身環境的厚植外,在台灣尚待努力的國際會展行銷,高雄市政府也積極給予協助,像是2008年11月底,在兩岸共同主辦的首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高雄市政府就率領四家擁有「從傳統到創新」特色的業者參展,展現線上旅遊、原住民陶藝、傳統製餅及製香等在地文創產業,「我們就是要讓大家跌破眼鏡!」率團參展的高雄市政府顧問范巽綠明確地告訴大家,「高雄市想走出去,更想讓大家認識高雄。」

高雄市具有移民城市與台灣設計系所集中地兩大特色,只待迸發能量的機會,跟上倫敦這文創都市的先行者。(圖/陳柏年攝)
高雄市具有移民城市與台灣設計系所集中地兩大特色,只待迸發能量的機會,跟上倫敦這文創都市的先行者。(圖/陳柏年攝)

可堪比擬的優勢,預約美好未來

     分析倫敦發展創意產業的優勢,除了因為群聚效益,擁有大量的創意人才與產業外,最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一是擁有多元文化;二是擁有優秀的設計教育。從以上兩方面來看,具有移民城市與台灣設計系所集中地兩大特色的高雄市,完全有機會跟上倫敦這個文創都市的先行者,迸發非凡能量。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