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今城】
港都現代休閒活動的濫觴:西子灣與壽山動物園
名聞全台的西子夕照,是所有高雄市民最浪漫的記憶,西子灣海水浴場也同樣是許多市民朋友夏日最深刻的歡樂印象,但西子灣海水浴場究竟何時而起,恐怕鮮有人知。
壽海水浴場 轟動高雄
海水浴場的觀念其實是由西方傳來,最早是英國人在1796年發明,後來在19世紀陸續風靡歐洲。日本明治維新後,海水浴場的觀念傳入日本,日本統治台灣後,日人陸續將此觀念引入台灣各地,最早約莫在1907年的淡水,至於高雄(打狗),現在資料所見,最早是1909年,由兩位日籍官員倡議成立「打狗浴場」,地點是否在西子灣,還需進一步查證,但海水浴場來到高雄,2009年剛好是一世紀。
西子灣當時名稱叫做西子灣壽海水浴場,於1916年(大正5年)設立之後,成為高雄市民最佳的休閒去處。但當時要從市區到海水浴場,需要從哨船頭繞壽山而過,相當不方便,所以在1928年(昭和3年)打通壽山洞(西子灣隧道),1933年(昭和8年)隧道正式啟用,使得民眾前往西子灣更加方便,也讓更多人前往。
人潮大批湧向西子灣,促使日本政府大規模興建西子灣,除了海水浴場及交通外,1929年(昭和4年)興建了餐廳(食堂)、1935年(昭和10年)更興建戶外的兒童游泳池與二層樓的澡堂(西子灣溫浴場),可想像的到,日治時期的西子灣,擁有大澡堂、海水浴場、餐廳,每逢星期假日,熱鬧程度一點都不輸今日。
當時除了這些設施外,今日西子灣往柴山桃源里,到左營桃子園的道路,因其一面倚山、一面傍海,成為最著名的旅遊景點「臨海道路」,開車繞一圈是當時的頂級享受。今日道路猶在,許多人假日會開車前往柴山,秀麗的奇景,不難讓人理解當時為何轟動。
風靡一世紀 西子灣魅力不減
西子灣在二次大戰成為軍事管制區後,就一直無法再與市民相見面。1952年(民國41年)高雄市第一任民選市長謝掙強,與軍管單位力爭後,獲得首肯開放,市政府立刻撥款重建海水浴場休息所一棟及清水設備,於當年的5月28日重新開放,開放當日即造成轟動,除高雄市民外,還有特地從其他縣市趕來的民眾,第二天(29日)是個雨天,不適合到海水浴場,但人潮不減反增,高達1500人,後來碰到週末例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甚至突破萬人,每天所開的三班公車也不夠用,從此可看出當時休閒場所的缺乏,以及民眾的期待。
但也因為遊客太多、設備簡陋,經常出現問題。如開幕第二天,清洗用的自來水就因故停水,市府只好緊急從其他地方運水給遊客使用,加上當時入場門票甚高(全票1元5角、半票1元、團體票5角),造成民眾怨聲載道。面對民怨,高雄市議會特別召開臨時大會質詢,最後更做成決議,要求開闢免費出入門,供市民自由進出,承包商則准予收取休息及淡水使用費,才告解決。而有關西子灣的爭議,更是當次大會爭論最久、民眾最關切的議題,可見西子灣在市民心中地位。
但在議員為市民爭取大開方便之門後,西子灣的承包商則虧損連連,到年底就已經虧空三萬元,當年年底又碰到貝絲颱風吹襲,設備倒塌,所有股東乾脆「落跑」,也使得西子灣的戰後第一次開放,不到半年,又再次關門大吉,直到隔年(1953年)夏天才重新招標,再度營業,依舊是遊客如織。
求新求變 動物園陪伴市民三十年
西子灣除了一般市民喜愛,老總統蔣介石也獨鍾其風景秀麗,在此地建有一座行館,也使西子灣成為軍事特區,一般民眾無法充分使用。直到蔣介石總統於1975年(民國64年)過世後,總統府才將其移交給高雄市政府,成立風景區管理所,於1977年(民國66年)正式開放。市府也才有機會將規劃已久的動物園於1978年(民國67年)7月1日在西子灣靠近壽山西麓成立,稱為「西子灣動物園」,西子灣也成為高雄市民假日休閒的最佳去處。
但西子灣與市民的緊密關係,並沒有維持多久。隔了兩年以後,1980年(民國69年)中山大學決定在西子灣設校,西子灣又變成了校區,西子灣動物園的動物也只好搬家。於1986年(民國75年)3月搬遷至壽山另一側(東南角),在3月29日重新開幕,也就是壽山動物園現址,名稱也從「西子灣動物園」變成了「萬壽山動物園」。同一年,台北的動物園也從圓山搬到木柵,兩大直轄市的動物園都換個地點、煥然一新。
如今一轉眼,壽山動物園到現址也已長達23年,園內設備也嫌老舊,因此在2009年初重新整修,11月7日全面開放時,以「可愛動物」為主打,首創國內唯一的「兒童牧場」等,廣受民眾好評,更為動物園成立30年來的蒞園人數創下新高紀錄。同樣的,陪伴市民度過約一世紀的海水浴場,經過幾度修整,市府近年還積極進行南北岬頭及人工養灘工程,此處依舊是觀賞日落最美麗的景點,「西子夕照」是所有高雄市民最美麗的記憶,相信再過一個世紀,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