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大港唱不停─建立南部流行音樂基地
睽違兩年之後,2010年「大港開唱」(簡稱大港)於日前重回高雄,掀起一陣搖滾狂潮。從3月12日到3月21日,十天、近百個樂團不間斷的接力搖滾,讓駁二藝術特區幾近沸騰,票房也寫下佳績。首週聯票,在開賣三天內銷售一空,熱門場次還有搶不到票的情形。在這十天內,無數內心奔騰的年輕人齊聚高雄,透過音樂宣洩吶喊,這些年輕人來自台灣各地,更遠地,還有從香港、日本搭機越洋而來,龐大的熱力,為高雄帶來一股振翅高飛的能量與動力。
熱力猶在 餘音盪漾
大港開唱結束到現在,高雄的空氣裡依然聞得到熱力搖滾之後留下的味道,這一場高雄樂壇最大的搖滾風暴,擾動了很多人的心,悸動、興奮與期待,在唱完跳完嘶吼完之後,留在許多人的心中。
有別於墾丁「春天吶喊」一砲而紅並且延續至今,甚至吸引了更多音樂活動同時在墾丁舉行,「大港開唱」在2006年開辦、2007年舉辦第二次之後,因為票房不如預期而停辦,當時的主辦人、也是高雄子弟的「這牆音樂藝文展演空間」(The Wall )執行長傅鉛文被同業笑說「瘋了」,也因此賠了2、300萬。但是在高雄成長,高師大附中畢業後才北上的傅鉛文,沒有因此放棄高雄市場,他吸取前兩屆活動時,觀眾給與的反應及建議後,做了修正。
休息為了再出發
在「大港」停辦的這兩年內,傅鉛文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合作,將重點放在音樂環境的經營上。除了扶植在地樂團扎根高雄之外,同時培育年輕的音樂產業經營人才及技術團隊。這項合作在2009年慢慢展現出成果,「The Wall」和文化局以小型演唱會型態,邀請樂團在駁二藝術特區演出,在去(2009)年共33場演出中,票房都超過預期,也為文化局及傅鉛文打了一劑強心針。
經過兩年多的能量蘊釀以及成果檢視,文化局決定讓「大港開唱」重回高雄,並且以更好、更大、更爆炸的規模席捲南台灣。橫跨兩周的週末、共10天的演出期間,寫下台灣音樂祭的紀錄,而近百個樂團的演出陣容,從民謠風、知青風、重金屬搖滾、到視覺系,多元的樂風更是一次餵足歌迷的味口,同時,遠從歐洲、美國、日本邀請而來的樂團,打開歌迷視野,也讓國內樂團有與國際樂團同台演出交流的機會。另外,更重要的是,在演出團隊中,有將近三成是來自於南部的樂團。
大港再現氣勢驚人
演出名單確認開出後,果然引起廣大迴響。除了已是重量級的獨立樂手(樂團)如董事長、張懸、盧廣仲、蘇打綠、濁水溪公社、旺福、宇宙人等之外,來自日本、首度在台灣演出的視覺系樂團如MUCC、D’espairsRay也吸引廣大歌迷,而文藝青年最愛的Tizzy Bac、1976等的同日同時段演出,則讓歌迷不知如何取捨。高雄在地知名樂團「滅火器」、「嘴哥」、「晨曦光廊」、「害羞踢蘋果」、「橘娃娃」、「唐野」、「恕」、「山的孩子」、「Reload」、「吸引力」等等,也展現出本地青年的文化力量。
再現樂壇的「大港開唱」,噴發出驚人的氣勢,許多樂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熱情。曾為電影《夏天的尾巴》進行配樂的「阿飛西雅」在大港演出之後,就在部落格留下「從來沒有過的經驗」、以及「高雄因為大港開唱,完全變成一個對搖滾最友善的城市」的留言。而本地「滅火器」樂團,對於大港開唱更是帶著無比雀躍與幸福的心情,在曾經受邀至歐美演出的「滅火器」心中,最喜歡的音樂祭,就是大港開唱。他們認為,能在故鄉的音樂祭舞台開唱,真是一件令人興奮又驕傲的事。
音樂品牌成熟 高雄看見新可能
2010大港開唱成功落幕,為高雄打開了一種新的可能。以往高雄被認為沒有市場,許多樂手樂團的演出常常跳開高雄,從台北、台中、就跳到墾丁,但這次觀眾的熱情反應在票房收入上,加上高雄的陽光海風好天氣,以及可以在遼闊的港邊氣勢澎湃地唱下去,讓很多樂團發現,高雄的開闊、熱情與對創意的鼓勵,是非常適合樂團發展的地方。
從斷斷續續、不停轉換的嘗試,到現在已成功扎根,2010「大港開唱」唱不停,受到各地樂團及樂迷的肯定,代表的,不只是這項音樂活動品牌的成熟,更象徵高雄市推展流行音樂發展的努力。
從2005年高雄市決定因應產業變化及港區閒置土地,爭取流行音樂中心南設高雄,讓整個城市結構產生轉變開始,高雄市政府就積極準備培養流行音樂的沃土,因此,2006年的大港開唱點燃了第一把火,雖然2007年的收場並不是在花火燦爛時,但是回溯過去,若沒有當時的起跑、摸索、衝撞,今年的大港也不會撞出如此精采的成果。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底定 用五年儲備能量
去(2009)年8月,命運多舛的流行音樂中心,幾經計畫修訂與選址波折之後,計畫名稱改為「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並終於確定位址於高雄港11-15號碼頭。計畫中有關於流行音樂的部份,準備興建籌設12000席以上的大型戶外音樂演出空間、3500席以上的室內演出展演空間、以及150~400席小型多元場地、還有流行音樂產業社群空間、流行音樂展示區等等。
期待已久,終於塵埃落定,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的確定興設,讓市政府文化局以及在地的音樂工作者士氣大振。依照時程,全案預定在今(2010)年9月底公佈國際競圖評選結果、明年動工、2015年興建完成。亦即,從2010年到2015年,五年之後,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才能落成使用。然而在這段期間內,對高雄市最大的考驗,就是如何讓整個城市質變,培育出足以能讓幾個展演空間滿載演出的土壤,包括演出團隊、經營人才、技術人才、經營環境、觀眾等等,如何在未來五年內培養出沃土,都是高雄市政府相當大的壓力。
• 高雄市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空間規劃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網站)
戶外展演空間:至少12000席,用於辦理大型演唱活動及各種多元音樂展演活動。
大型室內展演空間:至少3500席,提供聲光效果及多功能性表演舞台。
小型室內展演空間:150~400席多元場地8間,形塑流行音樂大街。
流行音樂展示區:塑造活潑的流行音樂展示空間,提供社會教育與休閒娛樂功能。
流行音樂產業社群空間(育成中心):規劃影音中心、攝影棚及音樂工作室等,做為產業鏈整合平台。
海洋文化展示中心:規劃遊艇、海洋休閒、海運、能源科技等四個常設主題展示區,並結合可眺望港區的觀景地標物,體現高雄文化及海洋城市特色。
音樂藝術與海洋科技文創產專區:引進音樂餐廳、主題音樂館、咖啡輕食區及週邊商店,供應民眾需求,並提昇園區之藝術、科技與創意文化之氛圍。
河港航運停泊碼頭及旅運服務:未來結合旗津線、愛河溯航線、環港線及藍色公路等航線端點,成為愛河與港灣旅運觀光中心。
整體環境規劃:考量整體景觀,預留未來發展空間,圍塑水岸休閒綠帶生活空間。
搭建演唱平台 培育音樂人才
「Try and Error」,從嘗試中錯誤,再從錯誤中修正,前兩屆的大港開唱已經先為高雄流行音樂的發展儲備能量,文化局及「The Wall」在駁二的合作模式,提供了樂團演出的平台。去(2009)年的「窮人搖滾」、「有料音樂祭」、「烈燄駁二」、聖誕新年系列演唱、以及閃靈、巴奈、藍色狂想、1976、硬芯、滅火器等數十場演唱會,除了逐漸養出了觀眾,也讓高雄在地更多年輕朋友藉此對音樂產業的經營與環節更加熟悉。今年大港開唱共五個場地、近百場的演唱,許多的人力就是從在地青年徵補而來。
除了不斷舉辦大小型演出活動,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把未來幾年的目標瞄準在軟體計畫。去(2009)年開始,文化局推出「活化流行音樂營運空間試辦計畫」,從9月底到12月30日止,以分級補助方式挹注有音樂演出的餐廳、PUB、咖啡廳等業者,希望透過城市內部各種展演空間的維持,支持音樂人才,維繫高雄的音樂創作與演出。
這項計畫在去年共有八家業者通過審核並接受補助,包括藍色狂想、畫堤、漁人碼頭、海世界音樂餐廳、水漾愛河奧多咖啡、伊莉羅伊咖啡廣場(美術館噴泉廣場)、放輕鬆美式音樂餐廳、MARSALIS爵士酒館等。在補助計畫支持下,有心支持流行音樂的業者負擔減少,表演者則多了演出平台。今年,這項計畫持續進行,但針對補助的內容與方式則做了部份調整。
擴大方向 創造「梅迪奇」效應
關心高雄市發展、曾經至西雅圖參訪音樂中心,對當地經營流行音樂文化印象深刻的黃珮芬小姐說:從西雅圖的經驗來看,市政府確實做了不少努力,像是流行音樂中心計畫中設有「展示中心」,以及舉辦各種活動、補助音樂工作者等等,都看得出文化局的用心,不過,未來流行音樂文化及產業要在高雄茁壯,市政府推展的工作要擴大到更多層面。
她舉出,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佛羅倫斯的銀行家梅迪奇家族因為資助許多科學家、畫家、詩人、金融家以及雕刻家,吸引了許多不同領域的人齊聚佛羅倫斯,而這些人相互交流、碰撞,最後引爆了「文藝復興」。黃珮芬說,高雄市現在近似面臨一場文藝復興,必須透過不同領域、專業、文化的異場域碰撞(intersection),來催化出一場具有文藝復興效果般的質變。
流行音樂就在生活之中
黃珮芬肯定現在市府所做的各項努力,但是她認為未來或許可以做更多的嘗試,她建議,對推展流行音樂文化與產業的努力,應該要更深入市民生活的各個場域,把觸角擴大。她說,可以去營造讓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交流激盪的空間,而不一定只能針對流行音樂空間、音樂工作者進行補助,讓不同的觀念在高雄有交互激盪的機會,形成一個新的觀念與新的文化,這個新的文化就會留下來,成為高雄實實在在的土壤,而高雄,就會成為流行音樂新的推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