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古月今城】

愛與堅持之所在 紅毛仔醫生馬雅各在打狗

     今天所播下的種子,一百多年後會開出怎樣的花朵?回顧一百四十五年前、來到高雄的醫生傳教士馬雅各的故事,我們將發現,愛與堅持的力量,其影響之長遠、廣泛,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

懷抱愛與堅持 登上希望的港口

     2010年,是高雄市縣合併、開創新機的一年,也剛好是距馬雅各醫師正式從高雄登陸來到台灣服務的145週年;而馬雅各的來台,正是台灣近代醫療史展開全新一頁的轉捩點!

馬雅各牧師是外國友人在台灣醫療與宣教的濫觴。(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馬雅各牧師是外國友人在台灣醫療與宣教的濫觴。(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生於1836年的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 Maxwell ,M.A,M.D.1836-1921),是蘇格蘭人,不但是愛丁堡大學的高材生,更曾赴柏林、巴黎等地深造後返英行醫;同時他也是英國長老教會的宣教士;在他還不到三十歲的時候,便毅然決然放下當時優渥的工作,自願到台灣進行醫療宣教的工作。

     1863年,打狗正式開港成為國際通商口岸,就在這年,馬雅各搭上了船,花了四個多月從英國航行到上海,隨即轉往廈門學習語言達一年半;1864年10月時,隨同牧師、信徒,搭乘德輪三桅帆船Chusan號抵達打狗港,在高雄、台南一帶考察、停留將近一個月;半年後,1865年5月28日,馬雅各醫生和三位助手等一行人,從廈門搭乘輪船META號到打狗(高雄),正式展開他在台灣的醫療與宣教工作,而他上岸的地方,就是高雄的旗津。

台灣西式醫館的濫觴

     來到台灣的頭一個月,馬雅各前往台南府城行醫,以西式醫術替人治病。然而當時民風保守,且對於西方醫學毫無所知,馬雅各醫生幫人開刀動手術的醫療行為,被民眾誤解、甚至謠傳為「取人心肝、挖人眼睛去做藥」,於是在1865年9月,馬雅各回到有英國領事館所在的高雄,並在旗後租屋傳道、行醫。

1864年10月時,馬雅各醫師在旗津上岸。(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1864年10月時,馬雅各醫師在旗津上岸。(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當時已成為國際口岸的高雄,不但有各國領事館進駐,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外人士走動,當地民眾對於外來文化具包容性,因此對於馬雅各醫生的接受度也較高,讓他能夠安定下來,1866年他在旗後山腰蓋了教堂,就是基督教長老教會在台灣的第一座禮拜堂──「打狗禮拜堂」,也就是現今「旗後教會」的前身。

     馬雅各在禮拜堂後方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成立了有八張病床的西醫館,這就是台灣的第一座西式醫院。他以其精湛的醫術,幫民眾治癒許多疾病,使他聲名遠播,經常有從台灣中部、或是澎湖遠道而來求醫的病人。當時台灣南部有句俗諺:「馬醫生莫法度」,意思是連馬雅各醫生都束手無策,肯定病入膏肓,難以痊癒了,這也說明地方人士對馬雅各醫術的肯定。

台灣第一所醫學院在打狗

     馬雅各醫生以及在旗後的醫館,對於台灣醫療現代化和日後的疾病防治研究奠下了基礎。然而當時傳教加上醫館工作實在太忙了,因此在馬雅各醫生的推薦下來到打狗,擔任海關醫官的萬巴德醫師(Dr. Patrick Manson)也到醫館來支援,後來這間西式醫館陸續由萬巴德、梅爾等醫生接手。

位於廟前路上的旗後教會。(圖/林育恩攝)
位於廟前路上的旗後教會。(圖/林育恩攝)

     由於萬巴德醫師在打狗期間,對熱帶地區寄生蟲與醫學的研究影響後世醫學甚鉅,因此被尊崇為「熱帶醫學之父」;到了1886年,當時負責的梅爾醫師將醫館擴建後,為了紀念萬巴德醫生的貢獻,將醫館命名為「慕德醫院」,慕德醫院附設有醫學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解剖學、生理學、基礎化學、一般外科等,筆試及格後需到香港或上海接受醫學委員會的考試,然後再回慕德醫院實習一年,修習更多學科,才算完成整個學程,過程相當嚴謹,也因此當時只有一位台灣本地學生畢業。而這家沿著馬雅各醫生足跡成立的慕德醫院,可說是台灣第一所醫學院,那位本地畢業生林晟,則是台灣第一位獲得英國文憑的醫生。這些過程都對台灣後來的醫療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影響所及 跨越時空

19世紀末台灣西醫診所的內觀重現。(圖/林育恩攝)
19世紀末台灣西醫診所的內觀重現。(圖/林育恩攝)

     其實馬雅各醫生的貢獻不僅止於醫療與宗教信仰,在提升民眾知識水準與保存地方文化,他同時對台灣做出了相當的貢獻。當時一般居民識字者不多,基督教會為了推廣教義,因此發展出以羅馬拼音(當時稱「白話字」)翻譯新約聖經,在馬雅各醫生的推廣下,不論漢人或平埔族原住民,許多人都學會了用自己的母語發音來閱讀;由於「白話字」的逐漸普及,也使得1875年抵台接替馬雅各醫生工作的巴克禮,得以有條件發行台灣的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

馬雅各醫師全家福。(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馬雅各醫師全家福。(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1870年馬雅各醫生返回英國,因為脊椎疾病而休息,直至1884年又與妻子重返台灣,可惜這次只在府城待了一年左右,就因妻子染病回國。他在台灣前後共停留7年9個月,這段期間不但訓練了不少本地醫生、傳教士,建立不少平埔族和漢族的教會,也設立了數間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馬雅各的兩個兒子在他的影響下,長子馬約翰(Jhon Praston Maxwell,1871~1961)在中國大陸行醫,次子馬雅各二世(James Laidlaw Maxwell Jr.,1873~195l)則跟隨父親的腳步來到台灣,擔任台南新樓醫院院長,且終生在台灣服務。

     由此可見,馬雅各帶給台灣的不只是他在台灣七年多之間的貢獻與幫助,範圍更廣泛延伸至醫療、宗教及文化各個面向,為台灣這些領域的發展奠定重要根基,其影響力更直接從他的後生晚輩延續至一百多年後的今天!

幸福與美好的起點

     有鑒於馬雅各將現代西方醫學由高雄引進台灣,高雄市政府於2003年將衛生局在愛河畔中正四路的舊址成立「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持續進行台灣醫療歷史文物之蒐集、整理、保存研究、推廣等工作,來呈現台灣醫療歷史文化的面貌與軌跡,免費開放民眾參觀,同時也藉由網上數位博物館的呈現,讓更多民眾能在家就可逛醫療博物館,輕鬆獲得相關知識。

馬雅各醫生的愛與奉獻精神透過文物館永留人心。(圖/林育恩攝)
馬雅各醫生的愛與奉獻精神透過文物館永留人心。(圖/林育恩攝)

「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保留許多早年西醫的資料。(圖/林育恩攝)
「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保留許多早年西醫的資料。(圖/林育恩攝)

     高雄有幸成為馬雅各醫生登台的第一站,市長陳菊就表示:高雄市的各項建設就是以長遠發展的眼光,學習馬雅各醫生的愛與奉獻的精神,堅持做對的事,期望成為百年基業的播種者,不僅要讓這一代住在高雄的人們能夠擁有幸福生活,更要讓後代子孫也能享受這一代的努力成果,讓高雄成為幸福與美好的起點。

Information

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261號1-2樓
     電話:07-7138928
旗後教會
     地址:高雄市旗津區廟前路13號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