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文】
《決戰高雄》戲獅甲藝術節 國際尬陣頭 草根出鋒頭
九、十月,接近初秋,高雄夏天的尾巴,正被兩個重要的民俗節慶點燃一季火熱繽紛,在地人說「北萬年、南獅甲」,即為左營萬年季與戲獅甲文化節,數萬名居民帶著隆重的虔誠之心,投入各項民俗活動;過去,陣頭在常民生活與信仰中自成文化一格,現代,藝術則跟著陣頭走入民間,並且化身台灣觀光大使廣邀國際人士走入高雄,這些「Made in Taiwan」的草根文化,在如雨後春筍般爭相舉辦的城市活動中,因為具備長久深蘊的文化特質,已經難以取代並大出鋒頭,正如胼手胝足走過的,是美好的歲月價值。
戲獅甲 從名詞變動詞
初秋的高雄前鎮,空氣裡瀰漫著人人翹首企盼的決戰氣氛,那是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中,顧不得口中的飯菜還未嚼盡、便匆匆鑽入雜沓人群,只為了找一個最佳位置,踮起了腳尖、拉長了脖子期待廟會展開的雀躍心情。「鼕、鼕、鼕」鼓浪聲將街上人潮一分為二,隨著鑼鼓聲舞動的獅陣領頭竄出,嗆辣有力的鞭炮煙囂四起,卻還是掩蓋不住男女老幼的笑鬧、驚呼與拍掌聲,宛如難分時代的魔幻場景,扣人心弦。
「不要看這些基本動作好像很簡單,平常可要配合非常嚴格的動作和步伐訓練,才可以進一步將舞獅表演得活靈活現,除了體力和技巧很重要,還要能夠控制舞獅的表情和情緒,這些都是真功夫。我常說,舞獅的孩子不會變壞,因為他們也沒有精力到處亂跑了,而且還可以鍛鍊身體,長期一起練陣頭,大家也都很有感情了。」訓練獅陣的老師傅,一語道出傳統文化能夠永續傳承的關鍵,其實來自在地的凝聚力,以及對於家鄉強烈的認同感,一場節慶活動舉辦下來,不僅有在地陣頭共襄盛舉,還吸引不少異鄉遊子回來懷舊一番,就連居民都組成志工團負責指引交通、巡守社區、維持秩序。
戲獅甲位於前鎮區的西北側,清代即劃為大竹里戲獅甲莊。鄭成功來台時期,當時自大陸沿海舉家遷居來台的居民,為求新生活平順安定,紛紛於各聚落庄頭興建廟宇祈神庇祐,其中,以迎奉保生大帝作為主神的廣濟宮,一直是前鎮居民的信仰中心,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聚集的公共場所。該地因地形臨海,早期常有海賊入侵,故家家戶戶在農忙之餘,一面以畚箕為獅頭消遣助興娛人娛己,一面更以武術走勢配合宋江陣陣局,鍛鍊體能抵禦外賊,後來逐漸演變成當地特有的戲獅文化。
此後每逢節慶廟會,當地居民就會集結舞獅並沿路遶境熱烈慶祝,同時各庄頭也以宋江陣、弄獅陣、車鼓陣等民俗陣頭相互交流,其中又以宋江陣為第一陣頭,根據指導陣頭的老師傅說法,宋江陣前必有一獅,出陣前必先舞獅提振士氣,而前鎮的宋江獅為「青頭獅」,起舞張口怒目氣勢如虹,引領宋江陣排山倒海而來。後更因該地舞獅技藝及宋江陣氣勢皆甲於他庄無人可及,當地的陣頭到庄外與其他庄頭競技,屢屢獲勝,甚至可謂當時南台灣最強的獅隊,而有「戲獅甲等」美譽。另有一說,高雄地區有南打狗之苓雅寮(頂寮、下寮)、過田仔、林德官、五塊厝、籬仔內、崗山仔、前鎮、草衙、沙仔地(佛 公)等十三個庄頭,每逢節日慶典或迎神賽會時,必定由戲獅甲的陣頭領先遊行,出盡鋒頭,因而打響「戲獅甲」這地名。直至民國十三年時(西元1924年)12月25日 台灣總督府頒發第九十號令-廢止高雄郡,將高雄街提升為高雄市,而原大林尾、頂堡、下堡等部落則在民國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合併設置為鳳山廳大竹里戲獅甲庄,迄此「戲獅甲」地名正式列入歷史名號,【戲獅甲廣濟宮】亦自此開啟鼎盛時期。
戲獅陣 從廟埕到國際競賽台
而今,熱鬧的戲獅陣頭文化,在當地社區與高雄市政府的推動下,發揚為新興的節慶活動-「戲獅甲藝術節」,保留了極具草根生命的民俗特色,將「戲獅甲」從地名轉變為生猛有力的活動,打敗其他容易流於曇花一現的活動,讓根植厚實地方文化的活動脫胎換骨尋求新生後,要營造的是「彷彿到平溪就是要放天燈、到鹽水就是要挑戰蜂炮、看廟會一定要先懂得觀戰戲獅陣頭」的節慶品牌形象。
今年的「戲獅甲藝術節」為了迎接高雄縣市合併,首度結合高雄縣市及台灣頂尖藝陣團隊,將宋江陣、花鼓陣、夜光龍、龍鳳獅隊、高蹺陣、電音三太子等10隊傳統藝陣,打造成為一場傳統文化巨秀,並一舉將「獅王爭霸戰」擴大成國際級,甚至第一次引進亞運舞獅競技的比賽用公樁,特別邀請擁有33次世界級比賽冠軍的「馬來西亞麻坡關聖宮龍獅團」及香港、新加坡及越南等國家代表隊首度蒞臨高雄參賽。最後更將這些世界頂尖與全台最強獅隊的決戰地,移師高雄巨蛋,第一次用電視轉播舞獅競賽,還首度賣票,也許有人抱持「為什麼看舞獅還要買票?」的質疑態度,但高雄巨蛋近兩萬個位子全數售罄、觀眾爆滿的場景,正是民眾認同一場國際競賽活動的最佳表述。
城市慶典 帶動觀光
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現代節慶活動,是時髦風尚,但唯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才能通過時間的考驗,歷久彌新,這文化,不能只靠創造,而必須在本土認同與故鄉情懷中,自常民生活點滴累積。2010年的前鎮戲獅甲,迎接了台灣第一次的世界獅王爭霸戰,正是在地與公部門團結凝聚之後,以穩紮穩打姿態躍上國際樁頭與其他城市一較高下的全新身段。
傳統節慶兼具歷史、宗教意義與常民文化特色,向來是台灣推廣國際觀光的利器,舉凡平溪天燈、鹽水蜂炮、大甲媽祖遶境和內門宋江陣,都名列觀光局「五大旗鑑計畫」的支持重點。但目前為止,真正為了傳統節慶活動而來台觀光的外國遊客仍占少數,如何讓傳統民俗活動躍上國際舞台,則是未來城市慶典能否成功發揚光大並帶動觀光產業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