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觀點】
開啟「共享綠色交通」先端 第一屆「共享綠色交通國際研討會」在高雄
共享交通風潮 由高雄吹向世界
世界首次舉辦的「2010共享綠色交通國際研討會」,今年九月中在高雄市政府交通局與大會召集人世界無車日發起人Eric Britton、台大土木系張學孔教授所凝聚的共識下,在於高雄市開幕,展開為期三天的研討會議程。這場重要的國際綠色交通議題,聚集世界各地23個國家地區超過40位專家學者,吸引眾多學術單位、相關交通業者、政府部門與環保團體參加,更有不少國外人士自費前來。
如同陳菊市長於開幕致詞中表示:「高雄市在綠色運輸方面投注了相當多的心力」,擁有發展完善共享交通環境的高雄,如2008年捷運全面開通,25條捷運接駁公車加入營運,全台首設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等綠色交通建設,讓高雄市的生活品質評鑑進入全球排名150名以內,拿下台灣第一,遠高於台北市。尤其是國際媒體CNN評選高雄市為全亞洲排名前三名的自行車友善城市,更是對高雄市生活環境評價的一大肯定。高雄市政府接下來要持續推動公共腳踏車至整個大高雄,以及私人運具公共化等,這些努力的成果,讓高雄具有成為亞洲推動綠色交通典範城市的潛力。
甚麼是共享綠色交通
為何「共享綠色交通」會獲得這麼多的注目與回應?而「共享綠色交通」的概念又從何而來?所有對於推動共享交通的疑問,都要從全球氣候變遷這項攸關世界人口生存的重大議題談起。近年嚴重的氣候變遷現象,已經成為影響人們生存的重大關鍵,為了維持生存的環境,世界各國開始紛紛找尋解決之道。高雄近年來在打造綠色環境、低碳無汙染城市方面做了許多努力,而現在要更進一步將綠色議題深入到一般民眾的生活中。
高雄民眾的交通習慣,目前多是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如汽車、機車等,雖然大眾運輸使用人次已逐漸增加,但尚未成為城市中居民往來移動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也因為每個人普遍擁有自己的車輛,私人車輛無論在搭乘空間與能源上都呈現了浪費的現象。如四人座的車輛,多半都只有一個人駕駛;或是即使有大眾運輸,但為了方便還是會開車。無形間城市因為每個人都開車上路而時常塞車、需要大量道路與停車空間,壓縮了城市生活空間、車輛排放的汙染影響生活環境、大眾運輸搭乘率不高,形成資源浪費。
深刻體認到環境被破壞與浪費資源難以復原的嚴重後果之後,及找尋一個讓生活更好的方式為前提下,關心這項議題的各界專家紛紛提出解決之道,透過重新審思私人載具的使用,如汽車在「擁有」與「使用」是可以分割開來的狀態之下,「共享」的思維隨即產生,多人同時間、或不同時間共同使用一項交通工具,減少閒置與資源浪費。大眾運輸是最容易被理解的「共享交通」模式,許多人共同搭乘一部運具,將這個概念延伸到自行車、汽車等,就有許多創新的作法,例如高雄市的公共腳踏車系統就是共享概念的體現。
國際學者專家深度探討實踐重點
為了直接獲得最新的共享綠色交通資訊,陳菊市長與八位國際交通專家面對面進行「市長圓桌會議」,提出高雄成為國際「共享綠色交通」示範城市的各項建議。高雄市這四年來,極力擺脫重工業城的既定印象,為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在城市空間與景觀的綠化,及大眾交通這兩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變。大眾運輸搭乘率,已從四年前的3%提升到16%,而捷運開通的這兩年,載運量也逐步提升。這樣的成效雖達到了階段性目標,但最終的低碳環保城期許,仍需產官學與民間賡續共同推動。
整體來看,國際無車日發起人Eric Britton、德國永續機動力計畫推動者MichaelGlotz-Richter、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副院長Dorothy Chan、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永續運輸與城市研究中心教授Takayuki Morikawa、高雄捷運公司董事長吳濟華、美國ITNA董事 Katherine Freund等八位專家學者,會中提出的專業看法,主要有5大核心概念:1.建立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規劃一個多元的共乘制度,方便民眾使用各種運輸工具共乘,打造城市生活中心。2. 整合各項大眾運輸,如在票務上與搭乘動線上的設計、各類大眾運輸的接駁等,是落實「共享交通」的重要前提。3.建造環狀BRT公車捷運系統配合捷運,可降低同樣路線建造捷運的交通建設預算,也創造更好的交通網路。4.規劃完善的小汽車與機車停車管理,打造行人良好的步行環境。5.規劃具有永續財務發展的公共交通。
各國青年學人實際搭乘體驗
除了各界專家學者之外,有一批年輕的「青年學人/未來領袖觀察團」,在高雄街頭進行了一個星期的研究觀察,這群來自7個國家地區:英國、美國、印度、印尼、尼泊爾、中國以及台灣,共14位35歲以下專門研究大眾運輸與推動共享交通的青年學人,分為三大工作組,針對高雄市的捷運、公共自行車與公車系統進行研究,他們實際搭乘各項大眾運輸工具在城市中往來,並觀察使用的現況,並在高雄街頭進行隨機問卷訪問,對高雄市自行車專用道與捷運,青年學人們給予極高的評價。
找尋讓生活更好的方式
高雄市共享交通軟硬體的建置已經逐漸完備,但仍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亟待解決,就是民眾的交通習慣。高雄的塞車與停車問題不如台北或世界其他大城市嚴重,因此開車還是民眾主要選擇的交通方式。另一方面,機車因為便利、比汽車省油、價格低等原因,成為更多人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相較之下,搭乘大眾捷運的人數明顯較低。在這個部分,市政府也積極規劃了許多方案,如搭配捷運接駁公車、公共自行車,拓展捷運周邊完整的交通動線;邀請大型企業加入共享交通方案,提供員工上下班共乘與大眾運輸補貼,透過政府、產業、民間的力量共同找尋讓生活更好的方式。
兩輪城市 機車與自行車的未來式
最讓各國學者印象深刻的是:高雄盛行的兩輪交通方式-機車與自行車。高雄自行車騎乘的環境已經備受國際肯定,而機車普遍的情況,與會學者經過三天的觀察後,也發現機車的便利性的確很吸引人,也是適合高雄交通的方式,因此提出推廣運用無汙染電動機車,認為是未來高雄市可以大力推動的目標,並可望成為世界第一個對機車騎士最友善的城市,塑造出全球首創的「友善兩輪城市」。
高雄發起綠色交通概念延續全球
「2010年共享綠色交通研討會」在高雄市首度舉辦,這場高雄發起的國際焦點議題,引發亞洲對於共享交通的重視將持續延伸。明、後年將分別在印度、中國持續舉辦第二、第三屆,把高雄推動共享綠色交通的經驗,傳承至世界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