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探索】

「超級城市.最愛生活—星光草原音樂會」 帶你看見完成不可能任務的高雄

一個讓全世界看見高雄行動力的機會

     國家地理頻道製作的城市紀錄片「超級城市」,曾介紹世界主要八大城市,包含紐約、倫敦、巴黎、聖保羅、里約、墨西哥等。2010年初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拍攝「超級城市:高雄」,紀錄高雄市從重工業城市,以積極的行動力,在短短的十年間轉型成低碳生態城市的挑戰和過程,讓觀眾看見深刻的高雄發展潛力。片中介紹洲仔濕地公園、世運主場館、西青埔沼氣發電及中鋼、高雄港與高雄燈會。2010年9月於國家地理頻道首播,以34種語言向超過全世界166個國家行銷高雄。

與市民的超級約會 我們相約草地見

     這部紀錄片在2010年9月25日亞洲同步首播後,創下台灣區當週紀錄片收視排行第3名的佳績。在10月29日週五晚間,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又在凹仔底森林公園現場完整播放紀錄片,並結合了高雄市交響樂團,以「超級城市.最愛生活—星光草原音樂會」的型式,與這座超級城市的市民來場超級約會。

「超級城市.最愛生活—星光草原音樂會」吸引了上千名民眾參加。(圖/劉怡伶攝)
「超級城市.最愛生活—星光草原音樂會」吸引了上千名民眾參加。(圖/劉怡伶攝)

     觀看著高雄市從生態、環境、能源的各種革新變化,朝向生態綠色城市轉型的過程,聚集在星光草原音樂會的上千名民眾,享受著高雄市交響樂團現場演奏的同時,也正體驗著在高雄生活的新型態。從工業城市時期,踏實勤奮是高雄人的寫照,但偏重工業發展的結果,缺少在教育、文化上的發展,民眾沒有太多接觸藝文活動的機會,進而造成高雄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但現在如何經營城市生活,已經成為市政府與民眾重視的城市規劃課題。

     因為有超級市民,才有超級城市,高雄市長陳菊強調,產業發展不能犧牲環境和市民的健康,這是高雄的執政價值,她以凹仔底森林公園為例,高雄市能把價值150億元的土地,保留做為森林公園,這樣的成果來自所有市民共同的支持,才能形塑出今日高雄的綠色生態城。

城市特色,來自於面臨困境時的突破作為

     作為高雄未來發展規劃掌舵者的都發局,透過這場結合影片放映與音樂的晚會,傳達出高雄鮮明的都市發展方向:「生態城市與城市生活圈的經營」。

凹子底森林公園。(圖/熊宏輝攝)
凹子底森林公園。(圖/熊宏輝攝)

     都發局長盧維屏說:「低碳生態城市已經成為高雄的代表特色,當城市發展遇到瓶頸時,突破困境後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會形成城市最佳的代表性。」不過,盧維屏略帶惋惜的表示,都市發展有著相當多的面向,在「超級城市:高雄」紀錄片中,礙於紀錄片的時間與拍攝規模,無法一一完整記錄。「其實經營市民生活這個區塊,也是高雄發展的重要軌跡。」望著容納著數千名民眾,卻依舊寬廣的凹子底森林公園綠地,他列出了許多高雄推動城市生活面向改變的案例:「例如把這片價值150億元的土地保留做為森林公園、愛河的整治、230公里的自行車道、濕地生態廊道的計畫…等,高雄還有好多改變。」

城市發展要逆向操作來順應自然

     從「超級市民:高雄」的紀錄片中,可以看到隱含在片中城市規劃者主導的發展方向。從重工業、海港城的體質,朝向綠色生態、環保企業、綠色運輸與綠色能源開發邁進。紀錄片中所呈現的,不是結果,而是高雄走向永續綠色生態城的開端。為了達到永續生態的目標,盧維屏提出在城市治理規劃的兩大重點:

1. 調適:與自然共存,將干擾自然環境的人為因素降到最低。

2. 減緩:將慣性的環境控制慾降到最低。

     將這兩項重點落實到具體的執行層面上,「生態觀念」是未來都市的首要考量。這樣的考量,會將過去以經濟發展為導向的城市治理層級,逆向操作:第一層「生態」,恢復自然生態、降低人為干擾取得與環境共存的生活方式,這是最首要的發展重心;第二層「生活圈的經營」,為了將人類生活時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城市人生活空間要集約發展,讓已開發的空間獲得有效運用;第三層「新市鎮發展」,如能獲得有效率的集約發展,儘量降低城市周圍新市鎮的發展,還地於自然;最後才是「工業腹地」。

「生態觀念」是未來都市的首要考量。(圖/鮑忠暉攝)
「生態觀念」是未來都市的首要考量。(圖/鮑忠暉攝)

國際觀點 高雄價值

     由國際知名的地理頻道製播這部「超級城市-高雄」紀錄片,顯示高雄努力的成果備受國際肯定。當製作團隊在高雄拍攝時,對於城市種種的轉變與付出的努力感到驚訝,例如製作團隊來到洲仔濕地拍攝荷花與水生植物,耳邊不時傳來鳥叫聲,工作人員躡手躡腳,小心翼翼深怕打擾這些濕地主人,製作團隊對都會叢林竟然有這片野生動植物天堂甚感訝異。導演克里斯托夫‧羅佛表示,高雄有很大的獨特性,在八天的拍攝過程中,發現高雄是個行動城市,處處充滿驚喜,不像很多城市說很多,卻做很少。

恢復自然生態、降低人為干擾與環境共存,是城市最首要的發展方式。(圖/鮑忠暉攝)
恢復自然生態、降低人為干擾與環境共存,是城市最首要的發展方式。(圖/鮑忠暉攝)

     國家地理頻道台灣分公司總監劉念祖也提到:「對於高雄的改變,如城市景觀、環境、綠化等都有很明顯的感受,尤其在接洽各地拍攝事宜時,發現這些改變只是高雄市各種努力中所呈現出來的最表層,越挖堀,越對這座城市感到佩服。」

讓世界知道高雄的努力

     劉總監提到,高雄人不諱言,之前重視工業發展是錯誤的方向,如紀錄片所呈現的:『高雄曾經是座「瀕死」的城市,但所進行的重建工作,如果是以「手術」來形容的話,是進行了一場開心手術,讓這座心跳快要停止的城市,重新活過來。高雄坦然面對過往的錯誤方向,正面積極的尋求各項解決之道,誠懇的指出錯誤、面對,並加以改變。這種開放的態度,讓劇組找到了更多珍貴的題材,也讓世界知道了高雄努力挑戰不可能的任務,並且獲得成功的第一步。

翠華路自行車高橋。(圖/鮑忠暉攝)
翠華路自行車高橋。(圖/鮑忠暉攝)

     「這段紀錄片,真的發掘出太多人不容易看到的努力」,劉總監指出。而在場觀看紀錄片的市民,也透過影片重新認識高雄。

身為高雄人的驕傲

     對於影片中所呈現的高雄,是許多在高雄生活多年的民眾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新視野,例如隱藏在高雄都會公園的西青埔沼氣發電,原本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垃圾,埋在地下後產生沼氣後,透過深埋在地下的管路收集成為發電能源的案例。對於高雄縣以生態低碳城市的形象在國際間發光發熱,參與當天晚會的陳小姐興奮的表示:「真的很以高雄人為傲,去年參加世界運動會開幕時,當時的興奮與感動久久不能忘懷,現在又看到這部紀錄片,再次加深了我們對這座城市的熱愛,高雄好棒。」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