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視野】

市政生力軍 大高雄 Ready go !

     當2010年12月25日零時一到,高雄縣市已正式合併,在這歷史性的一刻,高雄市的地圖重新改版,對大高雄市的具體描繪也將有全然不同的視野。

全台灣最大的都會區

原市政府大樓改為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圖/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原市政府大樓改為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圖/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從這一天起,每當提到高雄市時,每個人腦海浮現的地理環境有了全新的變化:東邊從桃源區,與花蓮縣、台東縣相鄰,西至台灣海峽,南為林園區汕尾南端,與屏東縣接壤,並納管南海上的東沙島及南沙太平島,北為桃源區玉山山頂,毗鄰嘉義縣、台南縣,面積約2,946平方公里,人口約277萬人,涵蓋了山、海、河、港豐富的地貌,是五個直轄市中面積最大的都會。

原縣政府大樓成為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圖/高嘉澤攝)
原縣政府大樓成為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圖/高嘉澤攝)

     土地人口增多,加上原本地理上和生活圈的連結,為高雄市邁向多元型態的大都會跨出一大步。轄區面積足足增加了18倍的高雄市,從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到海岸,從精緻、摩登的城市風景到稻浪翻騰的田野,從港口的碼頭到路竹科學園區的產業歧異度外,原住民部落、客家鄉鎮的文化風景,也都將成為高雄市整合資源、多元發展的元素。

深刻連結在地的施政團隊

     面對龐大的新市政,除了人事佈局倍受各界關切之外,市府組織編制也為了因應新局而大幅調整。地方上與民眾關係密切的鄉、鎮公所搖身一變成為「區公所」,行政區也從原來的11個,加上27個鄉鎮市改為「區」後,增加為38個區,另為擴大的腹地與人口數量所帶來的新增城市內涵與事務,市府團隊新增了三組生力軍來統籌規劃大高雄-農業局、水利局、新聞局。

發展精緻農業  新增農業局

高雄具有發展精緻農產的龐大潛力。(圖/念子攝)
高雄具有發展精緻農產的龐大潛力。(圖/念子攝)

     高雄市農業朝供應市民內需與創造農業外銷潛力兩大面向努力。內需方面推廣大高雄農民生產的農產品,縮短食物哩程,可大幅降低食物運輸過程中的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並讓高雄市民享受到產地直銷的四季新鮮美味,如甲仙及三民的芋頭、茂林的高冷蔬菜、美濃的白玉蘿蔔等。近年來在主管機關與在地積極推廣下,透過各行銷推廣活動,如冬季美味的白玉蘿蔔,已經逐漸成為美濃地區的特色農產品,並深受民眾喜愛。

美濃盛產的白玉蘿蔔。(圖/侯雅婷攝)
美濃盛產的白玉蘿蔔。(圖/侯雅婷攝)

     在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方面,經過多年的努力,大高雄的農民運用創意與研發技術,讓玉荷包、蜜棗等多樣農特產品聞名全國,未來如何提升大高雄的農產品產值是高雄市接下來的挑戰,高雄有多地方特產,如六龜的金煌芒果、黑鑽石蓮霧、金萱茶、大樹的玉荷包荔枝、大社及燕巢的芭樂、蜜棗、六龜及桃源的梅子、永安的石斑魚、茄萣的烏魚子、林園的九孔等等,蔬、果、漁、畜產等豐富多樣,又頗具地方特色,且運輸成本較其他來自中部的農產低,使其具有農產區位的優越性。

     農業方面除了朝向精緻農業發展,強化多元產銷通路外,未來將轉向為同時兼顧農業產銷、生態保育、文化休閒、及推廣自然無農藥的農作、落實生產履歷制度,結合公部門推動全球行銷,以打開農業的新市場。

玉荷包遠銷國際。(圖/陳俊合攝)
玉荷包遠銷國際。(圖/陳俊合攝)

     高雄身為台灣面積最大的直轄市,農業是支持高雄長遠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除了都會地區外,豐富的農業和多元的文化要素及天然觀光資源,將為大高雄市帶來更多發展精緻農業及休閒產業的契機,因此照顧農民福利的農業部門在新市府中位階大為躍升,市府三個新增一級機關,農業局即為其一。

水利局 一手掌握大高雄水文治理

     所有人皆殷切期盼「風調雨順」,但隨著氣候的嚴重變遷,與過往經驗完全不同的氣候型態,一次次地考驗著人們。南台灣原本就比較極端化的降雨情況,冬季乾旱、夏季豪雨的情況更顯嚴重。近年來大高雄都市特質與環境風貌的發展及轉變,極端化的水文事件有逐漸頻繁的趨勢,降雨強度與累積雨量均較以往來得劇烈,加上過去水文的治理也缺乏跨區域的整合及從源頭做起的機制,治水事倍功半的問題由來已久。

市長視察典寶溪滯洪池工程。(圖/高嘉澤攝)
市長視察典寶溪滯洪池工程。(圖/高嘉澤攝)

     為因應縣市合併後的水文治理,市府新增了「水利局」,並旋即啟動「高雄地區中長程水患治理綱要治理計畫」的擬定,與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合作,協助水利局進行各項相關資料蒐集,同步彙整以往相關單位對高雄地區治理、管理與防災等相關規劃,藉以分析大高雄地區防災弱點區位,並暸解防災弱點之治理情況(含治理完成及未完成治理)與其困難點,以期透過分析防災弱點之區位,進一步探討防災管理與監測對策方法,協助規劃大高雄治水方針,提升治理效能,降低洪災損失,加強都市整體防汛能力。

     未來高雄河川整治將從過去在愛河、前鎮河、後勁溪的整治經驗和基礎上,結合曹公圳、後勁溪與上游仁大工業區,前鎮河與上游的鳳山溪及大發工業區,還有典寶溪流域,進行一體整治與污染控管,自根源讓河川乾淨起來,希望從水土保持、水岸營造及農田水利的事權統一,激盪出大高雄河川整治工作的創新思維。

新聞局 推動高雄走向國際大城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在當今已逐漸式微,轉為走向城市與城市間的較量,如倫敦之於英國、巴黎之於法國、東京之於日本,城市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甚至已經取代了國家,成為經濟競爭的要角,全球城市競爭一觸即發!在這股全球城市發展的潮流中,「城市行銷」已成為每位城市領導者的重點發展項目,因此紛紛設立主導機關,整合城市行銷的各面向,如都市形象、觀光、特色產業、基礎建設等,以策略性的包裝與行銷,大幅提升城市競爭力。

     隨著轄區的改變,今後高雄市擁有更豐富多元的文化要素、天然觀光資源與城市風貌,市政行銷不但要有新思維,且任務更加艱鉅。在此現況下,與國際間各大城市無不大力推動城市行銷的世界趨勢中,高雄市政府增設新聞局,以具系統性的策略規劃,建立高雄市願景與目標,透過一系列行銷手法,運用大眾傳播媒介(含影視、廣播、平面、網路)、活動舉辦等,營造高雄市成為一個兼具陽光、綠能與影視產業的國際大城-幸福高雄。

豐富的文化能量 帶動高雄發展。(圖/前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豐富的文化能量 帶動高雄發展。(圖/前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