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觀點】
高雄合作伙 同心「拚」未來
2010年12月25日午夜零時,高掛在四維路原高雄市政府中庭大廳的縣市合併倒數計時鐘上所有的數字都歸零,過往高雄縣市分隔已走入歷史,嶄新的大高雄正式誕生。計時器的數字歸零後,也開啟了「行政0距離、資源0落差、發展0落差、發展0阻隔」的高雄新時代。
縣市合併,不只是消除地圖上的界線,也不僅是創立了一個新的行政單位,更重要的是要透過縣市資源的整併,將產業、環境等作區域統籌規劃,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開啟高雄更美好的未來願景。
大高雄 安心家園
讓所有高雄人都能在這裡安居樂業,生命財產獲得保障,是市政府未來的第一項要務。合併後的大高雄環境多元,市民居住的地區,分佈在都會核心區、河灣城鎮、山間聚落等,在氣候劇烈變遷,天災日漸頻繁的挑戰下,如何在難以預測的暴雨、乾旱與颱風中,保障市民身家財產?
陳菊市長在宣誓就職就職演說中強調,高雄市政府將從兩大部分來守護所有高雄人的家園。第一部分是建立更加即時的災害預警系統,以及區域的緊急應變聯防機制,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減災防害效果;第二部分,則從整體環境治理做起,八八風災時面對大自然劇烈的反撲,要如何讓環境在經濟發展與自然中取得平衡,是未來大高雄區域發展的重點。對於環境的治理、水土的保持必須從根本上還水於自然、還地於山林,才能在開發與保育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因此,市府新成立「水利局」這個專責、專業的單位,將系統性治理大高雄一脈相承的水文,並妥善規劃水資源的運用,使大高雄不僅免於洪患,也能不虞缺水。
產業新基地 海空雙港大優勢
未來的大高雄,將是十倍速發展的產業基地,市政府規劃建構三大產業廊帶,分別是沿海、平原及山麓軸帶。首先是涵蓋興達港、高雄港等港口與高雄科學園區、本洲工業區、楠梓加工出口區、臨海工業區、林園工業區等的「濱海科技經貿軸」;其次是涵蓋國道3號、國道10號、台21線、台22線等道路的農業鄉軸帶與工業區產業基地的「平原產業加值軸」;第三則是沿台3線、台20線、台21線、台27線等道路所經的山城發展為「山麓文化觀光軸」。
這三大產業廊帶所創造的產品,將透過高雄既有的海、空雙港優勢,擴大交通運輸的連結,串連高雄港與小港機場的對外運輸與大高雄腹地的對內運輸,將自由貿易港區拓展內陸,並將高港門戶與廣大腹地相互連結,從海洋拉動陸地,讓繁榮向內延伸。
未來明星產業 向上提升國際競爭力
另一項重要的產業發展,則是影視、文創、綠能科技與遊艇產業等未來明星產業。不同於製造產業容易為環境製造多餘的負擔,如污染、碳排放量等,未來這些明星產業將擁有創意密集、資源耗損減量、產值與附加價值高等優勢,是大高雄朝向國際優質生活城的重要發展方向。
高雄大力打造影視拍片環境,許多劇組紛紛南下拍片,高雄也成為台灣熱門的拍片重鎮。市政府在2009年設立「拍片支援中心」,是台灣第一個地方政府成立專職協助影視從業人員拍片的單位,提供有效率、具體化的單一服務窗口。大高雄擁有大量的文創人才培育基礎,多所大專院校設立文創設計相關科系,今年SONY旗下的SCET(台灣索尼電腦娛樂公司)育成中心進駐駁二特區,成為培育高雄文創能量的搖籃。
高雄遊艇製造業的品質與創新技術,早已聞名國際,再加上去年落成啟用遊艇下水專用碼頭,更大幅度提升遊艇製造業的競爭力。而南星計畫區則已規劃遊艇專用區,配置有27個遊艇廠區及16個五金等零件製造廠區,供給相關業者使用。另為因應市場走向,遊艇產業亦朝向綠能產品開發,包括風力發電葉片、太陽能發電等都是重點發展項目,未來南星遊艇專區將打造成台灣首座結合上述綠能的環保專區。
下一階段的挑戰
縣市合併的倒數計時鐘,在99年12月25日這一天已經倒數完畢,但大高雄還有許多新目標與新階段才剛剛要展開。在眾人欣喜迎接大高雄的同時,一項項挑戰正等待著大高雄人齊心同力來克服。
區域整合是世界共通的發展趨勢,也是有利於台灣與高雄前途的方向。合併不僅代表著大高雄人開始朝向一致的夢想方向前進,同時必須具體落實到高雄各區民眾生活的整合,相關的行政、財政與法制都必須要有妥善的配套。
尤其是在過往高雄縣市建設資源不對等的情況,從合併的這一天起,整個大高雄的社福資源將共享共有、向上對齊,所有的高雄人將一體適用平等而完善的福利標準。軟、硬體資源逐步且同步地落實在整個大高雄,弭平城鄉之間的建設落差,讓各個區域具有相同的發展契機。
大高雄 強而有力的南方之聲
陳菊市長特別強調,新的大高雄市政府,將以更強勁的南方聲音,爭取充沛資源,一步一步改造長久以來國家南北失衡的布局,如此,高雄才能擁有真正無限開闊的未來。
縣市合併,開啟新高雄,不是一蹴可及、一次到位的工程,在這過程中,必須挑戰困難、克服爭議。高雄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不斷地吸引並接納每個選擇這裡做為家鄉的高雄人,有大家的同心努力,陪伴著高雄一次次走過艱辛的發展過程。在高雄市合併成功的此時此刻,深愛著這片美麗南方大地的高雄人,無論住在哪裡,無論來自哪裡,無論說著什麼樣的語言,都用著共同的意志,突破所有的困難,同心打拚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