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探索】
高雄過年 精彩滾滾
農曆年是台灣人最重視的節慶假期,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忙著除舊佈新,清掃整理居家內外環境,煥然一新的迎接新年到來。家中長輩忙著添購過年所需物資,外出打拼的遊子也趕著返鄉和家人團聚,各地傳統市場、大賣場擠滿了歡欣採買的人潮,處處充滿熱鬧的氣氛。
現代生活節奏快速,許多地區農曆年節氣氛已越來越淡,市縣合併後的大高雄,幅員廣大、人口組成與文化特色多元,農曆新年期間持續到元宵節,在高雄的許多不同區域,不僅保留了傳統年俗慶典,也有充滿城市活力的盛大迎新年活動,舊俗與現代交融出高雄特有的年味。
春節首部曲─辦年貨
過年前走一趟年貨大街,可以感受高雄在地濃厚的年節喜氣。大街現場眼前集結的是色彩繽紛、種類齊全的南北貨,耳邊聽到的是各家攤販叫賣及民眾摩肩接踵時傳來的鼎沸人聲,空氣中瀰漫著週遭各式美味食物、乾貨散發出來的誘惑香氣。身處在繁忙的年貨大街上,大家都能感染到準備過節的熱絡情緒與歡欣。
年貨大街
對高雄人來說,最具代表性的年貨採買地點,就屬位於三民區建國三路上,長約400公尺,也是高雄人共同記憶的「三鳳中街」。身為南北貨集中大宗的三鳳中街,主要販賣干貝、鮑魚、香菇、零嘴和多樣南北雜貨,每到年節前,還會再增加許多臨時設攤的小販,使這裡成為一應俱全的年貨大街,這裡雖沒有大賣場的窗明几淨、寬敞空間,但是此起彼落的商家吆喝聲,堆積如山宛若豐收的年貨商品,以及周旋各商家間的比較討價,更充滿傳統濃濃的人情年味。
三鳳中街這個市集在高雄當地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日治時代挾其原本既有的水運樞紐,主要以南北雜貨批發零售為主,之後也開始進口海外的「舶來品」,其他還包括農產、海產、山產、中藥,商品種類高達5千餘種,成為南台灣少數的大商場之一。
民國89年三鳳中街獲經濟部商業司評為商圈再造輔導示範街道,以打造特色街道為目標,為三鳳中街導入專業經營技術,強化老街店家的經營體制,改善街區空間、規劃良好的排水系統,加裝遮雨棚與遮光罩、街道也新舖上漂亮的花崗岩、重新裝潢店面商圈成功,還開設專車接駁市區與三鳳中街之間,近年也推動商圈再造「高雄過好年」活動,人氣錢潮興旺。
另一處高雄人聚集採買年貨的地區,在鳳山區中山路及光遠路間,包含三民街(家具街)、第一公有市場、第二公有市場等,不僅是民眾日常採買的好去處,年節將近之時,街頭隨處更可見販賣春聯、紅包的小販,販售零嘴、乾貨的店家也一家家擺出攤位來,打造了一條熱鬧強強滾的年貨大街。
鳳山老街有著濃厚的人文風味和多樣的特色食材與美食,由於發展年代早遠,來自各地的南北雜貨、農糧特產以鳳山為主要集散中心。中山路與維新路口的鳳山第一公有市場尤為全區黃金地段,成立於民國38年,不但面積大、貨色齊全、各行各業都離市場不遠,吸引不少遠近的「大買家」來此光顧,是高屏地區發展最早的傳統市場大街。其中最大的買家,以高屏縣市的陸海空軍事學校莫屬,數萬名阿兵哥的民生問題,全在鳳山第一市場搞定,此地也因而被泛稱為「兵仔市場」,如今兵仔市場轉型為現代市場,許多鳳山地區傳統年貨店家仍聚集於此,便利採購年貨的舊雨新知。
大高雄過好年
高雄縣市合併後又逢建國百年,為迎接兔年春節,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主辦的「2011高雄過好年,新高雄都好」系列活動首次擴大舉辦,除在三鳳中街等處舉辦外,活動更擴及到高雄市三山:「旗山老街」、「鳳山家具街」及「岡山維新路」,並結合全市24個特色商圈商家聯合促銷,將過好年熱鬧氛圍與大高雄民眾分享。
這24個各具特色的商店街,包含傳統夜市、年節南北貨、精品店、流行服飾、鞋業、傢俱、花卉、溫泉及原住民特色產業,透過過好年系列活動精彩的表演及特惠行銷活動吸引人潮聚集,帶動商機,民眾也撿到便宜、開心選購個人新年新行頭,並滿足全家過年購物出遊的需求。
今年與過往「過好年」活動最大的不同是,合併後的高雄市包括旗山區、鳳山區、岡山區至橋頭區間的省道,甚至較偏遠的「南橫三星」─甲仙、寶來及那瑪夏等地區,首度納入過好年街區布置範圍,同步促銷年節商品,提昇不少買氣。
春節二部曲─祈好運
天公誕辰正初九 新年拜拜好運到
俗諺有云『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天公就是玉皇大帝的尊稱,在民俗信仰中,是百神之長,在人們心中地位崇高,一般民間舉凡結婚、做大壽都要先行拜天公。正月是一年之始,四季之首,而「九」為數字之「極尊」,代表極大、極多和極高的境界,所以信眾將正月初九訂為天公的誕辰日。
按照民間習俗,每年正月初八晚間,會在大廳門前擺放供桌,備齊牲禮和素果,等待凌晨子時邁入初九時,虔誠焚香祭祀,禮畢後燃放鞭炮,此時從凌晨到天明鞭炮聲在街頭巷尾此起彼落地響起,熱鬧程度比起大年初一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眾除了在家祭拜天公外,正月初九也會扶老攜幼至廟宇進香,在高雄市規模恢弘、名聞遐邇位於三民區河北二路的玉皇宮,正月初八晚上,就會聚集大批祈求天公保佑平安的信徒,但想要擠進玉皇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曾發生因拜天公信徒太多,其帶來焚燒的天公金上的金箔,造成金爐阻塞而致燒裂,廟方自此規定信眾日後只能使用廟方準備的天公金或者自行帶回家焚燒。由此可見玉皇宮受到高雄人歡迎與支持的程度,及在地方新年盛會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鳳山地區,座落在熱鬧的第二公有市場旁的鳳邑玉皇宮,地方民眾習慣稱之為天公廟,創立百餘年來沿用至今。在鳳山區寺廟群中,雖然不算是歷史悠久的古廟,卻是香火最鼎盛的寺廟,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時,前後幾天的香火收入,抵得過其他寺廟一整年,天公廟在當地信眾心中的地位不言可喻。
想要體驗天公生帶來的民俗文化魅力,親身走一趟嗅享濃濃年味外,也能順道為自己及親友祈福,帶著滿滿的祝福全力以赴開始迎接全新的一年。
蒐集聖蹟送字紙 慎終追遠祈豐收
近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積極推動的「客庄12大節慶」在邁入第3年時,在全臺各地客家庄精選出21項客家特色節慶。其中,美濃客家庄春節農閒期間,除了有農曆12月25日滿年福時,祭祀美濃各伯公的「新年福」,及春耕過後農閒時節,在美濃河畔舉辦聯合祭典,於祭典後請戲班演戲酬神的「二月戲」外,正月初九美濃廣善堂舉辦的「迎聖蹟—送字紙灰」祭典,亦極富在地文化意涵,能讓民眾領會慎終追遠深意。
過去老一輩先民觀念中,尊倉頡為聖人,倉頡所造文字則敬為「聖蹟」,寫過字的聖蹟紙,不能坐、不能跨越,更教育下一代上頭寫字的紙不能亂丟,必須收集起來拿到庄裡廣設的敬字亭焚燒,並將字紙灰收集起來,加上當地推廣習字觀念的廣善堂內平日所留香灰,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時將紙灰送到美濃河放流,祈求帶給農田豐收。
因為按照客家人傳統精神,正月初九不能洗曬衣服及挑排泄物,所以那天的河水最乾淨,藉此表達對字紙的尊敬。而讓紙灰慢慢飄落在河面上隨水流去,帶到農田中,因紙灰含有鉀肥,能作為農田的肥料,可以祈求農作物豐收,不過因為現在環保意識抬頭,所以送字紙灰都僅是象徵性地少量倒放。
新生孩兒呱墜地
喜拜新丁祐新兒
過去農業社會中,家中添男丁是大事,客家庄中若有新生男丁,客家人會在農曆正月12日進行「拜新丁」習俗。除了做「新丁粄」分送親友外,也會準備花束、酒到地方廟宇祭祀謝天,象徵薪火相傳、庇佑新生命。
為維持這項客家傳統和為新生兒祈福,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在今年農曆年節期間,在光榮碼頭舉辦第2屆「拜新丁」活動,由屏東縣佳冬鄉的三山國王廟協助,提供古董級需以手工古法搭建、不用釘子的僅存客家傳統文物─「新丁福廠」,邀請大高雄所有家庭帶著新生幼兒前來,在「新丁福廠」這個藝術建築內進行祈福,象徵生命的傳承。
春節三部曲─小過年
歡喜元宵響天際 燈火通明耀水岸
元宵節的起源,被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另一說是源自民間的「三元節」,舊俗以農曆正月15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又稱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南台灣的盛事「高雄燈會藝術節」,年年吸引數百萬人參觀,參觀人數持續突破歷史紀錄。今年燈會邁入第11屆,也是縣市合併後首度辦理,以「百年好合、兔躍高昇」為主題,於1月28日點燈,2月12日正式開幕後,展期長達17天,範圍橫跨城鄉,由愛河沿岸擴及岡山河堤公園舉辦,規模及場域皆堪稱歷年最大。
今年燈會涵蓋城鄉特色,讓遊客們可以一舉欣賞絢爛煙火,購買品嘗優質農特產品,同時欣賞明媚的水岸風光,讓國內外的觀光客都能在高雄度過一個熱情的新年。
南台灣頗富盛名的高雄佛光山,舉辦「春節平安燈會」今年已經邁入第31個年頭,為響應建國百年,自2月3日(農曆正月初一)起,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今年燈會的主題是星雲大師為新春賀辭所寫的「巧智慧心」。
有別於一般的燈會,佛光山的平安燈會主要是以傳統花燈技藝、製作具有宗教祈福氣息的平安燈。平安燈會兩個主展場分別在佛光山和即將完工的佛陀紀念館,展場展現全寺僧眾栽種的萬株花卉,營造遍地花海,打造出一片盛大美景。
高雄的新年熱鬧、有趣又有意思,新的大高雄擴大了這些美好的體驗機會,相信以後的每一年,高雄過年會更新鮮、更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