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觀點】

看見高雄文創巧實力

• 客座主編 陳郁秀

  國內外演出團體匯集的春天藝術節,我們歡欣地沈浸長達一百多天的藝術狂歡派對中。

擔任2009年高雄世運藝術總監的陳郁秀。(圖/城市紀憶公司提供)
擔任2009年高雄世運藝術總監的陳郁秀。(圖/城市紀憶公司提供)

  膠卷輪轉不止的高雄電影節,最大的期盼是希望自己能多幾個分身看完所有想看的影片。

  還有創意四射的設計節、高雄產業特色延伸的貨櫃及鋼雕藝術節、總是超乎想像的精彩駁二展覽、傳承創新兼備的宋江陣、遊河港、嚐美食,目不暇給的豐富文化盛宴,織出多條造訪高雄城市中的繽紛動線。

  令人側目的多變高雄,散發的文化品味,聚焦眾人目光,為城市帶來魅力與活力。

  本期專輯邀請到長期投注台灣在地文化藝術發展,曾任文建會主委、2009年高雄世運藝術總監的陳郁秀老師,與大家一起揭看高雄文創的城市能量。

宋江陣等傳承創新的民俗文化,深具觀光魅力。(圖/鮑忠暉攝)
宋江陣等傳承創新的民俗文化,深具觀光魅力。(圖/鮑忠暉攝)

<文創產業代表競爭力>

  在2002年,陳郁秀老師擔任文建會主委時提出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開啟了台灣產業新的里程碑,也給予城市發展的新力量。但究竟文創產業是甚麼?為何足以成為扭轉城市的支點?

  陳郁秀老師給予文化創意產業一個清楚的定義:源自於個人的創意,並加入文化藝術作為核心的產業。台灣的文創,就是源自於這塊土地上的人,所發明、所創造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網路,不單是一個產業,而是全面的產業升級。

  從這個定義來看,文創產業無所不在,可以適用在各種面向上。正因為文創涵蓋著如此大的面向,每個國家在發展時都會選擇一個切合國家文化的政策,如韓國集中發展影音娛樂產業;美國的電影文化;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與城鄉再造,把每個城鎮的特色突顯出來;法國則以文化資產與藝術文化為核心,創造了一個全世界人都想要前往朝聖的文化首都。而台灣與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座城市,也要透過了解自己的文化與特色,才能找到競爭力。

市政府的支持,吸引片商到高雄打造飛機攝影棚拍片。(圖/簡名君攝)
市政府的支持,吸引片商到高雄打造飛機攝影棚拍片。(圖/簡名君攝)

<文創產業的三種類型>

  談到高雄文創產業之前,陳郁秀老師先提出文創產業的三種內容:

  1. 文化空間:可以進行文化活動的空間,其定義非常多元,從故宮、兩廳院、縣市文化中心、文化館、學校藝文中心等,透過文化空間的設立,可以向上延伸至城鄉文化再造,到形成國家品牌。每個城市可以從在地的藝術文化、最新技術與新創意的運用,建立自己的城市品牌。

  2. 文化服務:包含表演、生活、視覺藝術,還有促成這三種藝術的文化行政、管理及行銷。

  3. 文化產品:包括食衣住行,看得見的產品、使用的東西。

  釐清這三個部份,有助於架構台灣、高雄整體的文化創意產業內容。雖然目前台灣整體的文創產業面臨到一個問題點,因民族多元,文化發展傾向平分在各種類上,沒有一個有力的集中點,但這也可能會是台灣文創發展的一個契機,因為台灣創意人才與產業發展的思維非常有彈性,可以均衡地跨越各種不同領域。

<原鄉時尚 鑽石台灣>

  「原鄉時尚」是文創產業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原鄉」代表的是跟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社會息息相關;時尚則是須符合國際水準,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接受。兩相結合才能讓在地文化發揮產業化的潛力,在全球化下,國家品牌的經營,要有在地特色,也需加入現代化與國際接軌的能量,像是國際語言、技巧、品質、網路、國際互動等。

皮影戲是高雄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皮影戲是高雄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陳郁秀老師指出,台灣擁有多樣性的生態、文化,原鄉台灣+時尚台灣造就鑽石台灣。「台灣,就像個未經琢磨的鑽石原礦」,鑽石若未經切割也只是一顆礦石,台灣是一顆寶貴的礦石,以文化創意作策略,透過文化創意產業去磨光,體現在文化空間、文化服務與文化產品,台灣就能閃閃發光。

<文化力量 再造城市>

  翻轉一個城市的發展,再創新生命,看似件艱鉅的龐大工程,但成功的例子不計其數。進行城市翻轉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讓基礎建設符合現代世界的標準,交通、汙水道、港口、航運等,在這個基礎之上,要從文創的概念,用藝術、文化、科技及創意,讓我們的城市跟別人不一樣。

高雄捷運是文化與城市基礎建設結合的典範。(圖/陳俊合攝)
高雄捷運是文化與城市基礎建設結合的典範。(圖/陳俊合攝)

  每年歐洲都會進行歐盟文化首都評選的活動,2010年由德國魯爾獲此殊榮,這個過去德國的重工業基地,如今已成為歐洲文化中心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煤炭和鋼鐵行業在德國魯爾地區一直佔主導地位,但是今天魯爾區53個城市的5百多萬居民,認為文化藝術才是他們現在的主要資源,他們把魯爾區建設成為西歐地區的第三大新型生活區。昔日的煤炭和鋼鐵生產基地,現在已變成餐廳、酒吧、藝術工作室及聚會慶祝的場所。今天的魯爾地區有19所大學、100個音樂廳、120個劇院及200多家博物館和藝術中心。2010年文化之都的口號是「文化改變都市,變化推動文化」,對於魯爾地區民眾來說,享受他們的文化遺產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陳郁秀老師在擔任文建會主委時期,給予高雄許多文化館的建設規劃,如設立市立歷史博物館、電影館、拆除文化中心圍牆等,並提出政府要有文化的態度,來進行城市再造的理念。她舉前市長謝長廷為例,在舉辦高雄燈會期間,把部分經費用於城市基礎建設改善,進行橋樑美化,從文化的角度考量城市基礎建設,為城市留下能長期累積的文化厚度。

拆除圍牆的文化中心,讓民眾與文化無距離。(圖/城市紀憶公司提供)
拆除圍牆的文化中心,讓民眾與文化無距離。(圖/城市紀憶公司提供)

  高雄這幾年的城市再造,如捷運、愛河、高雄港、高雄街道、文化場域、縣市合併後的城市建設面等,皆加入了文化態度,讓整座城市的改變令人激賞,有目共睹。陳郁秀老師提到,在高雄捷運規劃時期,文建會將水仙大師介紹給高雄捷運,打造光之穹頂,在城市重大基礎建設中,留下一處文化地標。

<高雄文化 世運發光>

  世運期間,擔任藝術總監的陳郁秀,體認到國際賽事中文化交流的重要,為了讓這場大型的國際活動在舉辦城市留下軌跡,她提出多項開創性的指標辦法,積極導入文化態度到世運的各項活動。

世運期間,為各國選手加油打氣的啦啦隊們,是城市外交的最佳代言人。(圖/鮑忠暉攝)
世運期間,為各國選手加油打氣的啦啦隊們,是城市外交的最佳代言人。(圖/鮑忠暉攝)

  世運期間,邀請一百三十一個中小學共襄盛舉,其中三十多個學校參與主導賽事,一百個學校認養參賽國家,這些學校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以認養國家的文化作為藝術與人文教材進行教學,當參賽選手抵達高雄時,小朋友們用選手所屬國家的語言歡迎他們,各國選手也因此拉近與高雄的距離,達到舉辦國際活動時,進行城市外交與文化交流的重要目標。這項貼心制度,還帶來另一項正面的效果,就是當學生們成為這些國家的小啦啦隊時,帶動了親人好友一同到場為選手加油,也催化了世運各項比賽項目的售票成果,成功營造高雄整座城市的世運氛圍。

  另一項世運帶來的有形效果,是補助數間規劃為舉辦賽事場地的學校,建立符合世界標準的賽事運動場與選手休息空間,世運結束後,學校保留了這些硬體設施,成為高雄市發展運動城的最佳基礎,而選手休息的咖啡廳,也成為校園中舒適的休憩空間。

高雄世運的開閉幕表演,融入了台灣在地文化。(圖/鮑忠暉攝)
高雄世運的開閉幕表演,融入了台灣在地文化。(圖/鮑忠暉攝)

  世運的開、閉幕節目,更貫徹將高雄、台灣原鄉時尚呈現給世界的主軸。開幕節目以原住民、漢民文化為主體,閉幕以高雄從鋼鐵城市、海港城市到現在成為年輕人的創意舞台為劇碼,以文化基底作為創意核心,將高雄的文化DNA散播到世界。

<建立人才與產業的媒合平台>

  要將高雄文化DNA廣傳於全球,除了大型活動的效益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環境。「現在高雄的文創人才,並不缺乏」,陳郁秀老師指出高雄文創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人才是小種子,丟在石頭上會長不出來,必須放在豐富的土壤才能茁壯」。高雄市政府必須建立一個平台,進行創意人才、管理行銷公司的媒合,以及與國際網路交流。市府更要率先民間企業投資文創產業,一兩項計畫成功後,民間自然會跟進,如文化局的「駁二經驗」,今年過年強勢展檔吸引龐大人潮,象徵「養客成功」,已有不少民間廠商願意進駐,文化局也將積極進行招商作業。

駁二藝術特區是高雄重要的藝文匯集場域。(圖/othree攝)
駁二藝術特區是高雄重要的藝文匯集場域。(圖/othree攝)

  相信未來持續參照花博與知名插畫家幾米合作,以及將台灣之美推上世界舞台的法藍瓷等文創成功案例,將再創並積累更多媒合成功的成果。

軟硬兼具之文創巧實力

  接下來我們就從陳郁秀老師提到的文創產業三大部分:文化空間、文化服務與文化產品,來發現高雄進行文創產業的競爭力。

文化空間蓄積藝文硬實力

<舊空間重生>

  在既有如文化中心、社教館、國父紀念館等文化場域之外,伴隨高雄成長過程中,有些舊有的閒置空間,逐漸地被人遺忘,十餘年來在以文化為導向的城市改造計畫下,也逐一展開了另一段新生命。

愛河水岸的文化親水空間。(圖/城市紀憶公司提供)
愛河水岸的文化親水空間。(圖/城市紀憶公司提供)

•  愛河流域

  走過多次的整治,以人為主的親水空間與沿岸人文、藝術串連的愛河,成為高雄城市地標。以愛河為中心,市立歷史博物館、音樂館、醫療史料館、高雄電影館、水漾愛河、黃金愛河及週邊民間藝文空間等,堆疊出觀光、藝文展演、美食休憩等多重文化空間。

•  駁二藝術特區

  位在高雄港邊的駁二藝術特區,讓高雄的文創藝術有了集中地區的代名詞,在舊倉庫的時光舞台上,上演著最年輕的創意。原本廢棄的城市老舊空間,因熱心藝術家與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保有一種前衛、實驗、創新與高雄國際藝術平台的意涵,同時亦紀錄著高雄城市生活發展史的脈絡。

百年火車站─高雄港站,現在是舊空間再利用的打狗鐵道故事館。(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百年火車站─高雄港站,現在是舊空間再利用的打狗鐵道故事館。(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打狗鐵道故事館

  曾一度被討論是否保留百年的高雄港鐵道和車站,幾經奔走努力,今年起重新以「打狗鐵道故事館」的姿態呈現眾人眼前,重現台灣最大貨運車站的規模,喚起大家濃郁的早年成長和都市記憶。

•  橋頭糖廠

  位於高雄市北邊的橋頭糖廠,與南邊的駁二藝術特區,同為高雄老空間再造的人文景點,走過百年歲月的橋頭糖廠,不僅處處有古蹟,園內的白屋藝術特區不定期舉辦藝文展覽、防空洞電影欣賞,為老糖廠融入藝術氛圍。

<夢想大舞台>

  隨著城市向前邁進,新藝文展演空間的需求也同步升級,在這波趨勢下,除已啟用的高雄巨蛋、國家體育場(世運主場館),高雄市已展開了許多跨入新世紀的藝文空間打造計畫。

•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

  高雄這幾年影音產業為文創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隨著「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規畫案的底定,更確立高雄成為亞太流行音樂創作及表演中心,與國際海洋文化交流的平台。這座海洋文化與流行音樂的聖殿,將座落高雄港11-15號碼頭,臨靠著漁人碼頭、新光碼頭以及愛河沿岸,串連起高雄的海洋與藝文發展區域。

預定2014年底完工的海洋文化與流行音樂中心模擬圖。(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提供)
預定2014年底完工的海洋文化與流行音樂中心模擬圖。(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提供)

  這項重大發展建設案,以國際競圖的方式,公開邀請國內及國際一流建築師集思廣益,2011年初完成第二階段評選,優勝廠商為西班牙的Manuel Alvarez Monteserin Lahoz及翁祖模建築師事務所。預計2014年底完工後,將成為一座具有3,500席室內表演廳、12,000席戶外表演場,及開放空間貫穿全場域的新地標,每年可演出高達500多場音樂及相關文化類型節目,約估能吸引37萬4,400位觀眾參與,可為河港水岸帶來國際級建築亮點。

•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南部長期以來,缺少一處國際級展演藝術殿堂。當衛武營結束軍區任務之後,在許多關心在地發展的人士與社團極力奔走下,不僅保留綠地成為城市中的休閒空間─衛武營都會公園,「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也讓這處空間成為高雄藝術文化發展的中心基地。

興建中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展演廳模擬圖(上圖)、施工中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工程浩大(下圖)。(圖/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提供、方昭禪攝)
興建中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展演廳模擬圖(上圖)、施工中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工程浩大(下圖)。(圖/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提供、方昭禪攝)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由荷蘭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台灣羅興華建築事務所共同取得設計監造權,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法蘭馨‧侯班從園區內蓊鬱的榕樹與高雄在地的城市氣氛獲得設計靈感,她站在園區榕樹下,看到樹幹間形成的穿透空間,相當具有開放性,覺得符合歡迎周邊民眾親近的概念。這座藝文中心採「三明治概念」設計,屋頂下方是五個獨立功能的表演廳院,彼此獨立卻又和諧共存,其中籃子形狀的音樂廳,可讓觀眾與演奏者更近距離接觸。預計2013年完工後,將給予高雄一個與國際藝術文化對話的空間,並結合南部的藝文表演活動,帶入南台灣藝術教育的發展與藝術人才的培育。

今(2011)年即將完工開館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模擬圖。(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今(2011)年即將完工開館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模擬圖。(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配合地區文化的發展,擁有70萬人口的鳳山區,考量原有的國父紀念館展演空間不足與設施老舊,無法發揮現代藝文展演中心的功能,在其對街興建以生活藝術與在地文化為特色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打造數位文化創業與傳播平台,建築節能減碳兼具藝術美感,預定今年10月開館啟用。

文化生活 高雄藝文軟實力

<藝文人才 回流深根>

  陳郁秀老師提及,高雄文創人才並不缺乏,其主要原因,除了在地多所大專院校肩負起人才培育工作之外,高雄市政府也持續推動高雄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獎助(試辦)計畫,不僅將高雄文創學子留在高雄,更吸引其他地區的藝文從業人才到高雄。從2010年開辦至今,三梯次徵選出115位文創工作者,各提出回流/駐市高雄計畫,目前尚陸續開放申請中,市府文化局提供一年的補助費用,協助文創工作者在高雄扎根。

人才回流,累積大高雄文創產業實力。(圖/非非攝)
人才回流,累積大高雄文創產業實力。(圖/非非攝)

<城市文化 生活品味>

  下班後或休假日,悠閒步入各演藝廳館欣賞展演,這樣藝術文化融入生活的景象,已逐漸成為高雄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隨著高雄常態性舉辦多樣新形態藝文活動,如高雄電影節、大港開唱、高雄設計節;或是創新的傳統文化活動,如萬年季、戲獅甲、宋江陣等,「走!到高雄參加活動」已成為許多民眾規劃休閒行程的重要選擇。高雄儼然已塑造出一股有藝術氛圍特有的城市品味。

春天藝術節的草地音樂會,豪華版戶外演出吸引大批觀眾購票欣賞。(圖/鮑忠暉攝)
春天藝術節的草地音樂會,豪華版戶外演出吸引大批觀眾購票欣賞。(圖/鮑忠暉攝)

春天藝術節 展現高雄藝文大城巧實力 

  高雄的春天藝術節,在2010年第一次舉辦時獲得了廣大的迴響,感動了四萬人次,而成功的藝術節案例,讓越來越多一流藝文展演節目或經紀公司積極南下接觸,今年「2011高雄春天藝術節」,在2月至6月再度讓高雄陶醉在精緻表演藝術中。總計來自十個國家(日本、美國、德國、丹麥、奧地利、捷克、韓國、羅馬尼亞、澳門、臺灣)共同製作超過18檔、30餘場次節目。

  除了邀請國際級重量團隊,奧地利薩爾斯堡偶劇團以木偶演出經典名劇「真善美」、美國克羅諾斯絃樂四重奏帶來太空對話音樂會「太陽光輪」、美國華納動畫多媒體影音交響樂《兔寶寶大鬧交響宴》,藉由影音多媒體將經典名曲巧妙結合華納動畫明星兔寶寶、崔弟、湯姆貓與傑利鼠、摩登原始人,一起大玩交響樂之外,今年更加強在地表演團隊的原創概念,推出多檔在地藝文團體跨界合作的代表作品,例如:兩廳院旗艦製作,邀請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與台灣新秀演員及設計群合作,共同打造以台灣流行歌曲貫穿西方愛情經典的跨文化音樂劇《茶花女》;在市立美術館面湖草坡舉辦草地音樂會,其中《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是台灣史上第一部以跨界手法,融合原住民歌詠、古典頌讚及原始靈魂等元素,所呈現的本土原創電影‧音樂‧劇,該劇之前在台北、北京及香港等七個城市已造成廣大迴響,此次移師到高雄露天草地,為全台唯一豪華版戶外場次演出,也是絕無僅有專為南台灣量身訂做的戶外劇場版;十鼓擊樂團結合了高雄市國樂團、左派舞蹈協會的「東之春~鼓踞雄風」多媒體肢體音樂劇場,融合了高雄在地文化力量的嶄新原創劇碼,呈現出最佳的高雄文化實力。

春天藝術節─十鼓擊樂團與高雄市左派舞蹈協會等震撼人心的魅力演出。(圖/陳俊合攝)
春天藝術節─十鼓擊樂團與高雄市左派舞蹈協會等震撼人心的魅力演出。(圖/陳俊合攝)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