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視野】
高雄產業新局 競爭力UP
產業是一個城市的命脈
高雄隨著時代的演進
以無比的韌性與衝勁
開創出生機蓬勃的產業新局面
長期以來擁有海空雙運的高雄市,是台灣基礎工業的龍頭,也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推手。龐大穩定的勞工就業人口和新興城市的意象,勾勒出工業高雄特有的面貌和特色。但也因為1981年以後,國內、外產業結構變化,科技業一枝獨秀,以石化、鋼鐵等重工業,作為產業基礎的高雄產業,則進入了一段漫長的轉型期。
為了讓高雄擁有強大的產業潛力,來因應傳統產業轉型的需求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高雄市政府積極推動「高雄經貿園區」、港埠更新和愛河整治,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高雄的城市風貌,緊接著高雄捷運通車,觀光、影視、文化創意產業趨於活絡,新興的軟體、綠能產業紛紛進駐高雄,高雄城市競爭力也隨著「創新科技走廊」、「文創經貿特區」及「自由貿易運籌中心」等三大產業主軸的成形而向上提升。
<招商引資UP─創造投資友善環境>
從2006年底開始,高雄市長陳菊帶領下的市府團隊,持續推動新的產業發展策略,無論是低碳能源產業、軟體科技業或是文化創意產業,在成熟的投資環境下,持續擴大產能與產值。更重要的是,這一波新興產業的崛起,意味著高雄即將從過去重工業、重污染的產業結構,轉向低碳、高科技的產業。
綠能產業發酵
當全球面臨氣候暖化造成的威脅,尋找替代能源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高雄陽光日照充足,綠色能源產業在高雄開跑,創造綠色經濟,正是高雄在廿一世紀產業發展的重大機會,希能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太陽光電應用產業的重鎮。市府在2010年3月設置「高雄市政府綠色產業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輔導傳統產業升級與轉型,接連傳出投資設廠的好消息。
另一方面,在縣市合併前,高雄縣、市政府與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南科管理局積極推動共同招商工作,目前成功吸引各項重大指標性投資案達57件,投資金額共計新台幣1161億元,其中包含多項綠能產業,如「綠能科技」投資約58億元在南科高雄園區進行擴廠計畫;台電也投資約16億元,將在永安鹽灘地打造一座台灣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預定100年5月底完工。其他重要投資案則有日月光K12與新購大樓投資案,COSTCO投資12億元興建北高雄店,預計今年8月開幕。
文創+軟體科技產業
文化創意結合軟體科技產業的各項合作案,也逐漸成為高雄新興產業發展的主力。陳菊市長分別在2010年率市府團隊赴日招商,先後成功吸引小學館、SONY等日商進駐,小學館已進駐高雄軟體科技園區,台灣索尼電腦娛樂公司(SCET)也在駁二藝術特區成立數位內容研發測試中心,SCET預計3年內與台灣業者合作開發20款遊戲機線上遊戲,預估產值至少18億元,除已由日本引進PS3開發機、工作站、繪圖及程式相關軟體外,還招募了一批優秀的台灣遊戲設計師,專攻PS3新遊戲的開發,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群聚效應,並藉以提高台灣文化原創內容的國際能見度。
目前SCET與義大合作的高雄育成團隊已成功開發一組有潛力進入市場的原創遊戲。而市府教育局也與小學館、英業達、邁仕通團隊合作,爭取到經濟部1億2千萬元的電子書包案。2011年4月鴻海集團子公司捷達新科技等12家南部軟體廠,就在高雄軟體園科技區成立「雲端遊戲產業聯盟」,預計未來3年產出100款以上的遊戲軟體,估計總產值超過100億元以上。
鈺創科技及國際知名的3D動畫科技公司─西基(CG)動畫,也看中高雄發展軟體科技的實力,進駐高雄軟體科技園區,西基與學校教育結合,招募南部3D科技人才,將高雄成為3D動畫的技術發展重鎮。
市府希望能延續現有這些招商成果,打造大高雄未來的智慧城市及台灣第一個綠色示範產業專區。今年3月陳市長赴日鎖定低碳產業及關聯性廠商進行招商,參訪北九州Eco-Town資源循環型展業聚落中心,及與亞洲低碳化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及大高雄環保園區參考。
<產業腹地UP─三大產業競爭力軸線>
在高雄縣市合併之前,高雄市政府即已規劃「三大產業競爭力軸線」的大高雄產業空間布局,由北至南,分別為「創新科技走廊」、「文創經貿特區」及「自由貿易運籌中心」。
其中「創新科技走廊」將從路竹、岡山延伸至橋頭新市鎮,包含高雄科學園區、本洲工業區、高雄智慧學園等,並納入岡山、永安工業區等2,246公頃土地,作為高雄科學園區擴區使用的儲備用地。市府將建構產學平台,引進國家級研發中心,發展光電、太陽能、生技醫療產業,以及金屬加工業。去年7月動土的捷運岡山站,也將在兩年半內銜接起這條產業勞動力的通勤網絡。
「文創經貿特區」是以高雄港一港口,也就是舊港區為核心,透過高雄捷運十字路網沿線延伸,從橋頭糖廠、左營眷村、駁二特區,再到衛武營及大東文化藝術中心,串連成文創十字軸。而最精華的港邊水岸,涵蓋1到22號碼頭,2013至2015年世貿會展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旅運大樓等未來標竿建築即將陸續完工,結合臺鐵高雄港站都市更新再開發案,預估將引發國內觀光產業的投資效應。
至於「自由貿易運籌中心」則是從高雄港二港口出發,透過國道7號沿線串連林園、大坪頂新市鎮及仁大工業區,以「台灣高雄製造」的品牌優勢,吸引外商及台商投資設立品牌基地,並打造遊艇製造專區,這個面積達113公頃的「遊艇產業專區」獲得上、下游業者的高度肯定,已與23家廠商簽署投資意向書,也率先開通市港大道,打開二港口聯外交通動脈,未來將整合遊艇製造、五金、進出口、供應商、物流等上中下游企業進駐,在產值佔全國八成以上的優勢下向國際市場出發。
為讓三大軸線充分發揮完全的能量,勢須再擴充產業腹地,市府目前規劃未來將為大高雄新增4,498公頃的產業用地,包括南星計畫區、岡山本洲擴大工業區、洲際貨櫃中心第2期、大發工業區北側用地、和春技術學院北側用地、新訂南科高雄園區特定區、國道7號沿線產業用地等,以為大高雄打下長久發展基礎。
<農漁加值UP─農業經濟優勢>
走過了工業與商業的發展,下一波文明則是重回土地的過程,藉著重回土地,我們不是回到過去,而是重建未來。大高雄是台灣的農漁大都之一,深具這個未來趨勢的發展潛力。從有機農業耕作面積倍增與農漁村再生計畫;開拓多元行銷通路,建立生產履歷驗證標章,規劃設置民生物流中心等各方面多管齊下,擴大高雄既有的農漁業經濟優勢。
現階段高雄市政府極力提升整體農漁產的產值,結合「一鄉鎮一特產」的機制,針對各區產業環境,在農村推動特色農產品產銷升級,並進行漁村港口航道疏濬以及漁港觀光市場周邊環境改善等,逐步讓擁有豐富農、漁業資源的大高雄走向國際化,讓農民獲得更高實質的利潤。
為了行銷高雄農特產品,陳菊市長於2008年即造訪樂天集團,希望能將南台灣的農特產品,藉由網路行銷帶到海外。經過二年的不斷努力,日本樂天在台子公司台灣樂天市場,去年已在高雄設立分部,作為發掘南台灣特色產品的教育與營運據點;市府經發局也曾透過台灣樂天市場以及統一速達(黑貓宅急便)一虛一實的通路,在平台內建置全台灣最大農漁貨市場網路平台「高雄農產品館」,協助大高雄地區農特產品拓展銷售通路。
在有機農業推廣方面,不僅增加有機農產的產量,更輔導有機農民提供銷售管道,幾年前在鳳山區婦幼館前廣場開辦「微風市集」,讓有機農產在高雄市有固定的展售場所,這些年來,微風市集的規模越來越大,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2011年新客家文化園區納入微風市集的新據點,消費者對於安全農業的未來更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