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人文】

高雄食衣住行 生活DIY體驗

  當旅行,變成了一種深入不同國度、城市的生活模式時,實際體驗就成了一種拉近旅人與在地的最佳方式。來到高雄,走踏河港美景,感受城市中人們熱情的同時,還有另一種親自參與在地食衣住行生活的四大主題體驗行程,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有50多年歷史的珍芳烏魚子,在前鎮區設立見學工廠。(圖/珍芳烏魚子提供)
有50多年歷史的珍芳烏魚子,在前鎮區設立見學工廠。(圖/珍芳烏魚子提供)

食─珍芳烏魚子見學工廠

  一片片金黃的烏魚子,有著高雄捕烏、做烏魚子產業的半百故事。過去每年冬天隨著台灣海峽寒流南下的烏魚群,為茄萣與目前已經遷村的紅毛港漁村帶來豐富的收入。想要深度走訪這段歷史,可以到前鎮區的珍芳烏魚子見學工廠參觀,並動手學習如何製作美味的烏魚子。

  珍芳烏魚子從最早在鹽埕市場內一間2坪的小店,發展到現今百坪現代化的工廠,製作販售烏魚子已有50多年的歷史。第二代經營者林義添先生笑著說:「其實製作烏魚子不難,一般人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熟練,但是日曬風乾的過程中,五到七天內要不斷地翻面,需要極大的專注力與耐心,越來越少人願意做。」為了將台灣400年的烏魚文化,以及高雄特色的漁產加工繼續傳承,決定將原有的傳統工廠,改為「見學工廠」,讓民眾實際瞭解製作過程與產業文化,並透過動手DIY製作各項烏魚子產品,延續推廣獨特的台灣烏魚文化。

烏魚子DIY製作體驗在見學工廠中最受歡迎。(圖/珍芳烏魚子提供)
烏魚子DIY製作體驗在見學工廠中最受歡迎。(圖/珍芳烏魚子提供)

  珍芳烏魚子見學工廠內,以動態影片與靜態展示,呈現高雄捕烏歷史、烏魚子製作的過程,展覽館內還有珍貴的紅毛港漁民捕烏紀錄片。如適逢工廠進行加工作業,參觀者可以從透明的玻璃展示窗中,看見生產線上製作烏魚子的實際流程。

  廠中最受歡迎的行程,就是自己動手製作烏魚子。在師傅的指導下,將新鮮的烏魚卵,從清洗、仔細去除血管與筋膜開始,軟綿綿的烏魚子挑戰著大家手指的穩定度,稍一不小心,就會將魚卵外膜戳破,這時只好請師傅幫忙修補了。完成清潔後,接著鹽漬、脫鹽,擺進一層層的木板中堆疊,用每顆重達30公斤的重石延壓成平日我們熟悉的扁平形狀,之後工廠人員再繼續接手日曬工作,把定型的烏魚子放入工廠內特製的透明玻璃日曬屋,乾燥五到七天後,大家親手製作的金黃色烏魚子完成後會寄送給民眾,或親自到工廠領回,一嚐自己做的烏魚子滋味。

日曬玻璃屋曬出美味的金黃烏魚子。(圖/珍芳烏魚子提供)
日曬玻璃屋曬出美味的金黃烏魚子。(圖/珍芳烏魚子提供)

衣─合顏悅色植物染工房 手工荔枝染

  每年端午節前後,是荔枝的盛產期,高雄大樹區以汁多味美的玉荷包聞名全台,更外銷國際市場,擄獲擁有最挑剔味蕾日本人的心。枝頭上紅豔豔的荔枝,在喜愛植物染的合顏悅色植物染工房主人-周青河、黃鏸立夫妻的巧手下,用另一種方式,展現了荔枝不同的顏色。

黃鏸立老師帶領民眾學習荔枝染。(圖/大樹區公所提供)
黃鏸立老師帶領民眾學習荔枝染。(圖/大樹區公所提供)

  植物染是一項古老的技藝,老祖宗們從植物的根、莖、葉、花、果萃取出不同顏色的染料,為布料毛皮等天然纖維染上多樣色彩,黃老師特別指出:「植物染的色質與美感,顏色豐富的層次變化,是化學染料無法比擬的,尤其是荔枝萃取出來的染汁,多層次深淺不同的色澤,更可以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手工植物染的製程相當繁複,須將荔枝葉剪碎,經過3次長時間的熬煮,才能萃取出染料,一般民眾很難在家自行動手製作。為了推廣介紹荔枝染的特色,黃老師開放工作空間,讓想要學習體驗的人前來試做,民眾可以選擇紮染或是古樸卻變化多端的搥染。紮染是將素色的胚布,用繩紮出圖案,浸入染料中煮染,完成後大家以充滿期待的心情解開紮緊的部分,在一片驚呼聲中,展現出天下無雙的個人染布。

這一件件充滿個人創意的繽紛染布待陽光烘乾。(圖/大樹區公所提供)
這一件件充滿個人創意的繽紛染布待陽光烘乾。(圖/大樹區公所提供)

  槌染則是以荔枝的嫩葉,加上其他植物花葉素材,發揮個人的創意與美學設計出各種圖案,然後用木槌一槌槌仔細地將花草的顏色,永久保留在布料上。在看似簡單的捶打過程中,製作者使用力道的巧妙與細心,是影響作品精緻細膩的最大因素,常常有人因用力過大或是耐心不足,將花瓣樹葉捶破黏在布上,只好再花更多的時間與心思慢慢地去除碎屑。

荔枝嫩葉與其他植物的色彩在素色的布上永久保留。(圖/大樹區公所提供)
荔枝嫩葉與其他植物的色彩在素色的布上永久保留。(圖/大樹區公所提供)

  在生活步調越來越快的現代生活中,藉由體驗植物染,放慢節奏感受大自然賦予的繽紛,在旅途中享受身心沉澱的寧靜吧!

住─美濃油紙傘

  傳說,傘是中國春秋時代魯班發明,他從妻子的一句話:「下雨天總不能走一步路就蓋一座亭子來遮雨」中獲得靈感,模仿涼亭的形狀,創作出一座座可以移動的小亭子—傘。當然眾說紛紜的傳說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但是一把把尖頂圓弧的傘,是中國人生活智慧的結晶。

  在高雄知名的客家鄉-美濃區,傘與客家人的文化息息相關,生命中許多重大的時刻都可以看到傘的參與,例如嫁女兒時一定要傘,傘字內的四個人代表著多子多孫多福氣;男孩成年禮時也要有傘,象徵長大成人後要有肩膀有擔當。因此,美濃曾為台灣知名的油紙傘製作地區,早期美濃地區傘廠大多用「廣」字為名,目前尚有數家製作紙傘的工廠留存,沿著美濃主要道路中山路至中正湖,沿途會經過幾家以「廣」字開頭的工廠。

廣進勝將紙傘由觀光商品提升到藝術品。(圖/黃慧珊攝)
廣進勝將紙傘由觀光商品提升到藝術品。(圖/黃慧珊攝)

  中正湖畔美濃傘創始老店廣進勝紙傘,傳承兩代好手藝,在第二代的創新發展下,將油紙傘由觀光商品提升到藝術品。廣進勝油紙傘沒有豪華的商店與展示區,只有一間小小的工作室,由第二代林榮君與吳劍瑛夫婦接手老父親的手工技術,堅持仍以手工全程製作。工作室中陳列的各式訂製傘款,有著老闆苦習多年書法字畫的深沉內斂,也有著老闆娘將剪紙藝術融合其中的繁盛色彩。

  這些傘廠,不僅開放讓民眾參觀製傘的過程,還細心解說紙傘的文化,看著師父以熟練的技術,紮工、傘骨架、疊紙傘、上桐油,而畫有多樣圖案花色的傘面,更是考驗師傅的功力。旅客可以購買素色傘面的小傘,進行DIY紙傘彩繪創作,透過製傘師傅的指導,發揮創意繪上自己喜愛的圖案。當然如果想要學成做油紙傘的一身好功夫,老師傅開心的說:「歡迎大家來學,不過一樣技術要學三年才能出師喔!」

師父以熟練的技術完成一把把美麗的油紙傘。(圖/黃慧珊攝)
師父以熟練的技術完成一把把美麗的油紙傘。(圖/黃慧珊攝)

行─彪琥台灣鞋故事館

  一位有著親切笑容的導覽員,站在台灣鞋故事館的門口,迎接著每一位前來參觀的民眾,「我們的工廠在彎彎曲曲的巷子裡面不太好找,一般我們都在大馬路上小巷子的入口處等客人,然後一邊陪客人聊天一邊散步到工廠來,這樣客人才不會迷路」,有著日式細膩服務精神的導覽員,一開始就以體貼的心意,讓旅客期待著在台灣鞋故事館中的旅程。

導覽員帶領大家近距離參觀製鞋生產線。(圖/涂毓婷攝)
導覽員帶領大家近距離參觀製鞋生產線。(圖/涂毓婷攝)

  藏身於高雄市三民區大順路附近工廠區內的台灣鞋故事館,同時也是MIT精品代表-彪琥的製鞋工廠,以堅持讓產業留在台灣,台灣人做出的台灣鞋,走到全世界的精神,要讓更多人了解這個從高雄出發製鞋王國的故事。

陳菊市長也是台灣鞋好品質的支持者。(圖/涂毓婷攝)
陳菊市長也是台灣鞋好品質的支持者。(圖/涂毓婷攝)

  今年剛開幕的彪琥台灣鞋故事館,讓大家了解鞋的歷史演進、製鞋產業的發展史,並忠實呈現製鞋流程。導覽員會帶領著民眾從歷史上鞋子的發展,到台灣製鞋產業歷程,完整介紹鞋的故事。在了解鞋子背後的故事之後,就可以實地走訪工廠內製鞋的生產線,從鞋款設計稿、打樣、裁切皮料、鞋面縫製、黏合鞋底鞋面等200道繁複的手續,一雙平日我們穿的鞋才大功告成。

  看完如何做出一雙鞋子的流程之後,旅客們如想學習挑選適合自己腳型的好鞋,以及想要做屬於自己原創的鞋子,故事館內都有可以滿足心願的體驗課程。在體驗區中有足部健康掃瞄健診系統,運用電腦足部壓力分析系統,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腳型足弓與日常行進站立的壓力分布區,有助於挑選一雙舒適健康的好鞋。

工廠內的手創迷你小鞋DIY課程,挑戰遊客們的技術。(圖/涂毓婷攝)
工廠內的手創迷你小鞋DIY課程,挑戰遊客們的技術。(圖/涂毓婷攝)

  工廠內的手創迷你小鞋DIY課程,相當受到遊客們的青睞,挑戰製作一隻不到10公分的真皮小鞋,看似簡單,卻常讓製鞋新手們傷透腦筋。第一個步驟先在各種顏色的皮料中挑選自己喜愛的顏色組合,想要印上字樣的可以先到一旁用敲槌的方式,將英文字母壓印到皮革上。第二步拿起縫鞋專用的大型縫紉針,沿著皮革上預先打好的穿孔,將鞋面與鞋底來回縫合。教學的老師們笑著說:「這可是最簡單的做鞋方式喔!熟練的師傅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一雙,但是初學者可是得慢慢學著做,一隻大概要40-60分鐘」。新手們常常縫著、縫著,上下層皮革縫孔居然對錯了,得再耐著性子解開重頭來過,這樣一日製鞋師傅的體驗,可感受到百分之百的手創樂趣。

Information

珍芳烏魚子見學工廠  高雄市前鎮區新衙路296巷81弄13號  預約專線:07-8227488(參觀體驗採預約制)
合顏悅色植物染工房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村興田路140-18號  預約專線:07-6565658 (參觀體驗採預約制,5-10人可體驗植物染課程)
廣進勝紙傘  高雄市美濃區民權路47號  預約專線:07-6813247  開放時間9:00-18:00(可自行前往參觀)
彪琥台灣鞋故事館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335巷43-1號  預約專線:07-3892246(參觀體驗採預約制)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