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文】
高雄 是我們堅持實現音樂夢的舞台
音樂,能讓人得到抒發
音樂,能讓人尋求慰藉
音樂啊,其實就是心靈最深的觸動。
在高雄,
一群有夢的音樂人,
無論是遠渡重洋到國外學習音樂、
或是音樂創作的資深者,
都堅持回到高雄創作音樂。
這群「故鄉尋夢者」的努力,
為高雄的音樂殿堂開啟了另一扇大門。
學成歸國 打造在地音樂發展
四位懷抱音樂夢想的弦樂好手-呂元哲、蔡福桂、陳松暉、吳宜達,海外留學歸國後,1997年組成四重奏樂團,選擇高雄作為夢想發展的首站,這些年來在吳宜達團長的帶領下,團員們秉持對音樂的熱情,在高雄找到發光發熱的舞台,並因演出好評不斷,將樂團擴大為「福爾摩沙室內樂團」,逐漸成為高雄在地的藝文新指標,更以「高雄在地弦樂團」的名聲走出台灣,到全世界演出並發行相關專輯。
來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四個音樂人,是在一次偶然的機緣經朋友介紹認識。蔡福桂從美國加州學成返國後號召南部弦樂工作者,包括在高雄市各級音樂班擔任小提琴教師的呂元哲、目前於國立台東大學音樂系任教的陳松暉及在義大國際中小學弦樂指揮音樂實驗班任教的吳宜達,一起加入尋夢的旅途。
從一起練習、一起到戶外演出,甚至是一起成長,深厚的默契使樂團不管在表演還是創作音樂的過程中,都很容易地達成共識。他們為音樂而堅持,創立樂團14年來,每天早上除了教學生,晚上更為了自己喜愛的音樂努力練習,追求夢想的不懈精神令人感動。除了表演活動,每位團員都胸懷「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關懷大愛,帶著樂器行善天下,透過參與慈善音樂會或到高雄市家扶中心為弱勢族群演出,這番義舉讓他們獲得樂迷的稱許。
這幾個音樂人在一起究竟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答案是無限可能。樂團成立以來大膽使用西方音樂的創作技法,並融入台灣民間改編創作,如蕭泰然老師的《黃昏的故鄉》、《快樂的出帆》等台灣味濃厚的音樂,透過團員精湛的演奏技巧,成功將台灣本土音樂傳遞出去,對國際音樂交流有著很大的貢獻。除此之外,他們也嘗試融入各種音樂元素,將大、小提琴結合鋼琴、豎琴、聲樂,讓音樂跨界結合出不同的可能性。「福爾摩沙」的創作技法為台灣的弦樂界找到另一種演出的可能性,也讓他們獲得國外音樂界的肯定,多次代表台灣出國演出,更獲得文建會公開補助《情話台灣史》演奏會,2011年底將於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用西方弦樂器演奏出經典台灣民謠,讓更多人感受台灣原創音樂的光芒。
對於這群擁抱夢想的音樂家來說,音樂不僅是表達自我,或是賴以維生的技能,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喜愛被人稱為音樂家的蔡福桂老師,覺得掛上這個名稱太過嚴肅,「我常說我們不是音樂家,我們是熱愛音樂,享有音樂家生活的一群好手。」在音樂的路上,需要辛苦的耕耘付出,但是肯付出的人,不一定擁有等值的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有收穫,這四位在音樂路上走過十多年的演出者,依然樂於盡全力找尋著音樂的無限可能。
歌劇產業 高雄扎根
歌劇,是一項傳統的西方表演藝術,結合了交響樂團、聲樂、舞台劇場、服裝造型等多樣專業領域,西方國家也僅有幾座城市擁有這樣龐大複雜的表演產業,但在高雄有一群勇於追夢的音樂表演者,投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成立了全台灣第一個民間自營的歌劇團:創世歌劇,加入了台灣最頂尖的劇場工作團隊、舞台與服裝設計人才,年年定期推出經典歌劇戲碼,給予高雄音樂、戲劇等人才實現夢想的機會。
1997年,學生時代就熱中演唱與舞台劇表演的創世歌劇團團長鄭靜君,與多位共同學習聲樂的好友決定要在高雄成立歌劇團,為眾多學習聲樂的音樂家建立演出的舞台,並陸續號召南部的音樂工作者,如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的張寶郎老師、前(2009)年曾參與杜蘭朵歌劇演出的丁一雷老師、維也納Concentus Vocalis合唱團駐團女高音邱麗君老師等加入追夢的行列,這股對歌劇的熱情2007年獲得文建會的肯定,入選為南方藝術種子,奠定創世歌劇團往下扎根的基礎。
劇團成立第一年先推出「四季組曲」音樂會,挑選了十多部歌劇名曲演出,雖是單曲展演,但舞台背景、演唱者服裝仍未打折扣完全量身打造,讓高雄的觀眾從中體驗到音樂與戲劇結合的歌劇魅力。之後每一年都會定期推出音樂會與年度大戲,如「卡門Carmen」、「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到今年的「女人皆如此Cosi Fan Tutte」,高規格的演出水準獲得觀眾的熱烈支持,是創世歌劇團能夠維持每年定期演出的動力。
雖有不少南部歌劇迷相挺,但要維持一個歌劇團運作並定期演出,其實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面對每齣歌劇製作成本高達數百萬元的壓力,樂團、服裝、舞台、燈光等都不能偷工減料,才能呈現出最好的品質。鄭靜君說:「每次都會擔心票房的問題,歌劇演出真的需要花很多金錢跟人力來支持,真的希望我們的努力可以獲得更多的掌聲。」
儘管每年舉辦大型演出,實際上劇團仍處於虧損狀態,鄭靜君還是要讓劇團持續下去,「台灣學習聲樂的人非常多,卻缺乏演出的機會,我們辛苦堅持就是要保留這個舞台,也要讓高雄學習相關領域的學子們有機會接觸這方面的專業。」這幾年在演出服裝與造型方面,劇團就特別邀請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時尚設計學系」系主任林恆正設計,並由系上同學實地進行演員歌劇舞台的造型化妝,以養成專業的劇場造型人才。
近兩年來,創世歌劇團除了要求完美的音樂演出,還不斷加強整體戲劇展現的精緻度,要打破一般民眾認為歌劇只有音樂、聲樂的想法,並依照台灣觀眾的喜好,製作出具有在地特色的歌劇。劇團透過邀請具有舞台劇經驗的導演來強化戲劇張力,使歌劇演員的肢體動作更加豐富,更加入中文台詞,拉近觀眾與歌劇的距離,藉此提高南部民眾對於歌劇的接受度。接下這項重任的李宗熹導演,是高雄知名舞台劇團「台灣戲劇表演家」的鬼才導演,他說:「以前都會覺得舞台劇好辛苦,但是接觸歌劇之後,才發現還有更辛苦的表演藝術工作者,歌劇演員在國外是貴族,在台灣卻是貧民窟裡的夢想家」貼切地說出台灣推動歌劇工作者的艱辛。不過,不論如何辛苦,相信始終無法阻擋創世歌劇團要實現在高雄作出好歌劇的夢想。
踩著腳下的土地 唱我們的歌
遙想早年的台灣歌謠,《丟丟銅仔》、《思想起》、《望春風》應該勾起不少人的回憶,這種歌詞看似簡單,卻擁有扣人心弦的懷舊旋律,早在鄉間流傳許久,可惜隨著外來文化的衝擊,讓承載臺灣人共同記憶的歌謠音樂逐漸式微。而今在高雄,一位懸壺濟世的醫生,一邊行醫一邊將愛轉為音樂創作,創作出無數膾炙人口的在地歌曲,並用傳唱表達熱愛台灣土地的心聲。這位為傳播台灣歌謠精神內涵,同時與社會公益多相結合的,正是仁心仁術的鄭智仁醫生。
1951年生於彰化二水的鄭智仁醫師,是位獲得多項生殖醫學專利的名醫。在那個「台語文化」不盛行的年代,因為價值觀、市場取向等原因,讓台語歌曲發展的空間日漸萎縮、不被重視,這讓從小在閩南語環境長大的鄭智仁深感憂心,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其實一直藏著那份對母語牽掛的情感,「我總是覺得,如果自己還能創作,用母語傳達我對土地的情感是最適合不過的。」
舉家遷居到高雄的他,1992年初嚐當父親的喜悅與感動,「有了孩子以後真的特別容易感動」,鄭智仁說。初為人父的鄭智仁,面對自己孩子處在「國家定位」不明的動亂時代甚覺憂慮,因此開始「母語」(閩南語)創作,首次創作的《月娘光光》,歌詞中「月娘光光,照著眠床,照著尻川,阮的心肝」,即是以母親疼愛孩子的百般心情,傳達自己對這塊台灣土地的情意。1993年他以母親、先民、土地為架構完成了《福爾摩莎頌》,吟唱出對台灣土地的疼惜,歌詞中的「福爾摩莎,咱的夢,咱的愛,親像阿母叫阮的名」,道盡了他心中孕育他成長的土地緊緊聯繫的那份情,感人歌詞加上優美旋律,讓《福爾摩莎頌》成為鄭智仁所有創作歌謠中最膾炙人口、廣為大眾傳唱的一首。
歌曲能引領人感受這世間的所有情愛,進而願意付出愛,在這相互的感染中,讓我們相信未來有希望,鄭智仁正是以「人生光明面」為其創作理念,在他的音樂裡,我們看不見一絲的抱怨、怨嘆,能看到的全是「不卑不亢」的精神,正如同《天總是攏會光》一曲中所寫的,「雖然暗瞑是這麼久長,但是,天總是攏會光」,鄭智仁希望人們能夠堅定期待,要相信最終總會有那道希望的曙光。這首引導人們走出黑暗、迎向光明的歌曲,是「九二一地震」的救災主題曲,也是當時全國電台點播率最高的歌曲,當全國皆陷入一片悲傷的氣氛中,這首歌的出現讓災民在絕望中看見希望,心裡重燃盼望與期待,勇敢地活下去。另外,他也為第二故鄉量身寫了《美麗的高雄》,用音樂宣揚、歌頌故鄉之美。
鄭智仁將創作視為傳承台語文化的使命,旋律曲風深切反映對土地的關懷,2000年獲選美國關懷台灣基金會「奉獻獎」,獲獎評價是:鄭智仁先生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台灣歌謠作家。他的創作,改變了世人對於台灣歌謠的想法,無疑是替台灣歌謠注入了青春活泉。
活在這個資訊日新月異的時代,歌謠不能再只是被人傳唱、唱過就忘的歌謠,身為一位音樂家,鄭智仁一直秉持音樂家有責任去喚醒伊成長的這塊土地上靈魂的信念,因此他以謙卑感恩的生活經驗創作屬於這個年代的歌謠,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到屬於台灣人的歌謠,2008年開始,鄭智仁每年都會固定舉辦「美麗的高雄」慈善音樂會,歌曲中堅韌優美的生命力,使其創作的台灣歌謠至今仍廣被流傳,歌曲中流露的濃厚本土情懷,更留給後世極具價值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