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視野】

亞洲新灣區 再創高雄新動力

  海洋孕育生命,也遼闊了城市的視野,正如百年前填海造陸的築港計畫,讓高雄從西南沿海的漁村,蛻變為台灣最大的港灣工商城市。然而,在面對產業結構變遷與全球城市競爭的雙重挑戰下,一項以高雄港灣為中心的發展計畫正從產業經濟、文化、觀光等不同面向,如火如荼的展開,預告著高雄下一波發展的重大願景─亞洲新灣區,這些開發案,給予了高雄新興產業、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內涵三大部分往前躍進的力量。

以高雄港灣為中心創造高雄躍升國際的新動力。(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以高雄港灣為中心創造高雄躍升國際的新動力。(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近幾年來高雄市政府致力於港灣景觀再造,發展水岸觀光,港市合作成功地創造了城市的亮點,下一步,高雄將在15至21號碼頭及周邊啟動一系列的城市建設計畫,以寬廣的港灣為基地,景觀建築為焦點,廣邀全世界優秀建築團隊設計競圖,打造出具有國際視野的水岸建築新場域,帶動城市整體的發展。

  這項計畫中的標竿建設涵蓋了高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港客運專區-港埠旅運中心、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及加速高雄港區土地的開發與利用的「臺鐵高雄港站都市更新」計畫等,綿延3公里的文化創意產業鏈,加上鄰近高雄港15至21號碼頭的第60期重劃區內新闢道路,在今(2011)年10月全線通車,打通成功一路、海邊路、新光園道圍成的臨港區塊交通,使三多商圈與各觀光碼頭緊密結合,讓這裡將成為高雄最美、也最具發展空間的腹地,具體形塑出港灣高雄的全新意象及亮麗新地標不同凡響的魅力。

產業即時動態

  港口,長久以來都是高雄城市發展的核心能量,帶來與世界發展同步的脈動。曾經是全球第三大貨櫃港的高雄港,歷經了全球經濟的變化和新的挑戰後,市港同步發展將成為轉捩的契機。

• 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

  港口向外開放,迎來的是全球貨物的流動,以及世界商品在此地集中的機會,市府在高雄港區規劃「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打開高雄城市發展新契機的大門,迎接「海洋首都」的新方向。

高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將展示南台灣工商產業的實力。(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高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將展示南台灣工商產業的實力。(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這片港灣景觀、和煦的天候、便捷的交通及完善的城市機能,構成高雄市躍升國際城市的規格,近年來多次舉辦世界性的大型活動,如世界運動會、國際性會議等,讓高雄具有舉辦國際級大型展覽及會議的能力,但卻常遇到場地能量不足的問題,2010年完成設計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興建案具有開創高雄會展產業發展指標性的意義。面積4.5公頃、座落於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緊鄰高雄港22號碼頭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外型以海洋波浪為藍本,結合船帆與貝殼的意象,正對著壯闊的海景,配合地景的延伸,展現出高雄港灣特有的水岸意象。

  這座即將在2013年底完工的世貿會展中心,肩負著南台灣工商產業櫥窗的重要任務,規劃有可容納1,500個攤位的展示場,容納20至2,000人的各型會議空間,可提供南台灣農產品、IT、汽車、船舶、遊艇、重機、海洋科技等產業的展示,必能為南部區域廠商、國際買主,營造最佳商展服務,並帶動周邊飯店、餐飲等關聯產業發展,同時藉著國際研討會的舉辦,提升高雄市的國際能見度。

高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外型以海洋波浪為藍本,結合船帆與貝殼的意象。(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高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外型以海洋波浪為藍本,結合船帆與貝殼的意象。(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 南星計畫遊艇產業園區

  在國際會議、展覽產業之外,另一項高雄指標型產業-遊艇製造,產值佔全台遊艇製造業的八成,全台外銷的遊艇有九成由高雄港裝船出口。為了讓遊艇產業在高雄有更寬廣的產業基地,市府將位於高雄港外港區的大林蒲南星計畫區規劃為遊艇產業園區,2011年9月底確定開發計畫並與開發廠商德昌營造進行簽約,預定2015年完成。

陳菊市長與德昌營造進行南星計畫遊艇產業園區開發簽約。(圖: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提供)
陳菊市長與德昌營造進行南星計畫遊艇產業園區開發簽約。(圖: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提供)

  「南星計畫遊艇產業園區」是第一個在填築完成的南星土地上啟動的工程與產業園區,也是全台灣第一個以「遊艇」為主題的產業園區。佔地113.1公頃的廣大面積上,將提供28處遊艇製造廠用地及14處遊艇關連產業用地,廠商完全進駐後,年產總值約可達100億元,可提供逾4,000人的就業機會,成為亞洲豪華遊艇製造中心。

  另外,市府亦釋出南星計畫107公頃土地,委由港務局開發、規劃為自由貿易港區、綠能科技專區,期能提升高雄港的國際競爭力。

南星計畫遊艇產業園區是台灣第一個以「遊艇」為主題的產業區。(圖: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提供)
南星計畫遊艇產業園區是台灣第一個以「遊艇」為主題的產業區。(圖: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提供)

城市門戶開放

  歐美地區相當盛行的豪華郵輪旅行,也成為亞洲地區新興的旅遊方式,這股海洋觀光風潮讓機場航廈不再是城市唯一對世界開放的門戶,提供給跨國船隻停靠的出入境中心也愈顯得重要。佔地2.3公頃,以19、20號碼頭為腹地興建的高雄港埠旅運中心,結合了旅運、海關及港務機能,預定2014年完工,將成為嶄新的南台灣海洋城市地標。

• 高雄港客運專區─港埠旅運中心

  高雄港埠旅運中心的興建,掌握國際郵輪觀光熱潮、兩岸通航以及開放陸客自由行的趨勢,為高雄打通世界海洋之路,帶來龐大的海洋觀光商機,讓高雄港從貨櫃運輸轉型為海洋遊憩的知名港口,以旅客服務為導向的高雄港埠旅運中心,作為迎接大型觀光遊輪停泊高雄的準備。

高雄港埠旅運中心的興建將為高雄打通世界海洋之路(設計模擬圖)。(圖:交通部高雄港務局)
高雄港埠旅運中心的興建將為高雄打通世界海洋之路(設計模擬圖)。(圖:交通部高雄港務局)

  由交通部高雄港務局斥資興建,高雄港埠旅運中心經由國際競圖,由台灣的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與知名的 Reiser+Umemoto RUR Architecture PC. 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得標,建築外型似一艘有著高聳煙囪的銀白色船體,其設計理念在於強化港埠旅運中心與既有都市的結合,發展出港岸空間的商業與休閒功能,讓人與活動透過環繞建築的木棧平台延伸至港濱,整合了購物中心、娛樂設施及周邊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完工後可滿足全球最大郵輪「海洋魅力號」滿載吃水深約10.5公尺的要求,將為高雄帶進每年超過15億以上的觀光產值。

文化養分直達

  高雄港灣的潛力,除了在產業、交通方面之外,還蘊含了龐大的文化養分能量。寬廣的空間、港灣生命力讓高雄港灣成為藝文活動的舞台,兼具文創與娛樂產業,把城市活動帶向港濱,將港濱景致融入城市,滿足了市民對開放水岸的渴望。

•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

  海洋城市、海洋的心跳,今年10月大彩虹音樂節讓高雄港灣岸邊充滿著跳躍的音符,這場音樂盛會就在佔地12公頃、即將於2013年動工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預定地及駁二藝術特區舉行。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座落於愛河口的高雄港11-15號碼頭,在國際競圖階段就吸引超過30國、147個世界級建築團隊投標,最後由西班牙及翁祖模建築師團隊以台灣「夜市文化」,融合台灣的流動、隨性、多元、創新等設計概念脫穎而出,反映了世界各地音樂都能融合在南台灣海洋文化中。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讓高雄成為亞洲最棒的港灣娛樂城(設計模擬圖)。 (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讓高雄成為亞洲最棒的港灣娛樂城(設計模擬圖)。 (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海音中心將結合文創、音樂、遊艇、遊港、觀光等多元功能,規劃至少容納3,500席大型室內表演廳,並設計開放空間貫穿全場域,提供12,000席的戶外表演場、容納5,000人的大型展演館與流行音樂展示館。考量未來的營運,在細部設計、興建的同時即提前展開招商,預定2014年底完工後每年預估可演出500多場音樂及相關文化類型節目,實現台灣音樂人的夢想,更進一步帶動高雄碼頭再生與港灣開發,成為台灣唯一、亞洲最棒的港灣娛樂城。

•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即將在2014年完工、位於高雄港灣旁新光路的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未來將擁有50萬書冊的能量,堪稱高雄市有史以來對知識文化的最大投資。國際徵圖獲選的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是一座完全以玻璃帷幕覆蓋的七層樓現代建築,在設計上,顛覆過去的建築思維,首創鋼索懸吊建築、挑高7.5米無柱遮蔽式廣場,融合樹木與吊橋的概念,引進大量自然光,創新又環保,賦予閱讀更明亮的空間和享受。

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讓城市閱讀加入了綠色環保與創新概念(設計模擬圖)。(圖: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讓城市閱讀加入了綠色環保與創新概念(設計模擬圖)。(圖: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是建築師劉培森設計團隊在建築工程上全力突破,創造出六項第一,包括:全球首創鋼索懸吊建築、全球最大懸吊景觀中庭、全球景觀穿透性最高圖書館、全球首座挑高7.5米無柱遮蔽式廣場、全國首座全方位系統建築、全國最具功能彈性建築物,是綠色公共建築的新典範。

港灣發展引領城市格局和視野

  未來十年內,高雄市以港灣建設作為對城市發展的獻禮。引領潮流的設計概念和寬闊的藍色海灣,激盪出設計團隊對於港灣願景的美好想像,結合水岸、港灣的意象元素滿足了市民對開放水岸的渴望,也展現了海洋城市的特質。無疑的,這數項重大公共建設將於2013年起陸續完工,南部各大學院校的專業人才大有機會能提供所學展現軟體實力,將可帶動推展影視產業、數位內容、會展、文創產業、水岸觀光業與遊艇產業,勢必再次為高雄帶來城市發展的全新動力。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