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觀點】

高雄輕軌 港市合一新動脈

  高雄這兩年來大型產業、觀光與文化公共建設陸續興建,為城市注入了轉型的力量,2013年起,高雄港灣區有世貿會展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港埠旅運中心及市立圖書館總館等將逐一完工啟用,形成「亞洲新灣區」。為了將產業投資、人潮集中到新灣區,並將引發的經濟、產業與觀光效益擴大到全高雄,市府決定引入低汙染高乘載量的輕軌系統,來串連大高雄多元化區域發展,預計將銜接現有捷運紅、橘線,打造宜居城市路網。城市公共建設與交通建設重大的發展計畫,塑造出一個具備前瞻性與永續性的高雄城市形象。

高雄港灣集結中了大型觀光與文化公共建設,陸續完工後將形成「亞洲新灣區」。(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高雄港灣集結中了大型觀光與文化公共建設,陸續完工後將形成「亞洲新灣區」。(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港灣發展 城市新貌

  高雄的變遷,與港灣發展息息相關,早期高雄港是民眾難以接近的軍事基地,也是工業重鎮,為高雄帶來經濟起飛,但也讓高雄付出環境及社會成本。隨著時代進步,高雄港也逐步蛻變,圍牆消失了,拉近人們與港口的距離,可以直接步行到碼頭上看到靠岸的國際貨輪,順著舊時臨港鐵路的鐵軌,重新憶起港邊鐵路火車往來的景色,每個發展階段的特色不因新的改變而消失,反而更加深大家對高雄的印象,也逐漸堆疊出港市合一的未來願景。

• 通商良埠 奠定港灣基礎

  高雄開港的時間可以上溯到清領時期,原稱打狗港,是台灣南部僅次於安平港的第二大港,後來因安平港淤積嚴重,打狗港取而代之,港口周圍的腹地逐漸開發,吸引外商前來投資與採購。到20世紀初的日治時期,日本為強化港口的貨運功能,展開多次拓港計畫,擴建碼頭、倉庫數量,增加高雄至東北亞、東南亞的航線,打下現今高雄港的發展雛形。

• 世界大港 統合腹地功能

  1959年後,高雄港展開12年擴建計畫,除了港灣碼頭硬體建設提升之外,鄰近腹地統合成工業與加工業的基地,環繞著整個港區有造船廠、煉鋼廠、臨海工業區、加工出口區、貨櫃中心、臨港鐵路,加快原物料進口與產品出口的時效,在加上位於東北亞、東南亞要衝,為歐洲、亞洲、美洲全球貿易及航線必經之處,讓高雄港曾長期位居世界貨櫃吞吐量第三大港,高雄在這個階段形成了現代都市的規模。

高雄港灣沿岸近期重大國際級建設示意圖。(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高雄港灣沿岸近期重大國際級建設示意圖。(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經貿轉型 發展關鍵

  但隨著景氣循環與產業結構變化,90年代的高雄面臨到轉型與城市發展的課題。經濟產業全球化的趨勢,加上城市的崛起,在產業大量外移,港區航運量降低的肇因下,是高雄重新尋求出路的重大關建時刻。1999年開始的多功能經貿園區計畫,將高雄商港地區重新規劃,市、港土地及經濟部所屬的加工出口區,一起納入城市整體發展策略當中。整個範圍囊括了工業區、碼頭港埠及高雄港之貨櫃中心等區域,對城市及產業的發展,做了一個很大幅度的跨越。

高雄產業發展的新階段,在多功能經貿園區計畫下展開序幕。(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高雄產業發展的新階段,在多功能經貿園區計畫下展開序幕。(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原本綿延無盡的灰色圍牆,變成了美麗的水岸廊道,駁二舊倉庫空間成了創意匯集的心臟地帶,西臨港線上以藝術品與港灣為背景的單車人潮,是另一幅動態的城市美景。原本荒廢的工業用地上,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IKEA、家樂福、好市多的開幕營運,帶來商業投資與人潮;軟體科技園區、台糖物流中心與中鋼總部牽動相關物業發展效應,讓高雄從過去的工業城市,成功轉型為具有觀光、產業的國際港灣城市。

• 港灣再造 亞洲新灣區

  多功能經貿園區帶動了港區變化,讓河港沿岸成為多項大型活動的集中區,2001年首次在高雄愛河舉辦台灣燈會,之後,愛河畔的燈會便成為傳統,與臺灣燈會、臺北燈節並稱為臺灣三大燈會。高雄港區正生氣勃勃地要邁向全世界。

60期重劃區道路全線貫通,讓市區直達港灣更便捷。(圖/鮑忠暉攝)
60期重劃區道路全線貫通,讓市區直達港灣更便捷。(圖/鮑忠暉攝)

  河港區歷經一連串的改變,2005年起左岸海軍碼頭除役成為光榮碼頭,與右岸由苓雅碼頭蛻變的真愛碼頭共組河岸休憩空間,三號船渠港區最後的圍牆也已拆除,直到2011年60期重劃區道路全線貫通市區直達港灣的空間,高雄港的完整風貌終於可以更開闊地呈現在所有人眼前,從真愛碼頭、光榮碼頭,一路順暢地前進到新光路,將四大項灣區重點建設連結成一個完整的亞洲新灣區。

  台灣第一、亞洲最棒的港灣娛樂城「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台灣第一個獲得智慧建築標章的公共建築「高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全台灣最美麗的水岸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及旅客進出高雄的門戶「高雄港港埠旅運中心」,這四項重要且美麗的國際競標建築,總建設經費超過150億元,是高雄轉型與突破的象徵。

未來港埠旅運中心完工,將提升高雄港觀光實力。(模擬圖/交通部高雄港務局提供)
未來港埠旅運中心完工,將提升高雄港觀光實力。(模擬圖/交通部高雄港務局提供)

  未來高雄港的規劃,在港市合作的新架構中,新光路以北的港北區為「都會港灣再造」,以金融、文創、觀光旅遊為發展重心,帶動港灣地帶都市的再發展。港南區則為「港埠專業運轉」,建設全球船舶大型化的港埠碼頭,作為綠能、科技、物流臨港型產業專區,讓高雄港具有亞太地區商港的競爭優勢。

輕軌二合一 移動城市新地標

  高雄目前已經擁有高雄港、高雄小港機場、高鐵左營站、高速公路,以及紅線和橘線捷運,不過為了邁向都會化以及國際化的城市,高雄有必要建構更完整的交通路網。低汙染高乘載的輕軌系統,建造成本低於捷運與地鐵,搭乘便利,是許多歐美國家城市中常見的交通方式。高雄是全台首座規劃興建輕軌的城市,不使用汽油的環保系統,將無污染、且更能貼近安全的大眾運輸工具作為未來都市發展的大眾交通趨勢。在歐洲許多城市中,可以看到行人悠閒地走在輕軌旁,慢速行駛的平面列車,車箱內完全沒有階梯,乘客不用爬上爬下,搭乘便利,車行平穩順暢,適合都會區間的接駁往來。

輕軌系統是歐美許多城市中常見的交通方式。(圖/ bravesheng提供)
輕軌系統是歐美許多城市中常見的交通方式。(圖/ bravesheng提供)

  2008年行政院核定高雄環狀輕軌路線,原先規劃路線由凱旋三路與一心路口北側的前鎮調車場,沿凱旋路旁原有台鐵臨港線路廊佈設軌道設施,銜接成功二路改行駛於一般道路續往北行,再左轉銜接五福三路,並於高雄橋前右轉沿河東路往北佈設,再轉往東沿美術館路,接大順路,最後於中正路口西南隅的凱旋公園東緣沿凱旋路佈設軌道接回前鎮調車廠,形成連結南、北高雄的環狀路網。但是在核定這條路線時,高雄尚無目前水岸建設的推動。在2010年行政院核定海空經貿城計畫,給予高雄港區向亞洲新灣區發展的基礎,面對到後來新灣區大規模開發,輕軌的建設勢屬必須,因此高雄市政府面對政經等情勢演變,幾經思量,開始著手規劃第二條輕軌路線,顧及到規畫與施工的期程拉長,與興建兩條輕軌的成本問題,市府決定將高雄環狀輕軌路線配合水岸地區發展作修正,以符合大高雄的發展。

低污染高乘載的輕軌捷運,是高雄人未來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模擬圖/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提供)
低污染高乘載的輕軌捷運,是高雄人未來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模擬圖/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提供)

  高雄港灣區未來是一處人潮聚集的廣大區域,需要有安全慢速便利的大眾運輸來串連灣區與其他區域,市府結合環狀輕軌捷運與水岸輕軌計畫,形成一圈環繞都會區的運輸路線。修改後的環狀與水岸輕軌「二合一」新路線,從成功路至新光路左轉,沿港區經光榮碼頭、真愛碼頭接高雄捷運橘線西子灣站,再沿舊臨港線鐵路到美術館路,再度與環狀輕軌銜接,總長約22.1公里,共設35個候車站,沿線與台鐵、捷運有六處的轉運站。

高雄環狀輕軌結合水岸輕軌新路線,配合大高雄港灣發展。(圖/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提供)
高雄環狀輕軌結合水岸輕軌新路線,配合大高雄港灣發展。(圖/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提供)

  這樣的調整,讓高雄整個輕軌長度從原本19.6公里再延長,總工程經費約為165億元,不但經費更節省42億元,還串連150億元的港灣重大建設。公共運輸系統初期較難獲利,引發民間投資卻步,但打造「30分鐘生活圈」是市府重大施政目標,同時又能帶動新灣區內經貿與觀光效益,及活化土地開發、振興舊市區都市更新,考量重大建設不能再等,因此高雄市政府決定自行興建,再委由民間經營,市府希望中央政府與市府共同開發高雄港區外,也能面對港區高強度開發後衍生的交通問題,加速通過對高雄的輕軌建設等,並在原有核定的補助下,能再提高經費挹注。

  目前規劃2012年水岸輕軌將先行開工,預定2年完工,從美術館區沿著臨港鐵路線繞行高雄港,路線沿著鼓山舊市區設站,可以帶動鹽埕、鼓山區的觀光景點發展,旅客前往柴山自然公園、動物園更加方便,預期2019年環狀輕軌全線完工通車,其他如鳳山線、林園延伸線等,亦將逐步推動。目前市府沿著環狀輕軌的路線,開行了168路環狀幹線公車,培養未來的客源與補強紅橘線捷運的接駁功能。

  「亞洲新灣區」與「高雄輕軌計畫」結合,將可為高雄帶來更多更遠的發展機會:

(一)帶動經濟發展的機會:

  隨著港區重要的建設、輕軌的開工及完工,相關產業人員進駐至少可為高市創造8,000個以上的就業機會。大量旅客與參與文創、音樂、會展、遊艇活動的人潮往來,創造經濟發展的機會。

(二)讓世界看見高雄的機會:

  新灣區是台灣新的地標,藉由4項國際競標建築,高雄將晉升為國際級城市,以最優質的環境,吸引全球外商前來投資。

(三)實現社會公平的機會:

  輕軌的建設與開通,讓高雄大眾運輸更臻完善,與捷運公車的30分鐘生活圈系統配合,人們可以在大高雄往來暢行,享有乘坐舒適輕軌,欣賞港灣風光及國際大師的建築作品等全體市民一同擁有的權利。

  水岸輕軌的興建,不只是讓民眾更接近水岸,促進城市與水岸發展的互動關係,同時也可充分分享明亮的水岸視野及休閒的空間氛圍,進而達到觀光效益,且藉由捷運、環狀輕軌的串連,將帶動沿線多功能經貿園區的開發效益,並構建高雄地區整體大眾運輸路網及接駁運輸,提升大眾運輸高服務水準,減少對都市空間及景觀品質的負面影響。提供完善的大眾運輸服務是政府的責任,輕軌是未來城市移動新地標,塑造國際化及現代化的都市意象,再造高雄都會新風貌,環狀與水岸輕軌二合一建設的推動,讓高雄成為國際化城市的新契機。

水岸輕軌的興建,將促進城市與水岸休閒空間的發展。(圖/高雄市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水岸輕軌的興建,將促進城市與水岸休閒空間的發展。(圖/高雄市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