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觀點】

高雄人的電影夢 Action!

「你看,這個就是《痞子英雄首部曲》裡的南區分局。」
「哇!原來這就是飄著麵包香的源晨麵包店!」
民眾帶著興奮的心情,
對著電影中曾經看過的場景,
讚嘆、驚豔、拍照、留念。

     高雄積極打造影視之城,對於電影工業的製作,給予相當大的支持和鼓勵,不但創下許多電影拍攝的先例和壯舉,也透過這些在高雄拍攝的電影,為這座城市留下最真實的紀錄;電影,讓高雄打造影視大城的夢想起飛,並朝向更專業、更國際化的製作之路走去。

城市紀錄者  電影中的高雄

     在台灣的國片或紀錄片中,很早就出現了高雄的身影,這些場景不斷地被不同的電影語言重新詮釋,或賦予新的符號語言,透過電影,人們看見與眾不同的高雄。

黑白片《王哥柳哥遊台灣》中,可見60年代的高雄倩影。 (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黑白片《王哥柳哥遊台灣》中,可見60年代的高雄倩影。 (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1958年,電影還是黑白片的時代,台語電影《王哥柳哥遊台灣》裡,第一次出現蓮池潭上層層疊起的春秋閣倩影,雖然當時龍虎塔還沒有蓋好,但卻已讓高雄之美,驚豔全台。時光飛越到2005年,蔡明亮導演的《天邊一朵雲》電影中,200多位臨時演員拿著西瓜傘,在龍虎塔及春秋閣上大跳排舞的畫面,隨著柏林影展銀熊獎的肯定,綻放全球。

     侯孝賢導演拍攝的《最好的時光》與戴立忍導演的《不能沒有你》,同樣在高雄港取景,一個充滿了愛戀的淡淡哀愁,一個則是無奈的生活困境。一樣的港口,不同的世界,觀眾看到的則是高雄的港灣和文化。

《不能沒有你》一片,將高雄港口的美景染上淡淡憂愁。 (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不能沒有你》一片,將高雄港口的美景染上淡淡憂愁。 (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不管是哪一個時代,哪一個場景,高雄的城市風貌和人文味道,隨著故事有著不同的解讀。不可思議的高雄,在電影的千變萬化中誕生。

電影,帶你穿梭時空看高雄

     根據高雄市拍片支援中心統計,光是2011年就有高達22部電影,在高雄取景拍攝,其中講述野台戲人生的《龍飛鳳舞》,能看見橋頭風光和野台戲文化;《愛的麵包魂》可以看見60年代旗山地區的時空背景和人文風情;《痞子英雄首部曲》展現出科技化、國際化的高雄海港城意象。三部紀錄高雄文化、景觀與歷史的電影,在2012年春節時接力躍上大螢幕,讓電影院充滿濃濃的高雄味。

《痞子英雄首部曲》劇組人員在夢時代百貨前取景。 (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影視發展中心 提供)
《痞子英雄首部曲》劇組人員在夢時代百貨前取景。 (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影視發展中心 提供)

     憑藉著電影技術的不斷更新進步,高雄影像能回到60年代時的純樸風華,也能前進到未來世界的海港大城,過去以劇情解讀的高雄,變成可以被任意想像的高雄。以《痞子英雄首部曲》為例,先進的動畫技術,讓爆破、飛車追逐、劫機等刺激的場面,都變成真實存在的影像;電影中重要的場景─「夢時代」百貨,也在導演不同角度及場景變換的安排下,變成一座離海更近的大型遊樂園,許多高雄影迷看完電影後,相當訝異那就是我們正在生活的城市。

     《愛的麵包魂》則是將主場景選在高雄旗山溪洲一帶,斥資300萬元重新搭建一座兩層樓、佔地一百坪的「源晨麵包店」建築,搭配古早味的巷弄街道和一望無際的田野風光,重新形塑了60年代的小鎮背景,也讓民眾看見旗山、美濃至今仍留存的自然景色。

電影《愛的麵包魂》主場景─「源晨麵包店」。  (圖/方昭禪 攝)
電影《愛的麵包魂》主場景─「源晨麵包店」。 (圖/方昭禪 攝)

     另一部電影《龍飛鳳舞》,則是以傳統歌仔戲為主軸,描述戲班歷經興衰、重新振作的感人過程。依循著歌仔戲班真實世界中來來去去的戲曲生涯,電影也選在橋頭、鳳山、彌陀等不同的廟宇取景,其中為了拍攝一場主角吊鋼索飛越人群的畫面,製片團隊直接在電影開拍前廣發傳單,邀請附近鄰里居民一起來「搬電影」,大家還必須自備一件喜氣的冬季上衣,符合春節上映的喜氣。結果,民眾的熱情擠爆了鳳山開漳聖王廟,許久沒看到歌仔戲的阿公阿嬤,和第一次看到歌仔戲的孫子,一起參與電影拍攝、回味舊時光,一部電影滿足了影迷的想像,也意外讓真實的人生,有了溫馨的改變。

     打破電影界限
          創紀錄的高雄

電影《龍飛鳳舞》在鳳山開漳聖王廟取景,並邀附近居民一起來開拍。(圖/蔓菲聯爾創意製作有限公司 提供)
電影《龍飛鳳舞》在鳳山開漳聖王廟取景,並邀附近居民一起來開拍。(圖/蔓菲聯爾創意製作有限公司 提供)

     電影中的高雄,讓人欣喜難忘,其實高雄以實際行動支持電影工業,打破電影界限,屢創新紀錄!

     以播映方式來說,像是分成上下兩集上映的史詩鉅片《賽德克‧巴萊》,為了方便影迷一次觀賞,破天荒在高雄巨蛋場地連映,當天可容納萬人的場地不僅座無虛席,還有來自全台各地的影迷,一起體驗「萬人觀影」的獨特氛圍,連場外也展出片中道具如日軍「乙式一型偵察機」與「四一式山砲」,讓影迷實際接觸,感受磅礡氣勢。

電影《賽德克‧巴萊》在高雄締造上下集連映萬人觀影的新紀錄。 (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影視發展中心 提供)
電影《賽德克‧巴萊》在高雄締造上下集連映萬人觀影的新紀錄。 (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影視發展中心 提供)

     另一項創舉,則是以預先規劃保留電影場景的方式,打造另類的高雄觀光焦點。像是為《痞子英雄首部曲》斥資千萬打造的南區分局,還有全台灣離海最近的「臨海酒吧」,這些電影場景除了重新規劃和分別在真愛碼頭、駁二藝術特區重建開放參觀體驗外,另有「痞子英雄專車」上路行銷大高雄,專車從中央公園發車,沿途經過南區分局(真愛碼頭)、臨海酒吧(駁二藝術特區)、捷運鹽埕埔站、五福四路與大成街口,最後再繞回中央公園,民眾可以20元購買一日券,無限次搭乘痞子專車走遍大高雄,創新的行銷方式,也打開高雄影業的新紀元。

高雄人出品  投資大高雄

《痞子英雄首部曲》、《愛的麵包魂》電影場景打造為觀光景點,讓民眾有身歷其境的新奇感受。 (圖/得藝國際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鄭玉芬、Anita 提供)
《痞子英雄首部曲》、《愛的麵包魂》電影場景打造為觀光景點,讓民眾有身歷其境的新奇感受。 (圖/得藝國際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鄭玉芬、Anita 提供)

     《愛的麵包魂》還是高雄市第一部「投資型補助」的電影,創下台灣公私部門合作拍片的先例,除了已上映的《龍飛鳳舞》外,其他還有四部電影將在2012年上映及開拍。

     市府首度推出的「投資型補助」政策,是針對具有城市背景或印象,且能在兩年內完成拍攝、上映的影視作品,以補助和投資的方式協助其完成,一是希望讓產業投資透明化,一是要藉此補助擴大影視產業的規模,讓影視產業的運作發展更為蓬勃。不過,這個投資是為刺激高雄影業發展而設立,並不以營利為目的,所以收益回收只要達到投資本金回收即停止,不會另外再分利潤;回收資金也將被不斷循環利用,提供作為下次投入其他劇組,或是向企業界爭取投資的本金,讓高雄影業能夠不斷被支持。

《愛的麵包魂》是高雄市政府第一部「投資型補助」的電影,也是以「高雄人」冠名為出品人的首部電影。(圖/鄭百玲 攝)
《愛的麵包魂》是高雄市政府第一部「投資型補助」的電影,也是以「高雄人」冠名為出品人的首部電影。(圖/鄭百玲 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市府這次雖為投資單位,但別出心裁在電影出品人冠名上,選擇以「高雄人」列名,就是想表達影視產業並非僅為官方政策或宣傳之用,而是要展現高雄推展影業文化的決心,並且擴大市民的認同。

跨界合作  共譜交響詩

全台首創的「電影交響詩音樂會」,2012年3月上旬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面湖草坡盛大上演。(圖/鮑忠暉 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影視發展中心  提供)
全台首創的「電影交響詩音樂會」,2012年3月上旬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面湖草坡盛大上演。(圖/鮑忠暉 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影視發展中心 提供)

     當精采的電影走出大螢幕,來到戶外廣場,改以交響樂形式呈現時,會有怎麼樣的震撼感受呢?

      全台首創的「電影交響詩音樂會」,於3月初連兩週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面湖草坡盛大上演,將《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賽德克‧巴萊》兩部電影與高雄市交響樂團跨界合作,把電影中的經典配樂重新改編,以音樂為主、影像為輔的方式,重新詮釋並演繹動人的電影畫面。

     尤其《賽德克‧巴萊》電影交響詩音樂會,不但邀請原片的配樂大師ricky ho,將電影版本的配樂改編為適合交響樂團現場演奏的風格,片中演員及歌手也親至現場演唱,讓音樂演出更富有情感;高雄市交響樂團則特別設計音樂家塗上原住民的圖騰演出,讓音樂家跟觀賞的民眾一起融入電影氛圍中,同心感受這場世界首演的頂級節目。

     電影和音樂的跨界演出,提供了更深入的藝術饗宴,讓電影的展現多元化,民眾的接受度也更開放,未來在高雄電影會有更多無限的可能。

影展不間斷  高素質的高雄

     不光是留下紀錄、創造紀錄,高雄也積極推廣影展文化,提升民眾觀影的素養,養成民眾看電影的習慣,也加強城市和電影的連結度。

高雄市電影館   南方影業向前行

重新整修後的「高雄市電影館」,觀影設備更加升級。 (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重新整修後的「高雄市電影館」,觀影設備更加升級。 (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高雄市電影館的設立,展現高雄對發展電影產業的遠見和企圖心。為了長期推廣電影文化及影像藝術,2002年即以「國民戲院」的理念成立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全年提供免費的電影資源借閱,並常態性舉辦主題影展,以免收費的方式吸引民眾參與。

     近年高雄人對電影文化與藝術思維的提升,民眾對藝術電影和獨立製片的電影需求量也大大提高,電影圖書館於2011年更名為「高雄市電影館」後,在同年8月至10月間,進行館內空間的改造和升級。

      整修後的高雄市電影館,以打造「公立藝術電影館」為目標,將3樓放映廳規劃以播放藝術電影為主,引進各個主題藝術電影,並以低於台北電影票一半的價格,吸引民眾願意進館付費觀看電影,間接鼓勵藝術文化的前進;2樓增加一處可容納35人的小型放映廳,作為專門放映紀錄片或短片的場域,以免付費的方式鼓勵民眾觀看紀錄片,培養更多人對紀錄片的認識和興趣。

電影館一樓化身為藝文沙龍場域,讓電影文化更加蓬勃發展。 (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電影館一樓化身為藝文沙龍場域,讓電影文化更加蓬勃發展。 (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1樓的公共空間也轉型為藝文沙龍場域,設有沙發、咖啡區、書區等休息空間,並不定期舉辦「電影藝文沙龍講座」,邀請國內外電影相關人士,帶領民眾一起看電影、討論電影,為電影語言解構出更多的文化意涵,民眾也能學習以不同的角度看電影,電影已不是單一面向的感覺論述,而似50年代巴黎電影沙龍的文藝氛圍,成為一種知識文化形成的重要發源地。

「高雄電影節」邀請各國電影導演來高雄分享拍片心得及觀光。(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高雄電影節」邀請各國電影導演來高雄分享拍片心得及觀光。(圖/高雄市電影館 提供)

     自2001年開辦至今的「高雄電影節」,更是高雄市電影館推動高雄影業發展的指標性活動。從一開始的9個國家共37部片參展,到2011年已有超過130部來自世界各國的電影共襄盛舉,全球各地的導演帶著作品到高雄來交流,對高雄城市的美麗和人民的熱情都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透過電影,讓高雄更靠近世界的另一種方式。除了參展影片更國際化、多元化,觀影民眾也不再侷限高雄本地或南方縣市,北部「金馬影展」許多忠實影迷也會特別南下朝聖,感受南北兩大影展不同的電影思維,順道到高雄觀光旅遊。

     高雄電影節的舉辦,為高雄著實提升了國際能見度和在地的觀光熱潮。

民間電影文化成形  自由開放多元化

     除了官方積極推動電影文化,民間也有許多團體或機構自辦影展,企圖以「小,卻更開放自由」的態度,一起觀賞電影,甚至創造電影!

     台灣第一個強調現地拍攝、現地後製、現地播放的「金甘蔗影展」,是由一群懷抱電影夢的人,於2006年在橋頭創立的南部特色實驗影展,每年春節前在橋頭地區熱鬧上演。因為報名門檻低、影片製作自由度高,吸引許多存有電影夢的人士熱情參與。在同一個環境裡,可能會有專業的導演、還在讀書的學生,甚至是社區的叔叔阿姨等,不一樣的背景卻同樣喜愛電影的大家,扛著機器穿梭在橋頭的街頭巷弄間,橋頭彷彿變成一座真實的片場,人人都可以是導演或藝術家。在同個場域中盡情實現自己的電影夢想,每部作品都與在地文化相連結,成全出的是一種屬於自己和在地關係的電影,也為橋頭丰采留下深刻的紀錄。

「金甘蔗影展」是台灣第一個強調現地拍攝、現地後製、現地播放的在地影展。(圖/金甘蔗影展協進會 提供)
「金甘蔗影展」是台灣第一個強調現地拍攝、現地後製、現地播放的在地影展。(圖/金甘蔗影展協進會 提供)

     金甘蔗影展「重視在地連結」、「關注某一塊地方」的核心概念,也在2012年有了新的延伸。影展的發生場域,開始從橋頭向外擴散,去關注其他需要被檢視、被關愛的地方,讓電影真正能夠發揮社會價值,反映當今社會的問題和現象,引起新的行動和改變。這個看起來好像受到很多限制的金甘蔗影展,反而成為一個理念不受限制、並對社會產生有效意義的獨立影展,也許更是金甘蔗影展存在的重要精神。

       除了由協會發起的影展外,民間也有許多咖啡館及藝文場域,會不定期舉行影片放映,成為一個個小型的觀影亮點。像是位在五福四路上的「豆皮文藝咖啡館」,開業十多年來一直以鼓勵各種實驗、草根性的藝術工作者,能有個表演與交流的空間,所以包括靜態展覽、裝置藝術、音樂表演或是主題影展,都能在豆皮文藝咖啡館覓得蹤影。主題影展的選片角度和一般大型影展有所不同,從古巴影展、短片展、微型影展到紀錄片,各種型態與內容都不脫離以人民自發思考為主的文化理路出發,加上咖啡館的輕鬆氛圍,看影展變成是很自由自在的自我行為,不會有壓力存在。

民間藝文場域也提供多樣化的影展選擇,讓民眾自由觀影、討論無負擔。(圖/豆皮文藝咖啡館、Anita 提供)
民間藝文場域也提供多樣化的影展選擇,讓民眾自由觀影、討論無負擔。(圖/豆皮文藝咖啡館、Anita 提供)

     其他還有如以生活藝術空間經營的御書房,也會不定期播放實驗電影、紀錄片,或作為影展巡迴的場地,邀請導演或影評人一同觀影,並在放映後一起進行討論,舒適的環境和自由的意見交換,即是民間自發性影展中重要的精神。

2012年  高雄影業新時代

     進入新的一年,也是高雄逐步驗收電影成果的一年,影視大城的能量早已全面啟動,對電影製作的配套措施與補助計畫日趨成熟及創新,對城市行銷的方向定位也步上軌道,不間斷又多層次的影展,加上南部多所大專院校紛紛成立影視相關系所,更是讓高雄充滿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高雄與電影激盪出的精采火花,正式上演!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