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風情】
城市好遊 高雄限定!
週末時光想要遠離人聲嘈雜的熱門景點,來趟心曠神怡、放輕鬆的知性之旅嗎?高雄有幾個獨具特色、別處難尋的寶貴景點,不論是遠古平埔住民的生活軌跡或瀕臨絕種的保育黃鸝鳥,還是日治時期就存在的黑銅觀音聖像,以及全台唯一的一座鴨母王雕像,都是相當值得且不容錯過的探訪目標。旅遊高雄,來點不一樣的選擇吧!
都市裡的大自然饗宴
<打狗平埔族在柴山-內惟小溪貝塚>
想一窺千百年前先民在這塊土地遺留下來的生活智慧嗎?不一定得專程北上參觀十三行文化遺址,或跋山涉水到台東看長濱文化,在高雄由珊瑚礁所構成的柴山就有原始住民遺留下來的生活足跡,聚集在龍泉寺的後方,被稱為「小溪貝塚遺址」,是目前打狗平埔族中保留最完整的文化遺址,也是高雄繼左營舊城、東沙、萬山岩雕群以及鳳鼻頭中坑門後,由官方公告的第五處市定遺址。
從鼓山區鼓山三路51巷的龍泉寺往前走,再沿著中華佛寺文教協會會館(前身為龍皇寺)旁的小徑,進入柴山北登山口探險,會發現這座僅有356公尺的低海拔山區,仍保有相當豐富的原始森林樣貌,爬山時可以欣賞山林繽紛的野生動植物生態、聆聽叢林間的蟲鳴鳥叫,在柴山的木棧步道遙想整個古高雄為一片潟湖的同時,還能貼近昔日人類珍貴的生活遺址。這裡曾是高雄人的母系祖先-打狗社群的生活所在地,遍地出土的小溪貝塚遺址,正是他們在此地生活過的最佳證明。
小溪貝塚的出土,最早是由日治時期高雄中學的老師土屋恭一發現,當時他在校園裡發現一處貝塚,之後帶著學生到處尋找遺跡,直到一次大雨過後,柴山上的雨水將土層沖刷開來,地層中的遺址隨著溪流滑動才被發現,因此取名為小溪貝塚。
目前小溪貝塚的出土位置共有兩處,其一位於龍泉寺至南側電信局發報台之間,另一處則為龍泉寺西側的斜坡,兩處遺址的年代可遠推至350到1500年間。
在出土的遺物中,除了各種貝類及貝輪,還有紅褐色夾砂陶、黑色陶環、石器等器皿及水鹿、豬、家犬類等骨質遺物,特別的是,遺址中尚陸續發現有泰國的陶片與清朝時期的銅幣,可以想見早期台灣本島與各群島之間的往來十分密切。
這處史前貝塚遺址可謂為人類亙古歲月留下極其珍貴的寶藏,值淂民眾探索究竟。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柴山生態教育中心正持續展出「水水柴山」柴山人文生態特展,從貝塚裡說打狗山下的故事,由地景變化看人事興衰,讓更多市民朋友一同來認識柴山打狗社群的生活面貌。未來,市府也將進一步加強文史教育的導覽,希望前往接受探古洗禮的民眾,藉此深入了解文化遺址的重要性,請別任意帶走現場重要文物,一起共同守護這塊美麗寶地。
< 城市枝椏間的嬌客-
一級保育類黃鸝鳥 >
行經高雄世運主場館周邊的軍管區,若未曾親耳聽見俗稱黃鶯的黃鸝鳥宛如輕柔口哨清脆婉轉的悅耳歌聲,或許不敢相信在高雄市區也可以看到這被列為「一級瀕臨絕種」鳥類的可愛身影。150多年前英國博物學家史溫候在屏東枋寮首次發現黃鸝時,他的形容是『在竹林中數量非常多』;近百年來由於環境的開發與破壞,全台各地黃鸝鳥的數量越來越稀少,不過在高雄境內,除了左楠地區如世運主場館、左營高中、洲仔濕地等地都有出現紀錄外,高雄高爾夫球場、鳳山中正預校也都曾出現過黃鸝的倩影,牠們不僅外表吸睛,歌鳴也相當優美動聽,每到假日都吸引許多愛鳥人士前往賞鳥。
主要棲息在低海拔樹林區,舞姿輕盈、喜愛穿梭在高大樹林間與空曠草地,擁有一身鮮黃色羽毛的黃鸝鳥,以昆蟲、毛毛蟲、果實為主食,是台灣罕見的留鳥族群,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見牠們的蹤影,每年在4月到5月的繁殖季節,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在樹林間,此起彼落的鳴叫聲,讓人即使沒看到牠們美麗的身影,也能一飽耳福地盡情陶醉在那悠揚的歌聲中,更不禁讚嘆起在大高雄都會區裡也能享受如此美妙的自然風采。
根據高雄市野鳥學會歷年來的調查紀錄,目前在高雄的黃鸝鳥約有50隻,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說,高雄左楠地區綠地、營區面積廣大,更有麻六甲合歡、黑板樹、白千層等高大樹林,可以提供安全、少人為干擾的巢位需求,因此吸引黃鸝鳥留下來繁衍後代。野鳥學會2011年在衛武營都會公園再次發現一隻黃鸝的亞成鳥,顯示只要環境適合就可以吸引這群嬌客停留定居。
林昆海表示,高雄是賞黃鸝鳥的天堂,因為全台五大城市中只有在高雄市區裡才能看到如此穩定的黃鸝族群,其他如屏東、花蓮、淡水的族群都遠離都會區;聽見這群瀕臨絕種的珍貴鳥類悠遊地在樹林頂端歌唱,是一種享受片刻安靜的絕佳活動。他不忘呼籲各界在欣賞黃鸝鳥高歌的同時,不要破壞了牠們的生態環境,大家齊力將大高雄打造成為賞鳥新樂園。
走訪文化寶藏中的記憶
<橋頭糖廠一世紀的見證-百年黑銅聖觀音>
走進橋頭糖廠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充滿綠蔭的椰林大道,空氣中瀰漫沁涼的氣息,像是喧囂城市外的桃花源,讓人喜於更深入的探踏。穿過椰林大道,來到了原製糖工廠行政區,這座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古蹟建物,是當時糖廠廠長的辦公室,至今仍保存良好。廠長辦公室的左手邊,有處全台唯一的黑銅聖觀音神像,默默守護這片土地與人民已超過百年,其引人入勝的傳說故事,一直是旅人眼中不能錯失的旅遊景點。。
長期擔任台灣糖業博物館導覽解說的歷史達人謝先生說,這座已擁有110年歷史的黑銅聖觀音像,是日治時期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社長鈴木藤三郎,特別從日本請來「坐鎮」糖廠的重要神像。因為在日治時期,日籍員工與台民之間常常因為對彼此文化及觀念上的差異,產生衝突與抗爭,導致糖廠與製糖過程不順,所以當時的鈴木藤三郎社長特地打造這尊黑銅聖觀音,一方面祈求平安,一方面也想藉著信仰來拉近日人與台民的距離。相傳在黑銅聖觀音像設置後,糖廠果真一切順利運作,當時的人們逐漸對觀音聖像產生深厚情感,不僅成為台灣人民的信仰中心,也同是日本製糖師傅的精神寄託所在。
外觀莊嚴肅穆的黑銅聖觀音銅像,如果仔細看,會發現面朝向北方的製糖工廠,頗有庇佑工廠開工順利與人員平安的意涵。值得一提的是,這尊國寶級的百年觀音像,是仿日本奈良藥師寺東院堂聖觀音像製成,同類型的銅像全世界只有三尊,橋頭糖廠內的就是其中一尊,極其珍貴。下回到糖廠遊玩時,別忘了前去探賞這個佈滿歲月痕跡的歷史神像。
◆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橋南村糖廠路24號
<朱一貴寫下的傳奇人生-內門鴨母王雕像>
許多人對於具有神祕傳說的偉人雕像特別情有獨鍾,彷彿只要站在這座雕像的前方瞻仰,就能回到過去感受偉人不凡的過往。高雄內門區光興里就有座為了紀念傳為台灣第一位皇帝「朱一貴」所建立的雕像。
傳說清朝康熙時,1690年生於福建漳州的朱一貴,1713年隨移民潮來台,以養鴨為生的他,因為能指揮鴨群成群結隊的行動,有如帶兵般神奇,因此被人們稱為「鴨母王」的盛名不脛而走,之後更因為他的「朱」姓為明朝國姓,被各路英雄好手認為是反清復明的領袖。傳說他當年勇敢反清復明,聚集了天地會以及各地義士,號召的義勇軍隊為台灣揭開首次的反暴政革命,攻下台灣府城後,登基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皇帝,國號改為大明,年號永和,但不到2個月即被清軍撲滅。後來人們為了感念他,特於1997年打造一尊以群鴨環繞、高約5台尺的石像,且在隔年建造全台首座供奉朱一貴的寺廟-鴨母王祠,取名興安宮。
內門區耆老口中流傳的一句打油詩:「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道盡了朱一貴的傳奇一生。
廟方為了重現朱一貴以竹竿指揮鴨群的神奇英姿,特地在興安宮的正對面挖了一座水塘,如實刻劃當時朱一貴養鴨的真實情況,在當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重新打造一尊全新的朱一貴雕像,結合一旁的綠水池塘、養鴨寮、石雕群圍牆,形成「朱一貴文化園區」。
到內門看知名宋江陣、品嚐總鋪師的好手藝美食之餘,可同時規劃來趟兼具文化與歷史意義的深度之旅。
◆ 地址:高雄市內門區光興里鴨母寮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