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人文】

塗鴉 溢出畫框色彩的城市風景

 一枝筆加上顏料,產生的不只是單純的圖樣。
它像是魔法師的帽子,誰也不知道下一步會變出多麼令人驚嘆的東西。

塗鴉,在高雄市已成為妝點城市重要的角色。(圖/蘇士雅、王國仁、Geomm)
塗鴉,在高雄市已成為妝點城市重要的角色。(圖/蘇士雅、王國仁、Geomm)

  自從高雄市左營自助新村的「眷村裡迷路」彩繪作品成為全台亮點後,「塗鴉」日漸被高雄民眾所注意,也逐步脫去了過去我們所認知塗鴉都是破壞市容行為的印象。

  事實上,「彩繪」與「塗鴉」在基本的精神上有所差異,彩繪所使用的繪畫材料較為多元,壓克力顏料、油畫顏料、油漆、噴漆都可運用,而「塗鴉」則以噴漆為主,尤其傳統的「塗鴉客」非常護衛這樣單一素材的表現,它不只是一種傳承,更是技法的大考驗。

  對大眾而言,我們不太計較這些堅持,舉凡在牆壁上的繪畫作品,就泛指為「塗鴉」,而這些塗鴉,在高雄市已成為大眾藝術的一環,甚至被視為妝扮市容的重要角色。

  目前,高雄有不少場域都因塗鴉而成為遊客的最愛,有些是官方主導,有些是民間畫家主動秀藝,這些溢出畫框的色彩竄流到城市各個角落,形成一幅幅充滿個性的城市風光。

 九如鐵道藝廠

  抱持著「藝術就在城市裡」的想法,高雄市一間企業以「九如鐵道藝廠」方案向台鐵提出美化計畫,將位於三民區山東街與青島街之間九如路上的台鐵高雄工務段鐵道旁廢棄牆面,進行塗鴉創作。在與台鐵協調後達成共識,邀集十位藝術工作者以街頭塗鴉來呈現高雄鐵道文化,2012年3月15日前合力完成了總長近100公尺的作品,創造出一個街頭塗鴉藝術的據點。

九如鐵道藝廠十位創作者合力完成100公尺的塗鴉作品。(圖/ Jon@th@nC)
九如鐵道藝廠十位創作者合力完成100公尺的塗鴉作品。(圖/ Jon@th@nC)

  這群參與創作者以記憶裡對月台情景的想像,各自繪畫出「童舞」、「力學」、「流浪」、「誓約」、「淚別」、「勞勤」、「唱賣」、「心語」、「壯志」和「佳節」的主題,共同闡述我們的生命階段;從一開始童年的歡樂記憶、搭車求學、成長中追尋夢想、愛情與誓約,到經歷別離、在外打拚、終日奔波、渴求心靈對話、追尋夢想,到最後回家團圓。十位創作人,在長長的100公尺距離展現著十種鮮明的個人風格。繽紛的俄羅斯娃娃,在如水彩渲染的淡淡背景中,述說著模糊又鮮明童時等待火車進站的回憶。另一邊搶眼的戲曲人物臉譜,大大的「唱賣」兩字將台上走唱與月台上小販走賣兜售零食的身影連結起來。

參與畫家以記憶裡對月台情景的想像作為鐵道意象創作元素。(圖/蘇士雅、Jon@th@nC)
參與畫家以記憶裡對月台情景的想像作為鐵道意象創作元素。(圖/蘇士雅、Jon@th@nC)

  這一連串喚起眾人對火車印象的創作,是為了保留在台灣土地上奔馳了上百年的火車身影。高雄即將全面鐵路地下化,對於月台的記憶,必也將地下化,九如鐵道藝廠期望在我們還有記憶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而這份心意,也傳達到鄰近社區居民的心中。創作團隊進行繪畫的那段日子,24小時紮營在此地時,社區居民都會保持關心,附近的餐館也常主動炒幾盤熱菜端來請大家吃,經營進口酒的酒商也會在夜晚提著洋酒來與塗鴉客開罐暢飲。

  這片鐵道旁廢棄牆面場域的塗鴉預計每一年更換彩繪內容,連續三年。這群藝術工作者有更大的野心,除了彩繪美化牆面,也將對此區域訂定階段性的美化工程,規劃以公共藝術裝置配合整裝,讓社區工務段成為畫廊,向外發展成為一個藝術景點。

 橋頭白樹社區

  2011年,高雄市橋頭區的白樹社區披上了藝術濃厚的彩衣,這是由「新台灣壁畫隊」李俊賢、李俊陽、詹振興(可樂王)、林書楷、黑雞、黃柏勳、張新丕、蔡孟閶八名台灣本土藝術家所創作,完成的畫面大大小小約有30幅。

橋頭白樹社區的彩繪結合在地文化。(圖/ Jon@th@nC)
橋頭白樹社區的彩繪結合在地文化。(圖/ Jon@th@nC)

  名字很美的白樹社區,據說早期這裡白樹成林,後來因為開發,加上聚落轉型,現今已難覓白樹蹤跡,但因為這個名字讓人對這裡多了一份美好的想像。昔日的小農村,在「新台灣壁畫隊」進入社區進行大型街道壁畫後,樸實的紅磚、水泥牆面,變成了寬闊無比的巨型畫布,藝術家們自在地放縱創意與畫筆,讓藝術作品進入社區,成為每一位民眾都可以親近閱覽的生活風景。

  這支由極具身分地位的畫家所組成的隊伍,雖然未彼此協調繪畫主題,但畫家們具備的內化功力,使作品都恰如其分的與社區面貌相互融合。一個轉角、殘留的半面磚牆,隨處都可見到藝術家信手拈來的創作藝思。彩繪中有許多跟農村生活相關與禪意十足的畫面,有畫家走幽默路線,甚至連討人喜歡的卡通人物也入畫;代天府旁一戶民宅牆壁上被書寫了「心經」,另一面牆畫著戴斗笠的農夫,一旁寫「蔗禪」(橋頭是台灣最早的製糖廠,「蔗禪」二字取蔗糖及台語種田的諧音,畫面意喻豐富)。現場許多彩繪都與文字結合,採用台語發音的字句,常讓看畫的民眾要一字一句的慢慢讀出來,才恍然大悟畫與文字相映成趣的巧思。當彩繪告一段落後,坐在廟口聊天的阿伯或許看不出這些由藝術家執筆彩繪的藝術性,但他以台語很滿意的說:「舊壁畫畫ㄟ,看起來卡新卡水…。」新的社區景象,讓老聚落有了生命力。

在白樹社區老屋牆面結合傳統與創新的彩繪生動有趣。(圖/蘇士雅、阿將)
在白樹社區老屋牆面結合傳統與創新的彩繪生動有趣。(圖/蘇士雅、阿將)

  代表「台味」與「台風」的「新台灣壁畫隊」,不僅讓公眾親近藝術創作,還帶動了意外的效益。2011年初,當白樹社區的壁畫創作告一段落,居民們在隨即而來的植樹節那一天,共同在社區中種植了上百棵白千層和白櫸木(市面上找不到早期的白樹仔樹苗,故以其他“白”為名之植物為象徵),整個社區頓時生氣盎然,加上絡繹觀畫的遊客,讓白樹社區過往的聚落回憶,在彩繪中一點一滴重新注入眾人的腦海中,不久的未來,當白樹再度成林時,穿插在枝椏間的壁畫色彩將更具吸引力。

鳳山火車站地下道布滿了具鳳山地名主題的酷炫塗鴉。(圖/kerr)
鳳山火車站地下道布滿了具鳳山地名主題的酷炫塗鴉。(圖/kerr)

 鳳山火車站地下道

  在鳳山火車站有條從前站通往後站出口的地下道,雖然短短百來公尺,絢麗酷炫的塗鴉一路開展。這些由官方邀請在地塗鴉高手所完成的作品,在地下道暈黃的光線映照下,呈現出一種魔幻氛圍,讓過客像是走進了神奇的地下世界。

  鳳山火車站東側人行地下道,過去是一條民眾行經時會想要加快速度通過的場域,除了污損還有抗議性文字和不雅字眼的混亂塗鴉,為了轉型再生,鳳山區在2010年4月將它規劃為藝術廊道,透過塗鴉客「小書」的號召,一群居住於鳳山的塗鴉創作者以噴漆進行創作。創作畫面包括鳳山建城222週年、鳳山在地文化,並串連北部、中部塗鴉客創作向瑞士已故塗鴉大師DARE(1968年-2010年)致敬等主題,一百多公尺的空間,代表鳳山的鳳凰展翅logo、鳳山城門以及各古蹟的剪影都技巧性的融入在光鮮的色彩之中;向塗鴉大師致敬的畫面,直接以DARE的名字為元素,並模仿DARE開創的表現方式與慣用色彩,虔誠感謝DARE以其獨特的繪畫風格對全球塗鴉客所產生的啟蒙效應。

住於鳳山的塗鴉創作者為地下道換上新裝。(圖/蘇士雅)
住於鳳山的塗鴉創作者為地下道換上新裝。(圖/蘇士雅)

  作品完成至今的兩年後,2012年4月同一群塗鴉客再次聚集,重新為塗鴉有些斑落、被破壞或之前作品配色過於灰暗的部分,進行整體性的塗鴉更新。這一次塗鴉,每個人配色都使用亮色系,內容以「鳳山」為主軸,古地名「埤頭」、鳳山英文「fengshan」都直接成為畫面的基本元素,大家也畫相同背景,以接圖方式打造新的地下道。

美式簽名與層層堆砌的3D立體文字塗鴉,在暈黃的燈光下映襯一股魔幻氛圍。(圖/kerr)
美式簽名與層層堆砌的3D立體文字塗鴉,在暈黃的燈光下映襯一股魔幻氛圍。(圖/kerr)

  這群以「小書」為首的藝術創作者,都是「SSCA南方街頭密術家聯盟」成員,也是「正統的塗鴉客」,他們傳承來自於美國的塗鴉客精神,堅持以噴漆為表現材料,以漫畫風格的美式簽名與層層堆砌的3D立體文字塗鴉為構圖元素。來到鳳山火車站地下道,可充分體驗到這股犀利畫風。

年輕創作者阿殘用彩筆讓大寮更美麗。(圖/王國仁)
年輕創作者阿殘用彩筆讓大寮更美麗。(圖/王國仁)

 大寮藝術村

  提到大寮,熟悉這裡的人腦海中總會浮現單調冰冷的鐵皮屋工廠,鐵灰尖銳的冷漠與穿插在其間的綠色農田,形成相當矛盾違和的畫面。看見這些過於衝突的景觀,有著自由想像靈魂的塗鴉藝術家─阿殘,號召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用自己喜愛的藝術,賦與冷硬牆面一個和自然間溝通協調的管道,讓工廠和鄉村農田之間彼此和諧交融。

  這群由阿殘(王國仁)號召的藝術家、彼德思藝術的同仁─圖龍、Michael,以及其他各地認識的同好,週末都會定期聚會,一群人以彩筆和顏料代替酒食,在城市的角落隨興地聊天、創作,擁有無限創意的靈魂在激盪間蹦出藝術的火花。過去他也曾在左營光輝社區、旗山溪洲等地創作彩繪,並獲當地居民喜愛,近期他將創作的筆觸延伸到大寮,要將大寮打造成一座藝術村。

  這項計畫,在大寮的中庄與前庄兩處進行,深刻了解大寮這片土地歷史與特色的阿殘,為兩處社區規劃了不同的彩繪方向,以農田工廠為主的中庄,彩繪主題以田園、自然、水蛙為主;而有著紅磚老屋的前庄,則以人文歷史作為創作主題,並且決定不在保留完整的閩式紅磚建築牆面上進行額外的繪畫,只在庄內零散的水泥廢棄牆面創作。計畫的第一階段從中庄開始,在取得社區幾位住戶同意提供牆面之後,用綠色植物、童趣青蛙及3D效果的彩繪景象,柔和了鐵皮屋與農田之間的突兀界線。

阿殘以田園自然、水蛙為大寮中庄一帶的彩繪主題,柔和當地鐵皮屋與農田間的界線。(圖/王國仁)
阿殘以田園自然、水蛙為大寮中庄一帶的彩繪主題,柔和當地鐵皮屋與農田間的界線。(圖/王國仁)

  大寮藝術村計畫雖然剛處於起步階段,但是有越來越多藝術家與社區居民響應阿殘的號召,提供更多的人力、油漆與牆面進行創作。阿殘分享著一次次的彩繪經驗,很多時候都是從整理社區環境開始,無形之中藉由彩繪創造出一個更優質的景觀。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