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探索】
陪伴南台灣30年的溫暖聲音~高雄廣播電台 943就是讚
1982年6月開播的高雄廣播電台,至2012年6月就滿30年了,倏忽間已伴隨南台灣的聽眾渡過一萬多個美好的日子。
在九如公園一角,被樹蔭綠地環繞著的高雄廣播電台,附近居民們常到電台走逛,這裡有著貼近南台灣生活的悠閒步調;這塊土地上每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更有著高雄電台參與的身影。每場盛大的城市慶典,都可以看到「高雄廣播電台」的戶外轉播室;每個風雨交加的颱風夜裡,24小時不停播的電台新聞是掌握南台灣風雨情勢的最好平台;多樣化的節目內容,從音樂到自然,從台語到越南話,只要是這塊土地上的居民,都可以在高雄電台找到與自己契合的廣播時光。
深受忠實聽眾支持的高雄電台,有著一群對廣播無限熱情的超級主持人,製作出最多種類與面向的好節目,同時也聚集著最專業盡責的工程人員與志工,如同一個大家庭,共同為聽眾帶來許多的溫暖故事。
天線 傳遞著高雄的故事
電台外高聳的天線,將超級主持群用心製作的節目,傳送到南台灣各個角落,由於公營電台沒有廣告收入,沒有製作團隊的支持,所以整個節目從企畫、製作到播出幾乎都是主持人一手包辦,但也因如此,節目保有更寬廣的方向,主持人可以盡情地與聽眾分享喜愛的內容,節目的特色也隨著各個主持人風格不同而更加多元,這是高雄電台與其他電台最大的不同。雖然工作很辛苦,要找題材、找音樂,但許多主持人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他們認為這些努力聽眾都會知道,拿下一座座廣播金鐘等獎項,就是最直接的肯定。
資深廣播人李可說:「高雄廣播電台給予主持人與節目很大的空間,在這裡是一處可以實現廣播人夢想的舞台,永遠歡迎對廣播有熱忱的人。」將旅遊、生態、文化等自己喜愛的活動轉化成製作廣播節目的素材,李可的「城鄉記事」、「四季風情畫」、「大地和小徑」等節目,介紹金門、墾丁等地風光,為高雄聽眾開了一扇不同視野的窗,「常常有高雄的聽眾跟我說,因為你節目中的介紹,讓我們想要去旅遊,聽到這樣的話,真的很開心。」
主持人的真誠付出及濃濃的人情味,獲得許多聽眾的真心支持回應,例如主持「午後陽光」的林利,活力十足的聲音在容易讓人慵懶的午後,振奮聽眾的精神,常常有計程車司機會在空中和林利聊起生活與工作中的大小故事,許多家庭主婦也會在此時停下忙碌的家事,休息片刻,當作是專屬自己最棒的喘息空檔。另外也常有受刑人來信,寄來許多親手製作的物品給林利,像是親手用毛筆抄寫的心經。知名的廣播配音員「恆春仔」,也是高雄電台的固定聽眾,會經常打電話與主持人趣味互動,現在更與主持群變成好朋友。這些聽眾坦率的回饋,對主持人來說,是最珍貴的禮物及動力。
廣納多元節目內容的高雄廣播電台,有多方特色的主持人,也同時培育在地廣播人才。電台新聞組組長兼主持人的海明笑著說:「高雄廣播電台可能是高雄擁有最多廣播錄音室的電台吧!」除了平時節目使用,這些錄音室也開放給學校廣播社團錄音製作節目,每周六晚間的「靜夜星空」節目,就是由文藻、雄中與雄女的學校社團來製作主持。
電台裡也提供相關科系學生實習的機會,曾在這裡實習過的盛傑,目前也是電台內「市政部落格」、「市政最前線」等單元的年輕主持人。他談到過去在這裡實習的經驗,覺得非常充實,學會完整的播報系統,最大的收穫是看見前輩在廣播上的用心。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覺得廣播人很了不起,是在實習的時候遇到大颱風,風雨交加,往電台的路都淹水了,當打電話到電台詢問是否還要去上班時,發現主持的大哥大姐們都已經在電台,當下覺得自己要更加油才能趕上他們的腳步。」畢業之後,盛傑牢記著過去在電台實習時所看見的前輩典範,全心投入廣播工作,把握每個機會,終於回到最愛的高雄電台繼續服務。
在地最真誠、多元的聲音
30年的相伴,高雄電台與聽眾、城市的脈動緊緊相連,每個為聽眾量身打造的節目,滿載著電台服務的真誠。
廣播的發射範圍廣,收聽容易,特別適合做為多元族群與偏遠地區民眾接觸外界的管道,高雄電台為此提供了更全面性的陪伴與服務。除了日前將調頻台發射機功率增大4倍,有效改善偏遠地區的收聽品質,目前節目部份,不僅內容廣泛,包括音樂、生活、教育、生態、城市動態、社區等,更整合有關單位共同製作多元族群內容的節目,涵蓋了國、台、客、原等語言,例如與原民會合作的「午安原住民」、客語節目「客家風情」等,這些節目凝聚了南台灣不同族群的心,給與這群在城市中打拼生活的人們更多的情感支持。
其中特別是針對外籍配偶、新移民族群,由電台與高雄市基督教家庭服務協會合作的節目「新移民台灣通」,是許多外配在台灣重要的精神支持。像新移民女性能夠外出學習、獲取資源者實在有限,政府的福利服務無法輸送到每一個需要者的手上,因此以廣播的方式,打破空間的距離,讓即使在山巔或海邊等偏遠地區的新移民女性及其家人,都能接收到福利服務資訊。該節目兩位主持人,一位是來自越南的阮氏貞,一位是來自印尼的王妙容,以中越文、中印文播出,分享在台灣生活經驗、親子教育與適應問題、生活訊息報導;定期開放的Call in時間,用生活化主題,如與家人相處的趣事、台灣的食物等話題,邀請新移民姐妹來電分享在台灣的生活,甚受歡迎。兩人除了節目上接Call in之外,下節目後來自新移民姐妹的電話更是應接不暇。
有你有我 一路相伴
高雄電台一步一腳印成長茁壯的過程中,有一群在廣播中聽不到聲音,卻是電台重要支柱的工作者。當我們打開收音機,聽到清晰的廣播聲時,這是工程人員為了提供最好的收聽品質,不讓電台因任何問題而斷訊,每天24小時、1年365天不間斷辛勤輪班所換來的。
在電台服務將近30年的資深工程師陳南隆,一手打理著電台所有的設備,伴隨電台走過無數改變。陳師父說,自他進到電台工作後,電台只有一次因為被雷擊造成機組短路,他緊急帶著工程人員盡全力搶修機組,在短短兩小時內就恢復播音。雖然目前已經退休,但他還是常常回電台探訪同事們,電台的夥伴都笑稱,「陳師父是電台的精神代表,有他在我們都覺得好安心」。高雄電台剛開始稱為市政電台,廣播放送範圍有限,後來為了要照顧更大範圍的聽眾,加上1987年行政院開放北高兩市籌建大功率調頻台,電台在1991年完成中寮發射站的架設,高雄廣播電台FM94.3調頻台正式開播,讓收聽範圍擴大到嘉義以南、屏東恆春以北及澎湖、小琉球各地。這項重大工程,即是由陳師父進行規劃與全程監工,他回憶當時為了選擇發射站的地點,跑遍了南部山區,竟間接練就了山路開車的好技術。
電台另一位精神代表,是有「永遠的志工」之稱的牟麗嫦,她是電台2006年首批招募的志工,有著媲美專業廣播人字正腔圓的口條,對電台事務瞭絡指掌。曾經擔任教職的牟麗嫦,因為不想放棄自己熱愛廣播工作的心,加入電台志工行列,積極熱心與超級敬業的態度,令新進志工或電台工作人員印象深刻。牟老師笑說:「高雄電台的志工可是很不簡單的喔!」因為這裡的志工可都經過專業廣播人員的訓練,隨時可以協助主持人製作節目,牟老師自己也已成為節目主持人之一。
三十而立的高雄電台,未來將持續以最好、最完善的服務,用聲音串起聽眾的心、守護傳訊不斷線,陪著所有聽友一路向前行,繼續相約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