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人文】

復刻眷村故事 走入時光隧道

  當他們帶著「幾年後就可以回家鄉」的心境來到台灣,沒想到就在此落地生根;當他們在此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台灣從此已是生根的家,讓眷村除了滿是對家鄉的思念外,更融合了對台灣新故鄉的情懷。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眷村慢慢消失,目前原居民大多搬遷至改建後的新國宅,眷村的文化內涵也漸漸散落。有許多在眷村裡長大的人、藝術創作者和公部門單位,開始用圖片、影像、繪畫、導覽等不同方式,試圖將那些回憶記錄下來,帶著我們走進眷村的光陰故事。

    動盪年代  眷村之始 

  眷村是歷史變遷中獨特的聚落型態,發展而成獨一無二的文化,保留著時代的生活文物與記憶痕跡。日治時期留下的許多軍眷宿舍與建設,在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許多人隻身帶著簡單的行李匆忙移居於此,使台灣有了更豐富的族群元素。初期,除了居住在日本留下的宿舍外,還有些是住在以「竹籬笆」簡單圍起來的地方,及連棟克難的黑瓦平房、公寓式官舍等處。

  眷村文化的發展,在台灣社會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見證了台灣一甲子以上的歷史歲月,也因此蘊含了許多故事。高雄的眷村遍布在多個行政區,若從軍種來看,主要眷村聚落位於左營、岡山和鳳山三處,地理位置因素讓左營充滿海軍色彩,岡山則是空軍特色,而鳳山是陸軍和海軍佔大部分。雖然各村不盡相同,但大片的窄巷、紅磚牆、紅門、黑瓦屋頂、以花色多有刺可用來防盜的九重葛和扶桑花、七里香等來做綠籬,及壁上漆有愛國愛鄉精神標語,這最常見的風景,是許多人印象裡的眷村典型。

眷村是歷史變遷中獨特的聚落型態,窄巷、紅磚牆、黑瓦屋頂等是典型的眷村印象。(圖/辛永勝 攝)
眷村是歷史變遷中獨特的聚落型態,窄巷、紅磚牆、黑瓦屋頂等是典型的眷村印象。(圖/辛永勝 攝)

  在眷村裡,有來自大陸各省的居民,從料理或語言,彷彿能看到大江南北的生活縮影。因為巷弄狹窄,左鄰右舍打招呼的吆喝聲、孩童嬉戲聲和炒菜的鍋鏟聲,甚至對孩子的打罵聲,巷頭巷尾都聽得到;鄰居雖沒有血緣,如大家庭般相互照應的濃郁情感印證了「遠親不如近鄰」;在那個物質條件缺乏的時代,許多眷村媽媽用有限材料就能做出一道道佳餚,甚至還衍生出目前台灣餐飲界的「眷村菜」系,種種生活情境是很多眷村人寶貴的共同記憶。

鄰居間來往密切和充滿多元風味的大陸美食都是眷村特色。(圖/巾幗、辛永勝 提供)
鄰居間來往密切和充滿多元風味的大陸美食都是眷村特色。(圖/巾幗、辛永勝 提供)

    離不開的海洋情懷-左營眷村

  左營,除了有重要的軍港基地之外,海軍軍官學校、新兵訓練中心、海軍下轄的重要單位等皆位於此,曾是海軍軍官的作家汪啟疆寫道:「海軍艦隊的戶籍地在左營軍港」,可見其軍事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左營海軍眷村是台灣單一軍種最大眷村集中區域,大部份分布於左營大路和海平路以西及果貿社區以南、以西,從日治時期軍港建設開始,到國民政府來台後眷村延續擴大,伴隨著軍營而建的眷村曾經有22個,如明德新村、勝利新村、自助新村、果貿新村等。

明德新村林蔭夾道,環境優雅。(圖/Mark 攝)
明德新村林蔭夾道,環境優雅。(圖/Mark 攝)

      其中,有「全台最高級眷村」之稱的明德新村,多是日本遺留的將領軍官宿舍群,國民政府時期也幾乎是海軍來台高級將領家眷居住,戶戶格局方正寬敞且環境優雅,為獨門獨院的日式內部木質平房,有「將軍村」的美稱,現在仍保有早期眷村氛圍,附近林蔭夾道,寧靜又寬大的道路上常見剪得有型的樹木,緊閉的大紅門和門口掛的國旗等,有其特有的氣派。
      因鄰近軍區有不少文康設施,如當時專門播放中文片的中山堂和放映西片的中正堂、四海一家餐廳、海光俱樂部等,也是許多眷屬假日休閒的場所,電影開場前買份楊桃湯、醃芭樂、涼圓等是令人回味的歡樂時光。當地還有方便大批眷村子弟就學的海軍子弟學校,移交給地方政府後由桃子園遷址到左營大路,即現今的永清國小。

左營海軍眷村是台灣單一軍種最大眷村集中區域。(圖/ Mark、辛永勝 攝)
左營海軍眷村是台灣單一軍種最大眷村集中區域。(圖/ Mark、辛永勝 攝)

      近年廣為人知窄巷間的「眷村裡迷路」彩繪,是一群年輕人到預定今年底改建拆除的自助新村描繪的彩色夢想,圖像在網路間飛擴,吸引了許多遊客到此一探究竟;常大排長龍、知名的王家口袋燒餅,日前也因拆遷結束營業。老建物與創意塗鴉的合體、味蕾的印記,不論經歷過的朋友明天飛到天涯海角,都將藏在自己心靈角落永誌難忘。

年底眷村拆遷後,知名的自助新村彩繪和王家口袋燒餅將成為大家共同的美好記憶。(圖/海青王家燒餅、辛永勝 提供)
年底眷村拆遷後,知名的自助新村彩繪和王家口袋燒餅將成為大家共同的美好記憶。(圖/海青王家燒餅、辛永勝 提供)

        在眷村長大、目前在眷村文化館擔任導覽志工的阮小姐說,最懷念小時候家戶緊連的那種親密感,往昔聲息相間的眷村生活,現在彷彿都還歷歷在目!

海軍與陸軍的交會-鳳山眷村

      鳳山為軍人集聚眾多的區域,有陸軍軍官學校、中正預校、步兵學校及散佈的各駐守軍旅等,曾是全台最多眷村的地方。鳳山有濃厚陸軍的特色,如黃埔新村、黃埔一村、黃埔二村、協和新村、染整新村及鳳山新村十巷等,以接收日軍的陸軍軍官遺舍為主。
      鳳山其實還有一大部分是海軍的眷村,位在鳳山區勝利路中正國小旁的前海軍明德訓練班,也是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附近,北側有克難式約九百多戶成片平房的海光四村、婦聯會捐贈公寓型的慈暉新村等;另有陸軍第八軍團管理的823有功官兵眷舍的莒光三村。而現在前海軍明德訓練班前方的新建眷村國宅則原是工協新村、勝利新村、鳳山新村等所在,未來將由陸軍等3個黃埔眷村、海軍6個眷村眷戶搬入。

前海軍明德訓練班及周邊眷村環境俯瞰圖。(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提供)
前海軍明德訓練班及周邊眷村環境俯瞰圖。(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提供)

    在前海軍明德訓練班為民眾導覽的安豐恕,住在海光四村,本身是眷村第二代,還是位退役軍官。安先生說,鳳山雖有海軍眷村,但基地並不在此,回想幼年,每天都會看見10部以上的交通車接送軍人到左營上下班,偶而演習時,天還沒亮就聽見廣播,看著村內軍人們立即整裝出發,至今印象深刻;最甜蜜的莫過於是跟鄰居小孩一起在空地玩紙牌、跳房子、捉迷藏、過五關等遊戲時,尤其那家門全開、每家每戶可相互串連道路的大迷宮,更是對眷村永遠的想念。

鳳山眷村包括陸、海軍的黃埔新村、海光新村、慈暉新村等。(圖/ Mark、辛永勝 攝)
鳳山眷村包括陸、海軍的黃埔新村、海光新村、慈暉新村等。(圖/ Mark、辛永勝 攝)

      仍住在慈暉新村的蕭小姐說,早期這一帶海軍眷村內軍方還設有診療所、幼稚園,甚至台汽公司在目前工協市場的位置以前還設有客運站;現在鳳山中正國小旁的博愛路當年還有台糖載甘蔗的小火車行駛,小孩子們常偷跑在後頭偷甘蔗;許多日式眷舍或附近環境常有刑場、鬼屋等謠傳,是孩童時愛聽鬼故事的驚駭記憶,還有元宵節時用克寧奶粉罐鑿孔當做燈籠,跟著拿火把的大哥哥們一起探險等童年趣事,講都講不完。

充滿九重葛綠籬及鬼魅故事的早期眷村生活,居民搬入新建住宅後正式告別。(圖/ Mark攝)
充滿九重葛綠籬及鬼魅故事的早期眷村生活,居民搬入新建住宅後正式告別。(圖/ Mark攝)

翱翔天際的記憶-岡山眷村

      岡山從日治末期即成為軍事重地,1930年代日軍以台灣作為南進基地,選定岡山闢建為高雄海軍航空隊飛行基地,有飛行場及第六十一航空廠,並興建房舍以容納大批官兵眷屬,成為岡山眷村的前身,大多是空軍及其眷屬,另有少數陸軍。岡山眷村包含有正氣村、樂群新村、康樂村等,目前岡山眷村幾乎全數被拆除,2006年開始陸續集中搬遷到新國宅勵志新城,舊建築消失了,但在新的大樓中,仍有康樂室、圖書館、花園中庭,讓許多人一起打拳、跳舞、聚餐等,似乎還留有一些眷村的味道。目前岡山還有空軍官校與空軍軍史館等,展示了當時翱翔天際的輝煌記憶。
      用影像為眷村生活記錄,是保存眷村文化重要的方式,李祐寧執導的「竹籬笆外的春天」一片,即是在岡山眷村拍攝。台中眷村長大、因嫁到岡山眷村成為高雄媳婦的「巾幗」女士,曾經是位女軍官,過去住在岡山自強村,一台送給自己當生日禮物的相機,讓她開始用照片在個人部落格上記錄下岡山眷村尚未被拆除的模樣,現在也成立「岡山眷村」Facebook粉絲頁。儘管未學過專業攝影,但巾幗用「心」將18個眷村和住戶影像,真實地捕捉下來,她的照片裡,有著現今都已難得一見、最能表現眷村年節應景的手寫應景春聯,及眷村媽媽在家門前日曬風乾臘肉和臘腸等場景。她的作品還被以前的「勵志福利社」福利站,以老眷村為主題借來展示。
      在地攝影工作者劉明福、鍾和太等人合組的「意象攝影社」,有感於眷村人文及歷史建築影像保存的重要性,2005年開始拍攝岡山眷村,直到舊眷村全部拆除,搬遷到勵志新城。雖然岡山眷村已算歷史名稱,但透過鏡頭下的照片,被拆除的舊眷村景象,一一回到了大家眼前。

年節應景的臘腸、臘肉、家中老照片、村內雜貨店及手寫春聯,都是「巾幗」為岡山眷村留下的生活紀錄。(圖/巾幗 提供)
年節應景的臘腸、臘肉、家中老照片、村內雜貨店及手寫春聯,都是「巾幗」為岡山眷村留下的生活紀錄。(圖/巾幗 提供)

眷村文化 保存與活化

      當眷村逐漸被時代巨輪吞噬改變,公私單位緊抓最後存續的尾巴,希望這個特殊的社會文化可以有機會留下來,而不是隨著一代代的更迭而就此從記憶中完全消失。市府透過設立眷村文化館、辦理眷村文化節活動等,與全民分享、回味那個時代的動人故事,同時極力向中央爭取推動眷村文化保留區。

岡山眷村居民搬遷到新國宅勵志新城後,許多人仍會聚餐聯繫感情。(圖/巾幗 提供)
岡山眷村居民搬遷到新國宅勵志新城後,許多人仍會聚餐聯繫感情。(圖/巾幗 提供)

高雄市眷村文化館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於2007年將小龜山旁前身是左營海光三村診療室、後改為海勝里活動中心的老建築重新改建,成立「高雄市眷村文化館」對外開放,透過各式文物展覽與舉辦活動等方式,將在地留存下來的情感、文化和故事分享給更多人,館內每一張舊照片和老舊的日常物記錄著社會文化的變遷,可以說是重要的史料。
      隨著眷村居民搬遷到新的住宅,眷村文化館成為收藏眷村回憶的地方,如合群新村的居民捐贈了衣櫃,還有近期展覽「海軍軍服展」,以記憶裡的父親所穿的軍服為主題,展出圖文與海軍軍服。海軍的制服相當多元,單從顏色區分就有白、黑、卡其色和深藍色,類型則主要有大禮服、禮服、軍便服、工作服等,在眷村長大的孩子,常常看見自己的父親將軍服穿在身上,軍服的顏色似乎就是記憶中的父親顏色了。

高雄市眷村文化館是收藏眷村回憶的地方,有常態文物展,並不定時舉辦活動。(圖/辛永勝 攝)
高雄市眷村文化館是收藏眷村回憶的地方,有常態文物展,並不定時舉辦活動。(圖/辛永勝 攝)

高雄市眷村文化節

      高雄縣市合併前後,分別在鳳山、岡山、左營等地舉辦過「眷村文化節」,期望透過眷村活動和藝文推廣等豐富內容,讓民眾近距離去觀賞、體驗眷村風情十足的文化饗宴。今年的眷村文化節在指定為國定古蹟的鳳山前海軍明德訓練班舉辦,邀請多位藝術家以「咱們,畫當年」為主題,在刺網圍牆上繪出對眷村的「十想」與「十景」,用藝術拉近一般民眾與眷村文化的距離。活動還展演許多經典老歌及民歌,廚藝高超的眷村媽媽也製作難得一見的山東大饅頭及精彩美食上菜,讓大家思念家鄉味的腸肚獲得滿足。

今年高雄市眷村文化節活動包括舊文物展示、眷村美食和相關主題的藝術創作。(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今年高雄市眷村文化節活動包括舊文物展示、眷村美食和相關主題的藝術創作。(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眷村文化保存區

      除了文化館、文化節,最大的願景是「原區保留」!市府積極推動左營明德新村為文化創意園區,鳳山「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及北側之海光四村、莒光三村、慈暉新村等,則朝軍事文化園區、眷村文化園區及生態園區發展,兩者皆已獲國防部核定為「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區」。鳳山「前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經與國防部協調,已固定每周六、日開放外界參觀,掀開過去不同統治時代間蘊藏的神祕面紗。

國定古蹟「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前海軍明德訓練班)」每周六、日開放外界參觀。(圖/辛永勝 攝)
國定古蹟「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前海軍明德訓練班)」每周六、日開放外界參觀。(圖/辛永勝 攝)

      眷村,是見證台灣近代史重要的歷史現場,更是台灣多元生活文化的發展基地之一。儘管眷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已不復存在,但在民間與市府協力,用「情感懷舊」與「文化保存」兩股重要的力量,為高雄的眷村文化尋找新的生機之下,眷村故事正一幕幕重新上演,眷村的風情也將成為我們豐富的城市生活體驗!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