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高雄進行式】

轉動大高雄 人流物流全面暢通

  2013年新春期間,龐大的觀光旅遊人潮從全台各地湧入高雄市的各大景點,無論是佛光山、美濃、旗山、甲仙或充滿暖意的六龜寶來溫泉,還是獲選全台魅力漁港的蚵仔寮漁港,遊客可以輕輕鬆鬆從高雄捷運站出發,在轉運站轉乘不同路線的接駁公車,前往各地及重建區,享受便捷無負擔的陽光假期,展現了轉運中心啟動及八八風災後道路橋梁重建的成果,帶來觀光人潮和物流,為大高雄城鄉交通旅運的縫合注入幸福的能量。

高雄市建置六大轉運中心帶動周邊地區觀光旅遊人潮。(圖∕鮑忠暉、張簡英豪 攝)
高雄市建置六大轉運中心帶動周邊地區觀光旅遊人潮。(圖∕鮑忠暉、張簡英豪 攝)

  六大轉運站接軌 實踐30分鐘生活圈

  2012年是高雄市的公共運輸年,隨著去年底大型演唱會和跨年晚會舉辦帶來的人潮,高雄捷運運量首度突破1億人次,是2007年的3倍,也比2011年的9,074萬人次成長百分之12,緊接著2013年元月全國首條輕軌捷運也順利發包開工在即,經過市府多年在大眾運輸系統上的努力,陳菊市長也宣告高雄市的公共運輸將從「求有」邁入「求好」階段。

  為發展高雄38個行政區277萬人交通旅運的需求,市府2010年發表的交通政策白皮書中,就提出「六大轉運中心」及「區區有公車」兩大交通政策,建構大高雄30分鐘生活圈,透過層級性公共運輸系統、複合式運具整合,以高雄火車站、左營高鐵站為主要轉運樞紐,並建置南-小港、東-鳳山、北-岡山、東北-旗山等四個轉運站,利用國道及主要道路系統作為服務動脈,透過捷運、幹線公車、接駁公車等大眾運輸進行轉運,在服務區內完成最後一哩的運輸服務。

轉乘方便的公車路網讓高雄捷運運量屢創新高。(圖∕張簡英豪 攝)
轉乘方便的公車路網讓高雄捷運運量屢創新高。(圖∕張簡英豪 攝)

  繼2012年7月落實「區區有公車」之後,2013年元月旗山和岡山兩地轉運站也率先完工轉運,伴隨著全國首支國道電動公車成軍上路和高雄捷運南岡山站通車啟用和民眾見面,而鳳山、小港兩個轉運站也預定4月底完工。

  小港、岡山轉運站分別位於高雄捷運南北兩個端點,因此延伸了高雄鐵道運輸的效能,特別是由中鋼捐建的小港轉運站也提供工業區捷運通勤轉乘的功能;而位於捷運大東站旁的鳳山轉運站,則是考量鳳山是大寮、林園,甚至是屏北地區的人潮匯流點,加上毗鄰大東文化藝術園區,為鳳山轉運站提供了良好的營運基礎,四大轉運站串連而成的30分鐘生活圈,可滿足民眾通勤、通學、觀光等交通需求。

小港(左)與鳳山兩個轉運站即將完工。(模擬圖∕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提供)
小港(左)與鳳山兩個轉運站即將完工。(模擬圖∕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提供)

  旗美九區新門戶 旗山轉運站、國道電動公車啟用

  2013年1月15日全國第一支國道快捷電動公車隊正式發車,在高鐵左營站搭上舒適的低地板電動公車,30分鐘左右就可以抵達剛開幕啟用的旗山轉運站,享受旗山老街的美食和山城風情,也可以在轉運站轉搭觀光公車或客運前往旗美九區旅遊。更重要的是旗山轉運站,已從過去的「旗山南站」搖身一變,成為新穎且具有在地意涵的旗美地區新門戶,26條公車路線依序進駐,就連台南、屏東的遊客也可以搭乘公車直達旗山,轉運站內還標示著前往高雄市區各大醫院的就醫專車時刻表,無論就醫、求學或是進市區洽公旅遊,都有更便利的選擇。

旗山轉運站啟用讓旗美九區民眾乘車轉運更方便。(圖∕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提供)
旗山轉運站啟用讓旗美九區民眾乘車轉運更方便。(圖∕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提供)

旗山轉運站站體融合旗山在地文化特色。(圖∕鮑忠暉 攝)
旗山轉運站站體融合旗山在地文化特色。(圖∕鮑忠暉 攝)

旗山轉運站融合在地文化元素

  旗山轉運站其實是一個老舊建築更新的典型案例,市府交通局考量旗山地區民眾長期的使用習慣,與高雄客運合作,將已使用30年的旗山南站整建成現代化轉運站,轉運站設有7個客運月台,並於1、2樓設置商店服務旅客。站體除引進太陽能屋頂發電、公車動態資訊系統,更把旗山在地著名的香蕉文化融入建築本體,以低碳、科技、在地文化等元素,使整建後的轉運站成為旗山地區的新亮點,市府觀光局成立的旗美旅遊服務中心也已進駐,與在地社團合作,服務往來旗美九區的旅客,帶動經濟、觀光產業的發展。

  市府也藉著旗山轉運站的籌建,著手改善周邊環境,甚至是新闢巷道、增設轉乘停車空間,為旗山轉運站周邊提供完善的汽、機車及自行車等停車設施,讓整體環境與硬體同時提升起來。

民眾可從高鐵轉運站搭乘新電動低地板公車到旗山。(圖∕徐世雄、鮑忠暉 攝)
民眾可從高鐵轉運站搭乘新電動低地板公車到旗山。(圖∕徐世雄、鮑忠暉 攝)

電動公車提供舒適旅運服務

  轉運站的啟用和11輛全新電動低地板公車投入營運,在今年春節假期,為旗美九區帶來大量的遊客。電動公車具有低碳、無污染的特性,距離地面只有17公分,比一般公車30公分的距離小很多,方便長幼者上下車,也有輪椅服務設備。啟用前高雄客運即進行一連串空載、滿載、爬坡力、續航力測試,提供市民舒適又安全的旅運服務。

陳菊市長與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共同為捷運南岡山站通車啟用揭幕。(圖∕鮑忠暉 攝)
陳菊市長與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共同為捷運南岡山站通車啟用揭幕。(圖∕鮑忠暉 攝)

  雙喜臨門  捷運直抵南岡山接軌岡山轉運站

  2012年12月23日高雄捷運紅線從橋頭站延伸至南岡山站通車,捷運站前的「南岡山轉運站」也一併啟用。而位於台鐵岡山火車站前的岡山轉運站,緊接著於2013年2月7日正式啟用,交通局也調整紅68、紅69、紅70、紅71、紅73、8008、8017、8020、義大8506等9條公車客運路線,及1條行經月世界等地的大岡山假日觀光公車,服務茄萣、湖內、路竹、阿蓮、永安、彌陀、田寮及岡山等八個行政區的民眾及觀光旅遊的轉乘,下一階段市府將繼續爭取捷運延伸至岡山火車站、路竹。

轉運站也可以是綠建築

  岡山是重要的空軍基地,為突顯在地特色,岡山轉運站以2座3D弧型曲面鋼構帷幕分別代表大、小崗山山形,並融合岡山空軍基地特色,在不同角度呈現戰機翱翔天際的意象。轉運站配置有三席公車月台,除候車座椅、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地圖資訊外,更結合24片太陽能板、噴霧降溫等相關綠建築服務設施,讓候車空間更顯舒適。

岡山轉運站站體取材自大、小崗山的形象。(圖∕劉采涵 攝)
岡山轉運站站體取材自大、小崗山的形象。(圖∕劉采涵 攝)

  台鐵岡山火車站一直以來就是大岡山地區的主要門戶,行駛在茄萣、湖內、路竹、阿蓮等地的客運也在站前轉乘,但站牌分散在站前的省道上,公車停等和民眾上下車必須與汽機車爭道,險象環生。因此在新設岡山轉運站時,市府交通局也協調台鐵提供設站基地,連同火車站前週邊的人行環境,利用轉運站的建置一併改善,整體環境大大提昇,贏得許多候車民眾的肯定。

掀起大岡山地區旅遊熱

  這兩個轉運站好似雙子星一般,提供大岡山區南來北往不同的轉乘配套,新闢的「大岡山假日觀光公車」,間隔1小時一班,連結羊肉、蜂蜜、豆瓣醬等岡山三大名產區域店家,沿線可參觀田寮月世界、大崗山風景區、阿公店水庫及空軍軍史館等,便捷、密集的班次可望帶動整個大岡山地區旅遊的熱潮。

岡山轉運站帶動周邊景點月世界的旅遊人潮。(圖∕鮑忠暉、李士豪  攝)
岡山轉運站帶動周邊景點月世界的旅遊人潮。(圖∕鮑忠暉、李士豪 攝)

  匝道分流 紓解國道瓶頸

  交通政策與規畫是城市總體建設的一環,也是城市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縣市合併後,透過交通運輸系統上的整合,創造更快捷便利的運輸效能,對產業經濟發展具有火車頭帶動意義,特別是改善國道車輛進入高雄市造成的壅塞,以及對市區交通造成的壓力,更是當務之急。

國一南端延伸高雄港區

  高雄港是東南亞重要貨櫃轉運樞紐,貨櫃車往來頻繁,但因為沒有專用道路,使得貨櫃車只能走一般平面道路後再上國道,這樣的現象造成當地小客車、機車、行人與貨櫃車、貨車交織,混亂又危險。

高雄市政府努力改善多年,國道一號末端的車流更順暢。(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提供‧圖∕張簡英豪 攝)
高雄市政府努力改善多年,國道一號末端的車流更順暢。(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提供‧圖∕張簡英豪 攝)

  市府多年來積極協調國工局與台灣港務公司合作,將國道一號南端循著漁港路延伸至高雄港區,並且將港區中的新生路高架化,連結國道一號的延伸端,貨櫃一卸下後立即可以由高架道路上國道,不用再走平面道路而造成交通大打結。這項施工中的交通建設預計在今年完成,可望大幅改善通往港區交通瓶頸問題。

  此外,市府向中央政府爭取經費補助,由市府工務局新工處辦理國道一號末端銜接國際機場國際海港瓶頸路段改善工程,於2010年完工,大幅紓解高速公路末端通往小港機場及高雄港道路的大量車流。緊接著市府在2011年完成「草衙路立體交叉工程」將社區道路改為高架橋道路行駛疏導,方便社區居民通行;2012年9月完成前鎮區中安路北側從捷運南機廠到明鳳七街路段的道路改善工程,近匝道處採汽、機車分道,使上行匝道開放後更順暢,除了大幅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也結合迎賓大道、國道一號末端及捷運草衙站,連帶提升區域發展。

鼎金交流道壅塞情形有解

  鼎金系統交流道兼具國道一號與國道十號的系統轉換功能,也是高雄市北區進出國道的重要出入口,由於系統交流道的便利性,造成國道路網在市區內過多短途使用,加上鄰近地區人口成長及高鐵左營站的啟用,使交流道車流量快速增加,目前是國道最複雜的交流道之一。

高雄市政府正著手改善鼎金系統交流道壅塞狀況。(圖∕鮑忠暉 攝)
高雄市政府正著手改善鼎金系統交流道壅塞狀況。(圖∕鮑忠暉 攝)

  為了改善鼎金系統交流道及聯絡道路經常性的交通阻塞問題,市府提出多項短中長期改善計畫,增設鼎力路南下匝道計畫即屬其中的一環,經評估可分流約六成經大中一路的車流量,極具效益。新增匝道長約732公尺,環道配合調整路堤段線型約167公尺,為及早紓解車流,市府將協調高公局在今年設計完成,2014年底前通車。

高雄市積極提升高雄科學園區周邊區域交通服務品質。(圖∕張簡英豪 攝)
高雄市積極提升高雄科學園區周邊區域交通服務品質。(圖∕張簡英豪 攝)

改善高雄路竹科學園區交通

  為提升高雄科學園區周邊區域交通服務品質及增進地方繁榮,市府在去年完成串聯路竹區及永安區的高18線拓寬工程後,今年又隨即完成拓寬新興路,路寬從原本僅約4公尺增為10公尺,已有效改善路竹區後鄉里銜接高18線與省道台17線的交通情形,也一併解決當地淹水困擾及夜間照明問題,提升了路竹區與永安區產業運輸量及當地經濟發展。

高雄八八風災重建區多座新闢建的景觀橋梁成為觀光新亮點。(圖∕鮑忠暉、劉嘉達 攝)
高雄八八風災重建區多座新闢建的景觀橋梁成為觀光新亮點。(圖∕鮑忠暉、劉嘉達 攝)

  暢通重建區聯絡要道

  茂林紫蝶翩翩的奇景、寶來的溫泉、甲仙的芋仔冰、那瑪夏的青梅和水蜜桃、六龜的金煌芒果等,都是大高雄地區重要的名勝物產,觀光資源十分豐富,也是高雄市主要的觀光地區,三年前的八八風災造成道路、橋梁損毀,高雄物產館前原民市集販售重建區農作及文創產品。(圖/謝冠儀 攝)嚴重衝擊當地的產業和生計。重建區歷經艱辛的重建後,絕大部分的道路橋梁等基礎工程多已完成,不但農特產得以順利運銷,秀麗的風光也再度吸引民眾利用假日前往旅遊。

重建區的各種農產品透過新建橋梁、道路運送到各地通路市場活絡產業經濟。(圖∕鮑忠暉 攝)
重建區的各種農產品透過新建橋梁、道路運送到各地通路市場活絡產業經濟。(圖∕鮑忠暉 攝)

高雄物產館前原民市集販售重建區農作及文創產品。(圖/謝冠儀 攝)
高雄物產館前原民市集販售重建區農作及文創產品。(圖/謝冠儀 攝)

景觀橋梁成觀光新亮點

  八八風災導致高雄重建區台20線、21線道路柔腸寸斷,包括通往六龜寶來、茂林132、133全線橋梁斷裂、聯外道路中斷,三年來道路橋梁重建工作完工率已達97%,包括旗山橋、新發橋、甲仙橋、新威橋已陸續完工通車,其特殊造型設計的景觀橋梁也成為重建區的新亮點。此外,那瑪夏區內五座橋梁從2012年底也陸續完工。

  同時間市府也同步改善各個原住民區道路的品質,甚至在硬體建設中融入原民文化圖騰,像是美蘭部落的索阿紀吊橋、桃源村拉芙蘭里達巴西樂吊橋及拉芙蘭橋等都展現原住民的美感意象。

遊客回流注入產業活水

  重建工作最困難的是產業經濟的重建,因為觀光旅遊人潮的回流和農特產品的運銷,都必須倚賴道路的完備與通暢,因此在通往甲仙、那瑪夏的台21線及通往六龜、桃源等地的台20線及132、133道路橋樑的重建逐步完成後,為結合生活、生態與生產的重建區,產業重建和發展開啟了新契機。

  南橫三星甲仙形象商圈理事長陳敬忠就表示,今年新年假期前往甲仙旅遊的人數是重建以來最多的一次,讓他們看到重建後的曙光。陳敬忠指出,八八之後道路橋梁中斷,讓當地產業沈寂許久,直到沿線橋梁逐步完工通行,旅遊人次才又有起色,這次春節期間更是明顯的成長,遊客回來了,對產業經濟重建可說是注入了強心劑。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