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好生活】
宜居城市 人才移居正夯
人才是城市競爭力的一環,新加坡就是以各種政策有效且成功地聚集人才,成為國際人才的網脈連結點。為了使城市產業、生活與人才相互產生緊密連結,高雄市政府持續營造宜居的生活環境,加速重大建設的推動,積極尋求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時祭出涵蓋各種產業的招募人才移居方案,為即將到來的經濟發展動能蓄積能量,從就業、產業及生活等面向譜出高雄好生活。
重大建設推升投資動能
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居住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的城市。1996年聯合國第2次人居大會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後,就在國際社會形成廣泛共識,成為21世紀新的城市觀。
高雄市在2011年首度參加素有全球「綠色奧斯卡」之稱的國際宜居社區競賽,兩年來即榮獲3金2銀4銅的佳績;今年再度在2013年國家卓越建設獎中,以衛武營和前鎮之星自行車道工程、旗津生命紀念館、仁武後港巷涵洞拓寬工程、林園區公12海洋濕地公園景觀改造工程、茄萣濕地公園(公12)和濱海遊憩景觀整建工程、旗山鼓山公園整建工程、鳳山五甲公園整建工程、鳳山運動公園再造工程、岡山劉厝公園開闢工程、大東公園改善工程、鹽埕01綠08開闢(第五期)工程、衛武營都會公園、中都濕地公園及右昌森林公園等,奪取3項卓越獎、9項金質獎、10項優質獎及1項特別獎,共計23獎項的優異成績,成為該獎的大贏家;縣市合併迄今,累計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綜合成就獎1件、卓越獎8件、金質獎27件、優質獎39件、特別獎1件,是全國獲獎最多的城市。
宜居城市也應該是經濟持續繁榮的城市,對高雄市而言,則是透過更多重大建設的推動,促進就業機會和人口成長,創造更值得期待的願景。近期像是積極推動建置水岸輕軌,就是為「亞洲新灣區」內多項重大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建設,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市府都市發展局局長盧維屏指出,包括港埠旅運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市立新圖書總館及世貿會展中心,為水岸輕軌捷運的「4+1計畫」,將讓高雄市邁入國際城市之林,區內指標性建築物全數完工後,也會為高雄帶來龐大的就業機會。
產業投資發酵 求才孔急
位於高雄軟體科技園區的智崴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測試中心,今年1月剛舉行落成啟用典禮,除了本身的研發測試,更連結國外廠商及APP創意團隊進駐,這項投資案預計帶來逾500個職缺,也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合作廠商技術研發之投入。
今年4月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廠日月光集團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第二園區B、C棟廠房動土,包括研發中心在內,完工加入營運後,將增加3500名就業機會,預估年產值可增5.3億美元,集團董事長張虔生表示,高雄廠現有員工約2萬人,將增至6萬人,這一重大投資案,也引起經濟部的高度關注。
統計過去曾創造經濟奇蹟的高雄加工出口區,近年來也在半導體、光學、太陽能、資訊服務與數位內容等旗艦大廠帶動下,去年1至11月累計創匯890億元以上,員工人數達73,080人以上,比前年同期增加3,384人,在國內景氣普遍不佳的大環境下,仍逆勢成長。之前分別引進日商臺灣小學館、西基、鈺創、KKBOX及鴻海集團等知名廠商進駐的高雄軟體園區,到目前投資金額累計達138億元,也陸續釋出職缺,求才若渴。
幸福高雄移居津貼方案
面對數位產業在高雄崛起,以及對於人才的需求,高雄市政府首開風氣之先,今年推出「幸福高雄移居津貼方案」,鼓勵年齡在20到44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到高雄市就業,投保薪資在36,300元以上者,可向勞工局申請每月6,000元補助,遷入戶籍者還可加碼獲1萬元補助。這項津貼適用於文化創意、生物科技、資訊軟體及電子電信研發、自由經濟示範區之特許發展產業等市府認定的策略性產業,全年度釋出約150個補助名額,市府希望有助激勵相關產業和專業人士移居高雄並就業,推出一個月就有37人提出申請,反應熱絡。
多元職訓縮短學用落差
為了因應現代生產模式的快速變遷,如何縮短學用差距,增進就業與產業人才媒合率,不但是目前產學合作的重大課題,也對政府部門提供的傳統就業訓練型態造成衝擊,市府勞工局為了突破場地與人力的限制,開始推動「青年培力計畫」,比照學校正夯的產學合作模式,跟R&H、兔將、樂陞等公司敲定專業人才的培訓計畫。首波與樂陞科技合作的「次世代3D遊戲美術技術應用與人才培訓課程」,提供免費的動畫研發實戰機會,甄選出40名學員,結訓後有八成可成為樂陞科技的生力軍。勞工局表示,未來還會擴大到遊艇、觀光和會展等產業課程,全力支援業者培育所需的中高階人才,吸引更多產業進駐高雄。
青年購屋市府補貼利息
高雄市政府不只是補貼青年返鄉就業,就連購屋創業都有利息補貼的友善政策,支撐移居計畫。雖日前內政部宣布「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今年起不再續辦,但高雄市仍提供只要年滿20歲以上未滿46歲,家庭成員名下無自有住宅的青年,貸款額度最高500萬元、前5年0.5%的利息補貼,一戶最高大約可以節省20萬元的利息支出。申請者可以同時搭配內政部現有的「整合住宅補貼」購屋方案併用,對想擁有自己房子的年輕人而言,移居高雄既有合理的房價,又有實質的補貼。
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
「從高中畢業到台北唸書、就業、結婚,原本沒有想要回來,但想到一直留在台北,夫妻倆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剛通過高雄市第12梯次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計畫的洪菁珮,原本任職於國藝會,大學唸的是公關行銷,返鄉後正重新適應高雄的生活步調,打算從鳳山出發、在鳳山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附近的工作室正在籌備中,她計劃將以個人過去和設計者合作的經驗,注入傳統工藝中,開發出更符合現代人需求的產品,創造工藝的價值。
洪菁珮說,通過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計畫的補助審查,的確給她很大的鼓舞和勇氣,也是她實踐夢想的一大步。
從2010年開始像洪菁珮一樣,通過高雄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試辦)計畫補助的文創工作者已有四十多位,有人經營設計工作室,有人專注工藝,有人開設文創小舖或結合創意餐飲美食,有人從事影像紀錄,有人則是做一份關注在地生活的業餘報刊。這些回流駐市的文創人才,也活躍在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設計節、好漢玩字節、大港開唱等藝文活動,豐富了高雄市文化創意產業的風貌。
幾年下來,回流駐市文創人才的補助,讓不少年輕人圓夢。本地繪本畫家李瑾倫一路從工作室到設立撥撥橘品牌、本東咖啡,今年春節又在駁二特區旁開設頗具規模的本東倉庫,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而長期投入芳香療法的顏憶萍,也因本土花草純露的研發獲得補助後成功轉型,產品銷售從台灣延伸到大陸,「本土香氣」讓顏憶萍的事業找到了定位。
「植物花莖葉朵的療癒力量和土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芳香療法雖源自於西方,但台灣土本植物的香氣,更普遍受到華人社會的喜愛,透過本土植物純露的研發,我們與農民的契作面積也不斷地擴大,也形成了新的產業鏈」,顏憶萍對研發出來的台灣茉莉、玉蘭、野薑花、晚香玉(夜來香)等純露產品如數家珍,也是將文化創意巧思注入產業的成功案例之一。
輔導產業創新闢新職
有產業才有就業。除了推動策略性產業,市府也積極辦理地方產業的升級,從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簡稱高雄市地方型SBIR)到地方特色產業輔導計畫、小蝦米商業貸款等,涵蓋面向包括補助高雄市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太陽光電產業貸款補貼、農漁業為主的地方特色產業輔導計畫等。
去年市府辦理高雄市地方型SBIR,就吸引了163家廠商提出申請,經過審查核定74家廠商的計畫,補助金額5,316萬元,卻帶動中小企業投入研究經費逾1億4,500萬元。5年來地方型SBIR計畫已累計272件,至2010年衍生3億多元的產值、125件專利,對高雄市中小企業的升級轉型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不景氣環境中,市府努力推動產業轉型,改善投資環境。據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統計,高市2012年上半年較2011年下半年增加約2萬2千個工作機會,成長幅度為五都之冠,顯示市府持續招商引資奏效,就業環境趨於穩定。
自由經濟示範區人才新舞台
2013年4月行政院公布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以蘇澳港、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高雄港與桃園機場等既有的「五海一空」自由貿易港區為先行推動區域,但台灣範圍不大,卻有多個自由經濟示範區,如未集中資源發展,恐難以面對國際的強大競爭與挑戰。
高雄市政府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未來還是充滿期待,陳菊市長表示,希望地點上納入高雄市政府規劃的亞洲新灣區、市府與港務公司合作的自由貿易港區等處,產業內容也能納入數位內容、文創、會展、觀光等,並主張納入附加價值高的生產者與消費者服務業,例如金融保險、法務、會計等,同時大幅鬆綁法令,創造高價值、高所得產業,帶動城市翻轉。
經濟發展局也指出,亞洲資產成長率最高,境外財富管理成為需求性強、且不斷成長的產業,高雄具有優良的基礎條件,很適合作為金融服務試點地區,期許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納入金融服務後,再度擔任「火車頭」角色引領台灣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