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高雄進行式】

高雄海河奇蹟──築堤養灘 重建魅力海岸線

  海洋孕育生命,也遼闊了城市的視野。高雄市的海岸線,涵蓋漁港、進出口轉運、觀光遊憩等產業,展現著高雄港灣獨特而多樣的城市紋理。

  然而台灣西南沿海平直的沙岸地形,受到城市開發和颱風、海潮的長年沖刷,部分海岸線被海浪侵蝕、掏空,甚至有崩塌、危及公眾安全的風險。為了保護這片珍貴的海岸地形,高雄市政府自2008年起,先後在西子灣和旗津海域推動海岸線保護工程,陸續在兩地完成人工岬灣、人工養灘、築堤造地及後線土地綠美化,期間克服了汛期、生態保育、交通管制等種種挑戰,並透過數值模擬及水工模型試驗確保結構安全,過程繁複艱辛,卻得以保護海岸生態永續及國土安全。

整建後的西子灣提供遊客更優質的觀賞美景場所。(圖∕鮑忠暉 攝)
整建後的西子灣提供遊客更優質的觀賞美景場所。(圖∕鮑忠暉 攝)

  2010年底縣市合併後,最北邊的茄萣到最南端的林園,高雄市海岸線更長達65公里,兼具生態與國土保護的海岸治理帶來新挑戰,也成就了高雄的海岸奇蹟。

  西子灣海岸養灘復育

  西子灣和旗津位於高雄西隅,以綿長細緩的沙岸和夕照聞名,不僅承載著市民共同的回憶,更是高雄市水岸遊憩的亮點。但西子灣過去受到高雄港的堤防興築及中山大學填海造地的影響,沙灘長度和範圍都已大幅減少,沿岸所堆置的消波塊,更破壞了原有的景觀,每遇強風暴,大浪直撲堤岸,更是險象環生,聯外道路狹窄,行人與車行動線每每互相干擾,影響民眾的遊興。

西子灣的養灘工程讓流失的沙灘逐漸復原。(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西子灣的養灘工程讓流失的沙灘逐漸復原。(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為提升西子灣遊憩品質,市府在2008年提出了「西子灣海岸自然景觀復育」計畫,第一步就是在西子灣北側水域建造南、北兩道各160公尺長的人工岬灣,配合港內抽沙、養灘,藉其水理特性、漂沙過程,已塑造出長約1公里的彎月型自然沙灘風貌,達到海岸保護和生態保育的雙重效果,成功創造出優質的親水休憩空間。

築堤造地及後線土地綠美化工程讓整個西子灣風景區的景觀更美麗。(圖∕鮑忠暉 攝)
築堤造地及後線土地綠美化工程讓整個西子灣風景區的景觀更美麗。(圖∕鮑忠暉 攝)

     提昇環境與觀光價值

  而肩負海岸復育與景觀再造功能的「西子灣景觀及人行環境改造復育」計畫,還包括一項位於中山大學入口處的「築堤造地及後線土地綠美化工程」,這項工程讓西子灣的觀景平台,自原本的海堤向外海延伸長248公尺、寬約50公尺,足足增加1.37公頃的面積,不但保有西子灣原本就擁有的賞夕陽、聽浪濤、奇岩地景、大船入港等特色資源,在規劃時更設計了階梯式及圓柱景觀平台,取代原有堤岸外裸露的消波塊,基地也填土墊高約4公尺,增加堤體的穩定性,整體景觀視野更加開濶。施工過程同時回應環保團體的訴求,將施作範圍退縮至中山大學校門口,將全世界僅有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及擬絲珊瑚保存下來。

  西子灣的景觀改造在半圓與緩弧構築的新堤線上,融入人行綠道、活動草坪、入口廣場、觀海平台、綠波聽浪賞景步道及夕陽聽濤廣場等豐富元素的設計,讓西子灣風華再度映入每一個人的心中。

到西子灣賞海景與夕陽是高雄人的共同記憶。(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到西子灣賞海景與夕陽是高雄人的共同記憶。(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守護旗津海岸線

  與西子灣一水之隔的旗津向來以獨特地形、美麗沙灘及豐富的人文古蹟和美食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是高雄旗艦級的觀光景點,但過去十年來受到海浪的沖刷以及上游沙源補充愈來愈少,使得旗津海岸線不斷退縮,在高雄市政府的監測下,2002-2010年海灘累積流失達50至100公尺,岬口更退縮了近200公尺,換算陸地流失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尺,海岸侵蝕十分嚴重,未來還可能危及社區。

高雄市政府啟動旗津區海岸線保護計畫設置離岸堤與離岸潛堤,減緩海浪衝擊。(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高雄市政府啟動旗津區海岸線保護計畫設置離岸堤與離岸潛堤,減緩海浪衝擊。(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為了保護日漸流失的國土,市府從2011年開始啟動「旗津區海岸線保護計畫」,編列7億元,導入兼具生態與復育的複合式保護工法,利用離岸潛堤的配置,減緩海浪的衝擊,對後方堤岸產生保護作用,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1年9月動工的旗津區海岸線保護計畫,北起旗津海水浴場,南至風車公園,長3.6公里,沿線配置了11座大小不一的離岸堤與離岸潛堤,包括2座各長300公尺及630公尺的人工灣澳潛堤、8座離岸潛堤、1座離岸堤等海岸構造物,藉以減緩波浪沖刷沙岸力量,還能留住被沖刷的沙石。隨著工程進度的推進,一年半來效果顯著,今年5月完工時,已補養112萬立方公尺的砂量。使歷年來持續退縮的旗津海水浴場沙灘在今年開始增寬,平均增加超過20公尺,最遠達50公尺,已有足夠的遊憩空間,讓民眾能在沙灘上戲水、活動,也成為今年暑期最受關注的海岸遊憩區。

旗津區海岸線保護計畫工程艱鉅浩大。(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旗津區海岸線保護計畫工程艱鉅浩大。(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水面下施工難度高

  這項旗津區海岸線保護計畫工程其實施工過程十分艱鉅。作為拋放堤防使用、各種不同重量的消波塊就多達1萬1千塊,消波塊需仰賴潛水人員於海面下按設計圖指揮吊車精確定位整齊堆疊排列,方能於海浪沖擊時確保消波塊穩固,加上海上施工易受海象及氣候的影響,增加工程變數,如去年遭到西南氣流及連續颱風豪雨,導致消波塊吊放海中的進度延宕,甚至造成抽砂船因此翻覆,此時施工單位就必須排除萬難,才能追回海象不佳期間落後的進度,在今年颱風季節到來前守護旗津海岸的安全,這也是目前國內海域運用離岸潛提工法規模最大的工程。

     生態潛堤提高生物多樣性

  由消波塊與方塊所堆疊的潛堤構造體,可降低堤後波浪及流速,堤後水深約為2-6公尺,是陽光充足且不易受浪侵襲的水域,有利於海藻生長;潛堤構造體本身也會形成人工岩礁,作為魚介貝類等海洋生物著生的遮蔽基地,提高海域生物的多樣性,是一種結合生態礁的設計。

旗津海水浴場沙灘向外延伸平均增加超過20公尺至50公尺,再度成為戲水的好去處;市府也同步展開風車公園等設施整建。(圖∕鮑忠暉 攝)
旗津海水浴場沙灘向外延伸平均增加超過20公尺至50公尺,再度成為戲水的好去處;市府也同步展開風車公園等設施整建。(圖∕鮑忠暉 攝)

  隨著旗津區海岸線保護計畫帶來的效益,市府也將同步展開鄰近海水浴場、風車公園等設施的整建,同時結合旗后觀光市場及6號公園的改善工程,加上新近完工的旗津新行政中心暨新旗津醫院,持續投注在旗津的建設經費超過16億元,還積極針對行政中心及醫院原址,進行整體規劃及觀光旅館的招商,已吸引多家有意願投資的廠商前來勘查,帶動觀光產業的發展。

茄萣海岸線治理計畫再現茄萣海岸生機。(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茄萣海岸線治理計畫再現茄萣海岸生機。(圖∕台灣采奕傳播科技公司 攝)

  茄萣.林園海岸展新貌

  除了以觀光為主的西子灣和旗津海岸,高雄市還有許多兼具漁業休閒的海域和港口,像是興達港周邊的茄萣海岸和南端中芸、海汕港周邊的林園海岸。它們都擁有優美的海岸線和絕佳的夕陽美景,甚至是豐富的生態資源,但也同樣面臨公共設施老舊、缺乏管理,導致環境雜亂無章的困境。因此市府在展開海岸景觀重塑之際,再以復育和設施減量的作法,還給海岸一個清淨的空間,讓海岸休憩吹起「自然風」。

     茄萣濱海公園漂亮新妝

  位於台17線濱海公路旁的茄萣濱海公園,前身為濱海遊樂區,擁有長900公尺的海岸線,北接茄萣生活住宅區,南連興達港港區市集,佔地約5公頃,面對已開通的1-1計畫道路與竹滬鹽田生態濕地,此處可說是茄萣區的海岸線中樞,惟充斥許多不當設施、圍牆包覆、違規佔用、海岸線流失破碎等問題,以致遊客難以親近。

重新改造後的茄萣濱海公園成為風景秀麗的休憩場所。(圖∕鮑忠暉‧李士豪 攝)
重新改造後的茄萣濱海公園成為風景秀麗的休憩場所。(圖∕鮑忠暉‧李士豪 攝)

  去年6月市府投入2700萬元重新改造濱海公園,其中最困難的是歷經多次的協調,才順利拆除位於工區範圍內的9座民眾私設神壇,及排除人行道上的30餘根電桿,空間規劃上則拆除封閉圍牆、退縮開放出入口廣場、留設停車空間及連續性人行步道,並設置林蔭景觀野餐區,吸引來往遊客與鄰近居民進入遊樂區,再利用區內高差創造多樣地景變化趣味主題,提供觀海、觀浪、賞夕陽、望魚塭之高低起伏地貌。

  今年3月完工後已成為茄萣區海岸線觀光遊憩的新景點;接下來第二期改造重點著重於設施減量、再造生態綠波、建置隔離帶、自行車道,打造友善親近的海堤空間,預計今年底完成,並持續投入2億元辦理「茄萣海岸線治理計畫」改善工程,未來搭配情人碼頭、魚貨市場,以及燒王船等觀光資源及民俗活動,將讓茄萣由傳統漁村蛻變為海洋新亮點。

     林園區海岸復育及景觀再造

  林園區擁有中芸及汕尾兩個高雄最南方的特色漁港,因長期發展養殖漁業,使得中芸漁港南北兩側的中芸海堤及東西汕海堤,堤體上交錯密布各種抽水管線,不僅形成視覺障礙,也阻礙堤頂行人的通行。去年市府水利局為此提出「高雄市林園海岸復育及景觀改善計畫」,以綠色海堤為概念,將透過海堤覆土綠化的手法,以海岸串連起海洋濕地公園、中芸漁港公園及林園紅樹林生態園區,創造林園海岸新價值。

林園海岸擁有豐富的生態與美景。(圖∕朱永昌‧老爹 攝)
林園海岸擁有豐富的生態與美景。(圖∕朱永昌‧老爹 攝)

  林園海岸復育及景觀改善計畫包括在中芸海堤緩斜坡上覆土綠化,提升海線景觀綠覆率;東西汕海堤則透過管涵再造重建海堤結構,以管線收納的景觀手法,整頓既有抽水馬達與塑膠水管的紊亂景觀,達到結構減量、視覺淨化之效,此外,於北堤的閒置空間營造濱海廣場,提供眺景休憩的景觀場域以及散步道空間,並加強植生多樣性,創造城鎮觀光新亮點。整體景觀可望於明年2月底第一期工程完工後,產生漣漪效應,第二期工程則將接續把海岸線沿線建構成綠色廊道,讓海岸線整體空間環境品質塑造得更加優質,並提升城鎮整體環境的豐富度,活絡漁港人潮脈動,達到一區一特色之願景。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