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進行式】
璀璨高雄365--宜居永續 綠色樂活新樂園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年年加劇,為追求城市的永續發展,高雄市在過去十年來比起全台其他城市,更積極透過產業轉型、建構濕地廊道、開闢公園綠地、導入滯洪池防災概念、發展太陽能光電產業、串連綠色交通網路,持續朝向節能減碳、幸福城市方向邁進。日前不僅將路燈的傳統水銀燈改為LED燈,而且持續完成的各區單車道規劃,更為大高雄觀光旅遊加分不少,就是要打造高雄成為低碳、宜居永續的樂活新樂園。
綠色建設有成
陽光、水、空氣,是人類健康生存的基本要件,是生命的泉源,但對作為工業城市的高雄,可說是空氣污染管制最艱鉅的地區,高雄市去年底就訂定了「高雄市設備元件揮發性有機物管制及排放標準」,針對石化業最常發生的製程管線設備元件洩漏,訂定全國最嚴格的地方加嚴排放標準,由原本環保署規定全國一致的10,000ppm,加嚴管制標準到2,000ppm,逾限者裁罰10萬至100萬元。
空污監測 環保回收
在固定及逸散污染源方面,針對大型污染排放來源及大型營建工地均設置CCTV遠端即時監視系統、大型工業區設置OP-FTIR即時監測污染情形。高雄市推動環境立法,也首先全國研擬「高雄市環境維護管理自治條例(草案)」,把節能減碳、空污減量及環境維護等納入,作為高市推動環境管理的執法依據。
此外,高雄市政府還引進了全臺灣第一座「ARM(Automatic Recycling Machine)自動資源回收機」,結合高雄捷運一卡通儲值功能,只要投入回收空寶特瓶或鐵鋁罐,機器將會自動於一卡通加值,回收減碳,還能鼓勵民眾多利用公共運輸系統,一舉數得。
綠色交通 減碳生活
在移動污染源的管制方面,近年來積極鼓勵綠能運具使用,汰換二行程機車,搭配購置電動機車,擁有全國最優惠的補助標準,每年汰舊二行程機車數量超過20,000輛,電動機車設籍數超過6,000輛,補助新購電動自行車也高達7,392輛,佔有率約為全國的六成四,是各地方環保機關之最。電動機車免費充電站服務超過200站,更擁有一支全國首創的電動公車車隊,投入國10快捷公車及旗美地區觀光公車服務。
毋庸置疑,高雄也是全台對自行車最友善的城市,同時也被美國CNN評為亞洲五大友善單車城市,近年來高雄市自行車道的總建置長度已達560公里,預計2014底全長超過700公里,公共自行車系統使用人次也超過200萬人次,租賃站點到年底已達160處,成功扮演高雄大眾運輸系統最後一哩路的角色,堪稱全國推動綠色交通最積極的城市。
濕地豐美 永續加值
濕地生態廊道可以提供生態棲息串連和民眾親近大自然,具有減緩地球暖化的效果。濕地營造更是高雄的驕傲,截至今年底,高雄市打造了串連南北高雄的濕地生態廊道,由北到南陸續開闢濕地面積達968公頃,包括3處國家級濕地、8處地方級、11處其他濕地,型態涵蓋海岸濕地、鹽田濕地、淡水埤塘、高山淡水湖泊、河川高灘地、滯洪池、校園生態池等,孕育出多樣性的生態,更記錄到黑面琵鷺出現在援中港和茄萣濕地,白腹海鵰、蜂鷹等罕見猛禽類出現在洲仔濕地,曾經瀕臨絕種的水雉也成功返鄉,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市民回應
張簡慧宜(教師):在高雄市騎自行車是一件幸福的事,公共自行車便宜又方便,喜歡濕地的綠意可以沿著愛河騎,喜歡海景可以往碼頭或旗津,在交通繁忙的地方,還有超炫的自行車橋,不但安全,還可以居高臨下欣賞風景,非常值得體驗。
歷史空間新風貌
擁有歷史和文化的城市,是最幸福的城市。2013年是高雄市建構文化園區最豐盛的一年,除了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鐵道故事館開館近二年,吸引42萬人次的造訪,紅毛港文化園區以「搭遊艇、賞夕陽,看大船入港」為號召,去年正式營運以來,入園人次今年5月底已突破30萬,今年初起大駁二特區延伸到鐵道園區,創造流行文創、文化觀光與歷史建築多項特色,成為高雄最夯的知性行程,三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都有渡輪及遊艇往返,也能透過文化公車和捷運系統的接駁,與高雄市交通網絡緊密結合。
此外,挽救台灣第一座眷村免遭拆除,高雄市政府也將鳳山黃埔新村登錄為文化景觀,成為法定文化資產,使得高雄市的眷村保存,涵蓋陸、海、空三個軍種,除了黃埔新村外,還包括左營明德新村周邊、岡山空軍眷村及鳳山前明德訓練班周邊,皆先後被指定為法定文化資產而免因眷改遭拆。
鳳山招待所 體現人權都市
位在鳳山眷區海光新村旁的「鳳山招待所」是「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有將近100年的歷史,但更發人深省的是二二八之後全台瀰漫白色恐怖的時代氛圍,曾導致許多冤案,今年二二八紀念日前夕,市府根據政治受難者口述模擬打造當年羈押嫌犯的牢房,包括關政治犯及思想犯的「辦公廳舍及教室」、令人聞之喪膽的「山洞」(今「大碉堡」),還有傳聞中的「水牢」,都首度曝光,讓民眾體驗並揭開這段人權被漠視的歷史,這是繼柯旗化故居對外開放後,高雄市第2個開放參觀的人權景點,體現人權城市的人道關懷。
市民回應
李昀諭(文字工作者):高雄近幾年將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整修改建後對民眾開放,像「鐵道文化園區」、「紅毛港文化園區」等,我把旅遊的心得在部落格上與朋友分享,都獲得很大的迴響,高雄真的變美了,而且是有文化深度的美。
防災安全總動員
為因應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所帶來的頻繁災害,市府團隊七年多來配合中央「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的執行,共計投入經費約161億,進行共218件大高雄地區的水患治理、應急和疏濬工程。整治疏濬排水長度約198公里、滯洪池3座、主要橋梁改建23座,共新增238萬噸滯洪量,是縣市合併前的23倍,顯著提升防洪排水能力,讓高雄市通過近幾次颱風、暴雨的考驗。
而歷經七年爭取的南部防災備援中心「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綜合大樓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南部備援中心」,也終於在去年底完工啟用,防災備援中心不但可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相結合,南北呼應、合作,讓高雄地區防災救護邁向新紀元。今後結合衛星、微波及有線網路通訊,確保防救災資訊不中斷,平時作為本市災害應變中心使用,於南部發生重大災害時,即轉型為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南部備援中心,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執行各項防救災任務。
正義之眼 安全有保障
行政院第五屆政府服務品質獎出爐,高雄市政府以都發局《City Face Off-百年鐵道‧城市變色龍》、警察局《正義之眼,幸福之源-高雄市錄影監視系統建置與發展成效》及高雄市圖書館,共拿下三個政府品質獎獎項,是全國成績最優的縣市。其中充分利用都市聯外道路及街道重要路口等,建構24小時全程監控系統的《正義之眼,幸福之源》,在全國9個獲獎機關中排序第一,這是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的首度獲獎,也藉著該系統達到預防與嚇阻犯罪效果,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厚植產業新動力
高雄擁有多元的產業面貌,全台灣螺絲螺帽廠商逾1300家,最大的扣件產業聚落位於台南及高雄地區,其中岡山聚集約600家業者,近年來更在「南科高雄園區齒科醫療器材研發三年計畫」的帶動下,輔導業者生產具更高價值之相關產品「人工牙根」等醫材產業聚落,成功轉型。
無獨有偶,台灣遊艇製造技術也深受國際買主肯定,在2013年公布的全球大型遊艇(80英尺以上)訂單資料中,台灣遊艇產值亞洲第一,而高雄是台灣遊艇產業重鎮,看好「2014台灣國際遊艇展」可協助業者拓展亞洲市場商機,將可讓高雄港成為郵輪、遊艇、帆船往來密集的休閒文化觀光港口,透過周邊的遊艇碼頭、金融商業與觀光旅館等設施,創造海岸商業與遊艇需求。
提振產業發展 推動創新研發
產業發展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高雄市政府自2008年起辦理「高雄市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獲得中小企業莫大迴響,去年計67件簽約執行,共投入5,316萬元補助經費,增加產值5億7,877萬元,促進廠商設備投資4億5,696萬元,研發成果在各項國際競賽中表現亮眼,也鏈結了包含國科會知識應用產學合作計畫等多項中央級產輔計畫,對高雄市中小企業的升級轉型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高雄首選 價值帶動產值
高雄市是台灣重要的蔬果產地,農業局對於在地食材的推廣著力甚深,早期推動烘焙業者採用在地食材,開發出各種伴手禮,今年度輔導農民取得生產履歷的業者就有150家,已經為打造安全健康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打下基礎,同時成立蓮潭旗艦店、高雄郵局、高鐵左營站三處物產館,拓展產銷管道,創造出「高雄首選」的品牌價值。
均衡城鄉再發展
高雄縣市合併後的高雄市,人口277萬,土地面積比原來的高雄市擴大18倍,為了彌平城鄉差距,市府一方面鎖定市縣交界,具未來性的人口成長區、交通節點的區位,藉以提升整體土地資源價值及市容與環境,讓民眾享有好的生活空間及居住品質。縣市合併前,原高雄縣重劃地70%以上屬於私辦,原高雄市重劃地85%以上屬於公辦,而公辦重劃最大的好處是由市府無償取得公園及道路用地之後重新規劃分配,抵費地公開標售之相關款項注入平均地權基金使得漲價歸公,市民共享,也為土地價值重新定位。
漁業環境改造 海洋新願景
高雄富有多元的港灣風貌,整體漁獲年產量62.4萬噸,佔全國一半,產值379億元,佔全國1/3,為拓展海洋產業,改造養殖漁業環境,市府持續改善興達、彌陀、梓官漁港的各項設施,辦理養殖漁業生產區的供水及排水改善相關工程,並斥資1.6億元改建梓官魚市場大樓,打造一座現代、安全、衛生的魚貨拍賣市場,延續蚵子寮漁港的魅力,並整建梓官、彌陀、永安、湖內、阿蓮等區的公有市場,提高沿海行政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原鄉重建再出發
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茂林紫斑蝶越冬奇景的季節,這處位於深山的紫蝶幽谷,隨著5月間得樂日嘎大橋的通車更加引人注目,也揭示八八風災以來重建任務的里程碑。四年來市府共執行895件重建工程,總經費約82億元,隨著各項重大工程的重建陸續完成,旗山、六龜、茂林、甲仙、那瑪夏、桃源,也逐漸找回昔日勃勃的生機。
道路橋梁重建到位
位於高132線往茂林區起點處的得樂日嘎大橋,是高132線最後一項重大重建工程,市府也藉重建同步改善各個原住民區道路的品質,將原住民文化意象融入其中,桃源區索阿紀吊橋、達西霸樂吊橋等,都已經完工開放通行;那瑪夏區民權至雙連堀道路、達卡努瓦里聯絡道路,以及區內五座橋梁也都在年底重建完成,四年來道路橋梁重建工作完工率已達97%。
重建魅力產業
在產業重建方面,市府積極輔導重建區居民開發創新產業,如茂林三黑產業(茂林紫斑蝶、萬山黑岩雕、多納黑米祭)、那瑪夏區梅產業等。重建區產業亮點除了原產本負有盛名的甲仙形象商圈、旗山商圈的復甦外,杉林大愛商業園區已啟用,還有結合在地工藝、農特產品的茂林產業行銷展售中心、桃源產業工坊、建山特色產業工坊等,令人驚豔。
市府觀光局也在今年度執行「獎勵旅行社開發本市重建區套裝行程計畫」,邀請旅行業者至高雄市重建區觀光踩線,並組團至重建區觀光旅遊。4月起執行迄今,獲得來自全國北、中、南32家旅行社力挺,近280團、2萬多人次參與體驗災後重建區觀光旅遊,成果豐碩。
市民回應
曾貞枝(家庭主婦):我和鄰居參加了到六龜、甲仙的旅遊活動,一路上看風景,還可以吃芋仔冰、買伴手禮,聽說之前的莫拉克風災把道路橋梁都沖斷了,現在已經能夠一路暢行無阻,其實大家可以多到這些地區走一走,給當地民眾一個大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