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好生活】
以人為本 愛上友善慢活綠色交通
以人為本 愛上友善慢活綠色交通
想吃海鮮的時候,隨興地與好友相約,就可以搭乘渡輪,一邊欣賞港灣邊上的各式建築,一路搖擺到旗津,還可以租個自行車來趟海岸自行車道之旅。這個對高雄人稀鬆平常的小旅行,卻有著現代最夯的─慢行空間的概念,也是綠色交通的一環。
低碳交通新思潮
六、七0年代汽車工業發達後,汽、機車等私人運具逐漸成為人人必備的代步工具,車子愈來愈多,開闢道路和增建停車場也就成為城市建設的主體,但許多都市仍不免陷於雍塞的窘境,重建以人為本的空間與運輸環境的「綠色交通」思惟也運應而生。
長期以來高雄就是一個私有運具居高不下的城市,為了形塑慢活體驗的城市,高雄市近年來正透過低汙染、適合都市環境的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自行車的建置和友善的人行空間,讓市民逐漸擺脫汽機車,成為單車族、散步及夜跑的族群,開始用雙腳實踐綠色健康的緩慢生活潮流。
高雄夜跑團 用腳愛高雄
在高雄有一群人,比誰都在乎路平不平、燈亮不亮、風景美不美。每週二、四夜晚7點,愛河之心或駁二藝術特區總會有六、七十個人聚集,準備開始約十公里的夜跑行程,若逢情人節、萬聖節、中元節等還會加碼來場「主題跑趴」,讓跑步運動成為兼具舒壓、健身的慢活主張。2014跨年夜,當眾人正在擠捷運、等候接駁車時,夜跑團卻是用跑的去參加跨年倒數計時;黃色小鴨到高雄展出的準備期間,他們也因為路過展場,巧遇正在視察場地的陳菊市長,大家開心地在小鴨前和市長合影,留下深刻的路跑印象。
成軍才一年多的「高雄夜跑團」,原本是「PTT南部愛跑聯盟」的子團,開跑不久後人數就從4、5個親朋好友爆增到現在2000多人,固定參加練跑的成員也有六、七十人,依著天氣、地點、路線和特別活動的不同,最多還達到180人的紀錄,這股能量讓「高雄夜跑團」成為「PTT南部愛跑聯盟」的台柱。除了一週兩次的團練,還有為加班同好開跑的「宵夜團」,由副團長之一張德峰帶跑,晚上十點半在世運主場集合,十一點開始繞著主場館跑個幾圈,總有四、五十個人參加。
「高雄天氣熱,夜跑剛剛好!而且高雄夜跑最大的特色的是風景好,路線多,可以輪流跑,不同於其他縣市夜跑團,只能在定點和循著固定路線,這也是讓友團最羡慕的地方!」高雄夜跑團團長阿嘉表示,每開闢一條路線,帶跑的人就要先去勘查沿線的路況,包括燈光照明、道路是否平整、交通號誌是否正常、是否有公廁,有沒有飲用水的補給?對於「道路安全」的要求比散步或是晨間慢跑的人更嚴苛呢!
期待打造路跑的城市
高雄夜跑團另一位副團長何明機表示,他從台中到高雄求學,這十幾年來高雄的改變太多了,原本都不知道晚上要去哪裡,現在夜跑成了他主要的夜生活。他也指出,夜跑團利用已建置的自行車道進行團練,每一條路線都有主題風景,賞心悅目,很有發展路跑觀光的條件,像日本皇宮周邊,就因為綠意盎然而發展出路跑相關產業,人到就好,就連慢跑鞋、運動衫都買得到、租得到。
「如果要勉強挑剔的話,就是部分路段,如駁二和河堤因為休閒人口多,有人散步、有人慢跑、有人騎自行車造成動線扞格,因為這些路線都是按照自行車的需求設計的,隨著路跑人口的增加,動線規劃可以再更精細些。」何明機十分看好高雄發展成路跑城市的條件。
高雄夜跑團建議路線
1、愛河之心→建國橋(家樂福) 來回共10K
2、蓮池潭一圈→公園→翠華自行車道接馬卡道路(7K組折返)→美術館一圈→原路折返馬卡道路接翠華自行車道→蓮池潭物產中心。
3、駁二→真愛碼頭→海洋之星→軟體園區(8K組折返)→夢時代→前鎮之星折返
安全怡人的慢行空間 人人愛
比起晨跑和夜跑,散步休閒的地點就更廣泛了,無論是住家公園或是學校通學道,都要能提供安全友善的環境,才能符合綠色交通的精神。
高雄市政府近年來在營造友善的慢行空間也是不餘遺力,從2003年開始配合周遭環境規劃,以校園老樹保留、加大學校退縮地、強化夜間照明與無障礙環境為設計重點,辦理社區通學道計畫。縣市合併後,更把重點放在原高雄縣的國、中小,到2012年底已完成136條各具特色社區通學道,讓小朋友快樂上學、平安回家,優美的穿透性空間也成為社區民眾散步休閒的路徑。
市府更藉由公園綠地的開闢及更新工程,與校園通學道串連,像去(2013)年底才完成的湖內公兒1,因為緊鄰文賢國小及湖內信仰中心─慈濟宮,公園的規劃特別結合學校空間、打破校園藩籬,讓校園通學道與公園空間結合在一起;位於阿蓮國小旁的阿蓮公兒四則保留一株原有垂榕做為公園地景樹及休憩平台,提供社區更優質的慢行空間。
除了持續進行校園周邊社區通學道的營造之外,市府也著手淨空人行道、騎樓,提供無障礙通行空間,於新崛江商圈、瑞豐夜市及高雄車站實施機車停車收費,併同實施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今年4月1日起宣導範圍更擴大至各大教學醫院、市中心商圈、捷運、公車場站周邊等人潮密集處,還給行人更安全的步行空間。
打造高齡暢行城市獲獎
臺灣第5屆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得獎名單去年12月底揭曉,市府交通局以打造高齡化無障礙大眾運輸環境的用心,獲得「創新成果獎」,成為其他縣市政府推動學習之典範。
高雄市大眾運輸使用族群中,以高齡者及學生族群居多,為提供更完善的公車系統服務,高雄市除了推動轉運中心建置計畫,也配合高齡者使用大眾運輸優惠方案,另闢駛就醫公車及規劃無障礙計程車隊,提供高齡者暢行的交通運輸服務。就醫公車不只服務高齡者,也為偏鄉提供更具彈性的交通服務,由那瑪夏、桃源、茂林多納等地區發車,採定班定線至旗山轉運站,再分別開往義大醫院、高醫、長庚醫院。此外,高雄市第一支無障礙計程車隊也於2013年8月正式成軍,可提供身障者、輪椅人士等24小時的載運服務,有效疏解高雄市復康巴士的運能需求。
多元公共運具 因地置宜更環保
為推廣低碳旅遊及提升友善旅遊環境,交通部觀光局在2013年結合全臺22縣市舉辦「臺灣10大幸福好玩遊程」評選活動,在專業評審團隊長達3個月的實地訪查下,分別選出10條幸福好玩遊程,高雄市就是以結合高鐵、台鐵、捷運、公車、渡輪、公共腳踏車(City Bike)、觀光計程車等多元交通工具的「訪河遊港‧幸福有感」一日遊入選,還獲頒評審特別獎「多元運具獎」。
2013年2月成軍上路的觀光計程車隊,除了駕駛人均獲得授證外,各家業者也擁有各自主打的套裝行程,也可依旅客需求規劃,有別於典型的計程車載客服務,除了機隨深度導覽,服務型態多元,公開透明的費率上限,獲得自由行旅客的青睞。而於2013年在大坪頂試辦的「電梯式公車」,則是搭車民眾抵達智慧型站牌後按鈕,由公車動態資訊系統接收、發送給行駛中的公車接收後,司機再彎入社區提供服務,以解決偏遠地區彎曲道路多的交通需求問題,因地制宜且客製化,更能讓車隊營運效率提高、增加整體服務品質,也更人性化。
多元的公共運具,不僅僅是為了觀光發展的需要,更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捷運、公車、公共腳踏車,或渡輪及觀光遊艇等,都提供通勤族與休憩旅遊最多元的選擇和需求,透過積極大眾運輸系統經營體質的改善,降低私人運具的使用,讓高雄公共運輸環境更人性化,也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