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高雄好生活】

現代桃花源 社區生活好角落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沒有壓迫,安靜祥和,相互扶持的理想社會,時至今日仍是大家所追求、嚮往的生活形態。

高雄市透過社區營造提升城鄉生活與文化品質。(圖∕張簡英豪 攝‧徐世雄 攝)
高雄市透過社區營造提升城鄉生活與文化品質。(圖∕張簡英豪 攝‧徐世雄 攝)

  走進高雄市的都會或鄉間,許多社區響應市府社區綠美化、清淨家園、農村再生等政策進行社區營造,透過社區動員提升每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改變生活行為,共同促進環境整潔、打造社區文化特色,甚至為地方開發觀光產業,而在營造的過程中也激發了居民服務奉獻的向心力,活絡了社區的人際關係。

  桃花源真的不可得?環境美、人可愛的美好生活角落,正在高雄的城鄉蔓延中。

  微笑的宋江文化之鄉  溝坪社區

  位在內門區北部丘嶺地中的溝坪社區,東西兩邊有高山,中間是溪谷平地,口隘溪蜿蜒流過,媽祖廟興天宮是地方信仰與生活的中心,溝坪盛產龍眼、鳳梨、荔枝、芭樂、蜂蜜,尤其經烘烤煙燻過的龍眼乾,好吃的程度可說全國第一。

  從台21線經溝坪路、廣福路進入溝坪社區,立於路旁的巨石入口意象上寫著「宋江文化藝術村」,基座上的陶板宋江陣圖騰童趣盎然,說明了溝坪社區的文化特色。對面的社區公園「菁仔園」花木扶疏,修剪的十分整齊,綠地上有涼棚、紅瓦古厝,一幅安和樂利的農村景象。

溝坪社區的志工們透過環境綠美化將社區整理得十分優美。(圖∕張簡英豪 攝)
溝坪社區的志工們透過環境綠美化將社區整理得十分優美。(圖∕張簡英豪 攝)

  跨過口隘溪是另一座社區公園「微笑綠園」,一群社區志工們正以純樸燦爛的微笑接待訪客,公園中的立體雕塑、拼貼、彩繪更把宋江文化彰顯的淋漓盡致。微笑綠園原本是溝坪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室舜的家族土地,因無其他用途,特別提供出來給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劉瑞吉強調,社區秉持環保精神來營造微笑綠園,完全不用水泥,水道是利用口隘溪的石頭以自然工法砌成,木材則是來自山林間的枯木,連步道磚都是向市府要的回收品。

溝坪社區的居民同心協力將社區打造成美麗的桃花源。(圖∕張簡英豪 攝‧溝坪社區發展協會 提供)
溝坪社區的居民同心協力將社區打造成美麗的桃花源。(圖∕張簡英豪 攝‧溝坪社區發展協會 提供)

  營造過程更是社區總動員,婦女負責整地種草花,男士負責砌石搭涼亭,彩繪、陶藝則交給溝坪國小的小朋友,孩子們稚氣的手做陶塑,將一座廢棄建築妝點得繽紛多彩,劉理事長說,這是善用在地「三才」,在地石材、在地木材和在地人才。

  老人關懷據點是溝坪另一個社區營造亮點,走進溝坪活動中心便被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所吸引,有布偶、陶藝、紙藝等,色彩亮麗造型可愛。前任協會理事長何潘金花是關懷據點重要推手,她說社區的阿公、阿嬤在這裡除了做手工藝品、做體操也學跳舞,現在阿公、阿嬤們已成社區廟會、活動表演的主力。溝坪社區更組成社區劇團,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發展成戲劇,到各地表演。

  溝坪社區還有一項創意,是利用荔枝、芭樂在地果樹發展出植物染工藝。由社區媽媽們自行染煮、縫製成衣服、置物袋、飾品等成品,嘗試為社區開展新產業的可能性。何潘金花表示,如有團體來溝坪參訪,除了可以吃到社區媽媽們煮的美食,使用阿公阿嬤們做的陶藝餐具,還可收到植物染小禮物。

溝坪社區阿公阿嬤做的手工藝品造型繽紛可愛。(圖∕張簡英豪 攝)
溝坪社區阿公阿嬤做的手工藝品造型繽紛可愛。(圖∕張簡英豪 攝)

  溝坪社區聚合居民向心力,繼修整完成一條美麗的口隘溪河堤步道後,正計畫開發鄰近的龍麟山步道,帶動地方觀光。一個雞犬相聞,往來種作微笑相對的農村桃花源,正等待您來體驗。

  好客的山中文化聚落 金山社區

  從燕巢市區沿著中民路、金山路前行約10分鐘,看見山形奇特的雞冠山就進入了金山社區範圍,金山周邊有知名的養女湖、泥火山、麒麟山及雞冠山等惡地形景觀,假日已有不少觀光遊客,不過近幾年金山以社區總體營造打響名號,在評比中數度獲獎,成為各界觀摩營造成果的主要社區。

金山社區的鐵馬驛站提供遊客一個休息喝茶的好場所。(圖∕張簡英豪 攝)
金山社區的鐵馬驛站提供遊客一個休息喝茶的好場所。(圖∕張簡英豪 攝)

  位於金山路旁的「鐵馬驛站」是金山社區第一個營造點,由社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馬忠偕捐出自家門前的土地打造而成,驛站裡有涼亭、茶具、茶葉等供路過的外地人喝茶休息,一旁有如歐式庭園的馬家花園也大方開放給民眾賞遊觀景。協會前任理事長、目前擔任金山里里長的林順輔說,在網友的走告下,鐵馬驛站已成為熱門景點,為金山社區匯聚不少人氣。

  林順輔強調金山社區的營造重點不在硬體,而是凝聚社區共識資源共享,讓社區永續發展,作為上包括保護文化資產、維護生態環境以及推廣在地農產、觀光等。

金山社區的無毒生態步道與馬家花園是社區自行營造的觀光遊憩點。(圖∕張簡英豪 攝)
金山社區的無毒生態步道與馬家花園是社區自行營造的觀光遊憩點。(圖∕張簡英豪 攝)

  金山盛產芭樂、蜜棗、西施柚等農產品,藉由已連辦三年的「燕巢棗樂趣」活動,金山社區已成功的將當地農產推銷出去,社區更成立「芭樂生態園區」,傳承果樹栽植經驗與技術,成為社區的共享資源,也是遊客認識社區產業的最佳據點。目前社區正逐步推廣無毒農產,林順輔說無毒栽植不好推行,要慢慢來,先從自家的芭樂園小面積栽種開始,社區也正在營造一條生態步道,規定兩邊的農作都要採無毒栽種,打造一個真正無毒的生態環境。

金山社區芭樂生態園區傳承果樹栽植經驗。(圖∕張簡英豪 攝)
金山社區芭樂生態園區傳承果樹栽植經驗。(圖∕張簡英豪 攝)

金山社區保存古厝文化成為社區觀光資源。(圖∕張簡英豪 攝)
金山社區保存古厝文化成為社區觀光資源。(圖∕張簡英豪 攝)

  隱身小徑中的古厝群,是金山社區文化資產保護的重點,具百年歷史的「陳家古厝」為閩南三合院的經典建築,一面剝落的「土角厝」牆面也被刻意保留下來,可以看見當年以泥土加米殼的工法,而古厝群內有一道「古牆億廊」以磚石、水泥鋪設而成,讓民眾能輕鬆漫步、欣賞古厝風華。

  金山社區也剛完成另一項巨大的金山歷史影像保存工程,在金山芭棗產銷中心的一個角落擺滿泛黃的老照片,有阿公阿嬤的結婚照、公部門的紀念照、一般生活照,都是五、六十年前金山的生活點滴,難能可貴的還有金山國小從第1屆到44屆的畢業照。現任協會理事長王雅珍表示,經過辛苦挨家挨戶尋找,共蒐集了上千張老照片,已挑選部分集結成書「金山記憶老照片集」分送給社區居民。

金山社區蒐集出版老照片集為社區留下歷史記憶。(圖∕張簡英豪 攝)
金山社區蒐集出版老照片集為社區留下歷史記憶。(圖∕張簡英豪 攝)

  從好客迎賓的鐵馬驛站到為社區留住記憶的影像保存工作,金山社區從平凡的山村,創造出一個純樸、健康、有人情味、有文化的聚落,成為深度旅遊體驗農村文化的好所在。

  分享綠意分享土地情 鳳誠社區

  鳳山鳳誠社區今年獲選為市府輔導成立的5處「社區園藝行」之一,社區「牛稠埔休閒公園」裡的苗木培育區花木成排,社區志工忙著澆水、除草,等待細心呵護的苗木長成後免費贈送市民認養,讓高雄處處佈滿綠意。

鳳誠社區經市府輔導成為社區園藝行,苗木培育區花木成排。(圖∕謝冠儀 攝)
鳳誠社區經市府輔導成為社區園藝行,苗木培育區花木成排。(圖∕謝冠儀 攝)

  鳳誠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趙時慶表示,鳳誠社區原本沒有綠地公園,鳳誠路上的軍方用地荒廢多年,過去常被民眾偷倒垃圾,造成環境髒亂、惡臭不斷,雨季更成為病媒蚊孳生溫床,經過向軍方及市府居中協調,終於承租約八百坪土地進行社區公園營造。
 

  鳳誠社區附近舊名「牛稠埔」,早期居民以務農維生,牛隻成了當地重要的生產工具,因此居民將社區公園命名為牛稠埔休閒公園。有了社區營造點,許多居民主動前來參與幫忙,出力出意見,大家利用每月兩天的社區清潔日整地栽植草花,並保留原地老樹當主景,社區退休的土水師陳俊傑則負責砌花台、排水溝等,將一片荒地變化成可乘涼、散步、看夕陽的休憩場所。

鳳誠社區將髒亂荒地變成美麗社區公園。(圖∕謝冠儀 攝)
鳳誠社區將髒亂荒地變成美麗社區公園。(圖∕謝冠儀 攝)

  趙理事長說公園的設計規劃都是大家集思廣益想出來的,像小孩騎牛的入口意象,是讓新一代的居民了解社區歷史與當年農業社會景象,上面「牛上出好漢、埔內出狀元」的對聯,帶出牛稠埔特色,更期許地方能出好漢、出能人,園區內用磚塊圍出一個立體台灣島,象徵台灣是我們的家,這塊綠地的誕生,是居民共同努力而來,而一旁兩座凸起的土台,居民就稱作蘭嶼與綠島。

  公園裡最有趣的是除了涼棚柱子上題滿詩詞,還有「好孔來阮家」、「學好孔孟」等趣味造字,這些是來自社區文人洪自吉、許文華的傑作,雖是小小的社區公園,走逛一圈就能感受到質樸的台灣人對土地、人文的情懷。

鳳誠社區志工集思廣益營造出具有人文情懷的社區公園。(圖∕徐世雄 攝)
鳳誠社區志工集思廣益營造出具有人文情懷的社區公園。(圖∕徐世雄 攝)

  牛稠埔休閒公園成為社區園藝行後,鳳誠社區的志工們忙得更起勁,在1500平方公尺的面積上,預計培育1300株苗木,除固定排班照顧苗木外,志工也學習育苗、插枝、接枝等技術,各個成為園藝高手,他們期待將苗木養大養壯,把對土地、社區的關懷與愛,分送到高雄的每個角落。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