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高雄好生活】

打造綠基因 徜徉綠城市

  秋收冬藏的農閒時節,也是高雄的賞花時節,近年來高雄市利用休耕閒置的農田遍植波斯菊、百日草和向日葵,在橋頭、美濃、杉林、六龜等旅遊勝地營造出如大地織錦的花海,繽紛的色彩點綴在旅途間的林蔭大道、社區公園、濕地及安全島上,「花與綠」的城市印象也跟著深植在每一個遊客心中。

高雄市政府為城市的每個角落打造綠色基因,朝向生態大城目標邁進。(圖∕張簡英豪 攝)
高雄市政府為城市的每個角落打造綠色基因,朝向生態大城目標邁進。(圖∕張簡英豪 攝)

  今年初,國內知名的數位時代雜誌舉辦了一項「綠色品牌大調查」,原本是工業城市的高雄在讀者票選中獲得參賽城市中最多票數的肯定,再加上專家的評選計分,奪得「綠色生活城市」類別的首獎,成功打響高雄市綠色品牌。

十年植樹 型塑花園城市

  高雄正朝向生態城市的目標邁進,滿眼綠意的林蔭大道或色彩繽紛的開花樹木,為忙碌生活增添許多美好體驗,更重要的是高雄市政府持續透過植樹造林兼遊憩,為高雄打造綠色基因。

高雄處處有美麗花朵盛開,有如一座花園城市。(圖∕張筧 攝)
高雄處處有美麗花朵盛開,有如一座花園城市。(圖∕張筧 攝)

  位於熱帶地區的高雄,每到夏季草木皆榮,儘管陽光炙熱,但綠蔭成林的行道樹總是張開臂膀,在道路兩側形成綠色隧道,為城市帶來些許涼意。行道樹不僅能夠為往來民眾遮陽,還具有吸附、截留空氣中的塵埃、減少噪音和改善氣候的功能,使環境更適宜人們居住,因此高雄市除了積極開闢公、民有綠地外,更於2012年起推動「一年十萬,十年百萬」的綠美化植樹計畫,有計畫性地在全市大小角落及空地種植會開花、有價值之樹種,藉著欣欣向榮的的花木凸顯地方特色,型塑高雄為「花園城市」。

  樹木銀行與社區園藝行

  截至去年底,植樹計畫已經完成30萬餘株喬木栽植,由於樹木的來源必須長期的培植和澆灌,在大量植樹的需求之下,「樹木銀行」應運而生。除了原本做為育種和草花的園區苗圃,市府於去年開始規劃利用閒置的學校用地種植各種喬木,提供行道樹、新建公園或公園補植的樹源。

樹木銀行為城市儲備苗木來源。(圖∕鮑忠暉 攝)
樹木銀行為城市儲備苗木來源。(圖∕鮑忠暉 攝)

  今年3月12日植樹節,陳菊市長在高雄大學特定區內的樹木銀行種下樹苗,盼綠意遍佈高雄城市。在這共約9.66公頃土地上,市府培植了許多樹種,包括風鈴木、楝樹、鳳凰木、阿勃勒、印度紫檀、光臘樹、雨豆樹、台灣櫸等共約10,000株苗木,未來將提供全市各項公共工程植樹綠化,並設置簡易步道及照明設備,讓市民漫步在城市森林達到休憩功能。

高雄市政府成立五處社區園藝行,免費提供樹苗,散播綠色種子。(圖∕謝冠儀 攝)
高雄市政府成立五處社區園藝行,免費提供樹苗,散播綠色種子。(圖∕謝冠儀 攝)

  樹木銀行的概念同樣被運用在社區營造的綠美化工作上,市府從去年起先後輔導鳳山鳳誠社區、旗山聯合社區、內門內豐社區、林園文賢社區及路竹頂新社區,利用閒置空地或社區綠地,成立「社區園藝行」,經過社區志工悉心培育的樹苗草花,每年預計將可培育約7000株適合南台灣氣候的樹種,免費提供給市民及其他社區進行環境綠美化,讓高雄綠樹成蔭。

漫步城市綠色隧道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當年小樹現已成綠蔭,高雄市在不同道路上種植了各異其趣的行道樹,不僅讓街道呈現出多元獨特的風格,更讓高雄成為充滿賞樹樂趣的城市。

美濃台21線上的臘腸樹與大順路上的雨豆樹成為城市的美麗風景。(圖∕張筧 攝‧張簡英豪 攝)
美濃台21線上的臘腸樹與大順路上的雨豆樹成為城市的美麗風景。(圖∕張筧 攝‧張簡英豪 攝)

  20年前種下的雨豆樹,已使大順路成為有如熱情展開雙臂的綠色隧道,迎接過往旅人;民權、民生路的台灣欒樹隨著四季更迭呈現不同風采;而美術館園區及凹仔底森林公園周邊道路,則因小葉欖仁筆直青翠的身影,讓人們精神抖擻。鄉間道路的行道樹風情也不遑多讓,美濃台21線上成行的臘腸樹常吊掛著數顆碩大如臘腸的果實;杉林月光山隧道外的火焰木,在開花時節充分展現出高雄山間的活力與熱情。

風鈴木與阿勃勒為城市增添繽紛色彩。(圖∕張筧 攝‧李士豪 攝)
風鈴木與阿勃勒為城市增添繽紛色彩。(圖∕張筧 攝‧李士豪 攝)

  都會裡的小花季

  許多行道樹也會隨著季節開出燦爛的花朵,形成都會區極具特色的小花季。淡淡的三月天,高雄市許多街道角落都可以看到木棉筆直的身影,橘紅色宛如朝日般光澤的花朵懸掛在光禿禿的枝頭上,2至3月盛開時滿樹花團錦簇,花朵花蜜極多,是極佳誘鳥植物,靜觀時還可以發現綠繡眼忙碌地穿梭其間,隨著新葉萌芽,花朵一一灑落滿地,又是另一種美。楠梓區的清豐路(楠梓路至寶溪南街)和德民路(藍昌路至高楠公路)上有比較大的木棉聚落,而明誠四路美術館一側花開時節也令人驚艷。

  和木棉幾乎同時期盛開的,還有相當受到民眾歡迎的黃花風鈴木和紅花風鈴木,開花前短暫落葉,柔軟的枝條上掛滿了一叢叢宛如風鈴的花朵,全樹幾無雜色,在陽光下極為耀眼,常吸引過路人車佇足觀賞或拍照。高雄市有許多公園,如凹子底森林公園、河堤公園裡都種植了不少風鈴木,從去年起開放市民免費遊憩的澄清湖,也吸引了許多人前往划船場旁欣賞黃花風鈴木群盛開的美景。

  同樣是早春的花樹,刺桐火紅的花朵色豔奪目,鼓山區的九如公園內以及旗津區旗津二路、三路,每到3月間就花開火紅;5至6月盛開的阿勃勒是高雄常見的行道樹種,黃澄澄的花朵成串掛滿枝頭,隨風搖曳如風鈴般美麗,為初夏時節的高雄街頭增添幾許熱鬧氛圍,一陣風吹來黃色花瓣隨風飄落,美不勝收,故又被稱為「黃金雨」(Golden Shower),在文化中心周邊的和平路、林德街、廣州一街、光華路都可尋覓到阿勃勒的蹤跡。

鮮豔火紅的刺桐在春天燦爛開放。(圖∕張筧 攝)
鮮豔火紅的刺桐在春天燦爛開放。(圖∕張筧 攝)

高雄老苗圃  市民的森林公園

  今日的苗圃,幾十年後可能會變成具有休憩功能的森林公園,成為市民旅遊賞樹的勝地。像是位於六龜知名的新威森林公園,前身是「新威苗圃」,佔地26公頃,種植了200餘種的樹苗,園區內最吸引遊客目光的莫過於綿延近兩公里的桃花心木道,夾道高聳天際的筆直樹幹,成就了這條浪漫的小徑,也是拍攝婚紗照的熱門景點。

美麗浪漫的新威森林公園桃花心木道。(圖∕鮑忠暉 攝)
美麗浪漫的新威森林公園桃花心木道。(圖∕鮑忠暉 攝)

  雙溪熱帶母樹林

  位於美濃東北隅廣林里的「雙溪熱帶母樹林」成立於1935年日治時期,當時名為「竹頭角熱帶樹木園」,由日本人引進各樹種,用來研究適合人工造林的樹種,雙溪母樹林面積達27公頃,園內種植96種外來樹種,其中有11種樹種都只剩下一株,不論在教育、觀賞或種源保存上,都極具自然生態價值。

美濃雙溪熱帶母樹林是著名的黃蝶棲息地。(圖∕美濃愛鄉協進會 提供‧張筧 攝)
美濃雙溪熱帶母樹林是著名的黃蝶棲息地。(圖∕美濃愛鄉協進會 提供‧張筧 攝)

  葉茂蓊鬱的雙溪母樹林造林已近80年,區內林木高聳在平均海拔100公尺的高度,走在林間能感受充滿芬多精的清爽沁涼快意。母樹林也是各種鳥類、昆蟲的棲地,特別是日本人當初為製作槍托及鐵道木枕等軍事用材,在美濃溪的上游廣植鐵刀木,卻意外成了誘蝶植物,初夏時節滿山滿谷的黃蝶飛舞蔚為奇觀,「黃蝶翠谷」之美名不脛而走。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

  鳳山區與鳥松區交界山丘地帶的「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是由日治時期的「熱帶園藝試驗支所」及「西部特用作物種苖養成所」兩機構合併而成,1949年改稱「臺灣省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原以鳳梨、蔬菜等熱帶果樹栽培、病蟲害防治及園產加工試驗為主,1981年改設熱帶果樹系、蔬菜系、植物保護系、經營利用系,是國內唯一以研究熱帶果樹為主的農業研究單位,台灣市面上許多好吃的新品種水果,都是先在該分所進行試驗後,才移交給農民田間推廣。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是市民休閒運動的好場所。(圖∕張簡英豪 攝)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是市民休閒運動的好場所。(圖∕張簡英豪 攝)

  試驗所佔地60多公頃,園區繞一圈約2.5公里,沿途還可以看到四季水果垂掛在枝頭上,假日常見民眾攜家帶眷到此健身運動。

  高雄原生植物園

  「高雄原生植物園」位在左營區重光路旁,新莊仔路以東、曾子路以西之間,成立於1994年,佔地4.66公頃,是全國首座以台灣原生植物為主題的綠化公園,園內大致分為紅樹林區、水生植物區、南部低海拔植物區、珊瑚礁區、海岸林區,更設有教育解說中心、植物演化解說廣場。原生植物園最大的特色是整個園區幾乎以生態工法來建立,軟式舖面、石頭疊砌、水循環系統,讓園區以最接近大自然的方式來營造,並將生態與休閒的功能相互結合,加上高高低低的溪流、花式噴水、曲橋、沙灘等,可說是高雄市自然生態的縮影,讓居住於都會區的人們不需要跑到山上、海邊,就可以看到自然的原生植物。

原生植物園兼顧育苗、教學、休閒等多功能。(圖∕張簡英豪 攝)
原生植物園兼顧育苗、教學、休閒等多功能。(圖∕張簡英豪 攝)

  原生植物園旁的「都市森林浴場」前身也是苗圃,綠蔭參天的步道,更是一處綠色的都市秘境,呼應了原生植物園豐富多元的景致。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