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畫刊

【封面故事】鐵道故事 昔日風華:高雄臨港線

  「哈瑪星」是日語はません的諧音,意思是「濱線」,表示兩條連通商港、漁港和漁市場的臨海鐵路線,音譯成華語就是「哈瑪星」。這個區塊涵蓋現今的「南鼓山」,是1908年為打造打狗港與打狗驛,填海造陸而成的海埔新生地。1920年,「打狗驛」更名為「高雄驛」,對台灣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時的哈瑪星十分繁榮,1924年更設市役所(市政府)於鼓波街代天宮現址,當時商店林立,甚至有金融街、水產試驗所以及高雄郵便局的設立。

昔日臨港線變身為輕軌路線。(攝影/郭宸志)
昔日臨港線變身為輕軌路線。(攝影/郭宸志)

臨港線的前世今生

  日治後期,因南進政策發展工業,鐵道部從高雄驛建設了一條跨越高雄川(現今愛河)沿著碼頭,經苓雅寮到前鎮的貨運鐵路線,也就是所謂的「第一臨港線」。之後市役所遷移到現高雄歷史博物館的位置,高雄驛也遷至現在的高雄火車站,原「高雄驛」便更名為「高雄港驛」。戰後,政府修築受戰爭摧殘的高雄港驛,改名為高雄港站,在擴建高雄港並創建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同時,延伸第一臨港線興建中島支線、草衙支線和小港支線等,三條支線結合日治時期的環狀鐵路網匯集於高雄港站,變成了第二臨港線。

  「噹噹噹噹……」的清脆聲響起,這是輕軌即將經過的警示音。搭乘著它,可以直接抵達C14哈瑪星站。其實這條輕軌行駛的路線,便是前文提到的「高雄臨港線」。延續著舊有的功能,在駁二蓬萊倉庫中座落著「哈瑪星台灣鐵道館」,裡面展示著精緻的展區,以動態展演、互動機器,傳遞著舊時的鐵路知識與記憶。

遊客搭乘小型軌道車暢遊哈瑪星台灣鐵道館。(攝影/郭宸志)
遊客搭乘小型軌道車暢遊哈瑪星台灣鐵道館。(攝影/郭宸志)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舊打狗驛故事館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展示重點著重於機械原理以及互動裝置,使民眾汲取知識同時,也能體驗早期鐵道工作人員工作的辛勞。第二展區則展示全台灣各地的鐵道縮影,以擬真精緻、動態的模型,展示全台各地造景;日夜光影變化與火車行駛,更吸引許多人目不轉睛地盯著迷你火車的動向。最後,還可以體驗坐在小火車上,以15分鐘的時間繞行鐵道館周邊,路上相關號誌的設立,更有搭乘火車的真實感。

   C14的哈瑪星站,幾乎設立在原高雄港站第三、四股路線的位置,彷彿承襲著舊時的運輸功能。因此一走出站,還能看見同設立在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中的「舊打狗驛故事館」。這棟故事館便是原高雄港站位址,它曾經是台灣最大的貨運車站,一直到2008年,仍擔負著重要角色。只是,曾經的鐵路後來成為汽機車交通的阻礙,在燈會之際於鐵路線鋪上的木棧道,以及後來的捷運工程接收了鐵路線,使它成為時代的殘影。

  但也因此,催生保存運動促使館舍的創設,2010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認養了高雄港站閒置空間,並委託民間組織鐵道文化協會籌備成立「打狗鐵道故事館」(後更名為舊打狗驛故事館)。現在,只要走到現場,就能看見北號誌樓、客運月台的遺址;站在條條軌道以及雄偉的蒸汽火車前,可稍稍假想舊時等待火車的場景。室內展區除娓娓道來火車歷史,許多鐵道文物如路線圖、木桌、車票櫃等都有良好保存並展示,讓老一輩的人在懷舊之餘,能引領下一代述說著少年時代的旅行故事。

舊打狗驛故事館展示歷史文物。(攝影/郭宸志)
舊打狗驛故事館展示歷史文物。(攝影/郭宸志)

哈瑪星光任務

  而現在,不再只是假日午後的踏青。文化局啟動「哈瑪星光任務」,利用現代科技,讓舊鐵道展示著大型地景光藝術作品。時間是每晚的七點到九點半,每半小時都有五分鐘的「展演」。這樣的任務使得百年鐵道不再只是軌道與遺址,而能透過新生,供民眾穿梭於鐵道間,觀賞光影變化。另外,壽山忠烈祠邊的壽山情人觀景台和鐵道園區天空雲台,也能俯瞰全景。選個涼爽的夜晚,來場夜間鐵道的奇幻之旅吧!

哈瑪星光任務,定時展現光之藝術。(圖片提供/駁二藝術特區)
哈瑪星光任務,定時展現光之藝術。(圖片提供/駁二藝術特區)
Information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

http://hamasen.khm.gov.tw/home01.aspx?ID=1  

https://goo.gl/6UA2L6

舊打狗驛故事館(原打狗鐵道故事館)  

https://trm.tw/

https://www.facebook.com/TakaoMuseum/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