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高雄生活圈】

林園有洋蔥 軟甜多汁不嗆鼻

  南台灣初春的太陽照在高雄林園的田野上,還未到中午,大地已泛起陣陣熱氣,在林園區農會的貨物集散場裡,剛採收的洋蔥堆成數座小山,農戶們正忙著將洋蔥分級、裝袋、秤重,大貨車、小貨卡在狹窄的田間道路與載貨區轉進轉出,深怕一不小心就會相撞的司機與裝載工人緊張地大小聲吆喝著,整個集散場瀰漫著收成的喜悅與忙碌,趕著將一車車的金黃洋蔥載往市場,掙個好價錢。

林園洋蔥豐收、個頭大又多汁。(圖∕高志宏 攝)
林園洋蔥豐收、個頭大又多汁。(圖∕高志宏 攝)

  洋蔥的成長環境適合鹼性土壤,林園地區因濱海地形土質偏鹹,成為高雄唯一耕種洋蔥的區域。據林園區農會估算,今年(2015)林園洋蔥種植面積約有80公頃,一公頃可收成50公噸,總產量可達4千公噸。「林園洋蔥雖然不比屏東恆春、車城生產的來得有名氣,但口感軟甜多汁不嗆鼻、個頭又大,是全國最好吃的洋蔥。」林園區農會總幹事黃世明驕傲地為品質優良的林園洋蔥掛保證。

洋蔥拔起後須曝曬數天後再去梗集中。(圖∕高志宏 攝)
洋蔥拔起後須曝曬數天後再去梗集中。(圖∕高志宏 攝)

  黃、白、紫三色 收成季節田園飄蔥香

  林園洋蔥採收期在每年1月至3月左右,走出貨物集散場,眼前就是大片的蔥田,洋蔥已結出拳頭大的鱗球,顆顆飽滿、水嫩,風吹翻起綠浪,綿延至遠方的清水巖青翠山巒。不遠處有蔥田正在採收,剛拔起的洋蔥鋪疊在田畦上,等待3至5天春陽的曝曬、萎凋後再剪去蔥梗集中,一排黃、一排白、一排紫的洋蔥使蔥田繽紛多彩,空氣中還可聞到微辛的蔥甜。黃世明總幹事解釋,林園種植的洋蔥品種主要為「定遠6號」,也就是平常食用的黃洋蔥,另外也兼種白洋蔥和紫洋蔥,白洋蔥又稱「牛奶洋蔥」,質地比黃洋蔥更幼嫩,不過照顧不易,僅少量栽種;紫洋蔥口感較差,除了少數供餐廳用來配色外,大多賣給酒廠泡酒,近年流行的「洋蔥紅葡萄酒」就標榜具有強身健體的療效。

林園區農會黃世明總幹事為林園洋蔥品質掛保證。(圖∕高志宏 攝)
林園區農會黃世明總幹事為林園洋蔥品質掛保證。(圖∕高志宏 攝)

  洋蔥口味辛辣獨特,久煮後能增甜味,又富含多種維他命與纖維素,是許多民族喜愛的食材,東亞地區則以日本人較早開始食用洋蔥。本身也是蔥農、種有2公頃洋蔥的黃總幹事說,其實多數人不知林園是台灣最早種植洋蔥的地區,約1950年代由日本人與林園農民引進栽植成功,逐漸成為林園的主要農產,當年品質好的還外銷日本。黃總幹事記得小時候,父親就已開始種洋蔥,至今約有60年歷史,早期,林園的洋蔥多種在沿海地帶,因為常發生海水倒灌,蔥田被迫往內陸移動,部分蔥農發現恆春半島的環境也十分適合洋蔥生長,才帶動恆春的洋蔥產業。

  鱗球大又水嫩 涼拌爽口拌炒清甜

林園洋蔥做成涼拌,爽脆又不嗆鼻。(圖∕高志宏 攝)
林園洋蔥做成涼拌,爽脆又不嗆鼻。(圖∕高志宏 攝)

  林園洋蔥多與水稻輪作,每年8、9月開始播種育苗,蔥農會在苗床上鋪一層木麻黃葉以保護、固定蔥苗,待蔥苗長大再移植插種於田畦上,隔年春節前後鱗球結成,蔥梗便會倒下,再經過約一星期的熟成就可採收,收成後的田地剛好可以趕上一期稻作的插秧,讓土地達到充分利用。「有別於其它產區一畦種5、6排,林園洋蔥每畦只種兩排,植株可以充分吸收養分與水分,結成的鱗球較大且水分飽滿。」黃總幹事透露林園洋蔥之所以好吃的原因,尤其不嗆鼻的特性特別受餐廳的青睞,做成涼拌甜脆爽口,與蛋、肉類等其它食材拌炒清甜而不搶味,而且林園洋蔥的產期比恆春半島早2、3個月,賣價可多上一倍。

林園洋蔥與肉類拌炒,可增加菜餚的甜味。(圖∕高志宏 攝)
林園洋蔥與肉類拌炒,可增加菜餚的甜味。(圖∕高志宏 攝)

  洋蔥已是國人普遍食用的蔬菜,多吃洋蔥能降低體內血糖與血脂,還可防止血栓和心冠狀動脈硬化、預防骨質疏鬆症,好處多多。高雄林園得天獨厚的土質與氣候孕育出品質細緻的洋蔥,具有很高的市場競爭力,市府近年來更積極推動安全農業,輔導蔥農取得吉園圃、生產履歷或有機認證,未來將掛上「高雄首選」品牌做出市場區隔,提高辨識度,讓消費者可以吃出林園洋蔥特有的美味。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