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集】
老地方新魅力 澄清湖的前世今生
澄清湖曾經是南台灣最知名的景點,60到80年代遊人如織的盛況,仍存留在高雄人的童年記憶中。對許多老高雄人來講,澄清湖是生命成長中的片段風景,小時候跟著老師到九曲橋、中興塔、三友亭遠足踏青,長大後去露營、烤肉、划船、談戀愛,青春的回憶總是聯繫著這片湖光山色,即使在它風光半世紀後風華褪去,仍有著深刻的情感。
2013年底起高雄市政府和自來水公司七區管理處達成共識,不但對高雄市民開放免費入園的服務,並重新整建擁有52年歷史的澄清湖風景區,大門牌樓前多了迎賓的綠頭鴨和噴水池,展現新風貌,向市民招手,趁著黃花風鈴木與南洋櫻開花的季節,讓我們重遊舊地,探訪澄清湖的前世今生,體驗澄清湖的新魅力。
風光半世紀的林園之美
澄清湖園區面積300餘多公項,光是湖面就有103公頃,環湖路線達7公里,區內丘陵起伏、綠蔭夾道,常常一個轉彎便覓得一處僻靜的風景,適合健行、散步或騎自行車環湖,悠閒地欣賞寬闊豐富的美景。
走進澄清湖牌樓大門,迎面而來的是繽紛的草花植栽,順著白色玉墀而上,矗立著兩座水族館,雖然裡面的水族與設施已比不上其他新建的海洋生物館,但其青瓦白牆、雕欄朱樑的宮殿式建築,仍可看出半世紀前營造澄清湖園區時的大手筆與歷史氛圍。澄清湖的建設與故總統蔣中正有密切的關係,因蔣中正愛上湖區清幽景色,在湖畔建「澂清樓」作為南巡行館,並將原本作為蓄水灌溉與自來水廠的「大貝湖」規劃為風景區,於1960年正式開放觀光,1963年改名為「澄清湖」。
當年規劃澄清湖園區時即仿照江南林園之美,近觀亭台樓閣、曲徑通幽,遠望翠巒高塔、平湖曲橋,整個布局有著杭州西湖的影子,而結合環湖地景風貌的澄清八景,以意境之美取名,從大門進入右側為「梅隴春曉」,左側開始依序為「曲橋釣月」、「柳岸觀蓮」、「高丘望海」、「深樹鳴禽」、「湖山佳氣」、「三亭攬勝」、「蓬島湧金」,每一景都立有景碑,碑上有張群、于右任、溥孺等名人的題字與詠詩,描繪出澄清湖的山水地貌和人文想像,及對故國山河的濃濃情思。
跟著八景遊覽湖光山色
八景是遊湖路線的最佳索引,景中有若干如豐原閣、中興塔、鐘樓、得月樓等具有紀念意涵的古典建築,依順時鐘方向一路遊逛,還有野餐區、泡茶區、烤肉區、兒童遊樂區等設施,提供民眾休憩所需。
曲橋釣月是澄清湖最夯的景點,230公尺的九曲橋迴折九彎跨越平靜的湖面,連接湖畔小丘上仿明代建築的豐源閣,走在其間宛如行在水中央,能夠環顧湖面波光,還可眺望富國島之美。
八景當中的「柳岸觀蓮」原本水域中遍植蓮花並可泛舟,現今划船功能已廢除,倒是成列的黃花風鈴木吸引眾多的賞花人潮,一旁就是相當熱門的泡茶區,即使是非假日期間,也總有三、兩好友相偕在林間晏座,煮水烹茶,享受悠遊山林的美好時光。
高43公尺的中興塔是「高丘望海」的重點建築,沿著內部狹窄的樓梯節節高升,極目四望遼闊窗景,每上一層就有一層的風光,引人入勝。穿越林木密布的「深樹鳴禽」往鐘樓方向走去,則到了「湖山佳氣」景區,其中富國島是紀念黃杰將軍從越南富國島整師返國之堅苦奮鬥事蹟,湖中小島以吊橋相連,踏過小島還有一座思源亭立於水中,水色優美,但一路健行至此,大多已汗流浹背了,若還有餘力,出了澄情湖後門,還可一路賞遊「三亭攬勝」三友亭與「蓬島湧金」的得月樓。
清新童趣 舊景點新風貌
時光的邅遞,會讓建築設施老舊,時代思想觀念的改變,會對比出人們對於環境的詮釋和理解。有鑑於此,高市府3年來逐步改善澄清湖園區的硬體設施,重新擦亮「澄清湖」這塊金字招牌。
位於九曲橋旁新近完成修整的寧靜園,移除地球儀與販售區等老舊及危險設施,重新整建迎賓棚架,通往九曲橋的花徑小路也鋪上新草皮、布置色彩亮麗的石凳,讓原本陰暗雜亂的寧靜園變得開闊明亮又清新,配上正怒放的粉紅南洋櫻,成為遊客最喜愛駐足休息的地點。
另外,為了加強澄清湖親子遊憩功能,以前令家長怯步的兒童樂園也整修的煥然一新。步上通往兒童樂園的高坡,眼前是一片色彩迷亂的「斑斑動物走廊」,路面上畫滿各種動物斑紋,路旁欄杆變成可愛的木馬座椅;遊戲區搬除破敗的遊具之後,取而代之的是遊戲沙坑、溜滑梯、小木屋等充滿童趣色彩和造型的新設施,讓許多家長和小朋友重回「兒童樂園」的懷抱。
藝術裝置展現生態特色
自今年初起,許多來到澄清湖的朋友都會發現,在大門牌樓之前,多了兩對大綠頭鴨園藝造景,旁邊還跟著6隻可愛鴨寶貝,配合剛完工的音樂噴水池,呈現活潑青春的氣息,已經成為造訪澄清湖的第一拍照景點。
大綠頭鴨造景的概念來自候鳥季節棲息於湖面點點成群的水鴨,大門旁的候車亭上更棲息了數隻超大綠繡眼,民眾還可以透過亭內的手搖裝置選擇聆聽鳥鳴聲,包括澄清湖當地常見的綠繡眼、五色鳥、樹鵲及黑枕藍鶲四種,遊客在等車空檔,順便接受有趣的生態教學。大門景觀的翻新,不僅帶來新氣象,也展現了當代澄清湖生態資源的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