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進行式】
高雄宜居、亮麗城鄉 公共建築園冶獎爭光
21年前,由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為了建築美學的理想與實踐,推動「建築園冶獎」的成立。早期只有私部門的建物評選,演變至今加入公部門的公共景觀、校園建築、社區營造皆列入評選,現在已被南台灣建築界視為重要指標性的獎項。所有的得獎作品須歷經長達兩個多月的評選過程,通過專家學者層層嚴審而出爐,透過這個平台,也大大提昇公部門景觀及建築設置的競爭力。
近年來高雄市推動現代建築政策與法規,如太陽能光電、綠建築、老屋改造、舊場域更新、社區營造等,為打造宜居永續的生活環境而向前邁進,一座座美麗有型又符合永續概念的公共建築與景觀,獲得國內外多項建築獎的肯定。今年「第21屆建築園冶獎」高雄市政府計有12項建築、景觀獲獎,另外鳳山鳳誠、內門溝坪、大社保社等3個社區更藉由社區志工群策群力,營造幸福角落而獲獎,這些建築大賞的美麗與內涵,也形塑了高雄宜居城市的美麗風貌。
美麗宜居 亮眼的公共建築景觀
2015年園冶獎「公共建築類」高雄市政府獲獎的有高雄市立圖書總館新建工程、前鎮國中第三期校舍改建暨圖書館新建工程、旗津生命紀念館以及鳳山區農會市場附設家禽屠宰場。4件公共建築都具有新穎的設計風格與令人驚豔的建築美學,為城市增添美麗的風景。尤其市立圖書館總館亮麗的懸吊式結構、樹中有屋、屋中有樹的綠建築和軟、硬體兼備的閱讀空間,樹立了高雄市公共建築的新指標。
前鎮國中位於新草衙地區,在拆除校內老舊大樓後,新建校舍與圖書館座落在都市街角,藉由圖書館之開放性,連接社區綠帶及人行步道,打破校園與社區藩籬,由新衙路拾階而上,可通達一個開闊的中庭,天空與光柵相映成趣,圖書館內簡樸的清水模和工業風的設計,不但呈現前鎮區漁港與工業的歷史與地理特性,更是社區民眾的學習與休閒的好去處。而鳳山區農會家禽屠宰場則以新穎的立面、透明的空間設計,一掃過去屠宰場陰暗髒亂得映像,建構出符合現代化流程的觀光市場。
位於旗津中洲路上的旗津生命紀念館,是一個新型態的公共建築,三層樓高、象徵圓滿的橢圓形建築,規劃了納骨塔、祭祀空間、服務中心、土地公等設施,建築最外層由強化膠合玻璃及電動可調式玻璃百葉組成,可以調節風的流量,第二層牆面為高壓混凝土磚牆,當海風吹起時,透過可調節變動的外層,彷彿為建築添加一件厚衣。
走進旗津生命紀念館,莊嚴、簡樸、明亮的空間,透露出寧靜致遠氛圍,而建築內外視覺通透,彷彿會呼吸,是一座具備生態、節能及健康的綠建築。旗津生命紀念館跳脫傳統納骨塔的刻板印象,各樓層都有觀海平台能夠遙望大海,建築空間與大海緊密相連,是相當有意義的公共建築。
快樂宜居 舊場域創造新價值
高雄市政府在今年建築園冶獎中,「公共景觀類」獎項成績極為亮眼,共有5件獲獎,此外,新光碼頭改造工程、美濃中正湖環境設施工程、愛河上游水質改善工程(檨仔林埤)、鼓山區公園陸橋(天空雲台)與大樹區舊鐵橋活化再造(天空之橋)等,都是藉著舊場域的蛻變與活化創造出空間新價值,成為市民踏青、休憩享受快樂時光的熱點。
在涼風徐徐初夏,信步登上鼓山區的「天空雲台」,俯瞰鐵道文化園區開闊的綠地景觀、舊鐵道所遺留的美麗線條,等到日暮黃昏,遠眺港邊的郵輪亮起燈來,景緻分外迷人。這一處可登高望遠的景觀台,前身是1976年興建的公園陸橋,市府拆除橋樑引道,保留紅色拱橋主體結構加以改造、變身為觀景平台,結合鄰近的台鐵北號誌樓、打狗鐵道故事館以及百年舊鐵道,每逢假日吸引眾多的親子來此遊樂。
同樣是將歷史橋樑變身的大樹區「天空之橋」,原本是台灣唯一的鐵橋國定古蹟,風災受損後閒置封閉多年,市府在不損及古蹟的前提下,將5個跨距大約307公尺的鐵橋轉化為高屏溪畔的空中步道,賦予舊鐵橋新生命,民眾佇立在天空步道上,不但可以俯瞰高屏溪流域的壯闊之美,還可以和平行舊鐵橋的新橋上急駛而過的火車乘客揮揮手Say哈囉呢!
此外,在「校園建築景觀類」高雄市也大有斬獲,得獎的有高雄市三民區河堤國民小學第一期校舍新建工程、鳳山區中正國小改建工程及鳥松區鳥松國小改建工程共3件。其中,三民區河堤國小結合了校舍與公共圖書館,展現學校、社區空間與居民生活相互融合的緊密關係。
幸福宜居 好樣的社區營造
對居住在鄉村社區的市民來說,幸福就是日常生活中和諧緊密的鄰里關係與賞心悅目的生活環境。
高雄市今年在園冶獎「社區營造類」有3個社區獲獎,鳳山鳳誠社區將藝術、人文、老樹等元素結合,重現古地名「牛稠埔」城市田園生活趣味;內門溝坪社區則是利用當地龍眼樹幹製作Q板宋江陣人偶,保存當地傳統陣頭文化的精神;大社保社社區保存百年古厝土埆磚牆的結構,也串連起不同世代居民的共同記憶,都充分體現了社區居民齊心協力,營造幸福家園的成果。
就如保社社區的營造點「徐家百年古厝」,因徐家子孫多在外地發展,老厝幾十年來荒廢傾倒、環境髒亂,在取得在外地屋主的授權後,社區志工團隊集思廣益,啟動老厝環境的整理。如今的徐家古厝,保留著古色古香門牆,並加蓋竹棚加以保護,緣著門牆搭建的竹屋裡,收集著過去保社居民所留下的農具、石磨、簑衣,還有整理老厝時發現藏在屋內的「新台幣」,幾十年前被遺忘的紙鈔或許殘破,卻讓人緬懷起那些艱苦的歲月。登上緊鄰老厝社區內最古老的洋樓屋頂俯瞰,小小聚落環繞著充滿農業社會意象的如茵綠地,正是社區居民用雙手打造的幸福園地,也是社區營造的真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