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思維】
學「阿嬤ㄟ撇步」 小校翻轉在地產業
「阿嬤ㄟ撇步」往往是一種實用生活技術的呈現,如「薑黃」能抑制脂肪酸;「絲瓜水」有保濕美容作用;「木炭」能除濕等等,都是生活智慧累積而成的實用產物。因此,高雄市教育局今年規劃「小校教育.翻轉在地」行動方案,希望學生數較少的小校能透過課程輔助,結合在地產業、人文、傳統藝術,開創出特色教育。小朋友能夠學習「阿嬤ㄟ撇步」,由認識地方景物與歷史開始,慢慢產生故鄉認同,一方面培植學生的創新能量,另方面也希望建立歸屬感,為日後人才回鄉打下基礎、一舉翻轉在地產業。
愛作夢的螺絲釘 由三埤國小出發
「以前很討厭螺絲,因為學校附近馬路上經常有掉落的螺絲刺破我的輪胎,但現在我發現,這小小的螺絲卻是學校學生的未來。」三埤國小尹雯玲老師在投入「小校教育.翻轉在地」的規劃後,對螺絲有了180度的轉變。
路竹區三埤國小是個人數只有50人,校園四周環繞螺絲工廠的小校,附近家庭有一半皆從事螺絲相關的工作,但大部分家長基於愛護、怕小孩吃苦的心理,都不希望小孩日後從事螺絲業,致使學童雖與螺絲工廠為鄰,但對螺絲產業卻茫然無知。
「台灣螺絲享譽世界,幾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台灣螺絲,而路竹、岡山這一帶就是台灣螺絲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螺絲種類很多,有些高附加價值可以創造很高的經濟效益,所以選定螺絲產業作為發展課程,期待讓小朋友發現小小螺絲釘也有無限發展可能。」校長曾建勳如此說道。
三埤國小除引進3D列印機讓學生設計螺絲相關的文創產品外,分別從主題閱讀和培養繪製心智圖兩方面,將螺絲產業融入課程中。尹雯玲老師表示,「學校選了《愛作夢的螺絲釘》這本繪畫書來誘發學生興趣,另外再輔以心智圖的繪製,引導學生用更全面、更寬廣的視野來發掘螺絲對他們的影響及未來。」
除了螺絲之外,三埤國小還依照年級,另外規劃「雞蛋」與「藺草」兩個主題,希望建立一個專屬三埤國小的課程模組,使學校與地方有更密切的結合,讓學生能以父母的工作為榮。
文創產業學園實驗小學 忠孝國小動手做
來自都會區的鹽埕區忠孝國小,曾是高雄的繁華地區,目前當地雖然有些沒落,但街道巷弄間仍保留許多特色店家,其中布莊、裁縫就是曾經名響一時的產業,於是學校以『忠』情文創‧『孝』談駁二藝術特區為主題,設計三階段課程。
第一階段透過文創結合在地裁縫產業,讓學生由動手做中認識在地文化;第二階段是應用學校AR(擴增實境)的技術與人才,將駁二藝術特區歷史、建築與裝置藝術建立詳細的解說系統,讓遊客透過行動載具掃描後即可進行導讀;第三階段則是把之前的文創設計、實作、導覽解說,配合會展、微旅行、網銷等課程內容,協助學生在駁二藝術特區成立機動的「行動I」解說團隊,讓忠孝國小成為「文創產業學園實驗小學」。
「這學期考量裁縫的技術性,學校先以五、六年級試辦,下學期則是希望把繪畫等啟發課程融入低年級教學,讓全校學生都可以參與,幫小朋友從小就累積文創素養。」忠孝國小黃兆鑫主任說明學校計畫。
清楚本位課程 營造小校特色
「小校教育.翻轉在地」今年獲得許多小校支持,共計有92所學校提出48件計畫案,最後選出22件補助經費。為了讓本次計畫更有成效,教育局也邀請休閒規劃、文創、微旅行、社區營造等實務經驗豐富的跨領域專家,成立扶植團隊進入校園協助。
主持本次計畫的溪洲國小王宗坤校長表示,「期待小校能透過本計畫的協助,更清楚學校的本位課程,並且運用市府的經費建構專屬的教學模組,當學校運用本位課程建立產業特色並與社區結合,就有機會吸引民間的資源進入,讓學校和學生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