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新思維】

守護陸蟹媽媽 夜探援中港棲地

援中港濕地公園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 提供)
援中港濕地公園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 提供)

  高雄援中港濕地的陸蟹復育有成,濕地內有台灣最大的陸蟹-凶狠圓軸蟹,總數量超過三千多隻以上。而每年5至9月份是陸蟹釋幼的高峰期,為了孕育下一代新生命,成群母蟹冒著被車輛輾壓、人類捕捉當釣餌的高度風險穿越陸地到海岸邊釋卵。

援中港濕地內共有8科72種蟹類。(圖/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提供)
援中港濕地內共有8科72種蟹類。(圖/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提供)

  為保護抱卵的母蟹能順利從陸地移動到海邊繁衍幼蟹,高市府養工處與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共同發起「探尋月光下的陸蟹媽媽」的夜間觀察活動,兩個月的活動期間吸引許多大、小朋友共襄盛舉,順利扎根守護母蟹繁衍、共享產卵路權的生態保育觀念。

  援中港濕地  齊聚多樣蟹類

  援中港濕地公園位於典寶溪南側,濕地西區近海口利用潮差引入淡鹹水源,形成紅樹林沼澤濕地,潮間帶可見各式招潮蟹、彈塗魚等生物,目前園區內蟹類已累積有8科72種,是高雄珍貴蟹類的寶貴棲地。其中體型最大的陸蟹-凶狠圓軸蟹,有大量的族群棲息在這裡。凶狠圓軸蟹頭胸甲可達12公分長,雙螯粗壯,眼睛灰褐色,成蟹身體顏色呈咖啡色,食物來源以沼澤底層植物落葉腐植質及生物腐肉為主,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陸地上,陸蟹是夜行性動物,只有傍晚到清晨這段時間才會出現,尤其是下大雨的夜晚會成群結隊的出沒。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專員趙建安說:「每年5至9月期間,許多母蟹在夜間抱著飽滿的卵粒,沿著濕地公園旁道路移動,前往護堤河岸釋放幼體,每隻母蟹雖然平均抱著5至7萬顆的成熟卵體,但存活率非常低,成功孵育成幼蟹的不到100隻,很容易成為海洋中魚類的食物來源,成功存活下來的幼蟲在海裡浮游1個月後回到陸地變成稚蟹,但也有被其他生物吃掉的意外發生,因此陸蟹要存活相當不易。」

夜行性的陸蟹,只在傍晚到清晨期間才會出現。(圖/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提供)
夜行性的陸蟹,只在傍晚到清晨期間才會出現。(圖/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提供)

  近距離認識陸蟹 共享棲地生態路權

  在援中港濕地的陸蟹繁殖期間,高市府養護工程處在典寶溪防汛道路設置告示牌、跳動路面,提醒駕駛人減緩車速,避免行車輾過陸蟹,也與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在7、8月期間舉辦「探尋月光下的陸蟹媽媽」守護陸蟹的夜觀活動,尋覓隱身於水溝裡、堤防旁凶狠圓軸蟹的移動身影。隨著陸蟹足跡移往堤岸,不驚擾、默默守護抱卵的母蟹,看著這群嬌客抖動身體,在短短幾秒內將成熟的卵釋放至鹹水環境中,然後再返回濕地巢窩,過程看似簡單,但因為人類的道路開發與侵擾,這段路程對陸蟹媽媽來說隨時都有致命的危機。

「守護陸蟹媽媽」活動讓大家學習尊重生命。(圖/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提供)
「守護陸蟹媽媽」活動讓大家學習尊重生命。(圖/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提供)

  志工也帶領大家一起清理水溝中的保麗龍杯、寶特瓶、塑膠等垃圾,並藉由觀察陸蟹殘骸的機會教育,讓大家了解雜食性的陸蟹有可能誤食無法消化的物質而喪命。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更呼籲:「凶狠圓軸蟹不可食用、當釣餌效益也不大,不要因好奇而把陸蟹抓起來,不僅容易被陸蟹雙螯夾傷,陸蟹遭受捕捉或受到刺激時,會不惜自割蟹螯以求脫險,反而傷害到陸蟹。而且陸蟹是生態的重要指標,可檢視紅樹林濕地生態是否健全,請大家不捕獵、不亂丟垃圾、行經棲地小心行駛,一同保育陸蟹、守護我們生活的這片大地。」

Information

• 援中港濕地公園

開放時間、區域:

週二至週六:上午9:00- 12:00、下午14:00-17:00、典昌街入口及周邊區域    

週日:上午9:00- 12:00、下午14:00-17:00、園區西區

周一休園

導覽解說:週日提供導覽服務。其他時段請於7日前電話預約。電話:07-5910631。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