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集】
農產加值新途徑 不上餐桌的新經濟
台灣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種植技術享譽世界,高雄得天獨厚的肥沃土地在農民辛勤的耕作下,已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農產基地。農民在此生根、成長,多樣化的農作資源和充沛的學術研發能量,使農產品藉由科技跳脫「食用」的基本功能,產生更多元的新用途和新價值。
有一群勇於創新的農友,結合祖先智慧與新技術,將農產應用於美容保養、觀光旅遊、產品包裝、生活香氛…等領域,使農產價值不再侷限於餐桌上,而充盈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但讓農民有更穩定的經濟來源,也讓消費者有更安全、自然環保的產品。
阿嬤的天然化妝品 絲瓜變成美容聖品
絲瓜是再平常不過的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在餐桌上見到的佳餚,但在旗山溪洲,有一位曾榮獲「消費者金商獎」的達人-郭成全,卻將絲瓜當美容聖品。
他以「絲瓜露」作為研發基底,開發美容產品。絲瓜露又稱「天蘿水、菜瓜水」,一般在絲瓜採收完之後,將絲瓜母株離地一公尺處切斷,並用塑膠袋套住切口捆綁,讓絲瓜露慢慢滴出,至少經過一夜的時間才能採集完成,由於每株絲瓜露的量少又費時,農民鮮少會特別採集。30多年前,郭成全看準美容市場的潛力,毅然投入絲瓜露的研究與開發。為了讓絲瓜露更符合現代人需求,郭成全與學術單位合作,在原本的絲瓜露中添加益生菌,讓分子更小、更容易讓皮膚吸收,進一步開發多種美容與保養用品。
大樹鳳纖紙 垃圾變黃金
台灣鳳梨除了果肉的經濟價值之外,鳳梨皮、鳳梨葉等堅硬的素材,是否能另闢用途呢?
大樹區社區居民組成「鳳纖紙文創種子軍」,把原本被丟棄的鳳梨葉,結合創意和造紙技術,成為具有在地特色的鳳纖紙,並研發出多種實用文創產品。鳳纖紙並不是現在才創新使用,早期國畫大師張大千就曾用來作畫;但因鳳梨葉纖維堅韌,造紙的經濟效益不如其他植物,並無廠商願意進行量產。大樹區是鳳梨產地,鳳梨葉隨處可得、沒有原物料來源的問題,加上在屏科大團隊技術協助下,開拓出鳳纖紙更多元的用途。
種子軍成員張美惠說,大樹的鳳纖紙並非要量產、做大宗的包裝等商業用途,而是要傳遞一份在地的感情和溫暖,讓來到大樹的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製作成本和效益並非考量的重點,他們捨棄使用機械快速且大量的製作模式,選擇以傳統且繁複的手工製作過程,帶著遊客從採葉、解纖、治漿、漂白、打漿、游離到實際手抄紙,一步一步完成一張張紋路各不相同的鳳纖紙。
除了配合社區旅遊推出鳳纖紙DIY體驗活動外,文創種子軍也將這些紙運用在鳳梨酥包裝、紙提袋、卡片、衣服、公仔玩偶等,不但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也注入在地社區新鮮的文創元素。
小港新移民 打"皂"農作新用途
手工皂DIY早已蔚為風潮,但在高雄小港區有一群來自印尼、越南、泰國、大陸等地的新移民,利用在地農產作為手工皂原料,融入多元文化風情。
「台灣有很多新移民對這塊土地的貢獻非常大,但是語言和環境的關係讓她們的人際互動和才能常常被壓抑。為了善用在地物產資源的環保觀念,史無前例開設手工皂課程,希望幫助新移民認識更多朋友,也學會一項新的謀生技能。」小港戶政事務所歐忠賢主任訴說開設『新移民技藝學習-創意手工皂班』的初衷。
有別於其他創意手工皂最大的不同處,除了選用小港在地生產的鳳梨果肉作手工皂原料,也邀請高雄市社區大學潘秋雲老師教導學員利用羅勒、香茅、迷迭香、紫草等植物,製作非常實用的天然防蚊液、護唇膏、乳霜、萬用膏、按摩餅等各式產品。
『新移民技藝學習-創意手工皂班』很快就額滿,由於每次需要用高溫熬煮製作鳳梨手工皂的原料,為了讓新移民能安心學習,小港戶政人員還得充當臨時褓母,照顧把小孩帶在身邊的學員,而這群新移民也不負眾望,在八月底的結訓儀式中,精美又實用的手工皂系列產品當場就被索取一空,增添學員不少信心。現在已有在SPA店工作的新移民,打算在SPA療程中引入這些天然產品,不但讓客人感受這股清新、健康的天然芳香,同時也讓所學的技能持續發揮,增闢新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