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生活圈】
永安彩色鹽村 古樸小鎮輕旅行
高雄市永安區盛產石斑魚,在這個以養殖產業為主的漁村聚落中,澄淨的藍色天空、停泊船舟竹筏的寧靜漁港,還有水車打出汩汩白浪的魚塭與漁民手中交錯的魚網,沿途可見金色恢弘廟宇,以及夕陽時分染上橘紅霞光的海岸美景。而今,日常風景素樸怡人的永安又多了一處觸動思古幽情的彩繪懷舊小村-鹽田社區。

紅磚小鹽村 凝結時空中的記憶
位於永安區西北角的小村落「鹽田里」,雖然是永安地區最晚開發的一個村莊,但因位在潟湖範圍內,有利發展製鹽產業,因此大約80多年前的日據時代,吸引台南北門一帶的鹽民移居至此開墾鹽田,稱為「烏樹林鹽田」。當時的高雄首富陳中和還在當地陸續併購鹽田成立「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其後歷經日本總督府鹽業統治、台灣光復後的台灣烏樹林鹽廠一直到1984年台電公司收購鹽灘土地,鹽田機能從此消失、村落才逐漸散庄。曾經人口高達三千多人的鹽田里,人口大量外移不復當年榮景。而原本的鹽灘地也在台電收購卻未開發的情況下逐漸廢棄,近年則在生態保育的倡導下成為知名的永安濕地。

鄰近永安溼地的鹽田社區,是當年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的鹽田模範村,社區內低矮古樸的紅磚厝呈棋盤式規劃,在極盛時期,這裡有鹽工之家、福利社、圖書館、幼稚園、理髮店和衛生站等,提供社區完整生活機能。漫步其間,雖然鹽田榮景不再,但在歲月的洗滌之下,一景一物卻彷彿被時間凍結,紅磚老屋依舊古樸有韻,維持著漁村的淳樸風貌,而以巴洛克建築風格建造的「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建築外觀灰紅交織、優雅矗立在水一方,彷彿訴說當年曾有的製鹽榮景。


色彩喚醒舊日時光 鹽村再造新景觀
近年來隨著永安溼地吸引許多候鳥棲息吸引大眾焦點,在遊客來此走訪之餘,也為鹽田里日復一日的靜謐村落,聚集不少創新能量。為了讓遊客感受鹽田社區的古厝懷舊人文時光,永安區公所與鹽田社區發展協會今年初秋邀請東方設計學院與遊客,一同彩繪、改造古厝,讓昔日生動活潑的鹽田風景上了牆,透過圖畫再次展現鹽村的那些美好時光,也讓小鹽村成為輕旅行的新鮮景點!
以古厝老牆面當畫布、用記憶情景當顏料,在居民與學生、遊客互相合作,一起揮動彩筆、為鹽村增添更多色彩後,鹽田里新興路的古厝牆面上,以永安景致與鹽村文化為主題的彩繪,如在濕地翱翔的黑面琵鷺、潔白的鹽山、辛勤挑鹽曬鹽的鹽工、以竹擔挑著蔬果叫賣的庶民常景、在理髮廳內俐落操刀的師傅、大樹下對弈喝茶的居民、還有跑給警察追的鹽賊…等畫面,活靈活現地融入在漁村的寧靜之中。

漫步在錯落有致的古厝之間欣賞這些彩繪故事,彷彿穿越時空、來到鹽田居民舊日時光的生活場景。這些生動的畫面,不僅使遊客看了會心一笑,當地老人家也有了記憶的連結,臉上充滿欣慰笑容,指著牆上的彩繪,向遊客敘述回憶中一個個精采的故事。這些彩繪喚醒沉寂已久的鹽田村,走讀紅磚古厝巷弄中的每一幅彩繪,每一次與當地居民互動都讓人深刻感受到,色彩多了、遊客來了,居民的心情也活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