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城市故事集】

旗人旗事社區報 公民記者自己來

  旗山是擁有豐富人文歷史的城鎮,也是前往高雄山區的起點,許多農產和傳統美食在旗山老街上匯集,最近一群素人記者們為了更貼近旗山在地生活,不斷挖掘許多連在地人都未必知道的生活新題材並發行社區報,開闢一處讓關心旗山在地生活的讀者,能夠彼此分享生活故事的新園地,讓大家看見除了老火車站、石拱街道、鼓山公園,旗山還有許多值得探訪的「旗人旗事」。

「旗人旗事」社區報由一群在地素人創辦。(圖/張筧 攝)
「旗人旗事」社區報由一群在地素人創辦。(圖/張筧 攝)

  旗山故事說不完

  位於鼓山公園對面,保留著日治時期校園風格的旗山生活文化園區顯得靜謐,位於園區裡的學堂咖啡館,每周六下午素人記者們在這裡聚會交換意見,掏出鄉里間看起來平凡卻很有故事性的人物彼此分享,匯聚每一期「旗人旗事」的小故事。

  「傳統市場裡的剉冰阿嬤,總在中午前就收攤,正午大熱天反而吃不到,為什麼?」園區總監賴奕揚揭開謎底,「因為客人吃了早點,再到隔壁吃碗冰,阿嬤用剉刀挫冰,一個上午兩大塊冰,也到極限了… …」,就是這麼「巷仔內」的生活經驗,才有「旗人旗事」社區報的出刊。

社區報創辦人之一的賴奕揚,希望透過紀錄傳承即將流逝的在地生活經驗。(圖/張筧 攝)
社區報創辦人之一的賴奕揚,希望透過紀錄傳承即將流逝的在地生活經驗。(圖/張筧 攝)

  賴奕揚說,一直以來,旗山並不乏地區性的刊物和出版品,若要從人文、歷史或特定的地方議題了解旗山,並不是太困難。但我們希望有一份更貼近旗山人生活的社區報來凝聚旗山人的社區共識,唯有透過文字的紀錄,才能夠讓即將流逝的生活經驗傳承下來。

  例如第二期報導的「旗山三月迓媽祖,風華陣頭話當年」,就採訪五0年代旗山唯一的女子陣頭「素蘭陣」的主角─黃林玉緞阿嬤,介紹當年陣頭的演化歷程。無論是鄉土人物的採訪或是店家的訪問,都是發生於在地、生活周邊的人、事、物,因此在報導出刊後也引起更多人探索旗山的興趣。

  「有一位學堂咖啡館的常客,看到熱騰騰、剛出版的刊物後大為感動,雖然礙於時間繁忙不能出力協助,但當場掏出現金贊助鼓勵。」賴奕揚談到讀者的支持,他相信這份刊物可以永續經營下去。

  素人記者燃燒故鄉情

  經營一份社區報最困難的是人力,「旗人旗事」的主力來自一群編採素人。在參與編務工作之前,他們是小生意人、社區工作者,有人在醫院服務、有的是旗美社大的伙伴。當旗山生活園區的經營提出要出版「社區報」時,賴奕揚規畫編採組訓課程,透過友人推薦的參與名單,經過密集的邀約,很快召集到約20個編採志工,之後特別邀請前商業週刊創意總監倪淑雲授課教導採訪寫作、編輯技巧。由於大家都是兼任性質的編採志工,為了避免壓力過大,採2個素人記者一組,分4組分別進行文化、產業、人事物及美食篇的報導撰寫,就連美編排版工作都自己來。

素人記者走訪、挖掘旗山當地的人、事、物。(圖/旗山生活文化園區 提供)
素人記者走訪、挖掘旗山當地的人、事、物。(圖/旗山生活文化園區 提供)

  「開會的時候,有的人還自己帶便當來,美編的部分就自己找軟體學習操作,當大家七嘴八舌提出各種題材來討論,我覺得是我們先感動了自己!」賴奕揚感慨的說,不只在旗山,很多美好的生活經驗,正從我們身邊悄悄流逝,年輕的一代即使身在旗山,也未必能察覺到身邊那麼多美好、可貴的事物。

社區報特別邀請商業週刊創意總監傳授採訪技巧。(圖/旗山生活文化園區 提供)
社區報特別邀請商業週刊創意總監傳授採訪技巧。(圖/旗山生活文化園區 提供)

  雖然編輯團隊都是沒有專業編採經驗的素人,對於採訪撰稿倍感壓力,但隨著兩期刊物包括中寮山的無絲薑、旗山消防隊的人物寫真、旗山廟會陣頭、旗山奇異果「獼猴桃」、巧雕達人等故事出刊,再透過夾報或派送給旗山居民閱讀後,得到許多迴響,讓這群熱愛故鄉的素人記者更有提筆上陣的勇氣,希望繼續以輕鬆的調性,紀錄生長的地方,除了讓在地人進一步認識自己家鄉,也讓外地人了解旗山特殊的文化及產業。

Information

• 旗人旗事社區報免費索取地點

地點:旗山生活園區 

地址:高雄市旗山區文中路7號

電話:07-6628868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