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高雄輕軌 世界接軌

  西元1881年,世界上第一條電力的軌道車在德國Lichterfelde營運,從此路面電車(Streetcar, Tram, Trolley)出現,馬路街道上不再只是馬車和汽車的天下。一時之間遍佈全球,成為各大工業國家的重要都市交通工具,從19世紀蔓延至20世紀。

  一次大戰後,由於石油開採進步,內燃機普遍發展,在1920年代之後,路面電車逐漸沒落。然而由於汽車造成嚴重壅塞和污染,故在1970年代中期以後,利用現有路面電車的架空線路網,以「輕軌運輸」(Light Rail Transit, LRT)的新面貌重新復興,並成為一波都市公共運輸新潮流。

高雄輕軌 世界接軌

  根據統計,1975年全球約有300個都市輕軌運輸路網,到2015年,估計全球輕軌運輸路網的數目已經超過400多個,是大眾捷運系統的兩倍有餘。當高雄輕軌通車後,台灣也成為輕軌運輸的新國度。

何謂輕軌運輸

  輕軌運輸之所以稱為輕軌,係因早期所使用的鋼軌重量,較傳統鐵路輕而得名,但是目前無論是捷運或輕軌運輸,幾乎都使用相同重量的鋼軌。所以今日的“輕”代表車體輕“軸重較輕”,車寬僅2.2~2.8公尺,車體斷面小、容量較小,也表示其運量較輕,與傳統捷運相比較小。

  顧名思義,由於輕軌運輸的運量較低,故名為輕軌系統。同時因為輕軌運輸系統通常都是使用B型路權為主,也就是有限度、消極的車道分隔;在某些路段使用C型路權(與地面交通完全混合),因此其服務速度不可能像大眾捷運一樣快,給人次級軌道運輸的印象。

高雄輕軌 世界接軌

  但是B型路權也可以很優雅,例如法國摩洛斯(Mulhouse)的輕軌運輸,是以綠草地妝點大地,令人耳目一新。

  不過在德國,有些軌輕運輸一樣是以電力驅動的軌道車輛,用單節或編組的方式,在正常A型路權(與地面交通完全隔離)鐵路上營運,成為所謂的小型鐵路捷運(Stadtbahn)。

高雄輕軌 世界接軌

  因之,軌輕運輸綜合鐵路導引技術的優點,並具有在各種路權營運的能力、具有彈性容量以及鐵路的高舒適程度等好處,無怪乎軌輕運輸系統在全球各大都市,超越大眾捷運系統數目,成為最普遍的都市軌道系統。

  輕軌運輸系統的優勢和潛力

  總之,輕軌運輸系統今日能夠重新盛行,成為受人歡迎的穿梭市區小嬌客,主要有以下具體的優點,值得現代都市運輸加以重視:

1、具有環保的優勢

高雄輕軌 世界接軌

  早在20世紀初葉,路面電車曾經為人類都市帶來一片繁榮景像,然而在1920年代,由於汽車的興起和干擾,使得路面電車快速沒落。直至1970年代,正由於小汽車的過度氾濫,造成都市道路擁擠,服務水準降低,都市土地、財源浪費及環境污染,人們才又重新改良路面電車,發現其優於小汽車及一般公車,成為今日的輕軌運輸。故輕軌運輸具有環保的優勢,有效降低都巿道路擁擠和空氣污染。

2、具有經濟的優勢

  輕軌運輸系統在施工時間及投資成本遠低於捷運系統之下,又能發揮所謂半大眾捷運系統(Semi-rapid Transit)的優勢,成為一般中型都市較經濟的選擇。據統計輕軌運輸可以在20~30萬人口的中小型都市發揮極大效益,在有限經費及工時的限制下仍可迅速完工通車,工期可縮短於二至三年。

  在台灣的大都會區,地面、高架及地下化三種軌道的造價成本約為1:3:10,輕軌運輸約只需捷運成本的1/10,其經濟優勢更是不在話下。

3、具有銜接的優勢

  目前全世界有400多個輕軌運輸系統在各大都市營運,這些都市有些兼具捷運系統和公車。其實輕軌運輸系統的運量,可以容易地滿足「公車」系統與「捷運」系統間空檔的交通運量需求。

高雄輕軌 世界接軌

  所以,它不止是適用於中小型都市,連大都會區也十分適用作為銜接轉運之用。東京亦保留一條都電荒川線營運,亦有其多元運具的重要意義。

4、具有升級的優勢

  在台灣普遍經費不足的處境下,目前基隆市、台北市、新竹縣市、嘉義縣市、台南市及屏東縣皆有計劃引進輕軌運輸,然而其軌道設計仍預留提昇為捷運系統的空間,因此輕軌運輸可說是新時代的漸進式捷運系統(Pre-metro)。

  尤其國外已有若干都市已經成功地將輕軌運輸提升至A型路權,輔以自動控制行車系統成為輕軌捷運系統LRRT(Light Rail Rapid Transit),更為輕軌運輸的市場注入一股強心劑。在將來有足夠經費之時,更可將路線和車輛局部改善升級為捷運系統。

5、具有彈性的優勢

  B型路權的輕軌運輸並非與路面交通完全隔離,也就是說,它可以與其它公共運具,例如公共汽車共享路權。同時此一「準專用車道」,亦可容許緊急服務性車輛進入如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等,與捷運系統A型路權「完全隔離車道」有別。就有限的都市空間資源而言,輕軌運輸亦有強化「專用車道」的使用機會效能與效率,故具有彈性的優勢。

6、具有公平的優勢

  早在1960及1970年代,面對小汽車擁擠問題,歐美許多城市的交通解決方案,就是興建高架或地下的捷運。然而捷運造價昂貴,無力多建,路網稀疏,車站在地下10多公尺,均妨礙旅客的可及性及搭乘意願。

高雄輕軌 世界接軌

  而且納稅人付出鉅額金錢,釋出應為大眾運輸所使用的道路空間,交給汽車階級享受,亦有違社會公平。所以,減少汽車車道,交予公車作專用道及輕軌運輸使用,比較合乎人性正義及社會公平原則。尤其對無力付出鉅額成本,就不能擁有大眾捷運的都市而言,採用半大眾捷運輕軌運輸,可說是較為公平合理的解決之道。

  「公共運輸」留在地面 「城市記憶」留給乘客

  輕軌運輸最後一項重要訴求,不是科技面的優勢,而是社會面的人性與公平問題,讓「公共運輸」留在地面,讓「城市記憶」留給乘客。依據留法歸國學者楊子葆博士的論點,二次大戰後的資本主義社會,大都市交通潮流的「私人機動化」與「都市捷運化」,徹底改變了大部分市民的生活。

高雄輕軌 世界接軌

  首先,越來越多的私人小汽車,將使用者停留在與外在公共空間隔絕的私人小空間裡,讓市民與都市環境疏離;再者,「立體化隔離式專有路權」的捷運系統,則讓公共運輸乘客的都市旅程,簡化成「點到點」的單調活動,只有目的,沒有過程,市民將失去對城市空間的旅程記憶。

  因此,把公共運輸留在地面,可以提供乘客好的視野、愉快的交通過程,同時更高的可及性,也讓公共運輸裡的空間融入都市公共空間,讓地面運輸工具成為「街道的延伸」。所以軌道運輸本身就是一個都市設計標的,它可被設計為一座「移動的地標」(Moving Landmark)。

  例如:法國東部的史特拉斯堡市(Strasbourg),其新穎奇特的輕軌成為都市形象代表;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的輕軌是個都市活動廣告看板,還可以看到台灣的形象廣告,都是輕軌運輸成為都市特殊街景的最佳實例。

  高雄輕軌令人稱羨

高雄輕軌 世界接軌

  高雄市將具有百年歷史的臺鐵臨港線,規劃改造為輕軌環狀運輸系統,更直接聯繫市中心區周圍各主要市民的活動據點,旅客利用環狀輕軌到達欲前往之目的地,減少不必要旅次進入市中心區,可以減輕市中心之負荷,亦可平衡周圍地區發展。

  高雄輕軌走在世界輕軌科技的潮流尖端,在亞洲地區,與瀋陽輕軌、天津輕軌以及廣州海珠有軌電車一樣,使用超級電容,無架空線技術的輕軌系統。高雄輕軌保留了城市的藍天白雲與完整天際線,使用100%低地板車輛和低月台設計,打造無障礙運輸空間,完全符合世界輕軌運輸的先進概念。

  現在,高雄也有如同外國街頭的輕軌電車行走於綠地上令人稱羨的畫面。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