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新鮮事
火腿藝廊×字在,漢字之美在高雄孵化
「Hatch 孵化
Art藝術
Modern 當代」
在火腿藝廊三月的展覽「恐竜図鑑」場刊的末頁,印了這三行字。這是個孵化當代藝術、讓藝術家展現原生創作的地方,它們強而有力的說著。在我與火腿藝廊許妞的訪談後,我更深刻的了解這一點。
火腿藝廊位在駁二藝術特區,在大義區的倉庫群落當中很快便可以找出它來。2004年,火腿藝廊在台南成立,由於三位設計師股東的英文名字開頭剛好可以拼出H.A.M.(火腿),便取名為火腿藝廊。但是,位在台南的藝廊怎麼會跑到高雄駁二來呢?許妞這樣回答:「我們跟駁二最早結緣是2009年的高雄設計節,駁二初創時期有許多廢棄待用的倉庫,火腿也很榮幸在2013年底受文化局邀請下進駐,並在2014年初正式開幕。」
隨著駁二藝術特區的逐步完成,火腿藝廊的這群人在過去的幾年內就在這裡辦了各種動靜態活動,像展覽、講座、市集……而2010與文化局合辦的「好漢玩字節」,帶來了火腿藝廊與「字在」這個來自中國的活字印刷文創品牌之間的跨國合作。
火腿藝廊的二樓便是「字在」的文創商店,不到十坪大小的空間被頗具巧思地佈置成既像博物館、又像個性文創商店的樣子。而當你走上通往二樓的樓梯,一整面由成千上萬個鉛字排成的鉛字牆必定會讓你感到震撼。
談起與字在的合作,許妞顯得十分愉快與自信。他說:「字在的創辦人劉美松老師是個詩人,因為捨不得承載傳統文化的鉛字被熔做其他用途,所以開始收藏鉛字。後來他看到我們的好漢玩字節,對我們化用漢字、對漢字做出藝術創作的作法感到驚艷,於是找上我們合作。」看上了台灣在文創設計上的實力,兩方的合作便由字在提供元素、火腿藝廊提供設計與行銷,共同激盪出了許多雅緻且有趣的活字文創。
透過火腿藝廊的「孵化」,字在所具備的豐沛底蘊得到了伸展的空間。藉著火腿藝廊這類型藝術團隊的進駐,我們也期待未來的駁二藝術特區會成為一個孵出藝術、長出藝術的地方。
火腿藝廊
營業時間:週二到週日12:00-20:00(每週一公休)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2-1號C7-6倉庫
字在
來自中國深圳的活字創意品牌,以「收藏」、「轉換」、「傳播」、「分享」為宗旨,致力於復興活版鉛字。擁有大量的鉛字資料庫,延續漢字藝術精華;深耕鉛字創意商品開發,打破傳統造字技術與當代設計之間的鴻溝,透過想像力創造令人驚豔的消費互動體驗。
◎文、攝影/周書正
高雄/屏東人,台灣大學戲劇系畢業,現為成大台文所碩士生。
【編輯精選】窩小店
濁水溪以南最強獨立小誌書店──絹窩
走進並不寬闊的歸綏街,兩旁都是挑高的住家,如果沒注意很容易就忽略了前面停滿機車的絹窩,店主小肆(徐子凡)在門前和朋友聊天,發現來者是客爽朗地笑著打招呼,走入店內小小的吧檯兩位創作者充滿熱情地在聊著彼此的創作,整個店面塞滿了來自各國的小誌,牆上也貼滿小肆自己或其他作者的絹印作品,滿目五彩繽紛,彷彿不小心跌入了一個充滿色彩的奇幻空間。
1.當初為何這裡開店呢?
本身為台北人,老婆為高雄人,會選擇此處做為店址一方面是由於要找這樣大小的空間再加上居住,租金的價格相對於台北較為平價,往返台北交通也方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行業本身不一定要在鬧區。
自己在做的是較為小眾獨立的東西,但相對的自由度也較高,對各種資訊也抱持著接納與吸收的態度並不斷的嘗試與擴充。一如高雄這個海港城市,還有很多發展的機會與空間,吸收各方的養分,長成自己獨有的樣子。
2.「絹窩」的由來與理念?
因為絹印是生活的一大部分,也是賴以維生的工具,而這裡既是自己創作與展示的空間也是居所,就命名做絹窩。
這個開放的空間,並非制式或標準化有一定規則可循的,不管是營業形式或時間。有部分是想重新建構一種店家與客人之間的關係。在各方面都太便利、資訊傳播迅速甚至是爆炸的時代,需要一種臨場、親身的體驗與實踐,一個”LIVE”的概念。於是也做了一個在現在看來大膽的舉動:關掉臉書粉絲頁。資訊傳播迅速透明是雙面刃,雖然增加了事物的便利與可及性卻相對失去了親臨現場的溫度與感受。儘管小眾,活動相關訊息無法迅速傳播,但來的人能夠有最真實的接觸與感受就足夠,即使是專程前來卻撲了個空。
3.「絹窩」最大的特色是?
親臨這裡的人,某種程度是能夠回歸感、受的本職,無論視覺、觸覺抑或聽覺。自己除了絹印圖像創作外,也有製作發行獨立刊物與玩音樂,所以店內有各種獨立刊物的展售,也可以看到各國相關創作的書籍作品。而在地下室有一個可以做表演的空間,有時是沒有特別計畫即興的演出,也許哪天客人前來可以得到意料之外的收穫。
絹窩
營業時間:每週一、三、五、日13:00-21:00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歸綏街168號
◎文/林玠均
打狗人,畢業於成大台文系,無法單純以文字工作維生,浮沈世道中努力維持生猛,致力於個人生活碎片拼湊、瑣碎日常的拾綴捕捉。
◎攝影/楊士傑
身為工程師總是希望程式沒有任何錯誤,卻深受底片的不確定性與不完美所吸引。
【編輯精選】好人物
站上屬於自己的舞臺──王立言
有一個擅長彈吉他的父親、表哥是音樂創作人EASY、弟弟為樂團夕陽武士的吉他手,整個家庭都在音樂圈子的王立言,從高中時就希望能夠在螢光幕前唱歌,小時候成長於鳳山貿協眷村,打開電視只切換著Channel〔V〕和MTV兩台收看的她,出社會後便開始參與「亞洲新人歌唱大賽」、「我愛黑澀會」、「超級偶像」等節目比賽海選,可惜皆未能獲得機會站上舞台,在一次北上徵選結束後到了中正紀念堂聽了表哥的現場表演後,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在追求的並不是那樣的演藝事業,「做自己、站上屬於自己的舞臺。」王立言反而更希望能像是陳綺貞、盧廣仲這樣的全創作者,並把他們當成偶像模仿,激勵自己創作,於是開始拿起木吉他向老師學習基礎,不久便開始走向創作之路。
從2011年開始的雙人演唱組合「Weekend Pie」到2015年成立Full Band「大大樂隊」,從翻唱歌曲到為好朋友寫了第一首自己的創作,五年下來,已經唱遍高雄各地的表演場所,她每年還舉辦了生日派對「壹壹參零」,不僅有完整樂團的編制演出、也邀請友團一同參與,連續七年免費入場,就是為了回饋樂迷們一整年的支持。去年底發行首張EP《一見鍾情咖啡》三首曲目由王立言作詞譜曲、插畫家蘋籽籽負責美術設計、吉他手陳愷杰編曲、錄音、混音,其中收錄了和七歲女兒合唱的〈小賴皮〉、〈一見鍾情咖啡〉、和友人咖啡館的故事〈現實的猖狂〉。
除了在幾間樂器行教學生音樂,王立言也參與過街頭演唱為氣爆募款、到高雄市愛心關懷尾牙宴唱歌給街友聽、在房角石兒少安培中心教弱勢孩童烏克麗麗,投入許多地方慈善活動的她,平時也是一位職業街頭藝人,今年目標是希望能夠跑完所有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的街頭藝人展演空間,並且活絡小型表演地點讓新興創作人能擁有一個完善的發展環境。今年4月,和樂團成員們一起經營的「BIG WIG STUDIO」也即將開幕,屆時將會在三民區誕生一個全新的表演舞臺、展覽空間、和練團錄音室,再次豐富高雄在地音樂場景。
王立言
也可以稱呼立妞老師,大大樂隊的主唱兼吉他手,熱愛音樂喜歡創作的搖滾媽媽,同時也在樂器行教學生吉他和烏克麗麗,將生活寫成歌詞、將情緒譜成樂曲、用音樂傳達自己的思緒、讓聽眾傾聽她的故事,從小到大生活在高雄鳳山。
◎文、攝影/許哲寧
1991年的八年級生,在誠品賣過雜誌、擔任過《小日子》執行編輯,後來創辦臺灣地方誌《藍鯨》和日本文化誌《秋刀魚》,2015年離開一直讓自己鼻子過敏的臺北,移民高雄,發行刊物《藍寶石》紀錄地方新聞,幾年前還創立了「雜誌上癮俱樂部」致力推廣雜誌閱讀環境。
【編輯精選】伴手禮
木棉酥、旗鼓餅、愛河栗子燒──瑪莉食品行
1.請問「瑪莉食品行」開業多久?最初就是在賣木棉酥、旗鼓餅嗎?
到今年已經是第五十年了,我老丈人是做高雄很有名的「華成糕餅食品」,我原本在澎湖當公務員,因為我老丈人也是澎湖人在高雄創業成功,因此回到澎湖投資,做麵包提供給學校當營養午餐,當年澎湖是台灣省第一個小學有營養午餐的縣市,後來我辭掉工作開始真正接觸食品,做了幾年之後技術移轉給縣政府,我們就到高雄來繼續做食品,原本以賣麵包為主,木棉酥是1998年吳敦義擔任高雄市長時覺得應該要有一個屬於高雄的代表名產而招商開發,因應當年選出了市花──木棉命名,後來換謝長廷擔任高雄市長時,他又希望能再創造一種新的屬於高雄的伴手禮,就到日本考察,產生了由市政府規劃的「旗鼓餅」。
2.旗鼓餅還有什麼故事嗎?
旗鼓餅的含義我覺得很好,旗鼓餅外型做成像大鼓一樣,內餡是分別象徵外省人和本省人的番薯和芋頭象徵族群融合,「旗」和「鼓」分別是旗津和鼓山這兩個高雄最早發展起來的地方,當年還請詩人余光中題詩在包裝盒內,開發出來之後市政府一直很積極推廣,除了餅之外還有旗鼓酒跟旗鼓節,旗鼓節就是請了世界各地的表演者來擊鼓,那時候去日本招商謝長廷市長都帶旗鼓餅去。旗鼓餅剛推出的時候適逢政黨輪替,那時候我們還特別推出不同造型的包裝盒,有一年高雄在愛河舉辦自行車節,我們在那裡擺攤甚至一天可以賣到一百多箱。
3.現在愛河栗子燒好像最受歡迎,怎麼會有這樣的點心誕生呢?
栗子燒是2005年開發出來的,因為我很會打網球,以前就常被朋友找去台北陪日本來的貴賓在圓山大飯店打網球,那些日本客人每次都會送我東西,有一次他們帶了栗子給我,我吃了以後覺得很好吃,我就認為我們可以試著做成點心,就請朋友幫我搜集資料,他很幫忙,也幫我跟日本人接洽,我後來還去日本參觀製作,原本還曾想過要開發抹茶栗子燒,但因為原料取得有困難,後來沒有做成功。現在裡面還附了小刀子讓客人可以切成小份,是因為產品推出之後曾有中天電視台的美食節目來採訪,主持人回去之後建議我,因為栗子燒比較甜,若附個小刀讓客人能切成一口一口的小點配茶更好,我也覺得這是個好點子,現在回想也很感謝這位貴人的提點。
瑪莉食品行
營業時間:09:00-20:00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25號
◎文/Peas
汐止人,但畢業於島另一邊的成大台文系,曾任採訪編輯、音樂編輯,持續透過文字接觸自己所有喜歡的事物,試圖摸索出要賭上人生的那個,沒有什麼遠大目標,只希望到死之前還在閱讀、寫字。
◎攝影/楊士傑
身為工程師總是希望程式沒有任何錯誤,卻深受底片的不確定性與不完美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