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雄雄想起
女性之歌
我退伍(一九九一年)第一份工作是在南一書局編兒童讀物,在地理位置上,台南市離我家鄉茄萣反而比高雄市近,沒記錯的話,新手的薪資是26到28K,跟現在剛入社會的大學新鮮人起薪差不多,不過那已經是二十年前了喔,台灣的實質薪資倒退二十年,這是題外話,我要談的是「加工區」。
南一在安平工業區,我大概只待半年。想離開不是因為薪資,而是每天一大早我騎著摩托車,混在數量龐大的機車陣中,像魚群一樣湧向工業區,在車陣中那種渺小的存在感,一日一日敲擊心情。我心想,就這樣日復一日嗎?於是決定離開,到高雄市的報社工作。
到高雄才發現,原來「工業區」的大本營在高雄,台南是小CASE。高雄市縣合併後更明顯,大多集中於路竹、仁武、大社、林園、楠梓、前鎮、大寮與小港區。
除了工業區,在一九六○年代,政府於前鎮區及楠梓區分別設置「中島加工出口區」與「楠梓加工出口區」,這裡出現的「加工區」帶動大量就業機會,是高雄市早期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因之一。
我小孩的保母,後來也是到楠梓加工出口區工作,加工區有很多女工,我這一輩的母親很多是到加工區工作,工時長、薪資低,加工區相較於重工業,是比較不需要專業,貼補家用,但求溫飽。於是加工區形成一個生態,其中有悲歡,有愛有恨,有些影視還特別拍攝以加工區為背景的連續劇或電影,例如富家少爺愛上加工區清純少女之類。
詩人楊牧在一九七三年八月從西雅圖回國曾參觀高雄加工出口區。那時他已經是一個學者,寫下〈高雄.一九七三〉,我抄錄最後一節,如下:
「午後的高雄開始蒸發沉重的濕度,這條船的形式逐漸解體,廢油飄在水面上,暫時的晴朗,又把貨櫃碼頭晒乾。我們沿著鐵道走,不時站好,照像。資深的港務員仍然有禮地為我們說明貨櫃裝載作業的程序,話裡夾插英文術語。忽然一場大雨,三萬五千名女工同時下班,而我的羞辱的感覺比疲倦還明快,切過有病的胸膛。」
他的羞辱的感覺,是因為經濟或文明的發展,必須犧牲我們無數的血汗與健康,是否值得?他為自己的「參觀」感到對不起和羞愧,或許那瞬間,女工大量湧出才是最真的存在,同時也產生對命運的無奈感。
加工區是台灣從農業社會邁向工商業社會轉型期的產物,有位詩人李昌憲,他在一九七七年加入楠梓加工區的生產行列,於加工區工作期間,詩人將體驗及觀察到的勞工生活、生態環境等化為詩句,完成《加工區詩抄》(1981)、《生產線上》(1996),李昌憲說:「因為我的工作在加工區的生產線上,詩中傳達的是加工區的現實,不管美的或醜的,都是希望我們的社會,對勞工投以更多的關懷更多的愛心。」
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正是台灣輝煌的時期,被譽為「經濟奇蹟」;而創造經濟奇蹟的背後,有太多的女性勞工,日以繼夜用生命付出,詩人在《加工區詩抄》三十首中,寫女工的詩即占了二十四首。
也是高雄人的小說家楊青矗,一九七○年代作品中有一本《工廠人》收錄了十篇小說,主要談工作平權、臨時工、勞資糾葛與工作自主性等問題,在這些作品中,充斥著許多「臨時工」的身影,當時女工絕大多是臨時工,他對女性的處境寄予同情。作家和詩人都嘗試以不同角度描述女工的生活與命運。如今讀來,覺得詩文中有一股素樸又深刻的悲鬱。
高雄加工區的女性,是創造高雄經濟的主力之一,她們默默無名,靜靜奉獻,改變這塊土地。如今高雄市都已經是女性主政了,而第一位台灣女性總統也產生了,女性唱的不再是往昔哀歌,而是前進的勵志之歌,女性不只撐起半邊天,而是一片天。
◎李進文
現任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創世紀詩社主編。著有詩集《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靜到突然》、《雨天脫隊的點點滴滴》等;散文集《微意思》、《蘋果香的眼睛》等。曾多次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以及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二○○六年度詩人獎、文化部數位金鼎獎等。
【名家專欄】港都絮語
港之今昔
高雄在山海間,平地聚集密集的人口,也是巿區主要腹地,海岸線除了漁業,更有貨運量繁忙的高雄港。自從往日的高雄縣合併成大高雄版圖後,山的範圍擴大,不再只以半屏山、壽山標示高雄的山,東邊的山群壯觀了高雄的山海陣容。
此篇先來談談海港。蜿蜒城巿而來的愛河注入高雄港,狹小的河口滙入的港灣,是得天獨厚的潟湖形成的港灣,水深度及自然的狹灣地形圍拱,適合停泊大型輪船,具有良港條件,從清朝開港以來,貨運量即非常忙碌,不管是漁業商業及軍事用途,高雄港可說是善盡其用。1999年曾為世界貨櫃吞吐量第三大港。
高雄港的貨運內容與時俱變,最早期基於民生與內需的需要,英人做為商港多做日常用品運輸,日人則大伐台灣林木據以運輸木材,二次大戰做為軍商港,敗戰後又沉船封港,國民政府復港後,實施擴建,高雄港進入繁榮時代,成為台灣的主要軍商漁港。在港口最忙碌的六○年代前後,加工出口區的貨物出口增加港區的繁忙,而進口品項也相當多,尤其黄豆為大宗,六七○年代交接的高雄碼頭,熱鬧情況如今難企及,主要是當時的勞力以人工為主,而今多機械化,碼頭工人在港口穿梭,以人力運輸貨物的盛況不再。
每回經過高雄港的牌坊下,總會想起六○年代末,在碼頭看到工人裝卸貨物的盛況,當時大輪船沿岸停靠,許多時候可看到黄豆船泊港,黃豆從船上夾輸到岸邊的桶箱,再從桶箱滾裝到麻袋,岸上的工人以麻布袋承接,接滿一袋,搬移至一旁給女工縫合袋口,縫好後,男人一肩扛起,扛到輸送帶運入倉庫。在那完全靠人力的勞動年代,碼頭上密密麻麻分布麻袋與辛勤勞動的工人,熱騰騰的人氣在大輪船前沸揚了碼頭的蓬勃朝氣。
勞力機械化後,碼頭不再需要那麼多工人,碼頭氣息轉安靜,岸邊空曠乾淨。在高鐵未通車前,我常搭飛機來往北高,飛機一進高雄,習慣臨窗眺望港口,看泊在海上的船隻,由一個浪般的小點逐漸變大成軍艦或貨輪的輪廓,碼頭的形狀也愈趨清晰,碼頭上的吊臂高聳,岸上卻闃靜難見人影,與昔時印象是全然不同的景觀,卻仍是繁忙殘影留存的親切無比的港區碼頭。
如今不再搭飛機俯瞰碼頭,但基於對昔日景觀的懷念,仍會找機會到高處觀看港口海域及海上的船隻。有回看到停泊港外等待進港的船隻,羅列成排,隨便數數有三十幾艘,碩長的貨櫃船與軍艦壯觀了港口海域,內心不禁澎湃,雖然轉了年代,高雄並沒有失去港都特色,這仍是熱鬧的高雄港,不必人力的證明,船隻已說明高雄港的活力。
◎蔡素芬
一九九三年以《鹽田兒女》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並改拍為公共電視開台戲劇,其他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姐妹書》、《燭光盛宴》, 短篇小說集《六分之一劇》、《台北車站》、《海邊》及譯作數本。由於長期擔任媒體文學編輯人,亦編選了《九十四年度小說選》、《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小說三十家》等書。二○一四年最新推出的鹽田兒女系列第三部《星星都在說話》締造了長篇小說的新里程。
【名家專欄】寫畫高雄
最享受的時光
迎著暖暖的風,緩緩前進。
車輪滑過河邊步道,底下的木頭,喀嘞喀嘞作響。
不用追求時速、不用與人爭速。照著心中的步調,踏著自己的愜意。
我們一起,用自行車慢慢的散步。河中映著彼岸高高低低的屋子,與這一岸紅黃粉紫的花兒相互輝映。眼前的景色,是好真實的一幅畫!
帶著相機,我們隨時停下來捕捉美好的片刻回憶;累了,就騎到視野最好的地方,望著眼前這片河景,坐著聊聊天。
當時仍單身的我們,騎著自行車:他的大藍、我的小白,一起慢遊愛河畔,是多麼愜意又陽光的約會啊!
「媽咪~騎快一點啦!呵呵呵呵……」
三歲女兒清脆的笑聲,將思緒瞬間從6年前抓了回來。
如今,兩台自行車上,各自多了一個娃娃椅,一人載著一個寶貝,緩緩騎在同一條路上。騎到河岸旁的階梯、張起野餐墊、擺上帶去的水果餅乾。伴著河景的野餐時光,是日常、是我們的小小幸福。
愛河畔的微風、小花、倒影;野餐墊上的嬉鬧聲、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著再平凡不過的蘇打餅乾。
一家四口的小小約會,不用奢華來堆砌;沒有絢爛的火花。
此刻,如此平凡,但這是現在的我,最享受的時光~
◎文、圖/小蘑菇
出版過幾本圖畫書、曾任多間科技大學與社區大學插畫繪本講師,目前是自由插畫家,也是「小蘑菇藝文空間」的主人。除了多次個展、聯展外,作品亦散見於各雜誌與兒童教材。小蘑菇在教課、創作之餘,也為自有品牌「小蘑菇」設計開發文創商品。 希望透過創作,讓每個人都能和筆下的小蘑菇一樣,樂觀、幸福,充滿正面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