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打狗散策】

永安聚落與黃家古厝

  永安區位在古時堯港內海的位置,隨著過去幾百年來的滄海桑田而逐漸浮覆、陸化成現在的樣子。因為大多數的土壤不適合耕種,來此開墾的先民大多以漁、鹽這兩項產業維生,開墾的歷史如果從有零星記錄的明鄭時期算起已經超過三百年了。永安的養殖漁業幾乎跟開墾的歷史一樣悠久;在近代,永安更被稱作是「石斑魚的故鄉」而聞名全台。

在新厝仔,70年代的透天厝與百年前的三合院、紅瓦厝櫛比鱗次。(周書正·攝影)
在新厝仔,70年代的透天厝與百年前的三合院、紅瓦厝櫛比鱗次。(周書正·攝影)

  經過了永安路上幅員廣闊的治水工程,我穿過了農會進到當地人稱「新厝仔」的區塊。新厝仔大概是整個永安最熱鬧的聚落,如果不是事先看過資料,我很難想像這裡在兩百年前還是堯港內海的一部分。在新厝仔,70年代的透天厝與百年前的三合院、紅瓦厝櫛比鱗次。其中更有許多是將老舊的紅磚屋部分改建,有的改成了車庫、有的進行了擴建與透天厝打通相連,這裡的人們依照自己生活的需要與這些老建築共處,因為那些對他們來說並非歷史,而是生活。

  我是來這裡拜訪黃家古厝的,卻走進了古厝的迷宮。在永安的舊聚落裡,你很容易在某個轉角處忽然撞見一落保存完整而且仍有人居住的傳統紅磚三合院。如果不是向經過的阿伯探問:借問老鄉長的舊厝(kū-tshù)在哪邊?我恐怕也分不出哪幾面朱紅色的老磚牆才屬於黃家所有。

  黃姓是永安的第一大姓,根據《永安黃氏族譜》的記載,黃家人最早是隨鄭成功遷入台南,幾代以後因為經商失敗離開台南,卻在渡船往東港的途中遭逢落水意外,只得泊舟靠岸趕辦喪事。此時黃家人的落腳處還不在永安,而是在比永安北邊一點的茄萣。在黃家逐漸在茄萣站穩腳步、家隆業盛的時候,一場海嘯吞沒了黃家所有的田產。於是黃家人只好再度遷徙,最終來到了當時才剛浮覆起來的新厝仔。伴隨著黃家人的遷入,也才帶動了新厝仔這塊新生沙洲的發展。

黃家古厝便在永安天后宮的門口,是用紅磚圍牆圈起的雅緻三合院。(周書正·攝影)
黃家古厝便在永安天后宮的門口,是用紅磚圍牆圈起的雅緻三合院。(周書正·攝影)

  黃家古厝便在永安天后宮的門口,是用紅磚圍牆圈起的雅緻三合院。起建人黃團於上個世紀初蓋起了這落家室,同時邀請了知名的廟宇彩繪師潘春源為新厝作畫。正面的大門因為聚落改建的關係已經封閉不用,現在進出古厝走的都是忠孝路上的後門,原有的內外埕也就失去功效改為花園、菜圃。正廳內潘春源留下的畫作有許多在1962年又透過了潘春源的兒子──潘麗水的畫筆修補重生,也牽起了這段潘家與黃家在台灣建築史上少見的因緣。

  整個新厝仔並不大,徒步走一圈大約一個小時,但在縱橫交錯的巷道內卻藏著數量驚人的傳統建築。這個傳統建築群不但保存良好,密度也比我到過的任何一個古老鄉鎮都來得高;更重要的是,在永安,仍然有居民在這些歷史建築當中生活。對於一棟房子來說,有人居住、有人使用、有人生活,應該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對於一棟房子來說,有人居住、有人使用、有人生活,應該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了。(周書正·攝影)
對於一棟房子來說,有人居住、有人使用、有人生活,應該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了。(周書正·攝影)

  若是你有空,不妨沿著西濱公路在順著永安路進到這裡來走走。不只是拍照、不只是吃海產;而是讓這邊的房子、這邊的人,告訴你你所不知道的台灣史。

周書正
周書正
Information

◎文、攝影/周書正

高雄/屏東人,台灣大學戲劇系畢業,現為成大台文所碩士生。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