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打狗散策】

一窺往日繁華──路竹蘇家古厝

  邑有故家之第,廣數十畝,樓宇連亙。

  常見怪異,以故廢無居人;久之,蓬蒿漸滿,白晝亦無敢入者。

蘇家古厝正面近照。(周書正·攝影)
蘇家古厝正面近照。(周書正·攝影)

  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曾經這樣敘述一間荒廢的宅院。一位姓殷的青年與因為朋友打賭,獨自一人前往並留宿其中,卻陰錯陽差的遇上了狐仙的歸寧宴。為了取信於朋友,他還順手把酒席之間使用的黃金酒爵藏在懷中;數年之後又因緣際會的將它還到原物主的手上。

  已經好多年沒有翻開《聊齋》,但這篇〈狐嫁女〉把廢墟變宴席的情節我一直記在心底。直到這次跑了趟路竹的蘇家古厝,我才又想起那個被荒煙蔓草閉鎖了門戶,在夜裡被狐狸們竊據、挪用宴客的大宅子。

  蘇家古厝就在路竹區的大社,是路竹蘇家曾經富甲一方的重要見證。大社位在路竹車站的東北方,古時曾是馬卡道平埔族「大傑顛社(Taburian)」的墾居地。但後來大傑顛社在荷治時期與漢人、其他平埔族的競爭中逐漸移出,只在此處留下了「大社」這個地名。而蘇姓一脈,則是始自明鄭時期的左協將軍蘇全,至今仍是大社主要的姓氏。

左:古厝樓台。右:蘇家古厝是完整封閉的院落,靠大路旁的一側則是兩層樓高的樓房。(周書正·攝影)
左:古厝樓台。右:蘇家古厝是完整封閉的院落,靠大路旁的一側則是兩層樓高的樓房。(周書正·攝影)

相較於在路竹另一端的洪家「宗記洋樓」,建成時間較晚的蘇家古厝反而顯得古樸傳統許多;保留了不少清代建築設計的質感。(周書正·攝影)
相較於在路竹另一端的洪家「宗記洋樓」,建成時間較晚的蘇家古厝反而顯得古樸傳統許多;保留了不少清代建築設計的質感。(周書正·攝影)

  古厝所在的大社路是大社的主要道路,末端與台一線相交。如果你沿著大社路在大社國小對面拐進聚落中,很快的就能在路旁看到它。因為現存的資料不多,只能夠推估落成時間大約在20、30年代左右;關於廢棄的年代與原因也不詳,只能夠由外觀去推測往昔的繁華。古厝佔地數百坪,屬於閩南的混合式建築。與一般鄉間常見的三、四合院不同,蘇家古厝是完整封閉的院落,靠大路旁的一側則是兩層樓高的樓房;如果換個角度,還能夠看到二樓內側有典雅的樓台設計。相較於在路竹另一端的洪家「宗記洋樓」,建成時間較晚的蘇家古厝反而顯得古樸傳統許多;保留了不少清代建築設計的質感。

  我繞著屋子轉了幾圈卻不得其門而入,只好向附近鄰居打聽宅院的故事。但一連幾位老人家都說不清楚,只知道以前還偶爾會有蘇家後人回來整理,後來荒廢了好多年,草蔓封路,就沒再看過有人進出了。

  我從略微傾頹的外牆看進去,發現有幾座廳堂的大樑已經落在地上爬滿藤蔓,甚至還冒出了好些蕈類。東側的圍牆則是已經完全被植被覆蓋,連落足的地方都不好找。直到我在附近找到能俯瞰古厝的高處,整座宅院的全貌才顯露出來。原來宅院的中心全是植被,只有少部分屋頂紅瓦露出點綴,活像是落在地面上的天空之城。

古厝外觀。(周書正·攝影)
古厝外觀。(周書正·攝影)

  我為這樣雜揉著自然與人文的美感到讚嘆,也重新開始思索所謂的古蹟活化、古蹟保存的更多可能性。或許這樣的美不需要怎麼修復清理,城市的綠意本就太少,讓這座石巨人靜靜的躺在地上與蟲、鳥、樹木共處說不定更具意義。讓老宅子替城市保留一些民間故事、鄉野傳說發生的空間,也讓實存的自然綠意進到古蹟保存的選項裡。這樣的天空之城不見得會飛,但卻更歡迎人來親近、也更鼓勵人去想像。

周書正
周書正
Information

◎ 文、攝影/周書正

高雄/屏東人,台灣大學戲劇系畢業,現為成大台文所碩士生。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