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名家專欄】雄雄想起

 最後

  這許多年,我遺忘太多關於高雄的細節。

  記得剛結婚時,貸款在鼓山區買了間舊公寓,臨近桃子園(左營軍港區),那裡有很多老榮民退役後落地生根,經營各式外省小吃,我最喜歡吃的是麵食,尤其是蔥油餅和炸醬刀削麵。

  我家隔著鼓山三路就是柴山,住了兩年以後才第一次去爬山,總覺得爬山太方便了,過個馬路就可以迤邐而上,但一天天過去,有時忙著、有時懶著,因為兩個小孩陸續出生,工作,寫作,家庭,總無心思登山去。如今,轉眼孩子一個念大學,一個念高中。回頭想想,沒有什麼辛苦是撐不過的,不要想不開,當下你覺得如此重要如此生死攸關的事,多年後也只是記憶中微不足道的小故事罷了。只要盡力,時間會幫我們解決一切的。

  我倒是常推著嬰兒車去散步,鼓山區公園綠地很多,當初就是看上這裡的公園綠地,以及靠近內惟埤的高雄美術館,但我住的可不是鐵道另一邊地價昂貴的大廈區。這裡是一片老公寓。

  當時我爬上柴山都是因為採訪工作,有時跟著環保團體,有時因為百姓在柴山的違建案,也多虧柴山以前是左營海軍管制區,才能保留一處天然美景。

  高雄在還沒縣市合併前,我常開車到「高雄縣」,譬如茂林區的扇平,我特別喜愛,我寫〈藍鵲飛過〉就在此地,「海拔七百公尺,月均溫攝氏十六度,氣候抒情,年降雨量三千五百公釐,接近氾濫的淚腺。扇平,是一座森林教室:臺灣山羊石虎蜥蜴以及小雨蛙,請專心聽講,你們是聰明的脊椎動物,喜歡記錄自己,以藍鵲寫在天空的筆跡。瓢蟲如星,尺蠖點燈,當我在樹下輕輕翻閱晚霞,生物學課本裡一隻孤獨的藍鵲飛過。」

  「高雄縣」有很多美麗的地名,我常開車載著家人去旅行,美濃,甲仙,彌陀,燕巢,田寮,旗山,阿蓮,六龜,路竹,桃源,湖內,大樹,鳥松,鳳山,那瑪夏……這些故鄉的地名,如今隔著一段時空,讀起來都充滿詩意。岡山不是只有羊肉爐,它也是世界的螺絲王國。甲仙芋頭,美濃紙傘,彌陀的皮影戲和龜甲香醬油膏,旗山天后宫……還有寶來溫泉(不老溫泉)、荖濃溪泛舟、彩蝶谷、十八羅漢山(火炎山)等等,高雄對我來說充滿生活的細節。

  最後一篇專欄了,腦海中「雄雄想起」很多想記下的細節。例如紅毛港,一直想寫高雄的「紅毛港」,十幾年前在高雄經常會採訪到紅毛港居民的抗爭,陳年的原因是,早在民國五十六年時因為工業區的擴建及填海造陸,破壞生態,造成漁民生計困難,緊接著因為紅毛港被劃入港區計畫而實施禁建,政府並計畫遷村,要遷村又苦無經費……每屆地方議員選舉,紅毛港區都選出議員為自己發聲和帶領抗議,2002年時甚至激烈到「炸船封港」。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努力,2006年5月,紅毛港遷村作業開始,同時也盡量進行文物保存。隔年,紅毛港遷村作業完成。如今,還設立紅毛港文化園區。時間會改變一切,紅毛港已經不再是多年前我採訪時連門牌號都找不到的地區,紅毛港鄉民正一步一步用夢想打造自己的家園。

  我還想寫舊高雄火車站,民國九十一年要三鐵共構前,得先把舊火車站移到附近(距現址八十二公尺),舊火車站的帝冠樣式古典建築很美,地方人士那時發起為這座老火車站寫詩,記得我寫了〈高雄火車站自述〉:「我穿越網路、月光和許多歲月/終於抵達我的孩子們/我的心很容易被搖晃……」舊高雄火車就像一位母親,看著孩子們來來往往,而她給每一個離鄉或返鄉的遊子不斷的叮嚀與祝福。

  這些年,我也不斷地返鄉、離鄉。年紀漸長才發現,從來我都沒有好好認識高雄。於是心中有個願望,有一天要細細走過高雄每個鄉鎮,重新認識土生土長的家鄉。

李進文
李進文
Information

◎李進文

現任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創世紀詩社主編。著有詩集《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靜到突然》、《雨天脫隊的點點滴滴》等;散文集《微意思》、《蘋果香的眼睛》等。曾多次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以及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二○○六年度詩人獎、文化部數位金鼎獎等。

【名家專欄】港都絮語

    人與地

  地景包羅萬象,區區數篇是涵蓋不了的,做為專欄的最後一期,就來談談人,好像曲終人散,拍張合照留念。

  在一地生活下來,除了有地點,還要有人情。提到人,也會有族繁不及備載的困擾,那麼從團體照縮小到一兩個人的合照吧。

  我的高中同學總說我,講國台語腔調不像高雄人,也不像台南人。台南腔我很能分辨,高雄腔是什麼,我難以了解。高雄從五六○年代做為一個因工業發展而成的移民城巿,人口來自雲嘉屏台南,各地腔調混合在一起,其實有一種海派感,很直爽不拐彎抹角,我自小習慣聽各種腔調,包括小學的外省老師外省同學,大概東學西學混雜講著不像高雄腔的國台語。

  語言的腔調受接觸的人們影響。小學的好朋友來自各地,屏東台南嘉義,她們把有趣的家族歷史和笑話帶來,我小一學國語就跟各路人學習,也感受他們帶來的家庭文化。但到小六,最好的朋友是中部來的貞,她家在巿場開雜貨店,店家空間是三面開放,一面牆有個長樓梯通到二樓住家,我常爬上那微陡的樓梯窩到她家二樓大而雜亂的客廳兼書房和她聊天,巿場的流動顧客使她家的故事和往來的人也有很多流動的人生百滙可聽,我們對一件事常能心領神會,在同齡裡屬早熟早慧,畢業都拿巿長獎,本來是不同班的競爭對手,別的同學常替我們比成績,我們卻成為窩在二樓書房裡惺惺相惜的莫逆交。

  國中交到另一個麻吉珍,父親江蘇人,她皮膚白皙,整個人水靈靈,作文程度超齡,小學時,文章已數度上過國語日報,與我們讀不同國小,卻進入同一個國中,她來入學時,早已是響叮噹的人物。我們同班,她講話使用的語言像她的文章一樣優雅,國語腔調純正好聽,我們勞動服務蹲在草地上割草,兩人吱吱喳喳聊天,草隨便割,我學腔學調試圖融入她,她也試圖理解我的家庭。勞動時間過了,我們的文學閱讀、互訴家庭情況的話還聊不完,因此常在課後夜晚聚在一起,半讀書半陪伴半聊天,到深夜互相送對方到家,話沒聊完又返回另一方家,十八相送老是送不完,往往勞動我姊出來打散兩人,強迫草亭相送也該有個告別。珍後來改名,母親給了她新名字,但在國中時,我們習慣叫她珍珍。珍珍、珍珍,這個易叫,有才華的名字,是我國中唯一的文學討論人。

  堅固不拔的友誼成為在地色彩,我們都分布到別的地方讀書,在別的城巿移動,最後會連結到高雄。貞自創英文補習班,為父母在高雄安頓了很好的房子和養老環境,珍成為文化與政治的參與者,她的文化創意嘉惠許多社區,在選舉活動中賣力助選,以文化創意參與高雄建設,如今更跨足到別的縣巿。我去駁二,勞她一家一家介紹店家的來龍去脈,我們彼此觀望,昔日少女的稚氣臉龐雖已有歲月疲勞,卻也有往日熟悉的單純稚氣表情,那是我們人生相遇時,就彼此感知到有一種對事堅持的純真稚氣在身上流動。

  珍忙著公務,約她見面不容易,能見時,在高雄的某餐廳吃飯,那餐廳才顯得生動有意義。可能因有友誼的存在,情感的根才能深入地方。

  和貞坐在台北的餐廳見面慶生,聊生活也聊高雄。我們小五認識,教室在長廊的兩頭,下課時間有時故意走過她的教室,目的是想碰見她,國中雖不同班,卻直接去她家雜貨店二樓。

  我和貞、珍講話的腔調不同,也許這才是高雄腔,混合的聲音。我們來自不同家庭,如今工作也各有各的專長,和我們融合在一起的,是居處在高雄共同的生活氣味與經驗,有她們,才有高雄記憶。腦海隨便都會浮現貞樓下雜貨店南北貨交雜的氣味和顧客的交談聲;與珍在賽洛瑪颱風狂吹的午后,因躲風不及,兩人都被飛落狂掃的瓦片打到小腿,急急敲店面的門,躲入店裡,而店裡因停電一片黑壓壓,早已擠滿了躲風雨的人。

  地誌寫不盡,人的情感也寫不盡。暫且畫一個句點,因為人,地方,才生動豐富。

蔡素芬(小路·攝影)
蔡素芬(小路·攝影)
Information

◎蔡素芬

一九九三年以《鹽田兒女》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並改拍為公共電視開台戲劇,其他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姐妹書》、《燭光盛宴》, 短篇小說集《六分之一劇》、《台北車站》、《海邊》及譯作數本。由於長期擔任媒體文學編輯人,亦編選了《九十四年度小說選》、《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小說三十家》等書。二○一四年最新推出的鹽田兒女系列第三部《星星都在說話》締造了長篇小說的新里程。

【名家專欄】寫畫高雄

  曾經有一兩年的時間,因為工作的關係一直待在高雄。

  那段日子走滿了高雄各個景點、畫遍了高雄每片風景。很多人問我,高雄哪裡好玩?哪裡好吃?哪裡好看?有沒有私房景點?當然,好玩的很多、好吃的不少、好看的更是數不清,然而最私房的景點,我一直沒有公開。

  那個我一直自私的留在心裡的私房景點,是顏色。

高雄,天空與港邊的顏色一樣在藍色、藍綠色、深藍色、藍灰色之間混雜著(圖/劉彤渲)
高雄,天空與港邊的顏色一樣在藍色、藍綠色、深藍色、藍灰色之間混雜著(圖/劉彤渲)

  一種渲染的、參雜些許刺眼、又可以在裡面找到點點糾結的藍色。

  待在高雄工作的那段時間,曾經有另一雙手與我並肩作戰,一起畫圖、一起拍照、一起迷路、一起咒罵可怕的夏日陽光。不是很好吃的東西變得異常好吃、不是很有趣的地方總是可以很好玩。那時候,最深刻的已經不是高雄的哪個風景,而是我們一起留下的所有瞬間,豐富了在高雄的每個日子與畫面。不久之後,並肩作戰的兩雙手已經鬆開,指尖留下的空間大了、站在高雄的位置也寬闊了。從指縫中我看見更多高雄,卻有一種空空的感覺,剩下來。

  陽光一樣刺眼,天空與港邊的顏色一樣在藍色、藍綠色、深藍色、藍灰色之間混雜著。好吃的東西一樣很好吃、好玩的景點依舊很有趣,只是離開的不會再回來,是人、也是曾經。

  那青春的過往,屬於高雄。現在已經北上工作,但仍舊常常到高雄遊玩,對我來說,我瘋狂熱愛這熱得不像話的南台灣,因為在這裡我可以一直咀嚼著青春的顏色與味道,那些好吃的、知名的、豐富的地方,再怎麼樣也無法容納這份巨大的過往。許久之後,你再問我有沒有推薦的高雄私房景點,依舊是那種已經很難觸及卻一樣深刻的藍。

圖/劉彤渲
圖/劉彤渲
Information

◎文、圖/劉彤渲

染渲插畫將對繪畫的熱愛,從日光閣樓開始,實現於所有角落。除了與各報章雜誌及設計公司合作外,也致力於個人書籍出版及手感文具商品開發,希望藉由筆尖下的溫度,喚回那幾乎遺失的手作觸感,然後發現原來雙手可以創造的事物如此美好。

FB:染渲森森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