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打狗散策】

回憶的價值、生活的痕跡──大社巫家古厝

  「那時候我們不知道要保存,所以親戚們要改建、加蓋都讓他們蓋。不然的話,我們這裡要評作一級古蹟絕對沒問題。」巫大哥自信的語調裡帶著些許的無奈。

  他說的是大社的巫家古厝,是目前在大社的幾個古厝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為巫家渡台後第三代到第五代之間起厝,據今至少有兩百年。從高雄市區出發的話,只要找到高51線道,沿著民生路就能在與新興路相交的T字路口找到。它是一座日字型的三落四合院,正門上掛著凸面燙金的「巫厝」兩個方正大字。

大社巫家古厝。(畝嘰斗·攝影)
大社巫家古厝。(畝嘰斗·攝影)

  但這麼一個顯眼巨大、位在大馬路旁的紅磚建築卻不怎麼好找,其原因就出在巫大哥口中的改建上。本應該是古厝外埕的地方,現在是鋪了水泥的停車場。圍住外埕的左右伸手則是鐵捲門車庫,民生路上的圍牆也被拆掉多年,立起了「通天宮」的金字牌坊。如果不是事前做過功課,恐怕要在大社舊聚落的幾個古厝之間繞好幾趟了。

  「這邊路還沒開起來的時候,我們都在埕裡玩啊!但後來這些都拆掉了。」巫大哥向我比劃舊圍牆的位置,語帶感傷的說。

  我剛到古厝沒多久就遇到他了,剃了平頭、膚色黝黑,臉上的皺紋深而清晰,一眼就能看出是位認真而辛勤的勞動者。我因為擔心這樣隨便走走拍拍會觸犯禁忌,所以一看到從古厝正廳走出來的巫大哥便湊上去探問。

  「你也姓巫嗎?」巫大哥劈頭就問。我搖搖頭,告訴他我因為需要採訪寫稿,想問在拍攝上有什麼禁忌或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都可以拍,這邊都是開放的!」他爽朗的說。

第一進正廳。(畝嘰斗·攝影)
第一進正廳。(畝嘰斗·攝影)

  「像前面這邊(第一進的正廳),我們是當做通天宮的神壇;第二棟是我們巫家的『公媽廳』,拜我們的祖先;第三棟是『觀音廳』,拜觀音佛祖的。」巫大哥邊說邊帶著我踏進正廳。「這裡的建材全部都是唐山過來的喔,門框、門檔用的石材,還有你腳踩的紅地磚都是。」他示意我伸手摸摸門框花崗石的質地,凹凸起伏卻圓潤溫暖,毫無疑問是有歷史的石頭。

  從巫大哥親切的介紹中,能夠看見他身為巫家人的自信以及對巫家古厝的情感。他還告訴我,後面的廳堂常有流浪貓、狗出入,看得久了、相處得慣了,也就不特別趕牠們走了。難怪在古厝出入採訪,牆邊桌腳總看到些晃動的影子。

  送走了巫大哥,我走入了第二進、第三進的兩個廳堂與內埕。乾淨簡樸,別無長物。間或有幾棟被改成了水泥透天廂房,佇立在磚瓦建築之間,但長時間的使用刻下的生活痕跡,讓這樣的融合顯得不甚突兀,反而成為台灣鄉間生活的縮影。站在內埕的一角,我回想著剛剛與巫大哥的談話,他並不怪親戚們改建老宅,只是遺憾自己太晚發現這些回憶的價值。

  我站在內埕裡,看著這座仍舊美麗的大宅子與居住其中的人。思索該如何保存、轉化這些回憶並將它們融入新興的生活型態當中。我相信巫家大宅建築的演變能夠給有志於此的人一些啟發,讓我們觀察並試著讓老屋與住民之間的摩擦縮小,賦予老屋生活而非商機。如此,我們才能減少某些遺憾。

左:第一進正廳。右:內埕。(畝嘰斗·攝影)
左:第一進正廳。右:內埕。(畝嘰斗·攝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Information

◎文、攝影/畝嘰斗
高雄人,屏東出生、高雄長大、台南定居。
目前沒有繼續往北移居的計畫,只希望能把這三個家鄉好好記在腦袋裡。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