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高雄滿潮】

喧囂的凌晨三點鐘、前鎮漁市

  搬來高雄之後,驅車前往前鎮漁港已經不下數次,不過上個月和朋友一起辦了一場夜行船活動,在半夜三點鐘載著參加的遊客,從哨船頭一號船渠出發駛往前鎮,儘管當晚低溫12度、海風又強烈,卻因為沒有人體驗過在這個時間點搭船遊覽高雄港內的風景,每個人都按耐不住拿著單眼相機和手機,不斷在船上捕捉寂靜的港都風景,雖說是安靜,不過,這個時間點,貨櫃船的裝卸仍然持續工作,紅黃交錯的警示燈,照亮著工業港口的各個角落,沒有唱叫揚疾,航行在海面上除了我們這艘孤伶伶的客船,剩下的,都是機器運轉和大型機具發出的轟隆聲響。

半夜三點的港都風景。(許組長.攝影)
半夜三點的港都風景。(許組長.攝影)

  從小到大吃遍各地魚市場,來到高雄,當然得造訪這座全台遠洋漁獲量最多、船舶噸位最大的漁港,比較不同的是,這裡並沒有觀光的氣息存在,怎麼說?因為早市最熱鬧的時段為凌晨三點至五點,一般上班族沒事並不會特地挑這時間來買魚,也因此,整個偌大的腹地,便擠滿了漁夫、批發商、叫賣人、外籍漁工、以及從各區來此的小魚販⋯⋯,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作戰。

半夜的前鎮漁港燈火通明。(許組長.攝影) 09-04左:圍繞著魚貨的各個買家們。右:想吃的魚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許組長.攝影)
半夜的前鎮漁港燈火通明。(許組長.攝影) 09-04左:圍繞著魚貨的各個買家們。右:想吃的魚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許組長.攝影)

  不過當我們停泊靠岸在漁港中二路,最先看到的,其實是一台台的發財車,列隊在一棟高二層樓半的建築前,這棟木造狹長屋子,上方有一座細長的空橋連接著馬路對面的製冰廠,運將向樓上大喊:「兩支!」隨即像是剉冰一般的冰塊就噴射到貨車後方,裝完立刻載到市場前準備。跟著貨車沿著街道往內前行,越來越多汽機車穿梭,用鏟子裝冰的、穿著雨鞋買早點的阿伯、在市場外圍賣海鮮粥的年輕人,終於,魚市場的大門就在眼前。

左:圍繞著魚貨的各個買家們。右:想吃的魚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許組長.攝影)
左:圍繞著魚貨的各個買家們。右:想吃的魚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許組長.攝影)

  外頭是深夜的寂靜,步入市場確實鬧哄哄的一片,耀眼的燈光照亮整片廣場,看不到海,因為都被靠岸的大船們擠滿,眼睜睜地看見魁梧的漁夫們,將船上各種漁貨一一卸下,唰啦、蹦嚨、稀裡嘩啦,魚肉、冰塊、籃子⋯⋯,各種平常聽不見的聲響此起彼落,目光一轉,另一旁則是聚集了二十多人,他們排成一列,靠近一些,圍繞著的是地上擺著的魚籃,果然!這就是這裡的叫賣,比較有意思的是,這裡的喊價是從高喊到低,看阿姨們神情凝重的下標,就在想著她們接下來就是要各自把魚帶回住家附近的市場,等到天亮,各位才能到就近的市場買到新鮮的魚貨。螃蟹、干貝、鮪魚、海膽、烏魚子⋯⋯,想吃的魚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不只是批發,幾乎也都能讓人零買,不時能瞄到一些看起來像是經營餐廳的師傅,在挑選好的食材,果然,要搶先別人買到好魚貨,就是得在半夜來前鎮廝殺。逛完一圈走出市場,外頭的溫度突然暖和起來,回過神來才發現,其實是市場內溫度太低,這樣內外氣氛的落差,完全是不同世界的錯覺。

  去年底才看了很冷門的紀錄片《築地市場:和食之心》,全球最大的漁市場就在東京,卻因為2020年即將舉辦奧運的關係,整座城市都在都市更新,有著百年歷史的市場也即將遷移至全新的豐洲市場;高雄自日本時代以來就一直是台灣漁業重鎮,不過前鎮魚市場並非有著這麼長的歷史,其前身為哈瑪星的「鼓山魚市場」,地點就位在鼓山輪渡站旁,日治時期的漁會建築被廣告帆布包裹,腹地也成了停車場,當年因為魚市空間不足,六〇年代開始擴建前鎮漁港,再加上七〇年代高雄第二港口完工,漁船進出前鎮更為方便,八〇年代高雄漁會也遷移過去,漸漸地,曾經以漁業繁榮的哈瑪星便沈寂下來,不再有漁港的任何線索殘留下來。

  從哈瑪星航行到前鎮,我覺得是一條很棒的遊船航線,不僅有歷史意義,也能讓市民曉得原來我們每天吃到的魚貨,許多都是半夜三點鐘在這裡被拍賣,中間輾轉透過批發、魚販,最後才被餐廳或家人們料理成美味的佳餚,成了我們咀嚼的豐盛餐點,儘管平常沒有這樣的船班,不過,也許下次各位可以騎車過去見識一下,這座台灣最大的魚市場,究竟是甚麼模樣。

新鮮魚貨。(許組長.攝影)
新鮮魚貨。(許組長.攝影)
Information

前鎮魚市場  

地址:高雄市前鎮區漁港南一路35號 

營業時間:2:00-7:00(初三、十七休市)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Information

◎文、攝影/許組長
八年級生,賣過雜誌、當過編輯,移民高雄快2年,
現經營雜誌俱樂部致力推廣刊物閱讀文化。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